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二一三集)  2015/7/1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1-0213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

  請看《大經科註》第五百四十一頁第一行,科題「期如佛德」,期是期望,跟佛德相同。這有三小科,第一個是「悲智如佛」,慈悲、智慧跟阿彌陀佛一樣。我們看經文:

  【如佛無礙智。所行慈愍行。】

  這兩句經文我們要把它記住,時時刻刻想著跟佛一樣。能嗎?能。為什麼?因為你本來是佛,這句話學佛的人不能忘掉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。什麼是佛?明心見性就是佛,佛是心性,見到心性就見佛了,就成佛了。佛是圓滿證得,自性圓滿的起用。我們的自性迷失了,並沒有失去,但是迷的時候它不起作用,它起作用是反作用,就是煩惱,不是菩提。菩提是覺了,完全覺悟,通達明瞭,沒有障礙。我們現在雖然有,迷了之後它不起作用,誰起作用?阿賴耶起作用。迷了之後,自性就變成一個阿賴耶,自性是真心,阿賴耶是妄心,迷了的時候妄心做主。妄心有分別、有執著、有起心動念;真心沒有,自性裡頭從來沒有起心動念,也沒有分別執著。起心動念就是阿賴耶識,分別是第六意識,執著是第七末那識,三心二意。三心就是阿賴耶、末那、意識,這叫三心。二意就是意識跟意根,第七末那叫意根,它起作用的時候就是意識,它本身也起作用,執著,第六分別,這叫二意。三心二意是假的,不是真的,自性裡頭本來沒有,迷的時候發生這個幻相。

  我們如何轉識成智?方法很多,所謂的是八萬四千法門,門門都能夠轉識成智。八萬四千法門用的是戒定慧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,慧一開,迷就沒有了,智慧現前,迷就破掉了,這就是轉識成智。淨宗用什麼方法?淨宗用信願持名,用這個方法。行嗎?行。海賢老和尚做給我們看了,他做得徹底,做得究竟,做得圓滿。他不認識字,沒有念過書,師父只傳他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教他一直念下去,求生淨土。他聽話,他老實、真幹,這一句名號念了九十二年,他成功了。我們看《永思集》,細心去讀這本書,你會體會到,他用這個方法得念佛三昧。首先得功夫成片,這是三昧裡面下等的;再提升,事一心不亂;再提升,理一心不亂,他真的達到理一心不亂。

  我的估計,用這個功夫到明心見性,二十年,一句佛號念到底。功夫成片生凡聖同居土,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,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,這不可思議。說明他能做得到,人人都能做得到,問題就是你肯不肯相信,你肯不肯真幹。他的祕訣,就是這一句佛號,一切時一切處未曾丟失,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。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一句接著一句,沒有忘掉,叫沒有丟失,沒有雜念進來,沒有妄想。裡面不生妄想,外面雜念進不來,就是這個佛號起了作用,要一句跟一句,妄想進不來。天天如是,年年如是,年復一年,一直到佛來接引他往生,九十二年。修淨宗,這是現代人,給我們做出這麼好的榜樣。

  還有他母親、他師弟,當地還有一個老德和尚,這四個人都是一句佛號。四個人都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,四個人統統成就了,不可思議的成就!他師弟留了金身,全身舍利;母親往生,像達摩祖師一樣,屍體不見了。當年在最艱難的時候,母親過世了,他只用個薄薄的薄板釘一個棺材,草草的將母親埋葬了。八年之後環境轉變了,他念念不忘,替他母親重新改葬、豎碑,做個紀念。把這個墳墓挖開,棺材打開,人不見了,究竟到哪裡去了,沒人知道。我想海賢老和尚知道,不說,妙!

  老德和尚也不可思議,往生了兩年,有人在武漢街上碰到他,還跟從前一樣,揹個布袋到處化緣。遇到家鄉的一些同鄉,告訴他,回不回去?跟我們一起走。他說我還過兩天,你們先回去。回去之後,回去一問,兩年前過世了,墳墓還在那個地方,不可思議。我們知道,佛菩薩無盡的慈悲,像我們上一段末尾所講的,慈悲到極處,幫助我們苦難眾生,為我們做這個示現,堅定我們的信心、願心。我們只要照做,沒有不成功的,沒有不往生的,往生就是圓滿成就。

  這是做了徹底究竟的示現,一生沒有念過一部經,沒有聽過一堂課,四個人都一樣。看他們吃苦耐勞,忍辱負重,為我們現代學佛的人、念佛求生淨土的人,做出最好的榜樣;也為我們做證明,這個法門是真的不是假的,這麼多人往生,走得那麼自在。

  上面念老總結,前面所說的心印之語,「亦即是如來心心相印之印,諸祖以心傳心之心,聞此寶印,粉身難報」。這幾句話是念老說出來的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如來的心印,就是這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勸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圓滿無上菩提。

