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一二三集)  2014/10/27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1-0123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

  請看《大經科註》三百五十五頁,我們從第二行看起,從第二行,這是一個段落:

  『色身諸根,悅豫清淨』,這兩句是經文,下面是念老的註解。「諸根,指色相身之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等五根」。「悅豫」就是喜樂的意思,歡喜快樂。「清淨」,《嘉祥疏》講「光顯也」。「又《寶積經》曰:如來身者,自性清澈。何以故?如來久已遠離一切煩惱諸垢穢故。」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。這個裡面最重要的,我們看到了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的人,佛如是,所有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,過的日子跟阿彌陀佛決定是平等,是同一個稱性的安穩快樂,所以稱之為極樂。古大德給我們解釋極樂第一個定義,離一切苦。我們這個世間六道十法界裡面所有的苦難,極樂世界沒有,不但沒有,連這個名稱都沒有,從來沒有聽說過什麼叫苦難,沒聽說過。這就是大經上常講的,離究竟苦,得究竟樂,離究竟苦就是得究竟樂。

  苦樂是相對的,苦樂都不要放在心上,就是極樂。為什麼?樂要放在心上,被喜悅染污;如果受苦,把苦放在心上,就被苦染污。苦樂都不清淨,苦樂都是染污。自性清淨心當中,不但沒有苦樂,染淨也沒有,不得已稱之為極樂。極樂在哪裡?極樂在現前,並沒有喪失掉,只是現在我們被染淨、苦樂迷惑了,障礙了性德。性德就是悅豫清淨,喜樂清淨,這是明心見性的人他們的境界,他們得到了,證得了。

  在中國唐朝時候,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開悟了,明心見性,給我們做出報告,開悟是什麼樣子。第一個就是悅豫清淨,真開悟了。能大師說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何期是用現在話說沒有想到,我們的自性本來清淨,沒有染污。過去沒有染污,現在還是沒有染污,未來總不染污,叫本自清淨。那染污從哪裡說起?染污是假的,不是真的,是一場誤會,沒有染污自己以為有染污,就這麼回事情。能大師說了五句,第一個是本自清淨,第二個是「本不生滅」,自性沒有生滅,它不是生滅法。

  我們看看這個宇宙之間,什麼東西不生不滅?我們所看到一切現象,物質現象有生有滅;精神的現象,念頭,有生有滅;大自然的現象也有生滅,你看,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,它是有生有滅,找不到一樣東西不生不滅。找來找去,大家想到虛空好像沒有看到生滅。沒錯,虛空生滅的現象時間很長,我們沒看到,它生我們沒看到,它滅我們也看不到。它的時間比我們長,我們的壽命只有幾十年、一百多年,看不到;虛空,過去無始,未來無終,它有生它有滅,我們看不到,在我們這一生感官當中,好像它是不生不滅的。所以它這個不生不滅是相似無為,不是真的無為。為什麼?虛空從哪來的?有來就有去,有生就有滅,虛空是一念不覺裡面產生的。

  在法相唯識宗《百法明門論》裡面排列的,空間、時間,百法,這百法當中的二法,它排在哪裡?它不是心法,心法是起心動念,念頭,它不是心法,它沒有念頭;它不是色法,沒有物質現象。精神現象、物質現象都沒有,它是什麼?它屬於自然現象。也有來處,歸在哪一類?百法裡頭,它歸納在二十四個不相應的裡面,有二十四法,叫不相應行法。不相應是它不跟心法相應,不跟心所法相應,不跟色法相應,也不跟無為法相應,所以叫不相應。真有其事,不能說它沒有,也不能說它真有。它從哪裡產生的?從我們念頭當中產生的。

  空間是講十方,這空間;時間是講三際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。它是不是真的?它不是真的。所謂不相應行法,用我們今天的名詞來講,就是個抽象的概念,比物質現象、比精神現象還要虛妄、還要假,假中之假。我們得認識它,了解事實真相,了解之後有什麼好處?不再執著。不但不執著,連分別也沒有必要,也就是你能把時間、空間放下。你不了解真相,以為它真的存在,它就染污你的自性,它就障礙你的自性,這起了副作用。

  所以要曉得,色身諸根是物質現象,悅豫是精神現象,快樂。清淨是自性本具的現象,我們用自然來稱它,因為它不是心理現象、不是物質現象,它是自性裡本有的,本不生滅,清淨不生不滅。而且具足萬法,它要不具足,它就不能現。六祖惠能最後一句話說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怎麼能生?自性裡頭本來具足萬法,沒有一樣欠缺,遇到緣它就出現,沒有緣它就不見了,遇緣它就現形。這叫隱現不同,沒有緣它隱藏起來,自然隱了,有緣自然出現。

