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七十六集)  2014/7/14  台灣台南極樂寺  檔名:02-041-0076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

  請看《大經科註》第二百九十七頁第一行,從當中看起:

  從當中「信慧」,這是排名第十位,信慧菩薩。「《會疏》云:信心智慧,永斷疑網」,信中有慧,慧中有信,菩薩德號含義非常深廣。我們可以說世出世間一切法,不但是古往今來,大乘教裡面所說的,遍法界虛空界,比科學講的全宇宙還要大。關鍵我們可以說,德目當中第一重要的德目就是信慧。

  在中國古時候五倫五常,五倫是道,道是什麼意思?道是大自然運行的規則,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,不是人為的。父子有親不是人為的,這是一個自然現象,沒有任何條件,自自然然,父慈子孝,所以這是道。君臣有義,君臣是領導與被領導,義是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這個裡面的情跟理是道,不是人為的。夫婦有別,別是不同的任務,不一樣,不能亂,亂了就出事情。太平盛世是怎麼出現的?五倫回歸道了,五常回歸德了,太平盛世就出現了。男女能不能平等?不能。不能,一定要平等,那就是違背大自然的規律,就是與道有違背了。人只要離開道,老子講得好,離開道,下面災難就來了,家庭就產生變化了。中國古人懂得這個道理,男女都守本分,男要義,有道義,女要隨順,一家才能和睦,家和萬事興。現在家庭沒有了,為什麼?夫婦都遠離道了,道沒有了,夫婦之道沒有了,就沒有了家庭。

  古時候的家庭是大家庭,所以道義比什麼都重要。大家庭是一個社會組織,兄弟不分家,統統住在一起,一般家庭上上下下大概有三百人,興旺的家庭有六、七百人。中國歷史上有最興旺的家庭,明朝有一家,我記不得了,突破了一千人。這麼大的家怎麼管?有倫理、有道德、有聖賢教育就管好了。家庭,古代的家庭,最殊勝的兩樁事情,第一個是教育,第二個是養老,這是人生兩大事。人生享受享樂在什麼時候?老年,退休了,退休回家養老。家庭是老人的樂園,為什麼?你說一個家庭三、四百人,小孩很多,不少,總有幾十人,這些小孩都伴著老人。

  祠堂是他們活動的場所,祠堂這就是家廟,供奉祖先的,一年春秋兩次祭祀,除祭祀之外都是空到的,那麼大的場地,所以就做為養老育幼的場所。家庭學校,就是私塾,設在祠堂裡面,天天不離祖先,這就培養孝道。老人在這個地方養老,這個地方是娛樂中心,也是個家族(這一個大家庭裡面)老人活動中心。這個裡頭有休息的房間,有茶藝,古人講茶道,有各種娛樂。小朋友下課了,都會到老人樂園裡面跟老人在一起玩,老人給他們講故事,講經歷,教訓他們,跟老人玩,知識智慧增長,吸取老人的經驗。現在沒有,現在老人多可憐,子女不照顧。所以從前老人是你的家庭照顧你。年輕人在外面工作,所賺的錢都要寄回家,除了自己生活費用之外,多餘的統統要寄回家。所以家是個社會組織,能夠治家就能治國。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,家裡面這些雜事跟一個國家差不多,規模小一點,放大就是國,所以會治家的人就會治國。

  古時候教育是家庭負責任,國家不負責任。國家招考,每一年是開科取士,國家需要人才,舉辦考試。考試及格了,縣考叫秀才,那就是學位;省考叫舉人;殿試,殿試是皇帝做主考官,在皇宮裡面考試,叫進士,這最高的學位。考取了,縣有學校,省有學校,國家也有學校叫國子監,那是國立大學,這些學校完全是培養,用現在的話說,就是國家的公務人員。讀書人都願意希望參加考取,考取之後他就做官了。官吏都要從這個考試出身,這是非常好的一個方式,連外國都讚歎。中國官員從什麼地方去選拔的?考試。他的教育是他自己家裡,這家裡負責任。中國這個考試制度很早,從漢武帝時候開始。

