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九十五集)  2014/8/19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1-0095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

  請看《大經科註》,第三百二十三頁第五行,第五行從當中看起:

  「如《起信論義記》曰:法性者,明此真體普遍義。……通與一切法為性。」前面我們讀過,這個名詞在大乘裡面用得很多,名詞的概念要很清楚。前面說,也就是這一行,性,意思是體,本體,就是能生萬法的本體,性體能生,萬法是所生。念老在此地說得很好,一切法的自體,名為法性。下面舉《起信論義記》上說,它確實通與一切法為性,它是真體。普遍就是一切法,沒有一法不是自性生的,六祖惠能講得很簡單、很清楚、很透徹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。自性是一切法的本體,自性是一個,一切法無量無邊。好比我們身體,身是一個,我們身體的細胞有多少,各個細胞功能都不一樣,但是身是它的理體,離開身,細胞就沒有了。細胞跟身不即不離,萬法跟自體也是不即不離。從這些地方都很清楚為我們說明事實真相,真相是萬法一體。一體,不能分別、不能執著,甚至於不起心、不動念,這就成佛了。

  慈悲是真正的愛心。世間人的慈悲是有條件的,父子之親,兒子愛父母,他是我的父母,這有條件;父母愛兒女,這是我的兒女,這都是有條件的。自性的愛沒有條件,絕對是平等的。自性,順著自性決定是和睦的。愛從哪裡來的?從自性生的;和從哪裡來的?從自性生的。決定是和睦,決定是和諧,不和違背了自性,違背了自性也就叫違背了大自然的法則。大自然的法則就是性德,性德裡面第一德就是一體,我們一定要承認,我們一定要遵守。別人不遵守,跟我們沒有遇到佛法之前一樣,我們沒有遇到佛法之前也不會遵守,為什麼?不知道。真正遇佛法,還要深入大乘,才知道事實真相。這個事實真相是從經教得知的,聽釋迦牟尼佛說的,不是我們證得的,自己要是親證那就好了,親證就成佛了。

  成佛這個事情不難,密宗所說即身成佛,淨土宗講一生成佛,往生極樂世界就成佛。關鍵,為什麼學佛的人不能成就?念佛的人不能成就?海賢老和尚有句話要記住,「世間無難事,只怕心不專」,就這個字,你要能專心就成就。這個話,老祖宗、古聖先賢把它寫在《三字經》上,「教之道,貴以專」。海賢老和尚的成就就是專,沒有別的,看到別人修行不能成就,不專,妄想太多、雜念太多,心不能專用。真正修道人,萬緣放下,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專!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例子,多久的時間成功?三年,這是一般的。有特別精進的,一年就成功了,半年就成功了,甚至於像《彌陀經》上所說的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、若七日。一天就成功,我們沒有看到這個例子,三天成功的,古人瑩珂是個好例子,今人我親眼看到一個,居住在美國的華僑周廣大先生。他是沒有宗教信仰,臨命終時他的家人找到我們。我們去看他,病實在太重了,沒辦法好了,我們就勸他,把極樂世界介紹給他,他一聽就歡喜,馬上就接受。告訴他家人,不要再求醫,不要再求感應,讓全家人都念佛送他往生,三天三夜,這是《彌陀經》上三天,成功了。走的時候瑞相非常好,火化留的有舍利。

  佛經上講的話句句是真話,沒有一字一句是騙人的,這一點我們要相信。對於經教深信不疑,我們的心才會專。凡是專不了的,心有疑惑,對這個世間有貪戀,用心就不專。這個世界一定要放棄,要放得乾乾淨淨。事,事沒有妨礙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。海賢老和尚非常勤奮,喜歡幹活,從早幹到晚,一天到晚不休息,他已經養成這個習慣。但是無論幹什麼事,心裡頭念佛,佛號沒中斷,幹事不妨礙念佛。所以他的心清淨、平等,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我相信四十歲以後他是佛的境界,只是他不肯說。沒有人認識他,他也不需要人認識,認識就麻煩了。