  第四句也是說的本性,「本無動搖」。本無動搖就是定,戒定慧的定,這是什麼?自性本定。所以明心見性,它所具備的條件就是第一句跟第四句,本自清淨、本無動搖。從這兩句,就幫助我們明心見性,幫助我們回歸自性。這兩句太重要了,這兩句是因,因上轉,本自具足、能生萬法那是果上轉,那是果報,就現前了,因一轉果就現前。那個果是什麼?果是一真法界,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,就是淨土宗所講的極樂世界。所以極樂世界是本有的。

  如果我們的心清淨,本無動搖就是平等,像水一樣,你看清淨沒有染污,不動,這個水像一面鏡子一樣,外面色相都照得清清楚楚。照是性德,照得很清楚是它起的作用,這叫智慧;能照是根本智,照見是後得智。照見是什麼?了解萬法的真相,十法界依正莊嚴是生滅法,雖然有色相,色相不可得。像我們看電視畫面一樣,這個畫面清清楚楚,音聲也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不可得。為什麼?它的速度太快。一秒鐘,我們要用相片一樣一張一張的畫面來說,一秒鐘一百張,我們連翻都來不及,一秒鐘一百次的生滅。以前舊的電視,黑白電視,是五十次的生滅,現在是數碼,速度提升了一倍,一百次。過去,也許現在中年的同學還有印象,現在小孩沒有了,他沒有接觸到,老式的電影,是用幻燈片組成的。我們這個就是電影的底片,這個一秒鐘生滅多少次?二十四次。你就曉得,二十四個生滅一秒鐘,我們的眼睛就做不得主了,就被它欺騙了,以為它是真的。電視的畫面比它更逼真,因為它加一倍,一秒鐘五十次的生滅,現在用數碼,一百次的生滅,頻率愈來愈高,一點破綻都看不出來。

  那我們現在回歸自性,我們的念頭,我們念頭一秒鐘多少次?就跟這個玩意一樣,多少次的生滅?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一秒鐘二千一百兆,單位是兆,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。我們沒有感覺,完全沒有感覺,這個生滅的速度就在我們眼前,包括我們的身體(物質現象),我們起心動念(心理現象),統統是在這個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。所以,色相不可得,物質現象不可得,起心動念那個現象也不可得,這就講幻相,能生萬法,萬法的相不可得。不可得你要得,你要把它放在心上,你那個心就有病了,就病態了,不是健康的。健康的怎樣?健康的是本自清淨、本無動搖,這健康的。所以佛為什麼教人修定?修定是健康的,修定是回歸自性。定功愈深跟自性就愈接近,深到一定的程度,跟自性本定融合成一體,修證一如,那就叫明心見性,那就叫大徹大悟。徹悟有什麼好處?徹悟,整個宇宙你全明白了。需不需要學?不需要學。為什麼?你回歸自性了,全宇宙一切萬法是自性變的,你自己心性變現的,你怎麼能不知道?哪有這個道理!

  學佛,這是徑路,最快速的一條道路。教下稱為漸修,按部就班,好像讀書,小學、中學、大學、研究所,慢慢提升達到究竟圓滿,拿到博士學位好比是成佛。宗門呢?它不需要經歷這些階級,它沒有階級。教下有階級,五十一個階級,那念書,一年級、二年級、三年級。十信十個階級,十住十個階級,十行十個階級,十迴向十個階級,十地十個階級,這就好比小學、中學、大學、研究所,每個階段都是從一年級到十年級。十年級以上,等覺,等覺還是菩薩,菩薩達到最高的位次,跟佛差不多平等了。還差一點,差一點就是他還沒有回歸自性,回歸自性就成佛了,叫妙覺,不叫等覺了。等覺是等於妙覺,往上一提升那是妙覺,不叫等覺。總共五十二個等級。

  禪宗不需要等級,所以他可以在很短時間就超越五十一個等級,他去作佛去了。第一個為我們表現的是釋迦牟尼佛,他捨棄王位,出家修道,去求學,那年他十九歲。印度所有宗教、所有學派他都全學過,家家去參訪,學了十二年,到三十歲,他放棄了。為什麼放棄?這些學術、這些宗教都沒有辦法回歸自性,不能解決他的問題。他的問題是什麼?把自性裡面無量智慧、無量德能、無量相好開發出來。這個沒人做得到,所以放棄了,十二年的學習放棄了。放棄叫放下所知障,那個東西學得愈多障礙愈多,它對你解決問題實在講毫無幫助,只是惹麻煩。所以到畢缽羅樹下,入定了,入定是什麼?入定回歸到平等。

  自性本定,本不動搖,自性它不動不搖。我們現在這個心是又動又搖,搖晃,不定,那就是什麼?妄想、念頭太多了,無量無邊。現在的人心,現在人的知識比古人懂得多,但是現代人的浮躁,古人沒聽說過,為什麼?他心清淨、他心平等。本來就沒有浮躁,實際上在他一生,在他所接觸的眾生,都沒有看到浮躁,即使有浮躁,小風小浪,那就不得了了。現在社會每一個人,從小孩到老人,那個心地浮躁古人作夢都想不到。為什麼?他看得太多,五花八門,他聽的、接觸到的,比過去的社會複雜百倍千倍都不止。他心是動的,定不下來;他心是染污的,無法把它清理乾淨,只能把染污減輕一點而已。如果要不好好的學,那個污染是一天比一天嚴重,所以來生不堪想像。