  所以家有家道,長幼有序,朋友有信,朋友是對外,一定要講信用,信德,人要沒有信,在社會上無法立足,五倫裡頭最後一個是信德。在五常裡面,五常是德,這個信是道,一定要講信用。五常是仁義禮智信,要做個人,人與人往來必須要遵守五德。五德就是五倫的落實,五倫落實在生活,落實在工作,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,這叫德。第一個是仁,仁就是愛人,這個字是會意,你看是兩個人,想到自己同時要想到別人,這叫仁。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,我自己不願意接受的,就不可以加諸別人。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所以有仁有義。孔子一生行仁,孟子一生講義。義是什麼?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,全都顧到了。

  有禮,禮是秩序。小社會是家庭,大社會是國家,是社會,如果沒有禮節,社會就亂了。今天的社會動亂,全世界動亂,什麼原因?沒有禮。中國人遠古時代就講求,就懂得禮的重要。智,此地這個智是對情說的,智是理智,現在講的道理的理,講道理,有智慧,不能感情用事,感情用事就會有很多煩惱。所以用理智對一切人事物,才能做到圓滿。後面無論對什麼人,都要講信用。跟佛法裡面五戒完全相同,仁不殺生,義不偷盜,禮不邪淫,智不飲酒,信不妄語。真正是英雄所見大略相同,佛把這個叫做五戒,中國人叫五常。常是永恆不變,你離開這五個字就不是人了,這《左傳》上說的,左丘明講的「人棄常則妖興」,常就是五常這五個字,棄是放棄了,不要它了,那個人就是妖魔鬼怪,就不叫人了。現在這個社會,這五個字沒有了,那就統統都變成妖魔鬼怪了。這一句話非常重要,人跟妖差別在哪裡?人懂得五常,遵守五常,就是人能持五戒,不持五戒的那就是妖、就是魔。

  所以信慧太重要了,五常裡頭最後一個是信。第四個就是智慧,智,智就是慧。它多重要,是一個人應該信守的基本法,這個法就是戒律。從這個再引申,延伸四維八德,合起來實際上就是,我們把五倫五常、四維八德合起來十二個字,這十二個字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,十二個字是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、仁愛和平。中國文化是什麼?就這十二個字,人人必須遵守,你是中國人就應該遵守,世世代代相傳,永遠不會變,這叫真理。這十二個字諸位細心去看看,千萬年前人用它、遵守它,歡喜,現在人也能遵守它,千萬年之後的人還是會遵守它。它超越空間,超越時間,它不會改變,這叫真理,這叫道德,超越時空。我們今天不遵守它,社會就出問題,我們的人生就出問題。我們生活為什麼這麼多的煩惱?為什麼這麼多的憂慮?這十二個字都丟掉了。這十二個字如果都有,人生快樂,社會和諧,居住的地方沒有災難。所以我們看到信慧這個德號,感觸很深。

  下面引用《會疏》的話說,《會疏》跟《甄解》都是日本淨宗大德對《無量壽經》的註解。《會疏》裡頭說,信心智慧,永斷疑網。懷疑用網來做比喻,懷疑的事情太多了、太細了,微細像網一樣。信心依智慧,疑網就斷了;信心如果依感情,疑慮重重,就無法避免。現在人有沒有智慧?沒有智慧。為什麼沒有智慧?他智慧的心被染污了。智慧從哪裡生的?從真心生的。什麼是真心?我們經題上五個字形容真心,清淨、平等、覺。真心是清淨的,沒有染污;真心是平等的,沒有高下、沒有分別;真心是覺悟,沒有迷惑。真心裡頭沒有疑慮,痴迷沒有,他覺悟,所以這信心智慧重要。

  《甄解》裡面說,「明信佛智,無上智慧」,這一句話說得好。我們沒有智慧,我們相信佛有智慧,真正明信,不是迷信。深入經藏,學了經教,相信佛的智慧,佛的智慧是究竟圓滿,無所不知,無所不能。這兩句話,現在一般人他不能相信,他說這不可能,人怎麼可能什麼都知道?這是宗教裡頭讚歎神的,讚歎上帝的,那不是真的。大乘教裡頭把它當作真的,為什麼?你能到佛的境界,你自然就明白了。佛告訴我們,智慧從哪來的?德能從哪裡來的?我們剛才講的十二個德目,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、仁愛和平從哪來的?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,不是從外頭來的,你只要明心見性,這全跑出來了,哪裡要學!每一個字裡頭都有圓滿智慧,和是和睦,平是平等,你就自自然然跟一切眾生和睦相處,平等對待,為什麼?它是真的。所以叫性德,自性裡頭本來有的,不是從外頭來的。自性裡頭是圓滿的,沒有一樣缺失。有沒有科學?有,圓滿的科學、圓滿的智慧、圓滿的道德、圓滿的因果,樣樣都圓滿。

