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二十九集)  2014/4/1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1-0029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

  請看《大經科註》第一百九十三頁第三行,第四,「方便力用」,這是全經概要裡面第四大段。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原文,從倒數第五行,解這裡看起:

  「如《大毘盧遮那經》云:菩提為因,大悲為根,方便為究竟。故知度生之方便,正是諸佛大願之結歸,大智之顯現,萬德之所莊嚴,果覺之究竟處也。是故繼體性宗趣後,而論本經方便勝妙之大力大用。」這幾句話非常重要。學佛,尤其是大乘,要具備什麼條件,佛在經上開出來了。佛是由這三句建立佛法在十法界、在六道,眾生要真正能夠接受佛法,修學成就一定要跟它相應。因是菩提,我們在淨業三福第三節的第一句,就是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」,從這下手。菩提心是因,三輩往生經文裡頭,第一句就說發菩提心,接著一向專念,可見菩提心重要。

  什麼是菩提?菩提是覺悟,覺而不迷這叫菩提;覺而不迷,這個人有條件修學大乘。二乘沒發菩提心,就是聲聞跟緣覺,所以他們對於大乘經教不能接受,聽不懂。這個意義很深,不是佛不說,是你聽不懂。在世間,一個好的老師他教學,學生當中不具備這個條件的,老師不說,老師教學是因材施教。在過去教學,私塾教學的方法是個別教學,每個人學習的課程不一樣,淺深不一樣,所以它能契機契理,真有受用。現在學校教育,是一個班級同樣的程度,同一個課本,同一個方法,可是學生怎麼樣?學生有人聽懂,有人沒聽懂,有人學習的成績很好,有的成績很差。這就說明什麼?在契機這方面來講,遠遠不如古人。

  如果我們兩種都能兼顧,兩種優點都能夠保存,能不能?可能。用什麼方法?小班制,一班十幾個人,行,老師能照顧得過來。一班四、五十個學生不行,老師照顧不過來。真正來講,從前李老師常常跟我們說,最好是不超過十個人,為什麼?老師每一個人都能照顧到。超過十個人以上,那老師身體要好,精神飽滿,精力充沛,行,超過十個人以上。但是不能超過十五個人,超過十五個人老師就累了。所以最理想的十個人,這就是今天講的小班制。

  學生,我們今天講的什麼?這個菩提為因是怎麼說法?學生悟性很高,確實舉一反三,聞一知十,這個人好教,這樣的人有能力接受。這是第一個條件他具足了,還要具足第二個條件。第二個條件,大悲為根,就是說他要有愛心,這是大乘。二乘人,聲聞、緣覺,沒有大悲心,慈悲心他沒有,他完全是自利。雖然說自利,我們也比不上他,他教不教學?教,他教他喜歡的學生,他看得很順眼的學生。如果他看不順眼,他不喜歡,他不教你。這什麼原因?聲聞只得到清淨心,沒有得到平等心,大悲心是平等心。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,每一個學生都愛護,平等的愛護。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對一切眾生如同兒女,慈悲到極處,教學決定沒有保留,全盤托出,他知道的他都肯教你。

  下面第三個這是教學的方法,有教的方法,有學的方法,這是真實智慧。教的方法《三字經》上有,「教之道,貴以專」。那個道,教之道這個道,是道路、是門道,也就是方法。教學用什麼方法?貴以專。為什麼?這個教育是教你成佛,是教你成菩薩,佛成不了成菩薩,菩薩成不了成聲聞緣覺,你真正得到佛法了。如果學佛學這一輩子,小乘初果須陀洹沒有證得,大乘初信位的菩薩沒有證得,你等於白學了。學了一輩子,一年級都沒進去,小乘一年級是初果,大乘一年級是初信位,你沒進門。

  大小乘入門都不簡單,要斷煩惱這才能證菩提。無論大小乘,入門所斷的煩惱是相同的,那就是五種見惑你得要放下。惑是迷惑,五種見解上的迷惑;換句話說,你看錯了,看人、看事、看萬物你看錯了。經上講八十八品見惑,講得很細,教初學佛把它歸納為五大類,好教,八十八太多了,歸納起來五大類。第一個身見,六道眾生,哪一個人不是把身體看作是自己?我,我是什麼?拍拍胸脯,我。佛說這個見解錯誤,為什麼?身不是我。誰是我?有真我,真的我不生不滅,那是我。這個身有生有滅,有生有滅,那個身要是滅了、死了,我不就死了嗎?那不一切都完了?哪有這種道理!學佛,或者有一些沒學佛的同學也知道,人死了他有靈魂,那個靈魂去投胎了,又去找個身體,這樣說起來靈魂是我,認靈魂是我比認身是我要高一等。那個靈魂不是我,為什麼?它要是我,它為什麼變畜生、變餓鬼、變地獄?不可能。