  心地有一點清淨,有一點平等,來生可以得人天福報;如果是大風大浪,嚴重染污,三途去了,你說多可怕。三途進去很容易,出來很難!有很多畜生壽命很短,經典裡面佛告訴我們,那個短命的畜生,牠墮在那一道,不是死了就出來了,不是的。墮在那一道論次數,你投生做一隻狗,狗死了還做狗,要做幾十次,甚至於幾百次,你才能出來。你要了解事實真相,你才知道這個事情可怕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在祇樹給孤獨園,那時候有工程,有建築工程,佛看到地上有個螞蟻窩,叫他的弟子一起來看,弟子很多都證得阿羅漢果的。佛就問大家:你們看,這個螞蟻牠受螞蟻身有多久了?阿羅漢的能量能知五百年前,甚至於能知五百世,看看這個螞蟻,五百世牠都在做螞蟻,死了都在做,還是這個螞蟻窩,在這一窩裡投胎,感到很驚訝。佛告訴大家,你們這個能量還不夠,佛眼看這個螞蟻,七尊佛過世了,牠還做螞蟻。一尊佛我們講三個阿僧祇劫,七尊佛,三七二十一個阿僧祇劫,這麼長的時間,牠還沒有脫離螞蟻身。

  世尊這個開示提醒我們,畜生道去不得。不要以為地獄、餓鬼可怕,畜生好一點,不容易回頭,不容易得人身。我們今天已經得人身,要知道寶貴,人身太難得了!得人身的好處,容易覺悟;畜生太愚痴,不容易覺悟;餓鬼、地獄太苦,苦到讓你沒有辦法覺悟。天人享樂,享樂就迷了,對修道這個事情他不願意幹;人道苦樂參半,苦多樂少,容易覺悟。得有人提醒,沒有人提醒不覺悟。有人提醒這是緣分,但是自己必須有善根、有福德,遇到善知識能接受,能信、能修、能證,這比什麼都重要。所以經典上字字句句都給我們很深、很大的啟示,我們自己要會看、要會聽。

  學佛學什麼,這個一定要知道,學清淨心、學平等心,就在我們經題上,這個經題太妙了,這個經題是無上的法寶。佛家講的戒定慧三學,戒的目的是什麼?是清淨心。我曾經看到有學戒的,樣子持得很像,穿袍搭衣,托缽吃飯,都是些形相,心清不清淨?不清淨。怎麼不清淨?他貢高我慢,對於一些破戒的,沒有像他那個樣,他瞧不起,他毀謗人破戒,將來你們都墮地獄,這是心不清淨。心不清淨,那個戒白學了,學戒的目的是得清淨心、得恭敬心、得真誠心,他三個都沒有。不學戒的時候他還老實一點、還謙虛一點,學了戒瞧不起人。這什麼原因?為什麼中國古人學戒能得清淨心,現在得不到,原因在哪裡?古人有根,今人沒有根。古人什麼根?古人從小培養出來的孝、敬,他有這個根,所以那個戒管用,真正幫助他得清淨心。現在沒有孝、沒有敬,心浮氣躁,學會了一點就拿這個當作尺碼子到處量別人,不合標準就批評他,造口業!

  佛門裡頭有道宣律師的故事,道宣是律宗的祖師,中國戒律開山第一位,終南山律宗的初祖,道宣律師。大菩薩示現,表演這一招給後人看。窺基大師那時候是大法師,講經教學的,這是貴族出家的,他本來不願意出家,玄奘大師看中他,叫他出家,他提出三個條件。他習氣很重,從小過的是宮廷富貴的生活,他的叔父尉遲敬德,唐太宗的大將。從小生活過慣了,不能吃苦,我出家要帶一車金銀財寶,玄奘大師同意了,叫「三車法師」,帶一車書籍,喜歡讀書,還有一車美女,人家諷刺他,不能持戒,叫三車法師。今天這個法師從終南山經過,通知道宣律師,他要到山上來訪問,來看看。道宣律師說非常歡迎,趁這個機會來教訓教訓他。

