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金剛經的智言慧語—心存有一所得,你住在果上了  (第七二五集)  1995/5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(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-023-0061集)  檔名:29-513-0725

  【心存有一所得,你住在果上了。】

  你得到的利益,你得到的財富,只要你有所得,世間法裡面講七情五欲,你只要有所得,你就住果了。由此可知,如果這三樁事情我們都不免,你境行果統統住,與大乘教義完全相違背,這個不叫學佛。這樣的修學,實實在在講,就是經上講的可憐憫者。世間人沒有聞到佛法談不上可憐,他沒機會,沒接觸到;聞到佛法而完全學錯、學顛倒了,這個可憐。他為什麼學錯,為什麼學顛倒?沒有讀經,沒有懂得經義。

  這我剛才講了,中國古代因為崇尚知識分子、崇尚讀書,大家總是盡量想方法去讀一點書,因此看佛經不難。佛經雖然是古時候翻譯的,是當時最白的文字,也就是說,那個時候的白話文。你要是不相信,你看看《無量壽經》,漢朝時候翻譯的,你去看看漢朝那時候的古文,你跟它對比一下,我們這個經好懂,古文就難懂了。翻經的大師,已經非常慈悲、已經考慮得很周到,用最淺顯的文字,希望每一個稍稍讀一點書的人,都能看得懂佛經,都能了解佛的意思。我們佛經的這個文字,在文學裡面叫做變體文,現代文學裡頭稱之為變體,變化的變,變體,它比古文容易懂得多。可是現在可麻煩了,現在人完全不念古文,於是最淺顯的佛經拿到手上看不懂,文字上障礙了,這個難!

  這是我們現代人一個很大的難關,必須要突破。用什麼方法突破?讀誦。中國過去教學,從哪裡教起?從背誦教起。你要求學,你要想做一個知識分子,下手就是背誦古文。古代的教學,小學,老師教導學生就是教他背書,沒有講解的;這種教學法在歷史上有記載,從漢朝一直到民國初年,都是用這個方法。小朋友七歲上學,上學就是跟老師,就不住在家裡,要跟老師住在一起,七歲的時候跟老師住在一起。大概每個月在從前初一、十五放假,回家去一趟,平常要跟著老師。這叫學,學什麼?學生活,學灑掃應對。老師教他掃地、教他抹桌子,看年齡大小,能夠做的事情教他,使他從小就勤勞,家裡樣樣事情他都會做。伺候老師,他能夠伺候老師,回家去就能孝順父母,這是老師要教的。換句話說,他教的是生活教育,教你站有站的相、坐有坐的相,學這個東西。在文字上,大概一般像《四書》、《五經》,教他念、教他背。一般總要背一百到兩百遍,會背之後,還要背一百遍到兩百遍。用意在哪裡?修定,戒定慧。小孩不叫他背書,他也會胡思亂想。天天叫他背書,他就沒有時間去打妄想,他心得定。從七歲到十二歲,心定了這麼多年,開智慧了;慧是從定當中生的。到十三、四歲以後,進太學,太學裡面老師講解,你從前所背過的這些書,現在來講解。現在因為有定,開智慧了,才講,你要是沒有開智慧,講有什麼用?講了也不懂。古時候的教學法好,非常可惜到民國年間學習外國人,這把我們這一代人給害慘了,智慧完全沒有了,定也沒有了、慧也沒有了,成天在胡思亂想,妄想分別執著增加了。所以我們這一代社會這麼悲慘,世間大亂,沒有智慧的人。

  佛門裡面,從前一入佛門,五年學戒,那個五年學戒不是學戒律,是五年學生活教育。就像現在很多學校,新生一上學,新生大概有幾個星期的生活教育,讓他了解我們團體生活習慣。我們出家人一出家,五年生活教育,學這個東西。除這個之外,學經。經,這五年怎麼樣?看是哪一宗、哪一派,把這一宗主要的經論要背誦,教你去念,念到會背。你學華嚴,《華嚴經》不能不背;學天台,《法華經》要背,天台三大部,那個分量跟《華嚴》大概也差不多,《法華經》,《法華經文句》,智者大師的註解,《玄義釋籤》。從前線裝本,每一種都是二十冊,堆起來六十冊。五年當中要背過,你才有資格學天台,你沒有這個基礎,講堂裡面沒有你的座位。你說聽經,你三大部都背過了,才有資格到那個地方,才有你的座位。你沒有過五年,不能背,講堂裡頭沒有你的座位,你只能在旁邊照顧大家的生活,照顧大眾。過去我們叢林寺院裡面教學這樣嚴格。這五年就是我們佛法裡面講的根本智,訓練修根本智。根本智是定,從定開慧,這是根本智。看起來,好像在寺院裡面住了五年什麼也沒學到,老師什麼都沒有教,就給你一本書,叫你去念、叫你去背,另外就叫你做工,常住這個生活分配你去做。做工是生活教育,也是修福。念經是思想教育,叫你不要胡思亂想,修定。定不是每天盤腿面壁,盤腿面壁照打妄想。叫你背書,背書不能打妄想,一打妄想就錯了,就念錯了,所以叫你背書,用背書的方法。所以說,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。古德教學用心之苦,我們現在人想不到;恩德之厚,也不是現在人能體會得到。現在人一接觸佛法,就廣學多聞,學得亂七八糟,雜亂無章。不學還好,心還清淨,頭腦還清楚;一學,學得一塌糊塗,說幾句話都語無倫次,你說怎麼辦?這不是佛法不好,學錯了,方法學錯了。從前世法、佛法都是教你修定、修清淨心,真的是《金剛經》上講的「信心清淨,則生實相」。有這五年的教學,然後再聽講。我們從《高僧傳》裡面、從《居士傳》裡面所看到的,有人聽講沒有聽多久就開悟。我們現在聽一輩子都不開悟,什麼原因?他經過訓練,他的心清淨,他的心定。尤其是經背得很熟,背得很熟,裡頭不懂,就是禪宗裡面講的疑情,小疑則小悟,大疑則大悟,他提得起疑情,我們現在沒有。

  這是說明,決定不能有住,一住就壞了。境行果都不能住,這樣才能夠符合無實無虛,才能夠符合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這是真正在學大乘,真正在學般若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