  所以,佛定的標準好,菩提,菩提是我。菩提是梵語,翻成中國意思是覺悟,覺性是我,是真我。覺性就是我們的真心,你要記住,真心覺而不迷。靈魂?靈魂是迷而不覺。沒錯,它是真心,但是它帶著迷,我們叫它做妄心,它不是真心。它在六道裡頭不斷的捨身受身,也是很苦,它沒有找到出路。隨著肉身的生滅它感到痛苦,生死是大苦,生老病死哪個人不接受?這自身的。有靈魂、有神識,都沒有辦法避免三苦八苦。三苦是三大類,苦苦、壞苦、行苦。八苦是苦苦細分,生老病死、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、五陰熾盛。全都要受,同時在受,同處在受,沒有人能夠避免,所以佛叫它苦海無邊,六道輪迴是苦海。回頭是岸,把這個錯誤的看法、想法放下,假的,不是真的。

  要知道,菩提是自己真心裡頭本有的,大悲也是自性裡本有的,方便呢?方便還是自性本有的,都不是外面的。真心裡面有菩提、有大悲、有方便,這就是佛陀的教育,教學的目的是教我們明心見性,我們自性裡頭具足菩提、大悲、方便。方便是作用,把菩提、慈悲用在日常生活,用在工作,用在待人接物,用在修因證果。方是方法,便是非常巧妙,佛經上講善巧,非常巧妙的方法、無有障礙的方法。覺悟的人都有,他自在。

  所以這三句,學佛的人不能不留意。具體說來,經教裡面給我們說的道理,引導我們把自性本具的智慧把它引出來,佛經是這個作用。所以你要會,會的標準是什麼?《大乘起信論》裡面告訴了我們,我們學習的心態,就是學佛的心態,聽經,離言說相、離名字相、離心緣相,這就會了。離一切相,即一切法,《金剛經》上說的。聽經對耳根說的,那讀經它對眼根講的,為什麼?眼睛要看經文。看經文要怎樣?不執著文字相,不著名詞術語的相,也不能執著心緣相。心緣相是什麼?我看這一段,這一段什麼意思,你去想經典經文的意思,錯了,不可以。為什麼不可以?自性清淨心中一法不立,哪來的意思?佛的經教言語是從自性流出來的,自性理體不立一法。

  佛法是怎麼個流出來的?佛說得很好,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。換句話說,佛根本就沒有說法,他是隨順眾生的,眾生心裡想什麼他就流出什麼,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。眾生心是感,佛是應,就是自性是應,感應道交流出來的。所以,佛其實沒有說一句話,眾生有感他就應,眾生沒有感他就不應,感應是此地講的方便。會的人,他有菩提、有大悲、有方便,能把自性裡面的德能,智慧、德能、相好流露出來。為什麼?自性流出來都是最好的,純淨純善。我們接受到純淨純善,自性不斷向外流都是流的純淨純善,在身叫做報身,在環境叫做報土。報身、報土從哪裡來的?佛法是緣,是增上緣。因,親因緣、所緣緣、無間緣全在自己,佛菩薩只是一個增上緣。所以佛才斬釘截鐵毫無疑惑告訴我們,一切法從心想生,誰的心想?你自己的心想。你自己心想在造,造什麼?造十法界依正莊嚴,造六道輪迴。《華嚴經》上說的,「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」,是你自己的心,與外頭任何一個人、任何一樁事統統不相干。這些都攝在方便這條裡頭,因方便而顯生萬法,因方便而成就整個宇宙的現象。所以你看這裡講的因、講的根、講的究竟。

  由此可知,度眾生的方便,正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大願的歸結,就是四弘誓願第一願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。方便真正到究竟圓滿,阿彌陀佛拿到第一,從阿彌陀佛自性裡面流出了極樂世界。這一定要曉得,彌陀的自性跟我們的自性是一個性,從彌陀自性流的就是從我們自己自性流出的,這是一不是二。我們在迷,迷得很深很深;彌陀在覺,究竟圓滿的大覺。覺迷是一體,是一不是二,這些都是諸法實相,事實真相我們一定要搞清楚、搞明白,然後你才會相信世尊在《華嚴經》上講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我就敢承當,我敢承認了,真的本來是佛。只要我們把迷惑放下,知道迷惑是假的不是真的,你看,把身當作自己,把靈魂當作自己,都是錯的。錯誤全放下,真心就現出來。真性不生不滅,永遠不會變,這真心。