  所以這個是非常非常重要,怎麼明心見性,關鍵就在此地,你要曉得什麼叫法性、什麼叫自性。自性沒有形相,沒有物質現象,沒有精神現象,也就是它沒有念頭。我們要放下起心動念,跟它才相應,有起心動念就不相應,有起心動念跟阿賴耶相應,跟五十一心所相應,這個事情麻煩可大了。跟阿賴耶相應就是造業,業有善惡,都不好,善業在三善道,惡業在三惡道。為什麼說善業不好?出不了六道輪迴。不出六道輪迴,哪有不墮三惡道的道理?所以在六道裡頭頭出頭沒,善業力量強生天,天、人、修羅三善道,三善道福報享完了,阿賴耶裡頭還有惡業,惡業現前,墮三惡道。

  那我們就明瞭,清淨心裡頭沒有善惡。阿羅漢證得清淨心,所以阿羅漢出六道輪迴,沒有善惡。最好善惡的念頭都放下,就是一句佛號,這世界上沒有善惡,心才會清淨。斷惡修善都不放在心上,一定要斷一切惡、修一切善,那是什麼?那是持戒,那是修福,那是給眾生做好樣子,裡頭有無量功德。不著相就有無量功德,斷惡不著斷惡的相,修善不著修善的相,那麼斷惡修善全是功德;一著相就是福德,不是功德了。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,要會落實在自己生活上。落實在生活上,過修行人的生活,大乘過菩薩的生活,小乘過羅漢的生活,心得自在。所以這是修行根本的問題,是大問題。

  能生萬法的自性,自性你看又叫實相、又叫真如、又叫法界、又叫涅槃、又叫實際,這個地方就引用這麼多名詞。大乘教裡面至少有幾十個名詞,五十個以上,我都記不清楚,全是講一樁事情。佛為什麼一樁事情用這麼多的名相?就是叫你不要執著。馬鳴菩薩在《起信論》裡頭告訴我們,聽經不要執著言說相,讀經不要執著文字相,他不叫文字叫名字,就是名詞術語,不要著這個相;不要著心緣相,心緣相就是看到這個字就生起意思了,沒有意思。沒有意思,它就有無量義;有意思,那就是一個、二個,不是無量。

  所以誦經,誦經就是讀書千遍,目的其義自見,叫我們得三昧,開悟,用意在此地。不是了解經義,你讀這個經,想了解它的意思,天天去想它,那是知識。你怎麼想,想得再多,不是佛的意思,為什麼?佛沒有意思,你怎麼會起那麼多意思?講解的時候,講解的對象不一樣,所以你講解的意思也不一樣,沒有兩個同樣的意思,妙就妙在此地。所以佛經只許可讀誦,不要去研究裡頭的意思,愈研究愈糟糕,把它變成世間法,把它變成知識了,佛學知識,那不是經典。經典是可以幫助你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的,你把它當作知識,永遠不會開悟。所以佛法,特別是大乘,跟中國傳統的學術,用現在要用一般人用的理念、方法來學學不到,中國傳統學術是聖賢教育,他不會成聖、不會成賢,佛經,他不會成佛、不會成菩薩,統統是凡夫。這個道理要不搞清楚、不搞明白,佛法難了。

  斯里蘭卡強帝瑪國師這兩天到這兒來看我,我就跟他談佛教大學的教學理念跟方法,我得慢慢給他講,慢慢讓他明白。他在台灣,台灣佛學院學了不少年,在台灣住了二十多年。佛學院學到的什麼?常識,皮毛的知識。像這些經文,法性、眾生相,很難講清楚,為什麼?沒入這個境界,怎麼講?契入這個境界,曉得這個字句都是活的,深說淺說、長說短說,沒有不自在。聽的人,聽的人必須具備的條件,真誠心,沒有真誠心他聽不懂,要有真誠心;要用清淨心,要用恭敬心,也就是印祖所說的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。對大乘、對經典、對老師沒有誠敬心,佛來教你,你都得不到利益。如果有十分誠敬心,老師差一點,老師沒有開悟,他也很認真給你講,你聽了會開悟。講的人沒開悟,聽的人開悟了,什麼原因?真誠心。這個例子有。

