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金剛經的智言慧語—觀力漸漸深,分別執著便漸漸薄  (第一O二六集)  1995/5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(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-023-0089集)  檔名:29-513-1026

  【說法者無法可說,則學法者,當然無法可執。既說法者無念,則學法者,便當觀照諸法緣生體空,會歸一如。觀力漸漸深,分別執著便漸漸薄,我見便漸漸除,念亦漸漸離矣。所謂通達無我法者,如是如是。】

  這一段總結得非常之好!無論是我們自己修學,或是發心弘法利生,這一部經都是最關緊要的,一定要認真努力的去學習,當然更重要的是要去深入的體會。「說法」,這是世尊自己講,諸佛菩薩是能說之人。「無法可說」,這個意思前面都曾經講過。實在說,這是感應道交,眾生微細的感應,往往是自己也沒有能夠覺察到;但是有感應,而且感應也非常的複雜,那是無量劫的無量的因緣。不但與諸佛菩薩有感應,同時也與一切眾生都有感應。要用現在科學家的話來說,就彷彿像磁場一樣。無論是有情眾生、無情眾生,大到星系,今天我們是講星系,在佛法裡面講的法界,小至微塵,原子、電子都有磁場,而且本身的磁場與環境的磁場息息相關,這在佛法裡面就是感應道交。確確實實是無念,前面講了,諸佛菩薩有說而無念,這才叫正說,完全從真心法性裡面自然的流露出來。所流露出來的言說,或者種種的變相,恰如其分的應一切眾生之所感,說法原來是這麼一樁事情。所以佛在經上說,眾生實在講,是感自性中佛而為眾生說法。這個話我們細細揣摩,的確有很深的道理在。

  因此,學法者當然無法可執。法可以學,不能夠執著,執著就錯了。正如同世出世間一切法,佛告訴我們可以受用,以幻入幻,大經裡面所講的,「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,這就是說明可以受用,不可以執著。為什麼不可以執著?因為緣生性空,當體即空,了不可得。所以你執著是錯了,決不能夠執著。說法的人無念、離念,因此學法的人就應當觀照諸法緣生體空。這個觀照不可以中斷,一切時、一切處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要明瞭,明瞭就是觀察。明瞭什麼?明瞭事實真相,所有一切法都是剎那生滅的相續相,要了解這個事實,然後才能夠會歸到一如。為什麼一切時、一切處,我們六根對六塵境界,都要如是觀?他的利益是破妄想分別執著。如果我們在境緣之中,境通常講物質環境,緣是說人事環境,也就是我們常講對人對事對物,如果把緣生性空的事情給忘掉了,那就是你觀照功夫失掉了,於是妄想分別執著又來了,老毛病又犯了,這是必然的現象,老毛病會又犯。老毛病一犯,諸位要曉得,念頭是輪迴心,輪迴的念頭,一切所作所為都是輪迴業,還得搞六道輪迴,麻煩在這裡,所以一切時、一切處不能失照。觀照就是你要保持正確的觀念,這個觀照,觀就是觀念,要能夠把這個觀念提起來。這個觀念就是一切法緣生性空,性就是體性;會歸一如,萬法一如。懂得一切法因緣所生、當體即空,你的分別執著會漸漸淡了,不會像過去那麼嚴重;知道萬法一如,你的心逐漸逐漸平等。由此可知,這種觀照功夫,如果功夫得力,對我們念佛來講,確實有很大的幫助,幫助我們功夫成片,幫助我們到一心不亂;正如《無量壽經》經題上所說,幫助我們證得清淨平等覺。

  所以觀力要漸漸深,要逐漸逐漸在日常生活當中培養這個觀念,這個觀念不可以失掉。底下說的就是它的效果,分別執著漸漸薄,我見漸漸除,念就是妄念、妄想也漸漸離了。這是通達無我法,通達無我法就是諸佛果地上的境界。依本經的教義來說,通達無我法的人,最低的果位也是圓教初住菩薩,所謂法身大士。就念佛人來說,如果通達無我法,這是已經達到理一心不亂,可見得金剛般若對念佛是很有幫助的。

  我們看底下這一段,「明聞者性空」。前面一段「本無可說」,說無可說。聞,聽也得要會聽,會說也得要會聽。這一段經文,就是一百四十五到一百四十七節,這個三小段,「羅什大師譯本所無」,鳩摩羅什大師翻的《金剛經》經本上沒有這一段。「乃後人據魏譯加入者」,這是後人,《金剛經》在中國現存的譯本一共有六種,六種不同的譯本,《大藏經》當中都有收著,這是從魏譯裡面把這段經文節錄出來補在這個地方。「什師有意略去」,羅什大師並不是翻經翻漏了,他是有意的,他認為這一段經文沒有必要,全經經義還是貫通的。因為古時候的中國人,跟現在的中國人不一樣,從前的人喜歡簡單,愈簡單愈好。所以在言語文字,都講求要「簡要詳明」,簡單、扼要,也很詳細、明白,他是用這四個字來做標準。古人的言語文章,他要求的標準我們要懂得,然後才知道羅什法師為什麼把它省略掉了。他省略的意思,「別顯能所雙亡之義」,羅什大師意思用意很深,但是那要上根的人才能夠領悟,中下根人像我們這樣的程度,沒有辦法懂得他的意思。所以後來的大德把這段文補進去,對我們來講幫助很大,經義更為圓滿。故江校本依之,江味農居士《金剛經》的校正本,依古人的這個補入,並沒有把它略去。這一段意思也很深,所以在未講經文之前,依舊先把它的要義簡單的介紹出來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