  佛陀的教育就是教我們回歸自性,什麼時候畢業了?你明心見性就畢業了,你要沒有見性就沒有畢業。有沒有畢業的人?有,頭一個就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榜樣。釋迦牟尼佛確實為我們表演,佛學的名詞叫表法,做樣子給我們看。他十九歲離開家庭,放棄王位,他是王子,他要不放棄,他父親過世他就繼承王位。這叫放下煩惱障,這煩惱,他放下了。表現一個知識分子這樣的身分,知識分子好學多聞。他離開家庭出去學習,印度所有的學派、所有的宗教,他統統都涉獵過,都去學過,學得怎麼樣?不能解決問題。所以學了十二年,到三十歲那一年他放棄了,在菩提樹下入定。這個樹本來不叫菩提樹,叫畢缽羅樹,因為他在這個樹下開悟了,所以以後叫這個樹叫菩提樹。這一棵樹很早就枯死了,但是從它的枝,它可以插枝,分出來的現在還在。我們二樓講堂裡面諸位可以看到,那是從斯里蘭卡照相帶回來的,釋迦牟尼佛就在這棵樹下成道的。這個樹在斯里蘭卡,兩千多年了,現在還活著,移植到斯里蘭卡,這個樹活了這麼久,現在還在。

  開悟之後就什麼都知道了,才知道以前所學的是錯誤的。因此佛法裡面講究學的方法。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,這個方法不是他專利,不是他發明,他告訴我們,自古以來無量劫前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成就佛道,一個方法,沒有第二個,這個方法就是戒定慧,叫三無漏學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。戒是規矩,你要守規矩,這個規矩幫助你得定,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開了。所以佛教教學的理念,在這個世間沒有第二家。

  戒定慧三學的理念傳到中國,儒接受了,道也接受了,變成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教學理念、方法。這個戒是講究什麼?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這是學習的理,理念。方法?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,自見就是開悟了。讀書千遍就定了,心定下來了,不是叫你背書,不是的,它是一個教你得定的手段。因為你要不讀書,就會胡思亂想,有妄想、有雜念,這就不能開悟。知識分子用什麼方法?知識分子喜歡讀書,那就用這個方法。你喜歡讀的書就讀一樣,不要讀太多,讀太多妄念太多,就讀一樣,不去想它的意思。那讀書目的是什麼?就是把雜念去掉,妄想去掉,讓心定下來,目的在此地。用讀書的方法修定,千遍是多,一千遍心定下來了。

  天天要讀,那現在我們講時間,最好每天讀書十個小時,就是十個小時沒有妄想,沒有雜念。天天這樣讀,真的要讀上一千天,一千天就是三年,這個一千天,一千天三年,一年三百六十天,三年,三年就有小成就,根就紮下了。古人講的,這古人從經驗上說的,有數據的,七年小成,九年大成,古人所謂十載寒窗,這十年就有大成就,怎麼樣?智慧開了。一本書,智慧開了之後,你沒有學過的書你全會,只要你一看、一接觸就明瞭,一聽就懂得。你看,其義自見,自見就是開悟,不需要老師,不需要人指導,那是什麼?智慧現前。智慧是自性本有的,得用這個方法把它開發出來。清淨心生小智慧,平等心生大智慧。大概一般是七年生小智慧,就是清淨心現前;九年平等心現前;再繼續不斷下去,十年之後,不定什麼時候豁然大悟,就全懂了。

  這個方法,在過去一百五十年前,在中國這個國土上學習的人很多。一百五十年前,外國文化進來了,中國人一些好奇心,特別是看到機器,科學技術,這個東西很稀奇,被它吸引了。又碰到清朝晚年,因為它有過盛世,盛世之後,沒有人才出來,就衰了。盛世社會安定,人民生活富裕,天天玩樂,不認真去讀書了,所以沒有人才出來。西方文化一侵略,沒有人能夠擋得住,真正造成末後喪權辱國,世界一等國淪為半殖民地,你讓人看到多痛心。什麼原因?絕對不是中國文化有過失,是把中國傳統文化錯用了。

