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剛經的智言慧語—一切賢聖皆用此雙非之法 (第二七七集) 1995/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(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-023-0021集) 檔名:29-513-0277
【一切賢聖皆用此雙非之法】
一切聖賢是從小乘初果,他證了果,這就不是凡人,一直到大乘圓教等覺菩薩。我們經上常講三賢十聖,三賢十聖是說的大乘法身大士,這是說的三賢十聖。前面都沒有算進去,從破一品無明、證一分法身,從這個地位開始,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,這三十個位次叫三賢。從初地到等覺,稱為十聖。十地菩薩十個位次,加上等覺,一共十一個位次,我們稱為十地。有些經論裡面,說得詳細一點,叫十一地。諸位要記住,十一地跟十地是一個意思,十地裡面包括等覺菩薩,那個十一零頭省掉了。中國人喜歡說整數,零頭就不算了,其實包括在裡頭。就像我們在佛經裡面常常看到,釋迦牟尼佛的常隨眾,經上記載一千二百五十人,這是個整數;實際上還有五個,要細說的話,應該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。所以翻經的法師,零頭他都省略掉了;實際上,裡頭包含了。這個必須要明瞭的。
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層次?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。也就是說兩邊都捨了,他們統統都是兩邊都捨,兩邊都不執著,但是不執著的程度有差別,有淺深差別不同,所以才有五十一個階級。如果沒有差別的話,這五十一個階級從哪來的?有些兩邊離的,離得淺;有些兩邊離的,離得很深,真的沒有了。像這個初學的,為什麼三賢十聖裡頭不包括十信位的菩薩?十信位菩薩也捨掉了,可是有的時候他又現行,或有或無,有時候他真的放下,可是有的時候他又執著了,他又起來了。我們想想,我們豈不亦是如此嗎?十信菩薩或有或無,不像登了初住,登到初住位的時候,他就位不退;不但是位不退,三不退了,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。從這個地方,他有進有退,我們就想到,他兩邊捨,捨得還不夠究竟,這樣才有差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