  道宣律師持戒之精嚴感動天人,他日中一食,中午這一餐飯,天人送供養。他就想明天表演一下,明天中午窺基大師到這來,親眼看到天人供養我,炫耀一下,這持戒的好處。第二天窺基大師來了,到中午,天人沒有來送供養,大失所望。招待窺基大師他們一行下山。到第二天中午,天人來送供養,他就責備,昨天你為什麼沒來送供養?他說昨天大乘菩薩在這個地方,滿山都是護法神,我進不來。道宣律師聽了之後,身上流冷汗,慚愧。佛門裡有這麼個故事。這個裡頭都講表法的意思,大乘菩薩持的是心戒,《梵網心地戒品》,他不動心。眼見色沒有起心動念,哪來的分別執著?耳聞聲、鼻嗅香、舌嘗味都不起心不動念,這誰的境界?法身菩薩的境界。他需不需要飲食?不需要。不需要為什麼還要這樣表演?表演給眾生看,我要不這樣做,大家不敢學佛;我這樣做,這佛法好學,我也可以學,接引眾生。

  佛法是圓融的,圓人說法,無法不圓;圓人修法,也是無法不圓。從戒裡頭得定、得慧,從慧裡面有戒、有定,都是圓滿的,戒定慧三學一體,不懂這個道理就錯了。古大德說三教一源,我們昨天講過,三教就是戒律、禪宗、教下,佛用這個來教化眾生。戒律是基礎,是教小學的,扎根教育。中國過去扎根教育家庭做好了,所以受戒管用。現在受戒出問題了,為什麼?他沒有《弟子規》的根,沒有《感應篇》的根,沒有《十善業》的根,所以這個戒律學得有問題,學偏了、學邪了。

  中國自古以來,到清朝的中葉,佛法鼎盛,每一個宗裡頭高僧大德,明心見性的人真有。我們看海賢老和尚,明心見性了,他的師父傳戒法師也是明心見性,不是明心見性,他不認識這個徒弟;他認識這個徒弟,這是他的功夫,這個人是法器。從哪裡看?從他的稟賦,我們講天性,這個人本性很好,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凡是這樣的人都會有成就。所以他師父,你看多簡單,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其他什麼都沒有,囑咐他一直念下去。他這一句阿彌陀佛從早到晚不中斷,一句接著一句。我看到一個人,章嘉大師,他不是念佛,他持咒,他持咒也是金剛持,默念,不出聲音,嘴巴在動。無論在什麼時候你看到他,他站著也好、走著也好,他嘴巴在動,我們知道他的咒沒中斷過。只要你能夠不中斷,你就能得一心,功夫成片、事一心不亂、理一心不亂一個道理。

  都是大徹大悟的人,我們比這種人比不上,他那個根基不是一世二世、三世五世紮的,至少十世以上。在佛經裡面告訴我們,對這個佛號能深信不疑,真信真願,這一生決定往生。這是什麼人?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,在這一生當中得無量諸佛如來的加持,你才能信,你才能發願。不是凡人,凡人哪有不動搖的?所以修這個法門,見到別的法門動搖,一點都不稀奇。一萬個人當中,能找到一個不動搖那就不錯了,九千九百九十九個碰到這個情形都會動搖。

  這個根我們要注意,現在最困難的是根沒有了。如何紮這個根?根一定要從《弟子規》紮起。我們要不虛心,我們小時候沒紮,現在學來得及,補習,把這個根補出來。把我們這個基礎,像蓋房子一樣,這個是地基,不夠堅固,我們來加功用行,把它補足,往後就一帆風順;不補足,遇到境界現前會動搖。要記住佛所說的,「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」,那個法門不如我這個,沒這個道理,絕對是平等。問題你能夠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就成功了,無論哪個法門,你不要動搖。我修地藏法門行不行?行,你只要一門深入。我學基督教行不行?行,你能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你會得定,你會開悟,你把你修學的迴向往生極樂世界,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你。你才真正了解事實真相,真相是什麼?惠能大師說過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。基督教是不是在萬法裡頭,還是在萬法之外?不離自性!這個要懂得。不同的宗教、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全是一家,你學通了,完全明白了。沒有通達的時候就有隔礙,就有分別、就有執著,自己給自己帶來麻煩;完全搞清楚了,分別執著全消了。

  開悟的人說得多好,釋迦開悟告訴我們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誰的心想?自己心想,不是別人。所以佛看一切眾生,無論學哪個法門都好,這世界上不同的宗教、不同的文化,最初創始的那個人都是諸佛如來,在我們眼睛裡面看去都是阿彌陀佛。一切世間都是極樂世界,只要你能夠把清淨平等覺找回來,你就真的看到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就在眼前,沒離開我一步。《華嚴經》上說的一切即一,一即一切,那個一是任一,不是專一,不是說只有阿彌陀佛這個一,不是的。任一,任何一個法門,一就代表一切,一切就歸到一,你能掌握這個一,你一生成就。