  我們看今天的註解,『如佛無礙智,所行慈愍行』,看註解。「上二偈乃願求佛德」,願自己的福德、智慧跟如來同等,平等,相同。這個如來是彌陀如來,不是一般的諸佛,是諸佛「佛中之王,光中極尊」。這個話是釋迦牟尼佛說的,釋迦牟尼佛勸我們,不會錯。註解下面說,「首句如佛無礙智」,求自己的智慧要像佛一樣。「無礙智者,指通達無滯、自在融通之佛智」。也就是海賢老和尚說過那麼一句話,「我什麼都知道」,這句話就是如來無礙智。這句話是明心見性、大徹大悟才可以說的,如果不是真正大徹大悟,說這個話是大妄語。因為他說出這麼一句話,所以我們能夠理解,他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,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他入了這個境界。這是無礙智。

  下面念老舉《涅槃經》上說的,《涅槃經》第八:「如來不爾,悉知自地及以他地,是故如來名無礙智。」這《涅槃經》上說的。如來跟一般人不一樣,跟凡夫不一樣,跟聲聞、緣覺不一樣,跟諸佛菩薩也不一樣。為什麼?他悉知自地。自地就是自性,就像惠能大師所說的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這一句是指自地。他地呢?他地是萬法,是所生的。所生一切萬法,供養無量無邊的眾生,讓這些眾生有緣遇到三寶,聞法,修學這個法門,將來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,在極樂世界一生圓滿成無上道。這他地,阿彌陀佛知道。

  《大集經》裡面也有兩句話說,《大集經》第一卷:「無礙智慧無有邊,善解眾生三世事。」這無礙智慧。三世是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過去無始,未來無終,他全曉得。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成佛,不成佛不知道,雖有神通,沒這麼大,不可能知道一切眾生的事情。為什麼要知道一切眾生?要度一切眾生。你要度眾生,得先認識他,先了解他,他的根性、他的根器,你知道要現什麼樣的身,要說什麼法,他歡喜接受,他能得度,要智慧。

  下面是《魏譯無量壽經》,康僧鎧的本子,康僧鎧的本子有兩卷,上卷、下卷,下卷說:「佛眼具足,覺了法性,以無礙智,為人演說。」我們要求彌陀加持。現在這個時代,佛法在世間衰了,蓋廟的有,富麗堂皇,我見的不多,聽說的很多。沒有人講經,沒有人聽經,沒有人依教修行,念佛的人多數不能往生。這是什麼現象?這是末法,末法接近滅法。這個問題很嚴重,我們千萬不能疏忽。今天這個時代,諸位想想,修什麼樣的功德最大?我們過去年輕,在台中跟李老師求學,老師慈悲,看我們這些年輕人裡面有好幾個,我們同學不多,二十幾個人,大概有七、八個,這七、八個怎麼?短命,沒有福報,這是人間可憐人。老師勸我們修福,怎麼修福?福報裡頭無比殊勝的是講經,他開了一個班,經學班,專門教我們講經。

  講經的功德為什麼那麼大?我們都知道,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一生講經教學,佛陀的事業是教育,沒有一天不講經。大徹大悟之後,在鹿野苑就開始講阿含,十二年,佛教的小學。他不躐等,慢慢幫助我們提升,小乘十二年;再方等,阿含好比是小學,方等好比是中學,方等八年;再提升到般若,般若好比是大學,講了二十二年,般若是智慧。所以佛法是什麼?智慧的教育,它以這個為主。前面都是做準備工作的,沒有十二年的阿含基礎,沒有八年的向上提升,般若不懂,智慧開不了。目的在開智慧,你看,般若講二十二年,一生講經四十九年,幾乎佔一半,知道佛用意之所在。最後八年像是研究所,講《法華》。《法華》是什麼?般若再向上提升,就是一乘法,般若是菩薩,《法華》是成佛。所以中國古人說,成佛的《法華》,開智慧的《楞嚴》。這我們看得很清楚,沒有一天不教學,七十九歲走的。所以,佛陀的事業是教學。

  教學要智慧、要福德,你有福德,學生喜歡你,世間人要的,頭一個是福德,第二個是智慧。那學佛的人,我們第一個是智慧,福德擺在其次。福德這方面隨緣,像海賢和尚他們幾個人一樣,隨緣不攀緣。物質條件的需求很低,每天能吃飽就行了,衣服可以遮體、可以禦寒,行了,有幾個小茅蓬可以遮蔽風雨,就老老實實念佛,什麼心思也沒有。老和尚一生搞農耕,開荒,搞農耕,農耕不妨礙念佛,佛號不間斷,我們要學。一生沒有發過脾氣,一生沒有怨恨過任何人,欺負他的、侮辱他的,造謠的、障礙的,他沒有絲毫怨恨,好像若無其事。寬宏大量,量大福大,那叫真正的福報,最後阿彌陀佛接引他往生。所以,《無量壽經》下卷這個四句,無論在家出家,有這個緣分,都要把弘法利生當作我們這一生當中的第一樁大事。我們幹什麼?幹這個。一生真正幹這個,為眾生服務,佛教就興旺起來了,佛教興旺眾生就有福。我們發這種心,幹這樁事情,福慧增長。