  佛為我們說出來,我們的真心、我們的本性是清淨的、是光明的,從來沒有染污,是不動的。你看,現在前念滅後念生,念念不住,每一個念頭它不會停住,這在五陰裡叫行陰,它行動,它不住。不住就是它不停,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,相似相續。這就意思說明前念跟後念不是一樣的,前念跟後念是一樣的叫相續,前念跟後念不一樣,永遠找不到兩個念頭相同。所以,念是假的,永恆不變是真的。相是假的,相大家知道有生老病死、有成住壞空,所有現象沒有例外的,所以叫假相,叫妙有。妙有非有,那我們起心動念,念頭也是妙有,也不是真的。不是真的就不要在意,就把它放下,可以用它,不放在心上,這叫妙,這叫方便為究竟。

  可以欣賞,可以用它成辦成佛之道,這妙用。如果錯用了,錯用了你起善惡業種。你行善把善放在心上,阿賴耶裡頭善種子;造惡把惡的念頭放在心上,阿賴耶識裡有惡的種子。善種子感三善道的果報,惡種子感三惡道的果報,你錯了。這就叫你天天在製造六道輪迴,您怎麼能出六道輪迴?出六道輪迴的人,他不造輪迴業,不造輪迴業就是決定不能把善惡放在心裡頭。他真的是斷一切惡,行一切善,斷一切惡不著惡的念頭,行一切善不著行善的念頭。你看,他這個斷惡修善叫累積功德,功德是出世間法;他放在心上,是福德,福德他就製造六道輪迴,這個要清楚、要明瞭。我們今天到底走的是什麼路,千萬不要把六道輪迴的路當作成佛之道,這個誤會就太深了。一定要具足菩提大悲,一定要有善巧方便,善巧方便就是斷惡修善都不放在心上。修淨土的只把一句阿彌陀佛放在心上,除這個之外,心上乾乾淨淨,一塵不染,這就對了。

  世出世間法全是假的,佛法也不例外,佛明白的教導我們,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,佛法是讓我們脫離六道輪迴提升境界的一個工具而已。這個工具用了不可以執著,經上舉比喻,譬如我們過河,過河的工具要用一個筏,要用個小船,我們用這個工具。到對岸了,這個船就不能要了,不能再揹著船走,要放下。你選擇用這條船,我用它來渡河,渡河之後不要它了,你真的到達彼岸。渡了河還捨不得離開,永遠住在船上,那就錯了,完全錯了。所以佛教給我們的方法是法尚應捨,佛法幫助我們提升了,這法就不要了。小乘經教幫助我們證得阿羅漢果,證得阿羅漢果之後,這個法就不要了。轉過來再學大乘,你才能提升為菩薩,你要執著小乘,你就上不去了。修學大乘,大乘成就了,也要把大乘丟掉,你才能成佛。如果捨不得把大乘放下,那你永遠是菩薩,你成不了佛;你要成佛,把菩薩的法要放下。佛給我們講真話,佛不騙我們。度生之方便,究竟方便、圓滿方便,沒有比這個更方便的了,這就是信願持名。你看四個字,凡夫成佛了。

  這些年來,現在稍微好一點,反對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很多很多。我們要問,這些反對的人將來能不能往生?不能往生。為什麼?他沒有念佛。念佛的人能不能往生?未必往生。為什麼?沒有放下雜念。念佛必須要具備的條件,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這三個條件沒有具足,不能往生。我們真正要想往生的人,要學海賢老和尚,要學諦閑法師那個鍋漏匠的徒弟。他們不認識字,他們不知道經教,從來沒念過經、沒有聽過經的,二六時中這一句佛號不間斷,他不懷疑,他不夾雜,這些人真往生了。所以,願意反對的讓他們去反對去,不必去理會,我們好好念佛求往生,這個要緊。我們只抓到經上的一句話,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,就行了。對三寶恭敬,我們沒有資格批評、沒有資格說話,有資格批評、說話的那是佛門的大通家,我們沒有資格。我們老老實實乖乖念佛就好,做出好樣子來給大家看,也能感動一些人,這就是自行化他。

  這不是一尊佛、二尊佛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大願的結歸,就是幫助眾生永遠離開六道輪迴,證得大般涅槃之樂。大智之顯現,圓滿的智慧,這個顯現什麼?極樂世界,成佛的搖籃。萬德之所莊嚴,這個萬德就是這一句名號,這一句名號具足萬德,不能懷疑、不能夾雜、不能間斷。果覺之究竟處,果覺就是西方極樂世界,到達西方極樂世界,決定證得圓滿的佛果。所以在前面明宗之後,顯體明宗,現在要論,來討論,本經方便勝妙,殊勝微妙,大力大用。為什麼說大力大用?三根普被,利鈍全收,男女老少,賢愚不肖,個個都能夠成佛,這太殊勝了、太難得了。