  我們完全向西方人學習,學習到今天,今天世界上許多科學家提出警告,科學要繼續這樣的發展,突飛猛進,科學家警告是有根據的,五十年之後,這個地球上不能住人了,為什麼?全染污了。現在糧食染污,可能將來會水染污,到最後嚴重,空氣染污,人到哪裡去?所以現在有很多人才發現,中國古人為什麼不重視科學技術?不是沒有,有,你看指南針、火藥,這都是中國人發明的。為什麼他不繼續做?諸葛亮在世的時候,發明機械化的運輸,木牛流馬,雖然速度很慢,它不需要人力,一天能夠走三、四十里。他死了之後完全毀掉,不留給後人,為什麼?科學技術中國叫工巧,不重視這些。也就是中國人崇尚大自然,不崇尚這些技巧,這就是中國人與道相應,不與道相違背,科學技術是與道相違背。你細細研究,中國人真有智慧。智慧是自己自性裡頭本有的,只要得清淨心,就生智慧。

  一門深入,我們學哪一門沒有一定,你喜歡哪一門就從那一門。你看海賢法師,他就從一句佛號,南無阿彌陀佛,二十歲出家,師父就教他這一句佛號,教他一直念下去。他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他活到一百一十二歲,二十歲開始,念了九十二年。九十二年沒有改變,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,一生不改變,師父教他。他念到什麼程度?給諸位說,他念到大徹大悟。所以他說,他什麼都知道。什麼都知道不能隨便說的,什麼都知道,那就是明心見性、大徹大悟之人才可以說。自己沒有到這個,要說這句話叫大妄語,大妄語的罪過是在無間地獄。他真得到,為什麼?因為他老實,他真幹。

  你要問我,他什麼時候明心見性的?他自己沒有說,人去年往生了。我們從光碟上細心觀察,再看看中國古時候的教學,「學記」裡頭所說的,七年小成,九年大成,像他這樣的人,到大徹大悟,如果要早,三十歲,十年,如果要晚,四十歲,二十年。不會超過四十歲,為什麼?他功夫用得得力,用得很純,決定在四十歲前後。在佛法裡面講,他念到理一心不亂,事一心不亂是小成,是阿羅漢,理一心不亂是法身菩薩,是明心見性,應該在四十歲,這時候什麼都知道。師父囑咐他,到你知道的時候不要講,不要說,不要指手畫腳。他聽他師父的話,當然他也了解實際狀況,在這個時代、這個環境不能說,老老實實一直念下去好。

  念佛念到功夫成片,一般大概三年。什麼叫成片?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,雜念沒有了,妄想沒有了,什麼都放下了,這叫成片。有這種功夫,他就有機會見到阿彌陀佛,因為阿彌陀佛會透消息給他,讓他信心、願心堅定,絕對不會改變。那就是現身來告訴他,你還有多長的壽命,等到你壽命完的時候,阿彌陀佛就來接你。你心裡踏實了,阿彌陀佛把事實真相告訴你了,所以你就可以一直念下去。時間到的時候,大概在一個月到三個月,阿彌陀佛又會見面,來跟你約定時間,什麼時候來接你,所以你預知時至,你曉得哪一天走。第三次見面就是來帶你往生。這都叫現前見佛,《楞嚴經》上大勢至菩薩所說的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。一個人真正往生極樂世界,活在世間也沒斷氣,至少三次。最後一次是佛來接引,跟佛走了,這個身體不要了。

  我們從這個地方來想,海賢法師他見阿彌陀佛見多少次?他透了個消息,你仔細去聽,他說我好幾次要求阿彌陀佛帶我往生,他說佛不帶我去,說我修得不錯,多住幾年,做一個榜樣給人看。他好幾次要求,這就是不是一次。慧遠大師,我們淨土宗初祖,在生的時候四次見到,第四次佛接引他往生。那我們用這個來判斷海賢老和尚,他念了九十二年,我估計是至少十次以上,就是有十多次的見佛。他這個表法來告訴我們,極樂世界真有,阿彌陀佛真有,他見過很多次,不是假的,讓我們對這個法門,對求生淨土有圓滿的信心,一絲毫懷疑都沒有了。我們真信,對這個產生信心是無上智慧。