  「故法藏發願求此無礙智,為九界眾生,演說妙法,契理契機,一切無礙。」我們怎麼學?記住老祖宗留下來的教誨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首先你立這個大願,我要弘法利生,我今天沒有老師教我,我怎麼辦?我掌握住一部經,我把這部經念十年,有不認識字到處請教別人,就行了,經的意思沒有關係,我先學會讀,一遍一遍的讀。像《無量壽經》,一天念十遍,一生不拐彎,我相信你念,頂多念上十年,你就通了。為什麼?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。什麼個道理?你心裡天天有經、有佛號,不念經的時候就念佛號,心裡頭沒有雜念、沒有妄想,念上個幾年得念佛三昧。念佛三昧是什麼?就是我們這經經題上的「清淨平等覺」,清淨平等是三昧,清淨是阿羅漢證得的,平等是菩薩證得的,覺就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。我們用這個功夫就正確了。

  一心專念,信願持名,這是戒、定,方法真照做,這就是持戒,持戒的目的得定,清淨心現前了。心不被外面環境染污,這就是清淨心現前,為什麼?知道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外面的相你看到了,你不會放在心上,為什麼?那是虛妄的,不會受它干擾。這就是天天境界在面前,天天在考試,沒有境界來考試,你的境界提升你不知道。耳聞音聲,鼻嗅香,舌嘗味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執著,從這下手,不執著、不分別,最後到不起心不動念。真功夫是在這裡修的,見到財物不起貪心,他為什麼不起貪心?這是假相,不是真的。

  我們可以藉著科學家這句話,也記在心上,幫助我們觀照,今天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,在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。那物質現象是什麼?假相,是我們的念頭、妄想在高頻率之中產生的幻相,物質,它不是真的。這個幻相,每一個幻相生起是獨立的,也就是每個幻相都不相同,找不到相同的,假的。它的頻率,我們根據彌勒菩薩所說的,用現代這個秒做單位,一秒鐘生滅多少次?計算出來,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,單位是兆。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,哪一個相是你?這麼快速,我們掌握不住,我們眼睛看不到,眼睛所看到的是相似相續相,不是真的相續,相似相續,真的它根本不存在。所以,起貪愛、起執著、起分別都是錯誤的,你把它當真了,它沒有真的,它根本就不存在。

  我們看一秒鐘,一秒鐘看到什麼?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。八地以上的菩薩他能看到每一個生滅,我們看不到。我們迷得太深,誤會太深,生生世世都在假相裡頭,把假的當真的,不知道諸法實相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不但相是假的,念頭也是假的。你看觀自在菩薩,大家念《心經》,《心經》上講得好,觀世音菩薩,他修般若波羅蜜多時,那就是以無礙智觀一切法。真相是什麼?五蘊皆空。五蘊裡面,色是物質現象,還有受想行識,那是念頭的現象。菩薩告訴我們,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,你看看精神是能生,物質是所生,能生、所生全是假的,都不是真的。我們六根在六塵上,起這些煩惱習氣很冤枉,很大的誤會。這個誤會需要真實智慧,你才能明瞭,明瞭怎麼樣?你才徹底放下。

  心不再被這些東西干擾了,你的清淨心現前;再提升,平等心現前。功夫成片是清淨心;不分別、不執著是平等心,分別就不平等,不分別就平等。到最高的境界,根本就不起心不動念,清清楚楚明明瞭瞭,沒有起心動念。那是什麼境界?法身菩薩,我們這經上講的阿惟越致,阿惟越致是這個境界,跟佛相同。阿惟越致菩薩神通、道力、智慧都跟佛一樣,沒有差別,唯一的一個差別,就是他回不去常寂光。那是什麼原因?起心動念沒有了,他真放下了,起心動念的習氣,連他自己都不知道,那個習氣障礙他見常寂光。所以,他在常寂光裡頭見不到常寂光。我們也在常寂光裡頭,也是見不到常寂光,常寂光是自性、是真如,這個我們也要知道。