  所以自古以來在中國,每個朝代青出於藍的很多,學生成就超過老師,老師也以此為榮。老師沒有嫉妒心,不會障礙學生,希望學生將來都比我強,都超過我,老師常常有這個心,這個心是真心。如果有吝法,不希望有別人超過我,教學的時候也要留一手,這叫吝法,吝法的果報,生生世世愚痴。好的學生個個知恩報恩,學生再高的成就,遇到老師也要頂禮三拜,尊師重道。為什麼?做榜樣給眾生看,讓天下人懂得尊師重道,這個與法性相應,與性德相應。學生要輕慢老師,這個學生就完了,將來果報在三途。

  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業因果報論影響,也就是判罪從這裡判的,你給社會什麼影響?善的影響還是惡的影響,影響的範圍多大,影響的時間多長,從這裡判罪。地獄裡頭的刑罰閻羅王掌管,記住,只是掌管,你自己不造業,他管不了你;你自己造業,那你就無法避免。閻羅王從哪來的?是我們的業力變現出來的。不但閻羅王,整個六道輪迴、整個十法界全是自己業力變現的,它是假的,本來沒有,現在也沒有。為什麼這個東西現在現前?我們業力是因,六道十法界是果報。

  體全是法性,不論是在迷、在悟,在迷,法性隱,現相顯;在悟,法性明,現相也明,真正見到性相一如,性相不二,為什麼?不造業了。不造業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清清楚楚、明明瞭瞭,一切恆順眾生,心裡頭沒有印象,這就超越了,心裡頭沒有起心動念、沒有分別執著,超越了。他造的什麼業?叫淨業,跟普通人的業一樣,有善、有惡,都叫淨業。為什麼?他都不染,善業不染,惡業也不染,也就是心裡頭不落印象。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,順境、善緣阿彌陀佛,逆境、惡緣也是阿彌陀佛。這是淨土宗的淨業,果報在極樂世界,沒有六道十法界。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幹!不要有惡念,起一個惡念,別人不知道,自己知道,為什麼?起一個惡念,造業了,起個善念也造業了,這個業就什麼?業牽輪迴,出不去。

  無論是善業、惡業不要走心,也就是說,當然最高的不起心、不動念,那是法身菩薩,大徹大悟,他們做到了。我們應該在哪裡學?不要執著、不要分別,我們現在可以做到的。我們做個三年五載,提升了,從功夫成片提升到一心不亂,那就是不起心、不動念。在人事上表現出來的,是無量真誠的愛心,就像彌勒菩薩所表的,一天到晚歡歡喜喜。海賢老和尚也表這個法,所以男女老少沒有一個不歡喜他,他慈悲、真誠,沒有妄想、沒有邪念,對人對事都是那麼真誠,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。

  「又《唯識述記》曰:性者,體也。一切法體,故名法性。」法就是一切法,性就是體,一切法體就叫做法性。我們在淨宗經典裡頭念到的,往生到極樂世界,身是法性身,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。我們現在居住的,現前,剋實而論,我們的身也是法性身,我們居住的環境也是法性土,可是現在事上不然。要知道法性有個特質,就是不生不滅,我們的身有生滅,我們居住的環境有生滅。你看樹木花草,擺在我們面前的,有生住異滅。春天、夏天,你看樹葉多麼茂盛、多麼好看,秋天它就變顏色,冬天葉就落下來了,只看到樹枝、樹幹,看不到樹葉,春天它又生了,生滅的現象。地面上也是生滅法,成住壞空,我們要看這個。看人,生老病死,所有一切動物都免不了。樹木花草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,生住異滅。看居住的環境,山河大地,成住壞空。每一天,每個時辰,甚至於每一分、每一秒,在無邊際的太空裡面,多少星球有生了、有爆炸了,沒有了,看到星球的成住壞空。佛經上用兩個字來形容它,無常。凡是無常的,都不能放在心上,人事物都是無常的,連空間跟時間也是無常的。