  下面,第二個小段,「諸佛出世有三種利益」。我們看念老的原文,解,一百九十四頁第一行。「如《觀佛三昧經》云:佛告父王,諸佛出世有三種益」,這是佛對淨飯大王說的。第一種,「口說十二部經,法施利益,能除眾生無明暗障,開智慧眼,生諸佛前,早得無上菩提」。諸佛出世第一功德就是講經教學。我們在經論上看到,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家,離開家庭,他示現的用意我們要能看出。家是煩惱的淵源,出家是表放下煩惱障,表這個意思。學佛是不是一定要出家,不出家就學不成了?對的,是一定要出家,要心出家,身無所謂。為什麼?維摩居士也成佛了,他身沒有出家,心出家了。身沒有出家,心出家,所以他在家成佛。如果出家,身出家,心沒有出家,還是搞六道輪迴,這個要懂。於是我們就知道了,事相這個身這個無所謂的。

  釋迦牟尼佛要用身出家是什麼?表法,表演給大家看,希望大家覺悟,是這個意思,是表法的。表法裡頭真正的意思是叫你心不要留戀家裡頭親情,為什麼?這是生死輪迴的根,這個東西不斷,出不了六道輪迴。他出家就求道,印度在古代它是宗教之國,教派很多,他統統去參學;還有學術也非常發達,哲學,哲學派別也很多,統統去參學。學了十二年到三十歲,他把這個學也放下了。所學的是什麼?是知識,知識也是障礙,叫所知障。佛說眾生不能成佛有兩種障礙,一個是煩惱障,一個是所知障。他十九歲放下煩惱障,三十歲放下所知障,什麼都不學了,到菩提樹下入定,入定開悟了。

  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,在鹿野苑首先是教五比丘,講四諦法。四諦法沒有人教他,印度所有的宗教、學派沒有講四諦法的,四諦法是他悟出來的,無師自通。講四諦,講十二因緣,講六波羅蜜,都不是印度所有的,全是從自性當中流出來的。你看流出來的,宗門教下,顯密圓融,沒有一樣他不通。所說的無論大乘小乘、宗門教下、顯教密教,印度那些教派全沒有。誰教他的?沒有老師,自性裡頭流出來的。他教我們,如何我們能明心見性,只要明心見性就跟他一樣,什麼都通了,什麼障礙都沒有了。見性重要,明心見性,見性就叫做成佛。

  世尊當年在印度,見性的人不少,證小乘涅槃的人更多,就是阿羅漢。印度、錫蘭,就是現在的斯里蘭卡,阿羅漢多,菩薩也不少。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兩千年了,現在印度佛教沒有了。印度的佛教現在遺留在斯里蘭卡,到蘭卡去看到古印度的佛教,還看到一些遺跡。斯里蘭卡的人民依然保留著原始的佛教,讓我們到那裡去看到非常受感動,大乘沒有了。大乘在中國,跟中國傳統文化儒、道融合在一起,無比殊勝的大乘法,在中國有過輝煌的成就。兩百年以前,中國這個地區,大乘有成就的人很多。這兩百年衰了,前面一百年,滿清的末年,衰在慈禧太后的手中。

  慈禧應該是所學的都是知識,沒有智慧,進入皇宮之後,念念是奪權,這一點她做到了,沒有能力治國。自己貢高我慢,清朝歷代的帝王都是三寶弟子,都是尊重祖先,尊重古聖先賢,獨有她例外,她自稱老佛爺,把儒釋道都往兩邊擺了。不像過去帝王,過去帝王對佛稱老師、稱本師,自稱弟子。慈禧太后稱老佛爺,諸佛菩薩、古聖先賢都放在兩邊。上行下效,所以文武百官、社會大眾,對於古聖先賢、諸佛菩薩那種誠敬的心淡薄了。到滿清亡國,這個滑坡就非常明顯,那個時候還有說的人,講經說的人,真正落實做的人很少了。年輕人嚮往西方科學,認為中國積弱的原因,都是古人這種教學把人都教愚痴了,教呆了,不像西方人那麼聰明,一昧去學外國人,對中國傳統產生懷疑。民國之後,五四運動、文化大革命,徹底摧毀,我們不要了,全盤西化,學西方東西。這就是造成今天社會的心態,它有歷史的淵源,不是無緣無故的。

  西方科學發展到今天,問題出來了,確實帶給我們物質生活上一些方便,但是精神生活崩潰了,今天社會富而不樂。信心喪失掉,你去問問,哪個人對自己有信心?看到時局千變萬化,不是十年十年變化,是一年不如一年,一年比一年嚴重。這什麼原因?這是地球上居民心裡空虛,沒有方向,人生活在這個世間為什麼,他說不出來,人生的價值、人生的意義完全是一片空白,這個人活在世間多苦。所以犯罪率提升。有一個聰明人開出了拯救社會的處方,沒人相信,這個聰明人是外國人,不是中國人,中國人有,但是沒有人相信。中國人相信外國人,外國人提出來,外國人不相信,當然中國人就更不相信了。七0年代,一九七0年代,英國的湯恩比博士,他三次訪問日本,在日本談話有記錄,以後出書了,我是在書上看到的。他說,「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」,就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,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」。我看到這段文字非常驚訝,我對他說的認同,跟他有同感,但誰相信?

