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金剛經的智言慧語—必行而無其所行,乃為正行。若有所行,便為非行  (第三一五集)  1995/5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(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-023-0025集)  檔名:29-513-0315

  【必行而無其所行,乃為正行。若有所行,便為非行。】

  這個行是行菩薩道。如果你所行的,你執著有所行,那就不是菩薩道,不是菩薩行。《般若經》上講的菩薩行門,六條綱領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菩薩所行總不外這六條。如果你自己覺得我修布施,我持戒,我修忍辱,你就是有所行,這不是菩薩行。不是菩薩行是什麼行?善行,世法裡面的善行。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禪定、般若都是世間善行。世間善行,將來得三善道的果報,那不是菩薩。所以必須要行無所行。要不要行?要行,六度都要行。前面跟諸位說了,認真努力去修六度,不著空;雖行,若無其事,心裡頭無其所行,若無其事。不但沒有執著,連分別的念頭都沒有,這叫做菩薩行。我們必須要辨別清楚,菩薩行跟我們一般善行,到底差別在哪裡?如果論事相上來講,可以說毫無差別,差別在用心。菩薩的心是清淨的,凡夫的心不清淨,有妄想、有分別、有執著。我們想到這個地方,真的好難!我們修一點點小布施念念不忘,唯恐忘記,還要把名字刻上。道場裡面,建道場,建一根柱子,他出了多少錢,上頭都要刻他一個名字,唯恐忘掉了。著相,著得多深!印一本書,後頭也要把名字印上,某某人印的,我送的,這功德很大。果然有這個心,有這個念頭,那就錯了,你所做的是人天的小善。如果沒有這個心,沒有這個念頭,可不可以在上面刻幾個名字、題個名字?也可以,只要不著相就行。不著相為什麼還要有個名字?接引眾生,這好事情,希望別人看到這個好事,他能夠跟著一起來做,這是菩薩的大悲心。如果他自己真的,那個名字是唯恐自己這個功德會丟掉,將來沒有人承認,那就壞了,那就錯了,那你完全是著相。這個諸位要知道。所以你想想看,我們凡夫印一本經,後頭有一個名字,菩薩也可以印一個名字,但是他不著相,我們著相。我們的用意,唯恐人家不知道我們做了好事,菩薩是希望別人跟進,他是這個意思,用心完全不相同。所以他的心是清淨的,我們的心是染污的,理事都要搞清楚,然後知道我們應當如何來學習;換句話說,如何去過佛菩薩的生活。我們學這個經的目的無非在此。希望我們改變凡夫的生活方式,去過佛菩薩的日子,這才叫沒有白學,學了才真正得受用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