  根性劣的,佛教給我們,這個一用阿彌陀佛最好,為什麼?阿彌陀佛是自性的德號。真如本性叫什麼?真如本性叫阿彌陀佛。阿彌陀佛是一切眾生的真如本性,不是那一個,一切法都是從真如本性發生出來的,真如本性就叫做阿彌陀佛。阿彌陀佛想它這個字的意思,阿是無,彌陀是量,佛是覺,翻成中國的意思,什麼意思?無量覺,無量覺是自性,只有自性稱無量覺。所以,這是把總的綱領找到了,總源頭找到了。枝枝葉葉行嗎?行,任何一片葉、任何一個枝你慢慢去找,最後,最後找到阿彌陀佛,找到根就找到阿彌陀佛。它是一不是二,每一片葉、每個小枝條跟這個根都是一體,所以平等。

  你的平等性從這裡頭生起,平等的慈、平等的悲,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全沒有了,這個時候就見性了。起心動念很難,為什麼?它太微細,一秒鐘二千一百兆的頻率,這高頻率,我們在這個頻率裡頭毫無覺知,一點都不感覺到。那個心清淨的人,清淨到極處,他感覺到。佛在經上說,什麼地位的菩薩?八地,八地以上,八地、九地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,這五個位次都感覺到,這麼高的頻率他清清楚楚,一點都不含糊,徹底見到諸法實相。在大乘教裡,稱這個現象叫阿賴耶的三細相,阿賴耶的業相、轉相、境界相,或者說阿賴耶的見分、相分、自證分、證自證分。這部經上,每一品、每一章、每一節都是究竟圓滿的大法。

  我們接著看下面註解的文,「如來身者,出過世間」。這個如來身是如來法身,法身就是自性。出是超出,過也是超出的意思,超過。所以出過就是超過世間,這個世間是十法界,超越十法界了。下面說,「何以故?不為世法之所染污故」。世間一切法不能再染污他了,為什麼?他不會把它放在心上。那佛法呢?佛法一半是世間法,一半是出世間法。佛在《金剛經》上告訴我們,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,非法是世間法,法是佛法,佛法能不能執著?不能執著。阿彌陀佛這句佛號能不能執著?沒到極樂世界之前要執著,到達極樂世界之後不執著了,是這麼個標準。為什麼?自性清淨心一法不立,哪來的阿彌陀佛這句佛號?這個相沒有了,不執著了。理呢?理是圓滿的,理就是阿彌陀佛,無量覺。無量覺不是物質,無量覺也不是精神,痕跡都不沾。

  戒律要執著,為什麼要執著?沒有離開六道輪迴要執著,離開六道輪迴就不能執著了。六道輪迴裡頭有善惡,斷惡修善,生三善道,不墮三惡道,持戒生三善道,破戒三惡道,標準在這裡。這句阿彌陀佛的標準是成佛,你沒有到極樂世界,要執著,它保證你到極樂世界;到極樂世界之後自然就不執著了,就放下了,我已經到了,目標到了。不一樣!戒有戒的功德,定有定的功德,慧有慧的功德,阿彌陀佛是屬於慧,你對他相信是大智慧,不是大智慧你怎麼會相信?大智慧不動搖,沒有大智慧會動搖。

  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不拐彎,沒有丟掉,九十二年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念佛,一句佛號。你看他的光碟裡講的,那常常見的事情,晚上念佛,看到床上床下、屋子裡面的四周全是眾生,聽他念佛。三點鐘起床,三點鐘沒起來,就有人在他耳朵面前叫他:快起來、快起來,念佛了。有時候見到屋裡屋外全是阿彌陀佛。那天晚上他燒香,在香爐裡頭插了十二支香,第二天有人問他,你怎麼燒這麼多香?他就說出來,昨天晚上看到屋裡屋外全是阿彌陀佛。極樂世界現前,他看到了。

  所以如來身,法身,不為世法之所染,沒有染淨、沒有善惡,法身。下面說,「乃至如來身者,如淨鏡中微妙之像」。這古人說的比喻,很乾淨的鏡子裡面,鏡子照到外面的境界相,這個意思代表就是沒有污染。沒有污染,我們把它說清楚說明白,就是不要放在心上,放在心上就污染了,不放在心上就沒有污染,就清淨的。世間法放在心上,你就有執著,出世間佛法放在心上叫法執,還是執著。有執著是六道凡夫,沒有執著的是阿羅漢、辟支佛,沒有分別的是菩薩,沒有起心動念的是佛。大乘教裡頭告訴我們這個標準,我們要常常記住,要常常應用在見色聞聲上,那是什麼?那真修行。所以,放在心上壞了!