  我在二00五年、二00六年兩次訪問英國,參觀英國的漢學,看了三個學校,牛津、劍橋跟倫敦大學,跟他們漢學院的教授、同學舉行座談。我就把湯恩比的話提出來向他們請教,我說這是你們英國人,你們很熟,他就住在倫敦,他的話你們相信嗎?沒有人回答,都是對著我笑,好像我在講笑話。我反過來問他,難道湯恩比說錯了嗎?也沒有人敢說話。最後我只好自己說下去,我說如果你們把這個問題來問我,我肯定答覆你們,我不懷疑,我會告訴你,湯恩比的話說對了,一點沒說錯。你們為什麼不敢承認,我知道。湯恩比博士的名氣太大了,你不敢批評他。但是他說這個話你們有懷疑,你們不能完全相信,所以你們的態度是既不反對也不贊成,你們是這樣的心態。為什麼不贊成?如果真是像湯恩比說的,中國孔孟跟大乘這麼好,為什麼中國人不要?中國人要學西方的,自己東西不要,這就值得懷疑。所以我不問別人,問別人當然懷疑,我問你們,你們是研究中國漢學的,你們是讀中國古書的。我發現他們研究中國漢學,拿著中國經典,儒釋道的經典,寫博士論文。

  去年五月,我第二次訪問巴黎,他們給我安排訪問巴黎漢學研究所,才知道歐洲的漢學第一個研究機構,就是巴黎這個研究所,它有一百多年歷史,清朝時候建立的。我跟他們的教授、院長還有幾個研究員舉行了一個座談會,談得很歡喜、很投緣,談了三個多小時,整個一個下午。才完全明瞭,他們研究中國這些古籍,是把它看作人類古代文明,研究的方向是這個。當作歷史文化、古文化來研究,於現前的這個時代毫不發生關係。他問我們,我說我們研究現在管用。他非常驚訝,這怎麼可能?我們完全把它落實在現代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,它真管用,湯恩比說的話兌現了。正好那一天跟我去的有個企業家吳念博先生,他就把傳統文化落實在他的企業上、公司上,全體員工都學傳統文化,做出了很好的成績。我就請他做半個小時的報告,說他落實中國傳統文化得到實際的效果。他們聽了非常感興趣,希望跟我們合作。

  確實我們可以邀請至少這三個大學的漢學系的學生、教授,到中國來看看,蘇州去看看,他的公司叫固鍀,是不是?去看看,看看胡小林所經營的企業。我聽說現在在國內,至少有六個企業非常認真的做,做得都非常有業績,讓他來看看,中國傳統文化現在管用,跟湯恩比所講的完全相應。我們才真正體會湯恩比博士的智慧、遠見,中國傳統文化可以救國家,可以救全世界。又非常難得,我們得到唐太宗的治國的寶典《群書治要》,有很多國家領導人,知道這本書,急著要看,我才想出我們編《360》,印小冊子,內容是《群書治要》的十分之一。希望五年當中把它出齊,完全出齊就是十冊,翻成外國語文讓他們去看,真管用。

 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忘記,聖賢的教育是教學為先,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。你從這裡來看,佛教不是宗教,是教育,什麼教育?智慧的教育。智慧圓滿的人就是佛陀,所以佛陀是佛陀教育裡面的學位名稱,最高的學位是佛陀,第二個學位是菩薩,第三個學位是阿羅漢。佛、菩薩、阿羅漢不是神仙,是學位的名稱,像現在大學裡頭博士、碩士、學士,學位名稱。釋迦牟尼佛開悟之後就從事於教學,教學有次第的,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向上提升。最初在鹿野苑,十二年間講阿含,這是佛陀的基礎教育。阿含講什麼?講倫理、講道德、講因果,等於說辦小學,應機施教。十二年之後講方等,等於中學,這是阿含向上提升,小學向上提升,升中學了。中學做為大學的預備,準備進入大學,八年。佛陀教學總共用二十年的時間奠定大乘的基礎,受過這二十年的教育,後面接著講大乘,講般若。般若是真實智慧,講了多久?二十二年;換句話說,這是佛陀在世教學的中心科目,二十二年,等於辦大學。最後的八年講法華、涅槃,等於是研究所,那個研究所是拿最高學位的,成佛。