  我們凡夫沒有辦法把法性、把真如放在心上,沒有這個辦法。阿彌陀佛慈悲,為我們開闢一個特別法門,專門為我們開的,或者說專門是為我開的,我要感恩。這個法門我這一生遇到了,這一生決定超越六道、超越十法界,離苦離究竟苦,往生到極樂世界,得究竟樂。阿彌陀佛是我們大恩人,知恩報恩,把彌陀放在心上就真正報恩。我們的家親眷屬、親朋好友,我有個好朋友,南京第一中學的關校長,我從台南回到香港,前幾天聽說他往生了。他小我二、三歲,大概八十五歲,八十五、六歲的樣子。我們沒有能見到最後一面,非常傷感,我打電話給我弟弟,要他代我去看看。我們是同班同學,而且坐一張桌子,在那個時代,學校設備比較簡陋,沒有現在這麼好的設備,一張長桌兩個學生坐,我們是坐一張桌子,坐一條板凳的。現在老同學大概還有將近十個人,住在南京的有三、四個,其他的大概都在國內,台灣還有幾個,很不容易!童年的朋友是有真感情在裡頭,每次我回到國內,我都會去看看這些老朋友,難得在晚年見一次面。現在回不去,非常傷感。

  淨宗教我們,連這些最難捨的親情,這都算親情,都要放下。我們勸大家一起念佛,往生淨土,將來到極樂世界見面。到極樂世界就在一起了,個個無量壽,永遠在一起。這個事情要做,不能不做。條件真簡單,信願持名,求生淨土,能滿我們一切願望。對這些老友我們要真誠的勸導,晚年,現在都退休了,都是八十以上,大概都是八十五歲以上,不念佛幹什麼?我要把這個念佛法門分送給大家,希望大家都能夠求生淨土,都能夠放下萬緣。該放下了,這種年歲,除念佛之外什麼都放下了。

  我們再往下看,又《大乘義章》第一卷曰:「法之體性,故云法性。」「故知法性乃萬法之體」,在哲學裡頭稱為本體,宇宙萬有的本體,在佛法叫法性,「在染在淨,在有情數,在無情數,其性無有改變」,這叫法性。性有永遠不變的意思,不生不滅的意思,它是真的。所以「法性即是真如,亦即實相」。這兩個名詞大乘用得最多,真是說的性,如是說的相,自性能生萬法,萬法就是如。性相是一不是二,經上常用金跟器做比喻,譬如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。器,從它的體看,它是金,從相看,它是器皿,相千差萬別,性是一個,全是黃金製造的。亦即實相,實相是真相,我們講真相大白。

  從妄相上見到它的真體,那這個相就是真相,學佛沒有別的,就是把這個東西搞清楚、搞明白。世間人迷,六道眾生都迷,迷在哪裡?就迷在這個東西上。不但六道迷,十法界也迷,十法界裡面,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、佛都迷。所以,十法界的佛,天台大師稱他作相似即佛,相似就不是真的。為什麼?他沒有放下阿賴耶,沒有能夠轉識成智。見到真如,見到實相了,這是什麼人?法身菩薩,真佛,中國人講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,見性就是見到法性。在哪裡見到的?在相上見到的,在生滅的相裡頭見到不生滅的性,相千變萬化,性從來沒動搖過。我們的真心沒動過,我們的真心沒有染污,我們的阿賴耶、末那、意識有染污,但是這全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阿賴耶這三細相從哪來的?從不覺來的,不覺就是迷,從迷惑來的。一迷一切都迷,那一悟一切都悟了,我們學佛的目的在開悟。

  學佛的目的不是在財色名利,不是在五欲六塵,這些東西決定不能沾,沾染就是造輪迴業,不能出輪迴。一定要修淨業,我們的淨業是彌陀淨土,就是信願持名,永遠不改變,這一生不改變,這就是修淨業。我告訴大家,把海賢老和尚的光碟看作是《無量壽經》,是《無量壽經》的總結,每天看三遍,念一萬聲佛號,念上一年,一天都不缺。光碟看上一年,佛號念上一年,這一年,一天一萬聲佛號,三百六十萬聲佛號,光碟一天看三遍,一千遍,這一年的功德,就能保證你往生淨土。你要是真正攝心,專念,你會見到阿彌陀佛,不難。這一年的時間我們要爭取,不能再搞別的,搞別的來不及了,歲數太大了。