  淨宗法門之微妙,淨宗法門成就那麼快速,等於說它保證你成佛,它的方法就是教你執持名號。眾生喜歡執著,世出世法全放下,你就執持這一句阿彌陀佛。這句阿彌陀佛與世出世間法都不相應,它只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相應,你念它,等於說直接跟阿彌陀佛建立關係,妙在此地。所以你真明白了,我們就可以肯定、承認諸佛說的,不是我們自己編的,大乘佛法當中,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所修、所證、所傳之法,第一法就是信願持名,往生不退成佛。深契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機,沒有一個人不成就,不成就的是他善根福德有問題,為什麼?他不相信,他懷疑,他不能放下。

  這個法門第一等善根的,海賢法師、海慶法師,海賢法師的母親,在家居士;再往前看,諦閑法師那個鍋漏匠的徒弟,都是這個法門第一當機者。鍋漏匠三年成功了,他的條件沒有別的,四十多歲才遇到佛法,沒有念過書,不認識字,學什麼都不會,沒有念過一部經,也沒有聽過一堂課,就一句佛號念到底。預知時至,自在往生,鍋漏匠也是自在往生。要信,要真信;懷疑,吃虧的是自己。不懷疑,往生表演給別人看,別人看了聽了生起信心,那都是你的功德。一個人聽到一個人生信心,你就度了那個人,所以你這個表演度無量眾生。鍋漏匠是個例子,念佛人看到他的公案,也就是看到他的事實證明,對淨土的信心堅定了,於往生淨土的願心懇切了,都是鍋漏匠度的,都是海賢和尚度的。幫助多少眾生到極樂世界作佛去,而且一生成就,宗門教下的祖師大德不能跟他比。宗門雖然快速,要上上根人,上上根人難找,不容易。我們自己要知道自己的分量,要知道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,自己認識自己,與哪個法門相應,遇到之後,一生不改變,沒有一個不成就。

  我們再看下面的文,「綜上引證,經文釋為」,以上用了許多經論來解釋色身諸根,悅豫清淨,「當時世尊」,釋迦牟尼佛講這部經之前,他老人家現的相,「同現喜容」,佛講這個經多自在、多快樂。為什麼?無量眾生因這個法門得度。講其他一切法門,度眾生不多,講這個法門,普度一切眾生,十法界上面是佛菩薩,下面是地獄眾生,統統得度,一個都不漏,佛歡喜。佛出現在世間幹什麼?就是度眾生成佛道。真正度眾生,眾生真正成佛道了,佛歡喜。這個時候的釋迦牟尼佛,五根同現喜容,「心中安樂,妙相清澈,如鏡中影」,很乾淨的鏡子,照得清清楚楚。「如水中月,光明圓滿,淨若無形」,月亮在水中出現了,水乾淨,水平,沒有波浪,月亮在裡面現得很清楚。光明圓滿,淨若無形,「和悅歡喜,清淨莊嚴」,看到這樣的情景。

  「又佛何故喜?」《淨影疏》裡頭也解釋,佛為什麼歡喜。淨影大師說,喜有兩個意思,第一個,「念彌陀佛所成行德可慶,故喜」,念阿彌陀佛成就的行德,值得慶幸。這樁事情在海賢老和尚的身上完全看到,你看看這小冊子,或者細心觀看光碟,你能見到,念佛的人歡喜。有同修問我,歡喜的時候念佛,苦惱的時候怎麼辦?遇到苦惱的事情、遇到災難的事情,萬緣放下,一心念佛,把你的法喜念出來,肯定會念出來的。為什麼?記住經上這句話,要用得上,常常用上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。

  社會上千變萬化這個相,你看到了、你聽到了,一定要曉得虛妄的。這相在哪裡?相已經過去了,過去再不回來。昨天,能把昨天找回來嗎?上午,能把上午再找回來嗎?找不回來了。一分一秒的過去了,全過去了,過去的再不回頭,你還去想它幹什麼?想阿彌陀佛。到極樂世界能看到過去,妙!在我們這邊看不到,為什麼?我們這邊是阿賴耶,阿賴耶是生滅法,它回不了頭。到極樂世界,不生不滅,到極樂世界,時空沒有了,那你就能看到過去,也能看到未來。看到過去,你也不會悲傷,頂多嘆一口氣,迷惑顛倒。迷了才會幹錯事,才會受惡報,覺悟了就不會了。所以別當真,一定要守住自己清淨、平等、覺就對了,這是真正學佛人。清淨心、平等心處理一切法,在佛家叫法,處理一切法,決定沒有過失。

  從清淨平等覺裡流出來大慈大悲,大悲是拔眾生苦,救苦,大慈是與樂,來安頓這些眾生。怎麼安頓?佛用什麼方法安頓?教學,大乘經上常讚歎的「今現在說法」,說法就能解決問題,說法幫助眾生破迷開悟,他一覺悟他就回頭了。諸佛、菩薩、阿羅漢,他們證得這個果位,為什麼?就是為人演說,自己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勸導別人。佛弟子要跟佛一樣,勸導眾生就是我們的義務、是我們的職責。我們要勸別人先自己搞清楚,自己還有疑惑,不能教人真信;自己沒有疑惑了,才能教人真信,真正發願往生。