  世尊告訴我們,什麼人能看清楚常寂光的境界?八地以上。八地菩薩距離佛很近了,《華嚴》講五十二個階級,八地是最上面的第五個階級,你看,八地、九地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。佛說得很好,不是我一個人看到,八地以上都看到,就是看到諸法實相,就是看到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的頻率之下產生物質的幻相,他看清楚了。今天科學家是用數學演算,推到有這個可能,然後用精密的儀器去觀察,他不是眼看到的,他是用儀器,通過儀器,顯微鏡。現在科學,物質現象解決了,現在在研究念頭的現象,所以念頭的祕密是他們研究的命題,出版的東西很多,到處都可以看到。宇宙的奧祕,三種現象,第一個物質,第二個念頭,第三個自然現象,全都是假的,沒有一個是真的。

  大乘法身菩薩入這個境界,修學這個法門,怎麼修?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。法身菩薩跟阿彌陀佛一樣,時時刻刻,沒停止的,也是一秒接著一秒,化無量無邊身,佛化無量無邊身,他們每個人都化無量無邊身,跟阿彌陀佛一樣。佛化身是為了接引往生的眾生,十方世界,信願持名念佛求往生的人不計其數,這些人沒有阿彌陀佛接引他,他不知道極樂世界在哪裡,他找不到,一定要阿彌陀佛來接引,阿彌陀佛化身幹這個事情。所以我們見到阿彌陀佛都是化身。像釋迦牟尼佛住在我們這個世間,住了八十年,那叫應身。化身是住一段時間,這個就是叫化身。如果他跟你相處幾天、半個月、一個月,就沒有了,不見了,那是化身。應身一定在這個世界住上個若干年,不可能那麼早走的。所以到極樂世界,每個人都有這個本事,他不是去接引,有的時候也參加,為什麼?你跟他很熟的那個人,他來往生,你聽說了,跟佛一道去,去歡迎他到極樂世界來。絕大多數的是去拜佛,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如來,去拜佛,拜佛就供養,供養是修福。再就是聽經聞法,這就說明了,一切諸佛如來個個都像彌陀一樣,今現在說法,沒有停止的,這一點我們得搞清楚。搞清楚之後,佛教是道道地地的教育,是真的,不是假的,它沒有別的事情,就是上課。

  佛的這個學校很妙,我們的學校還有辦事人員,他那個學校沒事辦,所以不需要辦事人員。用不著要校長,它沒有校長,也沒有執事,什麼教務主任、總務主任都沒有,全都沒有。極樂世界一個在講堂上課的老師,下面聽講的是學生,除這兩種人之外,沒有第三種人。不像我們這個世界各行各業,總有幾百個上千種不同的行業存在這個世界,把這個世界搞得烏煙瘴氣。他那個地方多單純,只有老師、學生,連管理學生的人都不要。為什麼?學生個個都開悟了,個個都持戒守法,個個都修定,沒有胡思亂想,沒有雜念。

  這個世界,諸佛剎土裡頭沒有,只有極樂世界有,極樂世界為什麼有?我們前面讀過,那是阿彌陀佛無量的智慧、無量的慈悲之所成就。特別是為了接引我們這些眾生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是其次,為什麼?他們縱然不到極樂世界,在這個地方日子可以過得去,他覺悟證果了,他得自在。我們這些人不自在,我們這些人天天造業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無不是業,無不是罪,這個很麻煩。造善業,三善道,造惡業,三惡道,出不了六道輪迴,這苦不堪言。阿彌陀佛為了憐憫我們這些眾生,建立西方極樂世界,無比殊勝的,可以說那是個道場,是個學校。講道場人家聽不懂,講學校你聽懂了。

  你到達這個學校之後,就花開見佛,你就到講堂去了,講堂有你的座位,座位上寫的你的名字,不會有錯誤。跟蓮花一樣,蓮花上有你的名字,講堂座位上也有你的名字。你進入講堂,老老實實坐在那裡聽經,什麼時候下課?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成佛了,你才會離開講堂,如果沒有徹底開悟,你不會離開講堂。為什麼?極樂世界的人不需要睡眠,極樂世界的人不需要吃飯。我們是為了睡覺、吃飯,不得不把時間分出來,極樂世界不需要。所以他在那裡一坐,就能坐幾個劫,多少個大劫,完全開悟了。極樂世界的人他分身出去,供佛聞法,他自己的身在講堂裡沒動;佛分身出去,在講堂也沒動,他還在講經說法。

  我們喜歡聽什麼經,聽到的就是他給我講的,我們兩個人坐在一起,我喜歡聽《華嚴》,你喜歡聽《法華》,我聽到的是《華嚴》,你聽到的是《法華》。一切法從心想生,自性萬德萬能。現在電腦趕不上,電腦還要電,它那裡不要電,斷電的時候這些機械完全作廢了。它那個地方仰靠的是性德,性德無量無邊,永恆不變。這個世界六根所接觸的全都是在變化,全都是在生滅,找不到一個不生不滅的東西。極樂世界樣樣都沒有生滅,這個地方你能不去嗎?你不想去嗎?

