金剛經的智言慧語—用功之法,遣能當遣所,遣所即遣能 (第一O三四集) 1995/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(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-023-0090集) 檔名:29-513-1034
【用功之法,遣能當遣所,遣所即遣能。遣能所即是遣分別、遣執著也。分別遣盡,則六識轉。執著遣盡,則七識轉。二識既轉,則我法雙空,皆是一如矣。】
大乘佛法終極的目標,是教我們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而見性正是本經所講的一如,我們在經文上讀到,如來者,諸法如義。由此可知,如果能夠契入諸法一如,你就見如來,就證如來,自己也就成如來,所謂是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這個地方講用功之法,這是方法裡頭最重要的原理原則,最重要的第一綱領。佛法通常跟我們講,修行的方法、用功的方法無量無邊,四弘誓願裡面所謂法門無量誓願學,通常我們常聽到的八萬四千法門,法就是方法,門就是門徑。但是必須要知道,八萬四千方法也好,無量方法也好,所有一切方法的根本就是破執著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無論用什麼方法,如果不能破執著,那就錯了,全盤錯了。參禪要破執,念佛也要破執,持咒要破執,學教還是要破執。執著不破,你決定是凡夫。你的知見,也就是說你的思想、你的見解,就是我們常講的輪迴心。你所有一切造作,還叫輪迴業;即使是學佛,依舊用輪迴心,在佛法裡頭還是造的輪迴業,你怎麼能成就?也許諸位要說,我現在學佛了,這哪裡是輪迴心、輪迴業?我現在修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我天天在修這個,沒用處;表面上的樣子,好像你是在學佛,你是在修菩薩道,是在修菩薩行。如果深一層的觀察,你依舊是在搞六道輪迴。六道裡面,果然你在搞三善道,那算不錯的!怕的是你還在搞三惡道,自己還不知道,這是真的,我們放眼看周邊附近學佛的人不在少數。怎樣學佛才如法?放下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那就如法。
這裡講遣能遣所,「能」是能執著的心,三心不可得,「所」是所執著的一切法。必須要曉得,放下一邊,兩邊都放下。為什麼?能所是對立的,一邊沒有了,那一邊決定不能存在。無論你是從能邊放下,或者從所邊放下。能所怎麼說?從所邊放下,就是從萬法放下,世出世間法我再也不會把它放在心上;世出世間法擺在我們面前,我們是什麼態度?隨緣,這個多自在!什麼叫隨緣?心裡面絲毫不執著,這才叫隨緣,有一絲毫意思在,就不是隨緣,就是攀緣。你沒放下,你還有一點意思在,還想怎樣怎樣,這個不行!一絲毫的意思沒有,徹底放下,這就對了,這是從所邊放下。從能邊放下,那功夫更高。曉得什麼?三心不可得。我能得的心、能得的念頭沒有,哪裡還有所得?當然就沒有所得。所以佛教我們放下,歸納起來不外乎兩邊,能邊跟所邊,兩邊都可以,兩邊都好。但是我們一般中下根性的人來說,從所邊比較容易。上根利智多半從能邊,我們講的禪宗,中國禪宗,禪宗大德,他們《語錄》裡所說的,他們修行的綱領是從根本修。過去我們講過《永嘉禪宗集》、《永嘉證道歌》,曾經講過三祖的《信心銘》,講過大珠和尚的《頓悟入道要門論》。這些人他們所說的修行的原則,都是講從根本修。根本是什麼?根本是心。心就是《金剛經》上講的三心不可得,從這上下功夫。就知道中國禪宗這些大德,他是從能邊遣除。教下的這些人用功,多半從所邊遣除,譬如念佛堂主七和尚常常講:「放下身心世界、一切萬緣」,當然這句話裡頭能所都有,還是著重在所邊,一定要放下。放下,遣能遣所就是遣分別執著;遣就是放下的意思,把分別、執著放下。
如果真的分別放下,一切都不分別,世出世間法統統不分別,就轉第六識。前面跟諸位講的,法相宗的修行綱領是轉識成智,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。四智就是般若智慧,換句話說,你已經開悟了,禪宗裡面講,你已經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。妙觀察智就是真性裡面一分般若智慧。我們凡夫為什麼沒有?你分別沒有斷,你在一切人事物當中,世出世間法當中,你還是分別,有分別就不行。你的般若智慧沒有現前,你還是情識當家,還是妄心作主。這就是你無論怎麼樣的修學,修六度萬行,你也出不了三界,你也成不了佛,道理就在此地。甚至於說你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你也不能往生。什麼原因?這個地方身心世界沒放下。西方極樂世界稱之為帶業往生,但是你要曉得,帶業是帶舊業,不帶新業,不帶現行,是帶舊業。我現在徹底都放下,這樣才能往生。雖然放下了,業因習氣沒斷,那個可以帶去,那個叫帶業。但是業因習氣要是不斷,修其他的法門不能成功,修淨土法門可以往生,這就是淨土,古人稱為異方便之處,異方便就是特別方便,特別法門是指這個說的,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,不能不知道的。
如果執著放下,於一切法都不執著,連身體都不執著。世間一般人對身體很注重保養,身體看得這麼重,諸位想想,你的身相怎麼斷?《金剛經》一開頭講,「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。」這是我相,你的我相怎麼破?所以真正修行人,連自己的身體隨緣,要照顧它幹什麼?照顧身體會好?不見得。那個害些奇奇怪怪的病,你問他照不照顧身體,他很照顧!照顧也沒有用,該生病他還是生病,該死他還是要死,照顧得再好,不能說他不病不死,沒這個道理。這是我們應當要覺悟的,佛法把這些事理講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身心最健康的就是清淨,就是無為;換句話說,你真正把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了,那是最健康的心理,也是最健康的身體,所以何必去照顧!這個意思,我們在佛經裡面讀到、講到,似乎不難理解。實際上這裡面的道理太深太深,我們沒有能夠深入,所以經是聽了、是讀了,還是做不到。身體還是要保養,還是要進補,還是搞這些東西,這就是你沒放下,你沒做到。執著要是放下了,就轉第七識成平等性智,跟諸佛平等,跟一切眾生平等,跟萬法平等,無有一法不平等。為什麼?有執著就不平等,有我就不平等,無我就平等,你看看這個修行的綱領多麼重要!
六、 七識因地斷,六、七一轉,第八識跟著就轉,阿賴耶轉成大圓鏡智,前五識轉變成成所作智,成所作是什麼?那就是諸佛菩薩在虛空法界普度一切眾生,成就一切所作,度眾生的事業。像經上常講的隨類化身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,應給眾生說什麼法就說什麼法,全憑感應,沒有一絲毫的意思在。有一絲毫的意思,豈不又落在分別執著裡面?這又為我們顯示出諸佛說法,相上有說法,確確實實沒有說法的念頭;也就是說,他決定沒有分別執著。這個時候「我法雙空,皆是一如」,與諸法如義完全相應了。我們說的相應,說實在話,兩樣東西才相應,如果一樣東西,那連相應都說不上,的確它是一不是二。所謂相應都是多餘的,相應已經說錯了,這才進一步所謂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