  往生極樂世界幹什麼?證得無上菩提的果位。證得無上菩提為什麼?為幫助眾生回頭、幫助眾生成就,回歸到四弘誓願第一願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幹這個事情。這個事情幹得自然、幹得快樂,眾生個個往生極樂世界,在極樂世界修行證果成佛,他又到十方法界廣度眾生,我們看到歡喜。歡喜可以,歡喜裡面沒有起心動念、沒有分別執著,這就是悅豫清淨。悅豫清淨是法喜充滿,沒有染污,不像世間法,世間法,他悅豫裡頭他有染污,因為他我沒有放下;他有我愛、他有我慢、他有我痴,這些東西都是染污,不清淨。我們要學佛的慈悲,要學佛的弘願,還要學佛的悅豫清淨,這就對了。

  人生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?有很多人來勸我,叫我少說一點,八十八歲了,一個禮拜說一次就可以了,就不算少了,為什麼一天還要講四個小時。為什麼?悅豫清淨,快樂無比。不說自己快樂,說了大家快樂,大家快樂自己更快樂。四無礙辯才最後「樂說無礙」,歡喜說,說了就歡喜,不說不歡喜。愈說愈有精神,愈說愈有體力,這就是一般講的得三寶加持,這真的,不是假的。得眾神加持、得眾靈加持,我們跟他們打成一片了,上跟諸佛菩薩,下面跟九界眾生成一體,成一片。所以說所成行德可慶,得歡喜。

  第二個,「念眾生得益時至,故喜」。本經講三個真實,真實之際、真實智慧、真實的利益,講經說法幫助眾生破迷開悟,得真實利益。《梵網經》裡面告訴我們,重戒,第一條「不作國賊」。賊是什麼?盜賊,明的是搶,暗的是偷,這是叫眾生受害。不做盜賊。第二條「不謗國主」。國主縱然不善,也不要批評他,為什麼?批評他會引起社會動亂,讓社會大眾都受苦,這有過失。瓔珞戒裡頭有兩條,「不漏國稅,不犯國制」,國制是國家法律。佛門弟子受一點委屈無所謂,修忍辱波羅蜜,不必去伸冤,沒有怨恨。遇到善緣沒有貪戀,遇到惡緣沒有瞋恚,都是在修自己,善緣、惡緣都是好。沒有這些境緣,我們的清淨心、平等心從哪裡修來?那就是外面環境我們看得清楚、聽得明白,這是智慧,要如如不動,永遠保持在戒定慧上,戒定慧看東西看得透徹,一清二楚。幫助這個社會,佛菩薩用什麼方法?講經教學,不收學費的,義務教學,把人全教好了。全教好了,天下就太平,社會就安定,人民就幸福。

  大乘佛法,哪個地方有緣就到哪裡去,有緣,建立道場,教化眾生;沒有緣,就到深山裡面去清修,自己成就。真正是進則能利益天下,退可以獨善其身,無論是進是退,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,這太重要了。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,失掉一個字就錯了,那就不是學佛,不是佛弟子,不是彌陀弟子。佛弟子、彌陀弟子,怎麼能把清淨平等覺失掉?要學到一時一刻都不曾丟失,這真修行人。

  生死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在這個世間,人活得這麼苦,你要問我自己,我要不為別人想,為自己想,我要為自己想,我就求阿彌陀佛現在帶我到極樂世界去,我對這個世間絲毫貪戀都沒有。我早到極樂世界早成佛,再回來教化眾生,身分不同,那是菩薩,是再來人。住在這個世間為什麼?還有人想聽經,那就有緣;這個世間人都不想聽經了,就沒有緣,那我就早早走了。我們講經用網路、用電視,講經在攝影棚裡頭,攝影棚經常沒人來聽,我自己對著畫面,自己講給自己聽,快樂無比。有人收看,那是有緣人,他每天到時間,他會按下它的按鈕,打開電視,那是有緣人。到底多少人收看我不知道,我也從來沒有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,我只知道有人看,有人看我就講。

  今年,除了講經之外還有一點小的變動,有個學習班,跟各處同學分享自己修學的心路歷程,自己的感想、自己的領悟。這個交流,像經上所說的真實利益,法喜充滿。所以今年我們就開始,我們學這部經,重點再把裡面經的意思講清楚、講明白、講透徹;更重要的,怎樣落實在生活、落實在工作、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,得真實利益、真實智慧。不是只是我講你聽,你聽了之後要跟我分享。

  所以佛他會歡喜,眾生緣成熟了,為什麼?他能接受了,他能相信,他肯發願求生極樂世界,親近阿彌陀佛。世尊說這部經,等於替阿彌陀佛招生,他在娑婆世界這個地區招生,保送大家到極樂世界;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迎接,這些人往生就證得阿惟越致,一生成就究竟果位。佛弘法利生第一歡喜的大事,這緣成熟了。