  所以法藏要發這個願,求無礙智,求來幹什麼?為九法界的眾生,演說妙法,契機契理,一切無礙。機是眾生的程度,理是如來所證得的,就是真如、自性、諸法實相。不違背理,又適合於他的程度,這個程度還是由淺而深,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知道了。阿彌陀佛為我們講什麼法?我們有理由相信,因為契機,我們在這個世間,佛法的根柢沒有打好,所以到達西方極樂世界,你看它有四土,四土就是四個層次,根機不一樣。我們從哪裡學起?從小乘學起,像釋迦牟尼佛一樣,小乘就是在人天,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,在那裡學小乘。小乘再往上提升,方便有餘土,那就不是小乘,那就是大乘,像方等、般若。再往上提升,實報莊嚴土,法身大士了,那是講什麼?講《華嚴》、講《法華》,圓滿成就了。

  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邊略說,因為我們壽命短,沒有那麼長的時間,極樂世界無量壽,可以細說。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,你就看到《華嚴》,《華嚴》是淨土的細說,要說多少時間,要說多少劫。三大阿僧祇劫這我們常常用來形容的,到極樂世界聽阿彌陀佛講經,三大阿僧祇劫。我們在那裡沒有什麼感覺,好像很快,極樂世界沒有時間的概念,沒有空間的概念,時空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所以極樂世界是個究竟圓滿的法界,因為你到那邊去,過去現在未來全看到,都在眼底,十方,十方也都看到,同時同處都看到,完全沒有障礙。這叫無礙智。

  底下這一段,「所行慈愍行者,願求己之所行,能如世尊之慈愍行也」,這個地方的世尊是指阿彌陀佛。「世尊以無緣大慈,哀愍眾生」,無緣我們今天講的無條件,無分別、無執著、無條件。為什麼?世尊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,一體,哪裡要緣?一體沒有條件。哀愍眾生,這些眾生走錯了路,一念不覺就跟著它去了。我們想,諸佛菩薩有沒有一念不覺?我們在猜想,我相信有,我們有他也會有。不一樣在哪裡?我們這一念不覺,底下的念頭全是不覺,帶動了完全不覺;諸佛菩薩一念不覺,他下一念是覺。這個念頭我們都是很難想像,你看,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,裡面的一個不覺,再一個他覺了。我們的麻煩就是這一念不覺,跳出來後面一個他也不覺,引起一連串的不覺,這就是麻煩。

  但是要知道,不但那個不覺是假的,那個波動也是假的。自性裡頭,能大師見性,告訴我們,自性本無動搖,這個動搖的現象沒有,自性沒有,真心裡頭沒有,動搖就是妄心。但是在那個地位的人,他妄心才動,馬上就沒有了;換句話說,連那個一動也不可得,覺悟的人。我們為什麼想到這一點?因為實報土裡頭它有四十一個階級,四十一個階級怎麼產生的?應該就是這樣的,這是無始無明習氣,要這麼長久的時間,習氣自然沒有了。所以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,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」,問題要覺,不能不覺,不覺就墮落了,覺就提升了。都是在這個幻相上,所以時時刻刻要知道,那是幻相,那不是真的,這一點很重要。為什麼?我們才真放得下。為什麼這麼多人放不下?放不下,他把它當真了,虧就吃在這裡。念頭一動他就有個我,這個很麻煩,這就是六道凡夫,我執沒斷,身見沒破。

  所以佛法修行,第一個破身見,你看見思煩惱,見煩惱裡頭五大類,第一個就是身見。一定要知道,身是物質現象,這個身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結合的。整個身是五蘊結合的,把我們身上取下一個細胞,那個細胞也是五蘊,大小是一樣,沒有兩樣,大中有小,小中有大,不二相。取下個細胞還不是最小的,現在我們知道,最小的物質佛經上講極微色,極微之微,這個裡頭還是五蘊具足,色受想行識。這個東西組成我們一個身,這身相全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。只有什麼時候是真的?放下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那個是真的。我們把這妄,虛妄統統放下,真的就現前。這個虛妄,總的來說,就是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把這個東西放下了,完全是真的,沒有一樣不是真的。

  一真一切真,一妄一切妄,六道是虛妄的,十法界是虛妄的,實報土是真的。為什麼?實報土裡頭,每一個人見色聞聲,都是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所以它是真的,它生智慧不生煩惱。這個智慧是用來教化眾生的,不是自受用,自受用是常寂光,他受用實報莊嚴土。實報莊嚴土裡面接引的,無明破了,無明習氣沒斷,這麼回事情。所以一定要認識真相,真相認識,我們就很容易放下,很容易看破。在哪裡?就在眼前,就在生活當中,就在工作當中,就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,沒離開。《華嚴經》上說的,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一切在一裡頭,一在一切裡頭,妙不可言。一切跟一是畫平等的,是一法不是二法。

