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禮是折伏自己的傲慢,稱讚是折伏自己的嫉妒 (第一三七二集) 檔名:29-519-1372
禮是折伏自己的傲慢,稱讚是折伏自己的嫉妒,這是人兩大毛病,貢高我慢、嫉妒障礙。這兩種心態所造的惡業,不但害自己、害家庭,而且害社會、害天下,果報不可思議。五念,這兩門是通途,世間法、出世間法是相通的,後面三條那就是佛法了。佛法第一個要發願,這個發願就是發菩提心。具體代表的有一首偈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」。這是遍法界虛空界,一切學佛眾生最高的指導原則。你想學佛,頭一個就是要斷惡修善。眾生無邊誓願度是屬於作願的,你要發這個大願,四弘誓願這一願是主,後面的三願是完成第一願。度眾生就是幫助眾生、成就眾生,我們自己沒有德行,你拿什麼幫助眾生?所以要幫助眾生,先成就自己的德行。德行就是斷煩惱,把煩惱斷掉,把習氣斷掉。
斷煩惱裡面第一個就是破身見,真的沒有自己,覺悟了;沒覺悟,一切為自己。真正覺悟了,我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?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的,不是為自己。為眾生才是真正為自己,自他不二,眾生跟佛平等,生佛平等,自他不二。為別人才是真正為自己,為自己完全錯了。所以頭一條放下身見。「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聞利養,放下五欲六塵,放下貪瞋痴慢」,這四句話我們也講了幾十年。我跟同學們講的是真話,這十六個字放下,是不是就成就了?沒有。這十六個字放下了,我只帶同修到佛的門口,沒進去,到門口了,我的標準給大家帶到門口。進去呢?進去得用佛的標準,我這個標準進不去,只能到門口。進去,進去就是佛的標準,要放下見思煩惱,你才能進得去。見惑,三界八十八品,佛教初學,把八十八品見惑歸納為五大類,你就好記,你容易學。五大類裡面,第一個就是身見。凡夫執著身是我,這是錯誤的,身不是我。身不是我,是什麼?是我所,不是我。我所是我所有的,像衣服,衣服不是我,我所有的,我們居住的房子是我所有的,身體也是我所有的。我所有的,有生有滅;我,不生不滅。這個事實真相要搞清楚、要搞明白。我們世間人總以為,靈魂好像是我,靈魂不生不滅,死了以後還去投胎。是不是我?不能說不是我,也不能說真的是我。身,有分段生死,一段一段的。這個一段一段的,現在我們的概念很清楚了。以前很模糊,以為我們這一輩子在這個世間住了幾十年,有生有死,這叫一段,其實不是的。這個一段一段,就是彌勒菩薩講的念頭。那要懂這個道理,我們一彈指之間,這個身體有多少個生滅?有三十二億百千生滅,三十二億乘百千,三百二十兆。一彈指之間,我們的身體已經有三百二十兆的生滅,這叫分段生死。分段生死是從這個地方說的,不是說我們這個人從出生那一天到死亡算是一段,不是的。這叫分段生滅。
知道這個事實真相,才知道這個身體真的不是我。什麼是我?覺性是我。靈魂是覺性在迷惑的狀態,迷了叫靈魂,悟了叫覺性,它真的是一不是二。迷了的時候,他出不了六道輪迴;覺悟了,他就超越了,他就超出了。所以,佛菩薩真的是幫助我們把真的我找到,假的我不要執著。假我有用,用它來修自己,借假修真,借這個假我提升自己境界。沒有假我不行,借這個假我修一切功德,所以這個假我有用處。要用得正,如果用得不正,用這個假我造作一切罪業,那就錯了,那果報就在三途。用這個假我行善,果報在人天;用這個假我學佛,果報就在極樂世界,不一樣。所以我們得會用它,別用錯了。
節錄自:02-039-0429淨土大經解演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