  你看他這四個階段,留下來今天這麼多的經典,記住,沒有人教他。這些智慧、方法從哪裡來的?無師自通,這就是大乘教裡講的無師智,沒有老師教的智慧,自然智。從這裡提出教學的理念,「教之道,貴以專」。他創造的三無漏學,那是教學的總綱領,因戒得定,戒是規矩,定是樞紐,因定開慧。開慧之後,告訴我們,這些智慧、德能、相好全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,不是外面的。所以他把佛學稱為內學,它是向內,不是向外的,經典稱為內典。向外求是知識,向內求是智慧、是德能、是相好,樣樣具足。告訴我們,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,心外無法告訴我們學習的道路,法外無心要我們證得這個事實真相,就是諸法實相。

  戒定慧三學這個方法隨著佛教傳來的,儒接受了,道也接受了,儒跟道統統用這個方法。教學著重學生的悟性,不重視記憶,不重視廣學多聞,重視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為什麼?一門,他容易得定。所以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這是戒,規矩,必須要遵守。讀書千遍、其義自見目的著重在自見,自見就是你自己開悟了,你明白了。你讀的這個書,不需要人講解,就叫你一直念下去,念到得定,得清淨心了,不定什麼時候一下開悟了,這個經裡所說的道理你全部懂得了。不需要人教的,沒有一樣你不懂,你讀的這個全懂了,沒有讀的也全懂了。釋迦牟尼佛本人就做出例子給我們看,無師自通。

  在中國最明顯的例子,是唐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,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,他開悟的那一年二十四歲。他的悟性高,他是個樵夫,砍柴的,這個行業現在沒有了,抗戰時候有。城市裡面的居民,那個時候沒有自來水、沒有瓦斯、沒有電,所以家家都是燒灶,燒柴火。就有人天天上山砍柴,到城裡來賣,這是苦力,惠能就幹這行的。有人挑水,到城外河邊、池塘去挑水,挑到城裡來賣,賣水,一擔水多少錢。抗戰時候我們還過這種生活。能大師偶然的機會,聽別人念《金剛經》,他聽了有感觸。聽完之後他就敲門,這裡頭念經的人就開門,問他,他就說剛才你念這個很有味道,他就把意思講給這個人聽。這個人聽了非常驚訝,你怎麼能說得出來?發現這個人有天才。再問他幹什麼工作?他說賣柴的。這太可惜了,他說你應該要到黃梅五祖老和尚那裡去學習,你的條件一定能學得成功。這個人非常慷慨,非常愛才,稀有難得,這樣一個人才出現,就勸他去,去學習去。家裡生活,他馬上拿了十兩銀子,十兩銀子他一年也賺不了,不可能賺那麼多錢的,給他做安家費。邀了一些學佛的朋友,大家照顧他的老母親,讓他放心去求學,這就把他這個事情促成了。

  他到黃梅見了五祖,說明這段故事,這個居士很好心,要他到這來參學。五祖就問他,你來想求什麼?他說我希望來作佛,我要來作佛的,別的不要。作佛,大概五祖一生也沒有碰到這麼一個人,他來作佛的。別人見他都是求富貴、求長壽,總是求這個世間福報;他沒有,他來求作佛。來求作佛就要幫助他成佛,為什麼?諸佛菩薩都希望成就眾生的佛果,現在有個人真的來了。五祖怎麼教他?沒有教他到禪堂裡面去坐禪,也沒有教他到講堂去聽經,也沒有指定幾個出家人去輔導他,統統沒有。叫他到碓坊去做義工,他是砍柴的,對砍柴有經驗,還去破柴、去舂米。道場每天吃飯的人上千人,我們相信它的碓坊很大,天天舂米不間斷的,不止一個人。舂米、破柴,專門有一些人幹這個,他參加這個行列。這是什麼?這是參禪,不在禪堂,在碓坊,不在禪堂。誰會用功?惠能會,別人不會。

  這樣幹了八個月,老和尚想著大概成熟了,在這個道場裡頭,只有老和尚知道,惠能自己知道,沒有第三個人知道。老和尚突然宣布,讓大家來作偈子送給他看,真正開悟了就傳衣缽給他,他就是第六代祖。這個傳法是公開的,希望每個人把你修行的見地寫出來看看。三天沒有人作,神秀知道,大家總是以為第六代祖肯定是神秀法師。神秀當年在道場可以說是五祖老和尚的助教,道場大,天下參學的人都來,大概最重要的是老和尚接見,其次的都是神秀來接見。所以一般人想當然是神秀,沒話說的。逼著神秀寫一首偈,自己沒把握,不敢送給老和尚,貼在牆壁上,心裡想著,老和尚讚歎,我就出來承認是我作的;老和尚說不行,那就算了,試一試。老和尚看了這首偈子,知道是神秀的,也讚歎,說不錯,大家依照這個偈子修行都有好處。回頭召見神秀問他,是不是你寫的?是的。沒有見性,還不行,再過幾天你再寫一首給我看看。