  下面這段,『光顏巍巍』。「光」是光明,「顏」是容貌。《無量壽經箋註》裡面說,「佛之顏有光,故云光顏」。《無量壽經箋註》是丁福保,民國初年佛門的大德丁福保居士他作的。他所依的本子,是前清彭紹升居士他的《無量壽經》節本,他用這個本子。這個書早年我讀過,線裝本,可能這個書在澳洲,很久我沒去翻動它了。這丁福保居士註解的。「巍巍者,高大尊勝」,有這四個字的意思,極力在讚歎阿彌陀佛。念老下面引用嘉祥大師的疏,「巍巍言德盛高顯也」。「總表佛之德容,顯曜光明,超於一切」。這是世尊當時升座講經,讓大眾看到佛陀的儀表,顯示出真實的智慧,光明是智慧,巍巍是德容,老人家的道德,道德高廣。對於佛陀恭敬之心油然而生,這就能聽法了。所以佛講經之前放光現瑞,為什麼?不是炫耀自己,是把聽眾的真誠心、恭敬心引發出來。學生沒有恭敬心、沒有真誠心,老師是佛,跟他講經說法他也得不到利益,他得的是皮毛。甚至於他還有相反的意見,他把世俗的東西拿來跟佛來比較,這就錯了,現在在這個時代真有。

  古時候從小教,有道德的根,所以對於有道德的人都還有尊重的心,縱然他有一些小的毛病,也不至於批評他,為什麼?要讓聽眾對他生歡喜心、生恭敬心。你要是一說,當中善根薄的人,他一聽,有道理,對於講的人恭敬心就減少了;換句話說,他也許在這一座經裡會開悟,因為這個緣故,開悟機會沒有了。這就是壞人的法身慧命,要背因果責任。現在人不相信因果,這就沒法子了,這是今天這個社會弘揚聖教最困難的一樁事情,就是恭敬心生不起來。這個不但是對佛法,對聖賢教育,聖賢教育包括所有宗教的經典,還包括我們世間法。中國有世間聖人,有世間賢人,世間聖賢有沒有開悟?有,有大悟、有小悟,徹悟沒有。如果是徹悟他就成佛了,徹悟是明心見性。他們確實有很高明的見解,看得很深,體會得很深、很廣,我們一般人沒見到的,他見到了。這樣的人世世代代都有,對我們後學有大利益。

  我們必須要知道,古聖先賢留下來的東西跟性德相應,盡善盡美,全是精華,沒有糟粕。糟粕,五千年早就淘汰光了,還等到現在?糟粕要能傳五千年,它是精華,它不是糟粕,這個道理我們要懂。哪有糟粕能留傳五千年的道理?五千年當中,都沒有有智慧、有遠見的人把它看穿?那不可能。可能有一點,就是古人所說的東西跟現代科學有相牴觸的,古時候人叫謹嚴,現在人開放,現在人講求自由,中國古來的教誨對自己約束,那是真的。兩個比較哪個好?還是古人那個好,它不出事情,它真正能守住自己,能夠對社會帶來安定和諧。自由開放帶來是什麼?競爭、鬥爭、戰爭。從這上面來看,你就會體會到古人的東西好,有道理,能夠避免這些災難,減少天災人禍。這才叫高,這才叫大,這才叫尊、才叫聖。現在人為什麼看不見?我們能理解,心浮氣躁,他只看到表面,沒有看到深度。我能守一點規矩,我能犧牲一點點利益,帶給社會的安定、帶給國家的和諧、帶給世界大同,有價值、有意義,值得!

  佛陀在世,縱然遇到別人侵略國家民族,他也不用武力對抗,也不用報復,這個裡頭意思深。為什麼不報復?有因果關係在裡頭。他知道琉璃王滅釋迦族,前因後果他知道,他看到前面因,今天的果報一定要承受。不受怎麼樣?來生更嚴重,還是要受,冤家宜解不宜結。受了之後再開導,慢慢就覺悟了,明白了,雙方都懺悔,恢復到和諧,恢復到互助合作,這才是真正解決問題。解決問題不是一世,生生世世。這個生生世世現在人不相信,現在人只相信這一世,不相信有來世,這麻煩了。如何叫現在人真正知道有來世?古人都相信,在中國六經裡頭都有記載。你問我相不相信有來世?我相信,我真相信,我一絲毫都不懷疑。

  道家對這個事情講得多,比佛教講得多,比佛教講得還要清楚、還要透徹。佛也講了,散在一切經裡頭,我們曾經費了一點時間查《大藏經》,講地獄果報的事情。把《大藏經》裡頭有關於這些文字,全部抄下來編成一本書,《諸經佛說地獄集要》,把它結集起來編這麼一本書,講得好。道家講的果講得多,有些因沒有說清楚,佛經上因講得清楚,合起來看,跟《道藏》合起來看就相信了。理搞明白了,一定有事,理跟事分不開,有理必有事,有事一定有理。

  所以末後這一句,「總表佛之德容,顯曜光明,超於一切」。大家,這聽眾對佛的信心圓滿具足,說經的機緣成熟了,佛歡歡喜喜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,就是這部大經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