  他這麼長的壽命,我相信不是他自己本來的壽命,壽命為什麼這麼長?佛要他表法。最後這個法我們看清楚了,最後就是這本書,《若要佛法興,唯有僧讚僧》,宏琳法師作的,你看到這本書就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了,這是他最後的表法。所以有幾個同修帶了這本書到山上去看他,他不認識字,見面一定問他,你帶的什麼書?人家告訴他,這個書叫《若要佛法興,唯有僧讚僧》。他一聽非常高興,如獲至寶,為什麼?應該是阿彌陀佛跟他約定的,你只要見到這本書,你就可以往生了。所以他歡喜,馬上穿袍搭衣,手上捧著這本書,主動要求,這是一生從來沒有過的,要求大家給他照一張照片。這是最後表法,你看,三天他就走了。最後一次表法,這個表法用意很深,佛教要興旺起來,一定要僧讚僧。如果出家人互相毀謗,佛教會滅亡;出家人互相讚歎,佛法就興旺了。佛法如是,宗教亦如是,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互相讚歎,每一個宗教都興旺起來了。為什麼?外面人看到喜歡,都願意學習。如果互相毀謗,大家產生懷疑,宗教不是好東西,你看,天天吵架,天天鬥爭,讓群眾對宗教喪失信心。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  如果一個宗教,裡面的宗派很多,佛教在中國,大乘八個宗派,小乘兩個宗派。小乘這兩宗宋朝以後就不傳了,現在南洋小乘,中國只傳大乘。大乘是以小乘為基礎,沒有小乘哪來的大乘。這是中國祖師大德們,唐朝中葉以後,他們研究,儒跟道可以代替小乘,所以中國就不用學小乘了。所以學佛的人,他有儒跟道的基礎,學大乘沒有問題。可是今天問題來了,為什麼?小乘不學,儒也不學,道也不學,他都沒有了。都沒有了能不能學大乘?不能,你沒有根怎麼能學大乘?

  今天佛教要再興,必須先把戒律找回來。還好,小乘戒律,我去過斯里蘭卡,這個國家是佛教國家,百分之七十的人是虔誠佛教徒,都能持戒。大乘戒律在台灣就剩一家了,埔里的果清法師,前幾天來看我,年歲也六十多歲了。還不錯,還有傳人。我問他,能傳戒律的,你學生當中有幾個?他告訴我有六個。我想到現在,將來可能會有十幾二十個,這難得了,一定要辦戒律學院。

  我們在斯里蘭卡,幫助它建一個佛教大學,我向學校要求,大學大概明年六、七月可以完工,下半年就可以招生了。希望這個大學開律學院,這裡頭各個宗派都有。如果用語言來分,可以分三個學院,巴利文語系一個學院,藏文學院,再就漢文學院,這現在佛法經典大概就這三種文字。每一種文字裡頭有宗,有分宗分派,那就是系,院下面有系,有幾個到十幾個系。這三個學院之外,要加一個就是戒律學院。戒律學院學大小乘戒律,至少要五年,五年學戒。小乘的戒那邊有老師,大乘戒將來我們果清法師他要去負責任,真正佛法才能延續,要不然的話會斷掉。

  果清法師也是李老師的學生,李老師在晚年辦的一個內典研究班,招收八個學生,他是其中之一。那個時候他們剛剛大學畢業,就是念研究所。這個研究所沒有文憑的,修學期間四年。六個老師,我也是其中之一,所以我跟果清的關係是師生,也是同學。我非常安慰,我們內典研究班還出了一個真正學戒律的,在戒律上下了三十多年的功夫,真正對戒律有研究的只有他一個。這也是李老師在台灣,對佛教做出的貢獻。佛法單靠自己成就不行,要後繼有人,後繼無人就不行了,決定要後繼有人,這才算是成就。

  那我們這一生在經教上也是特殊的緣分,這個緣分都是佛菩薩安排的,決定不是我們自己想怎麼做,做不到。我自己回想這一生,統統都是佛菩薩安排的。這個話,我在二十六歲親近章嘉大師,章嘉大師就告訴我,真正發心學釋迦如來。釋迦佛一生開悟之後就教學,現在講的辦班教學,他沒有場所,他在野外,在樹林裡頭,晚上樹下一宿,白天日中一食,沒事的時候跟大家團團圍在一起,教學。他教學有次第的,前面十二年教阿含,普世的教育,以什麼為中心?以十善業道,戒律為中心。十二年,小學,佛教小學。小學結束之後接著辦中學,方等,方等八年,替大學做預備。八年方等之後,正式辦大學,大學是般若,二十二年,釋迦牟尼佛一生,想傳的就是這個,真實智慧。