  下面念老引用《法華義疏》第五卷裡頭說的,「法性即是實相,三乘得道,莫不由之」。三乘是聲聞乘、緣覺乘、菩薩乘,他們證得的果位,統統是由於對法性證得多少。阿羅漢是最低的,少分,三乘菩薩證得的多分,向上,法身菩薩證得的是滿分。「又《止觀一》曰:法性名為實相,尚非二乘境界,何況凡夫。」二乘是聲聞、緣覺,聲聞、緣覺沒有證得法性,所以六道凡夫無分。「華嚴宗謂真如有不變與隨緣二義」,就是法性,法性有這兩種現象,它有不變、隨緣這兩個意思。「以隨緣義,變造一切諸法」,隨緣就是惠能大師講的能生萬法,隨一切緣,「故稱真如為法性」。「又以不變故,雖隨緣變造染淨」,染是六道凡夫,淨是四聖法界,染淨合起來就是十法界,「有情與無情種種萬法」,全是法性變的,惠能大師說自性,自性就是法性,能變種種有情、無情,有情是動物,無情是植物、礦物,能變山河大地,能變虛空法界,「而真如不改不變」。真性從來沒有動搖,決定沒有生滅的現象,它不是波動產生的,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從波動產生的,幻相,它是自性裡頭現出來的。

  自性裡頭什麼都沒有,不能說它無,為什麼?它能隨緣現相。雖現一切相,不能說它有,為什麼?所現的相都不是真的,包括一真法界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。實報莊嚴土怎麼現的?無始無明斷了,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有斷乾淨,這個習氣就現一真法界。真如,它不是阿賴耶。所以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統統是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,他們是真佛,不是假佛。這四十一個位次怎麼來的?習氣厚薄不一樣,習氣很厚的,那就是十住菩薩,習氣很薄的,那就是十地菩薩。所以你看,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,這都是圓教說的。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是等覺,等覺把這一品破掉之後,實報土不見了。所以《金剛經》上說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包括實報莊嚴土,沒有例外,凡所有相。實報土就隱了,常寂光現前,自自然然融入常寂光,跟常寂光合而為一,這就是法身佛。清淨法身佛,不生不滅,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都說出來了。

  法身佛的四德,第一個是清淨,第二個不生不滅,第三個本自具足,第四個本無動搖,法身四德。本無動搖是自性本定,所以修定很重要,修定與自性相應。心裡是動的,不能夠靜下來,這個與自性不相應,跟阿賴耶相應、跟煩惱相應,跟真如不相應,所以要放下。你要問我從哪裡放起?我可以告訴你,從手機放起,那個東西不是好東西,一定要覺悟。有這個東西,日夜都不寧,一會響了,你的心怎麼能定下來?科學技術害人,一定要知道。我們現在急著要往生極樂世界,所有一切能叫我們起心動念的、叫我們分別執著的全都放下,讓心恢復清淨,這就對了。

  有情與無情種種萬法,真如不改不變。「例如水變為波」,不變是水的性質,水是濕性,這個比喻也比喻得很好。「法性真如,純善無染。」我們中國老祖宗、古聖先賢教導我們人性本善,這個本善就是純善無染。所以能大師明心見性,第一句話就是說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這就是性本善;不善是學壞的,不善是習性,不是本性。所以中國古時候的教育,中國文化在全世界,英國湯恩比博士非常讚歎,完全肯定,整個地球各個族群的傳統文化都比不上中國的。但是最近一百年的中國人,因為沒有人教、沒有人講,也沒有人落實,大家對於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陌生。反而有些外國人,我們都比不上他,他對中國東西有認識,我們沒認識,這是今天中國社會動亂的原因。

  我們在年輕的時候,有緣親近胡秋原先生,這也是中國一個歷史學家,他對中國歷史非常熟悉。我們向他請教,中國遭這麼大的災難,原因是什麼?他毫不猶豫說出一句話,喪失民族自信心。這一句話真的把那個根本原因說出來了,喪失民族自信心。為什麼會喪失?沒有去學它,對中國傳統文化不了解,對中國歷史也不了解,只知道眼前這些災變,不知道中國過去有過多次的太平盛世,全世界找不到的。他說在中國,治、亂,社會動亂跟社會大治,三百年一個週期在循環,這他研究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得到的結論。他說它在循環,三百年一個循環,三百年就是有一次治、一次亂,動亂。