  所以,他能興起無緣大慈,哀愍眾生,「等同一子」,這是比喻,愛一切眾生就像愛一個獨生子一樣。「拯濟負荷,悉登彼岸」,拯濟,這是要幫助他,要引導他,幫助他,幫助他破迷開悟,給予他智慧、快樂。拯濟負荷這句話,淨宗信願持名這是達到登峰造極,一切眾生普度,真的是悉登彼岸。不是這個方法不行,這個世間根性鈍的人不少,過去社會我們不知道,現前社會我們能看見,哪一個人不迷惑顛倒?迷在哪裡?迷在七情五欲裡頭。六塵境界色聲香味觸法,順自己的意思了,起貪念、歡喜,不合自己的意思討厭它,就拒絕了。這是什麼?這叫造業,歡喜造善業,討厭造惡業,果報就是三善道、三惡道,就這麼來的。這些人掉在六道輪迴裡頭,掉在十法界裡頭,怎麼樣去拯濟荷負把他救出來,救出來之後,悉登彼岸,彼岸就是極樂世界。要幫助他,幫助他到極樂世界,這個功德可大了。無量劫來他離不開六道輪迴,在這個地方受盡了苦頭,你能把他救出來,你說這功德多大!

  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,他們天天幹這個事情,有沒有想到功德?沒有。為什麼?他們沒有起心動念。沒起心動念就把這個事情做得這麼圓滿,起心動念就做不到,為什麼?起心動念是凡夫,你沒有這個本事。不起心、不動念才有這個本事,才有這個智慧,才有這個福報。所以願要大,跟佛一樣,願度一切眾生。我學佛這一生念佛求生淨土,就是為了幹這樁事情,佛能不照顧你嗎?方法無量無邊、無有窮盡,因人而異,因時而異,因地而異,因事而異,沒有一定的。所以佛無有定法可說,佛也沒有一定的形相,你喜歡什麼相他就現什麼相,無處不現身,無時不現身,有時候現身你們不認識,當面錯過。

  念老《報恩談》裡面講了個故事,凡聖同居土。有個出家人在五台山,很虔誠,在五台山下三步一拜拜上去。在路上的時候看到有個洞,上面題到「金剛洞」,他看到這個名詞很歡喜,他就進去了。進去看裡面非常開闊,裡面有很多大殿,有很多人,看到裡面大殿裡頭沒有佛像,他很奇怪。要離開的時候,一個小沙彌叫他,他非常驚訝,這個地方怎麼有人叫我的名字?結果小沙彌告訴他,我師父叫你進去。進去有個老和尚,他頂了禮,跟這個老和尚說,這個地方很好,你這個地方很好,我想在這裡修行,可不可以?老和尚說現在不行,你還是要離開,我這裡你不能住。問他為什麼沒有佛像?他說我這裡用不著,這禪宗的話,不著相,還說了許多話。他還記得一首偈子,這個偈子可以橫看、可以豎看,橫看,現前的樣子,豎看,文化大革命以後。所以文化大革命期間,廟裡頭沒有僧,佛龕裡頭沒有佛,示現給他看。

  他離開了,走路,天黑了,遇到一個出家人,西藏的,跟他講,你不能再走了,晚上走路危險,在這兒住一晚上,他就住下了。聊天聊起來,講這個出家人,說你們山上有多少出家人?他說大概幾百個人,不多,人家打千僧齋都沒有辦法湊到一千人。他說不對,我看到一個地方就有七、八百人,講的是金剛洞。他說沒有聽說,從來我們這裡沒有這麼個地方,我在這裡住了多年。他們就很疑惑。有人提起來,你是不是見到文殊菩薩了?他一聽,眼淚就下來了,當面錯過,不認識。再下山去找,找不到,這有緣,見一次,找遍全山也找不到一個金剛洞。所以,緣很不容易,他的心很不錯,真誠心,能夠遇到文殊菩薩,說明文殊菩薩在五台山。換句話說,峨嵋山的普賢菩薩,普陀山的觀音菩薩,九華山的地藏菩薩,都在。要沒有這些菩薩在,這個世界亂成一團,不知道要遭什麼災難。有這些菩薩坐鎮,災難縱然有,不是很嚴重,一般善心人士都能平安度過。

  所以要求佛的智慧,要求佛的慈悲,「智悲並運,圓契菩提」,圓是圓滿,契是契合,菩提是覺悟,真正覺悟。覺悟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,一體才有同體的大悲心、同體的大慈心,悲救苦,慈與樂,幫助眾生離苦得樂。度眾生,幫助眾生信願持名,脫離六道,脫離十法界,這是悲;往生到極樂世界,這是慈,幫助你得樂,真的離苦得樂。所以這二者,就是一個智、一個悲,「如鳥之雙翼,缺一不可」。有智沒有慈悲心,不肯度化眾生;有慈悲心沒有智,想度眾生,能力做不到。所以兩樣都要。真正發心,這兩樣佛菩薩都加持。