  你看阿含是戒,著重在戒,方等著重在定,般若開智慧。最後八年等於辦研究所,法華、涅槃,法華就把你再向上提升,提升到登峰造極,法身菩薩。釋迦牟尼佛辦學,這個理念很清楚,幫助學生成就。十二年小學畢業,證阿羅漢果,得真幹才行,不真幹不行。方等這八年,三乘菩薩,天台別教裡頭,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,八年。畢業之後再提升,般若,般若就是明心見性,法身菩薩,真正明心見性了,他們來生統統生華藏世界,念佛的是生極樂世界,不是念佛的,都在華藏世界。

  我們學佛,這個要看清楚、要看明白,現在佛不在世了,自己要知道提升。佛教的事業就是講經教學,沒有其他的。世尊當年在世沒有道場,一生沒有建道場。這些國王大臣、長者居士,他們有花園、有別墅,供養釋迦牟尼佛,佛也不拒絕,在這個裡面講經,開大法會,講完了之後離開了,還給他們。換句話說,統是借用,不接受供養,乾淨,心地清淨。同學也沒有什麼爭的,名聞利養都是假的,佛都捨掉了,所以道業精進。

  我們再往下面看,念老註解的本文,「又本經中,已曾供養諸如來,則能歡喜信此事。人身難得佛難值,信慧聞法難中難」。這兩句話,本經這兩句,已曾供養諸如來,則能歡喜信此事,這兩句話的意思很深。淨土法門是難信之法,諸佛都是這麼說法,為什麼能相信,為什麼你能在這一生能往生?絕不是這一生開始學的,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已經學了這個法門。而且曾經供養諸如來,供養多少?無數,所以你的善根深厚。《彌陀經》上有一句話說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」,無論是什麼狀況往生到極樂世界的,他都不是普通人,過去生中修的那個根深,時間長。這一生當中遇到了,得到諸佛菩薩加持,你才能信、能願、真肯念這一句佛號,念到自在往生。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所見所聞,沒有一個不是過去生中修學的功夫深,才會有這種狀況,否則的話不可能。

  所以我們了解事實真相,要珍惜這一次的緣分,這一次的緣分不淺,一定要好好的抓到。為什麼說不淺?這個經跟註解難得。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經台中李老師看到了,黃念祖老居士這個註李老師就沒有看到。他老人家這個註解,在海外看到的,我是第一個人。那個時候他帶到美國,他在美國弘法,時間只住一個月,以後再沒去了,一生在美國一次,住一個月,我正好在美國。他帶了一套油印的本子,鋼版蠟紙寫出來的油印本子,它是稿本,印出來,找這些高僧大德請他們指教,未定稿,我拿到的是這一份。我看了之後非常歡喜。黃念祖老居士這個名字以前李老師給我講過,所以我對這個名字很熟。我以為他已經不在了,作古了,沒有想到他比李老師年輕,他還在。我們遇到的時候,他七十多歲了,大我十幾歲。見到之後非常歡喜,在國內弘揚這個本子就他一個人,在海外也是我一個人,我們連研究討論交流的人都找不到,所以遇到之後非常歡喜。在那個時代,我長居在國外,但是每一年大概至少會到北京去三次,去看他、看趙樸老。現在他們都往生了,我到國內去的時間少了,真正找一個來討論經教的人都沒有了。

  所以下面這一句說,人身難得佛難值,值是遇到,不容易遇到。信慧聞法難中難,這是說這一部經,淨土法門,「此淨土宗,是難信法,若能信入,皆因宿具慧根」,這就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成的慧根,沒有能往生,下一次遇到再來。但是這個下一次時間很長,不是來生,要經過很多生很多世,才有一次機會得人身,人身很難得,一定要知道。佛法也很難聞,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只有一萬二千年。我們中國過去老一輩的大德們,他們記載的這個年數跟現在流通的不一樣。照中國古人記的,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是三千零四十一年,現在外國人是二千五百多年,相差六百年。我們中國人非常謹慎,對於年代的記載是很認真考究的,我們有理由相信。