  這個信息全寺都傳開了,惠能聽到了,他一聽到,沒見性,他也不表現在外面。求人帶領他到貼這個偈子的牆壁,他說我也去拜一拜,種一點善根,結個法緣。經上這句話意思很深,惠能在這個道場住了八個月,貼這首偈子牆壁在哪裡他不知道,說明什麼?說明惠能大師的老實。五祖派他在碓坊,他的工作就在那裡,他的修行就在那個地方,他沒有離開他的道場。寺院那麼大,他沒有去串過門,到處去參觀,到處去看看,他沒有,這說明什麼?老實。他是個老實、聽話、真幹的人,這六個字他能夠成就的因素。我們看像這些地方要能看透,這麼老實,八個月這個環境不熟悉。他去禮拜,拜了三拜之後,他說我也有首偈,求別人幫他寫。這一寫出來之後,大家非常驚訝,他把神秀偈子改了。五祖一聽著這個信息,馬上趕來,把這個偈子擦掉,告訴大家,沒見性,大家的心就平下來了。

  到第二天五祖巡寮,巡寮就是把這個道場拐拐角角地方都去看一遍,叫巡寮。藉著巡寮他去看惠能,看他在舂米,問他,米舂熟了沒有?這都是禪機,這句話別人聽到都不在意。他說很久就熟了,還沒有篩,沒有篩就是沒有人給他印證。五祖的柺杖在他碓上敲了三下走了,沒有人知道是什麼,他自己知道,三更召見。他到三更的時候就去推方丈室的門,門沒有拴,一推就進去了。你看,這種暗號又不是預先約定的,心心相印。五祖看他來了才把門關起來,用袈裟把他遮起來,跟他講《金剛經》大意,他不認識字,不需要經本。講到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就開悟了。說出五句話,那個五句話就是他的博士論文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;何期自性,本不生滅;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;何期自性,本無動搖;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五句。五祖一聽,行了,不必講了,衣缽就給他,你是第六代祖。趕緊走,怕人害你,有嫉妒障礙。船準備好了,送他走,送他上船。

  五祖回來之後,關起房門睡大覺,睡了三天,三天大概走得很遠了,追不上了。三天,把房門打開告訴大家,衣缽已經走了,大家才曉得傳給惠能了。不服氣!大家拼命去追,四面八方去找,把衣缽搶回來。大概都認為老和尚老糊塗了,怎麼把衣缽傳給這種人?真正佩服的是神秀,神秀心裡很清楚,境界確實比不上惠能大師。這就說明,釋迦牟尼佛開悟了,講經教學,惠能大師開悟了,獵人隊躲了十五年,你要曉得那是佛教的黃金時代,在那個時候都有這樣大的障礙,何況現在?

  現在這個時代,學佛真正有成就要像誰?海賢老和尚,默默無聞,誰都不知道。他持戒念佛,得功夫成片,得事一心不亂,得理一心不亂,真成就了。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還是不暴露。其實他早就可以往生,他自在往生,他說得很清楚,真正見到阿彌陀佛,請阿彌陀佛帶他到極樂世界。阿彌陀佛不肯,告訴他,你留在這個世間表法,表什麼法?表這個法。最後真有信徒拿著這本書送給老和尚,老和尚不認識字,當然他不會看書。老和尚問什麼書?他說,《若要佛法興,唯有僧讚僧》。老和尚聽到這個書名無比的歡喜,為什麼?他跟阿彌陀佛的約來了,兌現了。馬上穿袍搭衣,拿著這本書要大家給他照相,你們來替我照相。三天之後他往生了。在這個時代,因為僧團不團結,互相毀謗,這兩句話古大德說的,佛法要興,出家人要互相讚歎,如果互相毀謗,佛法就滅了。現在大家有這個問題,為了這個會集本,反對會集本,國內、國外,讓我們學習承受非常大的壓力。

  我學《無量壽經》,老師給我講的,李老師給我講的是康僧鎧的本子,不是這個本子。講完之後,他把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,上面還有他的眉註,是他早年講的,我沒聽到,把這個本子給我。我看了一遍之後非常歡喜,我就向老師請示,這個本子我可不可講?有老師的眉註,我一點障礙都沒有,我歡喜。老師告訴我,現在不行,緣不成熟,要我收起來,等待緣成熟,也沒有告訴我什麼時候緣成熟。一直到李老師往生了,我這個本子在我手上,沒有人看見過,所以我就把這個本子,老師的眉註的本子印了一萬冊,在海外流通。海外的同修看到這個本子非常歡喜,找我講,海外沒障礙。所以我第一遍講的在溫哥華,第二遍講的在聖荷西、在洛杉磯,在加州講的,前後講了十遍,都是依李老師眉註這個本子講的。