  有這麼一個大願,「如佛無礙智,所行慈愍行」,下面接著「說法如佛」。我們看經文,經文是四句偈:

  【常作天人師。得為三界雄。說法師子吼。廣度諸有情。】

  我們不要舉祖師大德,不要舉這個例子,舉什麼例子?來佛寺海賢老和尚這四位大德的例子,他們這四個人是不是『天人師』?是不是『三界雄』?是不是『說法師子吼,廣度諸有情』?他們真做到了。這個意思就是說,無論你在位不在位,在位是佛、是菩薩、是阿羅漢,不在位是我們初學,或者是老修行,雖然是老修行,他沒有這個地位,沒有這個地位也能做,也能教化一方。海賢老和尚那個廟裡就二、三個人,他在那裡教化一方,方圓一、二百里鄉下人都認識他。他常常救濟,遇到有災難的時候,他種的糧食很多,別人沒得吃的,每一家去布施,他沒有賣錢。他布施人總是勸人念佛,勸人念佛就是弘法,就是「說法師子吼」。對人那麼好、那麼老實、那麼真誠,人家感動,聽他的教誨,這就是天人師。

  每個佛弟子都要學佛的精神、學佛的苦行、學佛的認真教化,認真教化是身行言教,身做樣子教人。海賢老和尚,我們看到記載,我是沒有跟他見過面,聽人說,見任何人是滿面笑容,非常謙虛、非常隨和,人人都喜歡跟他接近,身行。把仁義禮智信、五戒、十善、三福、六和做出來給人看,這就是天人師,這真正三界雄。三界是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是指的六道輪迴。說法,不說一句話,人家一見到他,馬上就想起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妙!今天我們把老和尚的像多做一些,到南陽家家讓人家掛起來,看到的時候他就想到阿彌陀佛。我們同學現在都知道了,我講經的時候常常提到老人家,都知道,看到像哪一個不念佛?那就在說法師子吼,就在廣度諸有情。

 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,「常作天人師」。天人師是佛的十號之一,前面有,前面講過。師是老師,中國古人重視師道。也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,我們常說兩個字,第一個孝,第二個敬,孝以父母做代表,敬以老師為代表,孝親尊師。父母教兒女要尊重老師,對老師不可以不尊敬,老師教導學生不可以不孝順父母,人是這麼教好的,是要易子而教。做父母的人不能說,我是你的爸爸媽媽,你是我的兒子,你要孝順我,那說不出口,不好意思說,要老師說。老師也不能說,我是你的老師,你一定要尊敬我,說不出口,父母教。你看,妙極了,這個是教育的大根大本。

  淨業三福把這樁事情列在頭兩句,三福第一福,第一句「孝養父母」,第二句「奉事師長」,你看。學佛的根在哪裡?就在這兩句。佛陀是大孝,是把孝敬兩個字做到究竟圓滿,是佛,菩薩還欠一點,成佛才是圓滿的孝敬。所以,孝跟敬這是根本,適用於士農工商各行各業。在國家,對於國君,現在講領導,國家領導人,要盡忠。忠是什麼?忠就是孝,換一個字,精神完全相同,把在家孝順父母那種心孝順領導,稱之為忠。做為臣子,臣子要盡忠,領導要仁慈,領導是父母,要愛護人民,人民一定要忠於領導。這是中國傳統文化,對於這些細節講得非常清楚,講得非常多,三禮,《周禮》、《儀禮》、《禮記》,專講這樁事情。

  中國立國五千年不衰,今天還欣欣向榮,靠什麼?完全靠老祖宗的教誨。這個教育是老祖宗跟老師結合,達到究竟圓滿;父母跟老師不結合,教育就失敗了。都是做榜樣給小孩看,身教,你看老師對父母的尊敬,父母對老師的尊敬,小孩看到了,就學會了。教育一定是身教擺在前面,沒有身教光有言教,小孩不聽,說你欺騙他的。

  「得為三界雄」,三界雄也是佛的德稱。三界,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就是指的六道。《法華經.方便品》裡說:「世雄不可量。」這都是對老師的稱讚。老師是三界的導師,這裡頭有天,人裡頭包括三惡道、包括修羅,天,欲界天、色界天,無色界天它沒有形相,就不說了,只講到色界第四禪。雄是英雄,英雄什麼意思?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,這稱雄。一般人都搞世間名聞利養去了,釋迦牟尼佛,王子,他要不出家他做國王,捨棄王位,發心以出家人的身分教化眾生,這值得人佩服,他去教學去了。《法華經.方便品》裡面說,「世雄不可量」。