  從中國人記載,釋迦牟尼佛的正法一千年、像法一千年過去了,末法一萬年已經過去一千年了,現在是第二個一千年,前面四十一年。往後,包括我們現在一起算,九千年。九千年我們看起來好像很長,但是在整個佛法裡面來看很短。這九千年當中,我們能不能得人身?太難了。即使得人身,很難聞到佛法,佛法之衰,一代不如一代,到最後的幾百年當中,經典可能完全都不見了。最後的一百年,所有經典都沒有了,《無量壽經》存在,留在世間一百年。一百年之後,《無量壽經》也沒有了,只剩下一句阿彌陀佛佛號,這個佛號還留一百年。在那個時候聽到這句佛號能信、能願、肯念,都能往生,只是愈來機會愈少了。往後就是滅法了,這個世間沒法了,要等彌勒佛出現。彌勒佛什麼時候來?前面讀過了,五十六億七千萬年,彌勒菩薩才到人間。這些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,我們就會生勇猛心,機會太難得,我遇到了,決定不肯放棄,我一定牢牢的把它抓住,我們決定在這一生當中成就,這就對了。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還有不足,不要緊,勇猛精進能夠補出來。

  下面第十一位,願慧菩薩,「表阿彌陀大願之王,智慧廣大,又可與信慧正士合參,正表淨土以信願持名為宗」。念老的註解註得好,這是他的體會、他的證悟,能用這麼簡單的話交代得清楚明瞭,讓我們沒有疑惑。願慧,願當然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,願願都是智慧的圓滿成就,所以稱為願慧。下面這個是念老他老人家體會到的,可以跟前面信慧菩薩表法合起來看,那就表淨土法門以信願持名為宗,宗旨、宗要,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,我們真信,沒有絲毫懷疑。海賢老和尚為我們做證明,四十八願是真的,願願在極樂世界都落實了,我們只要真信切願老實念佛,就決定得生。

  第十二位大士,香象菩薩。「香象菩薩乃東方阿閦佛國菩薩,曾於維摩會上,作同聞眾。香象身出香風,此菩薩身香亦如之。香象力大,表彌陀願力無邊」。確實阿彌陀佛願力的功德不可思議,我們六道凡夫無法想像。從哪裡顯示?我們在十八願、十九願、二十願都明顯看到。尤其十八願裡面,五逆十惡,本來是十念往生,唯除五逆十惡,但是善導大師為我們解釋。善導,唐朝時候人,傳說當中他是阿彌陀佛,應身到我們世間來的,出現在中國,那麼善導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。五逆十惡,一切罪業當中極重的罪業,佛說這個意思,是勸人不要造這個罪業。那已經造了怎麼辦?已經造了真正懺悔,佛還是來度你。這就是顯示阿彌陀佛四十八願,這個能量是無限的,它能夠叫你在臨命終時一念善心,這臨終這一念當中沒有怨恨,沒有貪瞋痴慢疑,問題解決了。長時間沒有難,最後這一念,最後這一念比什麼都重要,關係到你的來生。

  但是我們怎樣保證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,沒有其他雜念?全靠平常把這句佛號念熟,平常就要放下,對於一切順逆境界,順境不要貪戀,逆境沒有怨恨,日常生活當中訓練這一招,這就是你的功夫真正得力了。順境有貪戀,逆境有怨恨,就完了,你怎麼能保證你臨命終時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?要學海賢,你看海賢,有一些老同修跟他說:你往生的時候,我們大家來給你助念。他笑一笑,助念靠不住,不牢靠,還是自己有把握念佛往生這才牢靠。這個話我們聽了做何感想?一定功夫在平常時間養成。他養成了,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,他熟透了。平常日常生活當中,他沒有雜念,穿衣吃飯,心裡念佛。沒有想到衣服破舊的,補補縫縫的,吃飯也不知道菜的味道,也不曉得這個好吃、那個不好吃,他不放在心上。工作如是,待人接物統統如是,都不放在心上,練成他往生可以自在,不需要別人幫助,這種功夫非常非常重要。