  周朝八百年,前面三百年安定,人民確實和睦相處幸福美滿,後面五百年,春秋戰國。春秋,這些諸侯國對周王周天子陽奉陰違,還有些忌諱,但是到戰國,沒有忌諱了,根本沒有把周天子看在眼裡,諸侯國戰爭沒中斷。到秦始皇,把戰國七雄其他的六個都滅掉,政治上真正統一,所謂天下統一。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成為一個國家,政治上的一個國家,內部戰爭沒有了。對外幾乎沒有戰爭過,只有對北方的匈奴,秦始皇築長城防禦工事是防止匈奴的,起很大的作用。西南方的這些周邊的國家,因為中國人講仁義、講道德、講信用,他們都佩服,自動歸附,對中國帝王稱臣。沒有用過武力,從來沒有發生過戰爭,是倫理、是道德、是文化。

  所以,湯恩比他也在想,今天這個世界如何挽救,他說很有可能像中國春秋戰國一樣,由一個國家來統一,建立世界政府、世界國家,每個國家都要聽命於世界國家。他有這個想法,他這個想法完全是中國春秋戰國到秦漢這段歷史得到的啟示。這種統一,不是武力、不是政治,也不是科學技術,而是文化、倫理、道德。這種文化在我看起來,就是唐太宗編的《群書治要》。《群書治要》是唐以前,從三皇五帝到唐朝,二千五百年。唐以後,可圈可點的典籍還有不少,《群書治要》在現在可以編續篇,唐以後到現代。續篇,大唐,大唐完全是《群書治要》的落實,貞觀之治,唐朝的典章制度,一直到清朝,清朝乾隆以前。這一段一千多年,這一千多年,典籍跟歷史有很多可圈可點的教誨。我想到,我做不到了,年歲大了,精神、體力不允許,希望有年輕人。這個事情由國家來做最好,可以建議給黨校,黨校編一部《群書治要》續篇。讓中國傳統文化有一部標準的精華篇,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,上半部唐太宗完成的,下半部我們希望黨校來續編。在這上下功夫,中國文化就復興了,真能救全世界。

  我們繼續往下看,「唯以緣有染淨,而所變之法有染淨之別」。所以,染淨在緣,不在體,體純善無染。「又《會疏》曰:菩薩有二種智,能為一切修行本」,這兩種智是修行的大根大本。「何者為二:一謂如理智,能照諸法本性」,諸法本性「不一不異,不生不滅,是名通諸法性」。第二種「如量智,能照眾生殊相」,殊是眾多的意思,就是眾生的現相,「迷悟凡聖各異,是名達眾生相」,如量智是達眾生相。「故通諸法性是根本智,達眾生相是差別智」。這又有兩個名詞,如理智就是根本智,如量智就是差別智。如理智是指法性,如量智是指萬法,能大師所說的最後一句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知萬法這是差別智,知自性的功德是根本智。一定先有根本智,差別智是根本智裡面流出來的。根本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《般若經》上講般若無知,那是根本智,無所不知是後得智,就是如量智。

  佛教所求的是智慧,我們今天的人顛倒了,他不知道根本智,他只求知識。根本智是無知而無所不知,知識是有知而有所不知,在你研究範圍你知道,離開範圍之外你都不知道。東方的教學理念、方法跟現在不一樣,現在我們把老祖宗的教學理念拋棄了,要學西方的,那就是求知識,沒有智慧。東方幾千年來,古人所受的教育,都是求真實智慧的教育。教育這樁事情,在中國過去是家庭負責的,國家沒負這個責任,國家只是考試。每一年,縣考每年一次,考中了就是秀才;省考是一年半還是兩年一次,考取了是舉人;國家殿試,主考官是皇上,三年一次,考中了叫進士。進士、舉人、秀才都是學位的名稱,好像現在大學裡頭,秀才是學士,大學畢業學士,舉人是碩士,進士是博士。民國初年,有很多中國到外國留學拿到博士,回到中國來稱為洋進士,不是中國的,洋進士。考取這就有功名,考取之後國家就有供養給你,讓你安心。