  在美國遇到黃念祖老居士,我們見面非常歡喜,我們見面是在北京,他到美國去弘法一個月,我們兩個都忙,通電話。他這個註解剛剛完成,是初稿,用油印印的,帶了一套到美國。聽說我在那邊講《無量壽經》,講這個會集本,他非常喜歡,把這個本子送到我這來。我看了之後就打電話告訴他,你有沒有版權?他說你問這個為什麼?沒有版權我要翻印,如果有版權我尊重你,我就不敢翻印。他說沒有版權,而且要我給它寫一篇序文,印出來的書面題字,我都答應他了。我送到台灣,那個時候鉛字排版,印了一萬冊,精裝本印一萬冊。寄了一部分到北京送給他,他看到非常歡喜,那是初稿。現在這個本子他已經修改了好幾次,是修訂本,但是這個原本很有價值,在台灣還會找得到,我們印的量不小,印了一萬本。

  我一直到八十五歲,年歲大了,住世的時間不長了,要準備求往生,所以把《華嚴經》停了,專講《無量壽經》,而且講黃念老的註解。他註得太好了,他是集註,用八十三種經論、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來註解這部經。他這些原始資料,我在他家裡,到北京訪問我去看他的時候,在他家裡看到。我很感嘆,我說這些東西你從哪裡找來的?他告訴我,都是三寶加持,學佛的佛友到處蒐集送給他的。辛辛苦苦六年,日夜不間斷,他要讀這些資料,找相應的字句註解這個經。身體,年歲老了,身體不好,多病,我看到非常感動。我們真的是一見如故,當時學這部經、講這部經就我們兩個,在海外我搞,在國內他搞,沒有第三人,做得很辛苦。

  我這個本子老師給我的,我要是聽從大家這些話這個壓力,放棄這個本子,我去學別的本子,我的罪名就正確了,是真的不是假的了,淨空法師背師叛道。所以我就告訴大家,天下人都反對,沒有一個贊成的,我還是要學這部經,我還是講這部經。為什麼?老師交給我的,我對老師有信心,尊師重道。不是別人給我的,他親手給我的,我怎麼可以違背?不是真正好東西他不會給我,他給我還不就是叫我要弘揚這部經。時節因緣沒到,那時年輕,資歷不夠,講這個很多人反對,你頂不住。到老師走,走了之後,我講經也有不少年了,大家慢慢能相信,對我有信心了,還有這麼大的壓力。可是我講得很清楚,再大的壓力我也不會改變。

  非常難得,得到國內有一位宏琳法師,這個名字聽說是化名,不是真名字,這麼多年來努力蒐集一些參考資料,證明會集這個做法自古以來就有,不是不能會集。他這個本子後面最後一段是答問,裡面講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確實可以幫助大家化解這個疑慮來堅定信心。尤其殊勝的是來佛寺的海賢老和尚,一百一十二歲,他二十歲出家,師父只教他一句佛號阿彌陀佛,教他一直念下去,他念了九十二年,一百一十二歲往生。往生之前,最後捧著這個書照相,證明夏蓮居會集本沒錯,是真經;證明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沒有錯,可以依照的;也證明我們這十幾年來依照這個經本修行,路沒有走錯。希望我們互相讚歎,我一生沒有批評任何一個法師,只有禮敬、讚歎,我沒有批評,沒有毀謗,我不夠資格,我也害怕。為什麼?謗佛、謗法、謗僧這是無間地獄罪業,我很清楚。你有一樁善事,我就讚歎你善,你有不善的,我絕不提,決定不放在心上。

  我希望佛法能興旺,希望佛法能救世,今天最契機的無過於這部經。這部經我依照黃念老老居士的註解,這是第四遍。一年從頭到尾講一遍,講一遍至少是一千二百個小時,也就是每天講四個小時要講滿三百天。我們第三次講,就是上一次,超過了,大概超過八十個小時,多少次不太清楚,超過。所以我們要有信心,堅定的信心。你就看老和尚,老和尚一生就一句阿彌陀佛,念了九十二年,我從光碟上看他,他確確實實得功夫成片、事一心不亂、理一心不亂。他們三個往生,包括他的媽媽,海慶、海賢,包括海賢的媽媽,她八十六歲往生的,用這個經來觀察,個個都是上輩上生,不是凡人,給我們來做榜樣。我們真的想往生極樂世界,真的想脫離六道輪迴,這是榜樣、是典型,我們就應該放下萬緣向他老人家學習。

  我自己帶頭幹,我現在什麼經都不看了,每天讀經就是《大經解》,每天學習也是這個《科註》,我們把科判放進去了。一門深入,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,這人生的方向,西方極樂世界,一個目標,往生親近阿彌陀佛。名聞利養邊都不沾,這麼大的年歲,該辦自己的事情了。留在這個世間也是表法,給大家做一個對這個經、註堅定不移,一生專注,專修專學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