  外面的事情,幫助眾生的事情要隨緣,不要去攀緣,攀緣就錯了。攀緣是我要想怎樣怎樣,錯了,隨緣好。有緣分,盡心盡力,為什麼?好事,對眾生有利益的事情,對社會有利益,有好處。對佛教有好處,對國家有好處,對世界和平有好處,有這個緣就做。沒有這個緣可別去找,要找就錯了,那叫攀緣,那不叫隨緣。隨緣還得看緣,緣是不是真成熟了,不是真成熟可以不必。也就是他真的有誠意,環境許可,沒有障礙,大家都歡喜,這緣成熟了可以,沒有成熟不能答應。所以要有智慧,不可以感情用事。

  我這個海外弘法,是一句開玩笑的話引起來的。那個時候我住在新加坡,我在那邊講經教學,團結宗教。印尼有些同學到新加坡來看我,想邀我去,到那邊去講經弘法。我看那些邀請的人,大多數學佛時間都不很長,我對他們很感謝,我沒去,看以後的緣分。他就問我,那到底什麼人來邀請你會去?我就開了個玩笑,他們不可能做到的,我說你們總統邀請我會去。沒有想到他們就真正找到,找到副總統,副總統出的邀請函帶來了。怎麼樣?沒有找到總統,找到副總統。所以我第一次到印尼,是副總統邀請,下了飛機,我們的車就到總統府,跟副總統見面。跟總統也見了一次面,那時總統梅加瓦蒂。

  這一次越南同修來邀請我,告訴我,他們用總統名義來請的,但是沒有正式的文件。越南的佛教跟我也很有緣分,我在澳洲,我們的道場越南人很多。悟通法師跟我出家,越南人,這十幾年來很用功,我講的許多經論都經過他翻成越南文,在越南流通很廣。我答應他,明年找時間我去訪問他們。第一次去還是去訪問好,我們建立感情,了解狀況,第二次再去講經。所以緣不成熟,障礙很多,不能不知道。

  第十三位,寶英菩薩,「表彌陀願海,乃無量功德妙寶之所莊嚴,能令凡夫,無功德者逕登不退,證入涅槃,是乃寶中之英」,這個英就是精華,最好的,「故曰寶英」。彌陀四十八願,無量功德妙寶之所莊嚴,是阿彌陀佛五劫修學,就是用現在的話來說,考察,蒐集資料。在哪些地方?一切諸佛剎土,一個都沒漏。這是阿彌陀佛因地上的成就,所以果地上,再加上他無量劫修學功德,成就極樂世界。過去方東美先生告訴我這樁事情,這個行法符合科學的邏輯。你看極樂世界不是他自己想的,也不是他師父教給他的,不是的。師父教他去考察,教他去訪問,取人之長,捨人之短,這樣建造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就變成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真善美慧的精華,諸佛剎土裡好的它全有,不好的它沒有。所以諸佛稱讚他,「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」。所以寶英菩薩表這個意思。

  第十四尊,中住菩薩,「安住中道,不落二邊,當相即道,即事而真,淨念相繼,即念離念,是中住義」。講得好。我們求生淨土,要特別重視菩薩的表法,那就是什麼?心裡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,善惡二邊都不著,不落二邊,安住在中道。下面具體給我們舉例子,一定要曉得,當相即道,即事而真。相就是現象,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、自然現象。道是什麼?道就是自性。真就是真如。事,十法界是事,六道是事,從相上看它是假的,從性上看它是真的。為什麼?經上告訴我們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離開念頭,沒有一法可得,所以都是假的,都是幻相。但是幻相的體是真的,幻相的本體是真的,像我們看電視,電視的畫面是假的,它是生滅法,但是屏幕是真的,屏幕不生不滅,屏幕絲毫不染。我們用心要像屏幕一樣,像屏幕就是用真心,像畫面就是妄心,這個比喻很貼切,也很好理解。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用真心不用妄心。世間人用妄心不用真心,對我們有沒有妨礙?沒有妨礙,妄跟妄有妨礙,妄跟真沒妨礙,真跟妄也沒妨礙。用真心生淨土,用妄心搞六道輪迴,就錯了。所以淨念相繼,即念離念,這就叫中住,這就叫中道,這才完全合乎實相,就是事實真相。在事實真相裡頭沒有絲毫染著,智慧就現前。人要住在中道,哪有不生智慧的道理!中住菩薩為我們表這個法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