  供養,在那個時候不算少,你看看我們看到《了凡四訓》,了凡先生就是秀才,他每一年國家給他的米有九十多石,吃不完,吃不完可以賣錢。中國過去國家發的是食物,糧食,所以你基本生活不愁,只要規規矩矩好好念書,再念個一、二年,參加省考,念個三、五年,參加殿試。他的命只到秀才,秀才要分等級,他命裡頭沒有進士的命,也沒有舉人的命,官只能做一個小縣的縣長。算命孔先生告訴他,將來在四川有個小縣,你在那做縣長,五十三歲你的壽命到了,告訴他,五十三歲那年就要辭掉職務回到老家,壽終正寢。雲谷大師幫助他改造了命運,《了凡四訓》這一段故事寫得很清楚。

  他命給孔先生算定了,二十年,他十五歲孔先生給他算命,那就是三十五歲,二十年,每一年考多少名,參加考試,得多少收入,國家給他的糧食,一點都不差。所以他完全相信人有命運,古人所謂的「一生皆是命」,命定的,「半點不由人」,你自己一點辦法都沒有。所以,他什麼都不想,萬緣放下,心地真的很清淨,沒有雜念。去拜訪雲谷禪師,是當代的一位大善知識,很有名氣,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頭坐禪,三天三夜沒有起一個念頭。雲谷禪師很佩服,這很不容易,三天三夜沒有一個妄念,就向他請教,你是哪一位大德教給你的,你是怎樣用功,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?他很老實,他說我十五歲孔先生給他算的命,排的流年八字,二十年來一絲毫都不差,我相信命是定的,所以想是空想、妄想,乾脆什麼都不想。雲谷禪師聽到哈哈大笑。他感到很驚訝,你為什麼笑我?雲谷說,我以為你是聖人,原來你還是個凡夫。他就很不服氣,我怎麼是凡夫?

  雲谷禪師說,孔先生給你算命,二十年都沒有改變,一絲毫都沒改變,你是個標準凡夫。為什麼?你有善念就加,加分,你有惡念就減分,你二十年不增不減,沒有加分也沒有減分,完全照他的命運排下來的,你不是凡夫誰是凡夫?他就奇怪,難道命可以改?他說當然可以改,命從哪來的?命是你過去生中累積的業因,這麼來的。怎樣能改?造善、造惡都能改,如果造惡,你的命愈來愈壞,如果行善,你的命會愈來愈好,怎麼不能改?所以,送他一本功過格,教他每天斷惡修善記在這個本子上,你一天做了多少善,做了多少惡,惡,晚上要懺悔,善,明天還繼續幹。他真的發心,照雲谷禪師教給他的去做。

  到第二年參加考試就不對了,孔先生算他考第三名,他考第一名。這就是斷惡修善有效果了,他就有信心了,拼命幹,發了個大願,要做三千樁善事。三千樁善事十年才完成,他發願考舉人,命裡頭沒有,考中了,這才信心加強了。命裡頭沒有兒子,夫妻兩個人斷惡修善求兒子,果然有了一個好兒子,傳宗接代。自己雖然只有一個兒子,可是兒子給他生了大概有八、九個孫子,人丁興旺。從此之後,全家修善積德,不但不敢做惡事,連惡的念頭都不生,起心動念純淨純善。真正相信原來命是自己造的,當然自己可以改。讓別人替你改,假的,那不是真的。雲谷禪師不騙人,是真正佛門大德,教給你是正法,告訴他,佛氏門中有求必應,哪有求不到的!