  「《淨影疏》云:世雄,佛之異名。」也是對佛的讚歎。「佛斷盡一切煩惱,故為三界中之大雄」,斷煩惱,一般人做不到,他能做到。佛的弟子無論在家出家,要學佛,學佛首先要斷煩惱,為什麼?煩惱斷了,智慧才現前,煩惱輕,智慧長。煩惱不斷,你只長煩惱不長智慧,必須把煩惱放下。煩惱是什麼?貪瞋痴慢疑,根本煩惱,這煩惱的根。發作的時候,怨恨惱怒煩,就是七情喜怒哀樂,這些東西全是煩惱。這些東西常常現前,就是造業,善有善果,惡有惡報,總而言之出不了六道輪迴。佛教弟子,無論在家出家一樣,一定要把見思煩惱斷掉,這是講的見思煩惱。

  見惑五大類,身見,一定要知道,身是我們真心隨順幻相,念頭波動的幻相,見到了色,物質現象。物質現象是假的,它存在的時間就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,這是它存在時間,所以不可得,所以說是假的,沒有兩個物質現象是相同的。我們看這色身,認為是我,不知道它是假的,這個假相一秒鐘生滅多少次?二千二百四十兆,那哪一個假相是我?如果每個假相都是我,那一秒鐘裡頭有二千二百四十兆個我,講不通了。科學家這個發現,這個觀察報告,非常值得我們作觀想。我們在起煩惱的時候,想像科學家這句話,冷靜一下,沒有我。這個是根本,根本搞清楚了,其他的容易了。

  見惑第二個,邊見。邊見是什麼?二邊,對立,我們講對立更容易懂。有我就有對立,我跟人對立,我跟環境對立,對立就生煩惱,煩惱裡頭有善有惡,造的業果報就不一樣,不能不知道。所以知道之後什麼?我們這一生再不跟人對立,這就好,不跟人對立就沒煩惱。海賢老和尚為什麼一生無論什麼時候你去看到他,滿面笑容,那麼樣的歡喜?沒有對立。一個信徒,年輕的信徒,三個月沒去看他了,他拄個枴杖,他去看這個信徒。信徒很感動,問老和尚來幹什麼?來看看你,好久你都沒有到我那裡去了,看看你在幹什麼。所以不能有對立。

  第三個見取見,第四個戒取見,這兩個合起來,我們常講的成見,主觀觀念。戒取見是因上的主觀觀念,見取見是果上的主觀觀念,這個都不好。為什麼?有主觀觀念,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,總自以為是,別人不如我。這也是煩惱的根,這個東西不好,要斷掉。最後一個叫邪見,邪見是什麼?你把事情看錯了,錯看了,錯看了都叫做邪見,你誤以為是真的,會造出很多不幸的事情,就是冤枉人。凡夫受了冤氣他不服,懷恨在心,他要報復,這一生報不了,來生報你,生生世世冤冤相報,沒完沒了,多痛苦。

  你看佛教我們從哪裡修起,斷五種見惑做起,尤其頭一個對身見,你從這裡做起。用什麼方法?淨宗的方法微妙到極處,就用念佛。這念頭才起,分別才起,阿彌陀佛,就把它換掉,取而代之。時間久了養成習慣,心裡頭只有佛號,沒有雜念、沒有妄想,心就清淨,清淨心就得到了。這叫真修行。

  總之,這一段是大願的總結,這一段文,前面講的四十八願。「上言無礙智,求智慧也。自慈愍行以下,表誓願」。《會疏》裡頭說,「願是萬行之先導,慧即佛道之眼目」,這說得好,要發願,發願度眾生。有願,這個動力,你就不會懈怠,你會勇猛精進;有慧,你看得清楚,看得明白,不會走錯路。「願以導因行,慧以照佛道」,有慧,你走的是佛走的道路。「願慧成滿,即名如來」。願滿了,慧也滿了,這就成佛了,這就叫如來。「故謂得為三界雄」,在三界,三界裡面的眾生不能辦的事情你能辦,這則稱為英雄。

  「蓋誓願與智慧,成佛正因也。兩俱圓滿,從因得果,故為三界之雄。」這一句做為總結。願、慧,願要非常堅定、堅強,我這一生就走這條路,一定要走成功。像海賢老和尚一樣,他的願就是求生淨土,這一生滿了他的願。他本來很早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,活這麼大的年歲,是為了給眾生做好樣子,是廣度諸有情。他的住世不是為自己,真的大經上說的代眾生苦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,菩薩代眾生苦,為我們表演,給我們做好樣子。從因得果,故為三界雄,修因證果,為三界眾生,三界就是六道,為六道眾生做好榜樣。這是這一段經文的前面兩句,今天時間到了,後面兩句,我們下一堂課再學習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