  我們在美國親眼所見、親耳所聞,周廣大先生,癌症末期。他家人找到我們,好像四、五天,我們到他家裡去看他,看到他確實不行了。跟他講極樂世界,勸他念佛求生淨土,他一聽就歡喜、就高興。一生沒有任何宗教信仰,臨命終時碰到我們。我們那邊同學,那時候剛剛成立佛教會,人不多,總共只有三十幾個人。我們找了十二個人,大家抽出一點時間,輪班幫助他助念,日夜不間斷,四個人一班,早晨三班,晚上三班,念了三天他就往生了。不是老修行,從聞法到往生三天,證明《彌陀經》上所說的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,真的,不是假的,給我們很大的信心。

  華府佛教會,我跟黃念祖老居士認識就在這個時候,八四年,一九八四年。念老那一年應美國同修的邀請,也是我們華府佛教會,我們成立一個機構,同修邀請他到美國傳密法,他是密宗的金剛上師。我當時就怕搞亂了,我們是念佛的,搞一個密宗上師來,難,道場不能專一了。我就問他,這位上師姓什麼,怎麼稱呼?他們告訴我叫黃念祖。我聽到這個名字,這名字好熟,在哪裡聽說過的。以後想想,可能是李老師跟我們談話當中提到。他是梅光羲的外甥,學佛很好,梅光羲是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師,李老師的佛法是跟梅光羲學的,淨土是跟印光大師學的,所以關係很深。我就想起來,我說他是不是梅光羲的外甥?是的;是不是夏蓮居的學生?是的。我說那請他來,我也想見見他。我們原先以為他都不在了,以為他很老,結果沒有想到他並不很老,他大我大概十歲的樣子,不太多,他那個時候七十多歲,我六十多歲。沒有想到他還在,沒有想到我們還有這個緣分,這麼樣遇到的,真的這是佛菩薩安排的。

  他那個時候這個《大經解》剛剛完成,初稿完成,帶了一本,那是油印的本子。油印我們很熟悉,蠟紙,鋼版寫字,大概只能印一百本,一百本以上就模糊了,就看不清楚。應該是最好的本子選了一本帶到美國,這個本子當時他就送給我。我也是匆匆的趕回達拉斯,因為約好了要回台灣。帶到台灣,我詳細的一看,無量的歡喜。我跟他聯繫,有沒有版權?他說什麼意思?沒有版權,我在台灣翻印,我給你出版;有版權,我尊重你。他說沒有版權,還要我給他寫序文,要我給他題字。所以我們在台灣印了一萬冊,最初的,精裝一萬冊,非常歡喜。以後幾年,每年都做一、二次修訂、補充,關於科學部分的補充進去,這是初稿裡頭沒有的,成為定本。

  在那個時候,講《無量壽經》講會集本的,在海外就是我一個,在國內就是他一個,他在居士林講、在佛學院講。這碰了面之後,所以我每年會到北京去個二、三次,都是向他請教。最重要的概念,我們對於三千大千世界的講法,都是以太陽系為中心,一個小世界是一個太陽系。他是學科學的,他告訴我,佛經上講的單位世界,不是太陽系,是銀河系。須彌山是銀河系的中心點,天文學家稱它作黑洞,四大天王住在須彌山的中間,腰部。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,太陽系是這個小世界的一分子。這樁事情,自古以來祖師大德也沒有講得清楚。往後面沒有問題,一千個單位世界是一個小千世界,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,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。所以,一個大千世界裡頭有多少單位世界?十億,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。十億個銀河系,這麼大的太空,一尊佛的教化區,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區。這裡頭有個華藏世界,是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。大概是修其他法門的,禪宗明心見性,教下大開圓解,密宗三密相應,都是明心見性的等級,統統生華藏世界。

  阿彌陀佛的華藏世界不叫華藏,叫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裡面的實報莊嚴土。我們都沒有想到,極樂世界雖有四土之名,實際上是平等的。不像我們這個地方,我們這個地方不平等,同居土的眾生見不到方便土,方便土裡面阿羅漢、聲聞、緣覺我們見不到,見不到菩薩,菩薩見到我們,我們見不到他,有特別緣分偶爾會見一見,是這麼個情形。極樂世界完全不一樣,他們有四土之名,但是四土全是法性土,全是法性身,平等的法界,這個太難得了。所以,生到極樂世界,凡聖同居土下品下生,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,也是阿惟越致菩薩。阿惟越致就是實報土的菩薩,法身大士,每一個往生的人都是法身大士,這太殊勝了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