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喚悽慘的音聲,怎麼忍心吃牠的肉?  (第七二五集)  檔名:29-519-0725

  「行寬心和是一藥」,實在講這些藥對我們來說,修身有利益,修身養性,身心健康、家庭和睦、事業順利,這些藥統統能幫助你,社會的和諧、世界和平,它真好。行要寬,寬厚,行是行為,叫寬宏大量,心要和諧,這講和平。平等它才有和,平是因,和是果,待人不平,這個和是決定做不到。「動靜有禮是一藥」,禮非常重要,有禮,別人尊敬你、別人敬愛你,真正得利益、得好處是自己。「起居有度是一藥」,生活有規律這是藥,這健康長壽之道。「近德遠色是一藥」,親近有德行的人,遠色,男子對女子要遠一點,女子對男子也都要遠一點,這是藥。

  「除去欲心是一藥」,這個欲是欲望,欲望人都有,沒有欲望你就不會到人間來了。人間這一界,在佛法叫欲界,所以他沒有欲不會到欲界來,他到色界去了、到無色界去了。欲怎麼辦?愈淡愈好。人最重要的欲望是生活,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表演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真的把欲望減到最低的限度,守在這裡他就不動,一生不改變。講經教學四十九年,七十九歲圓寂在樹林裡面,不是在房子裡頭,與大自然為伍、為伴侶。

  「推分引義是一藥」,這個好,特別是對財物,在分財物的時候能夠退讓,不要去爭。我們現在看到的,很多老人過世了,子女多,兄弟姊妹分家常常鬧到法庭,這個不義,怎麼對得起老人?老人要是看到這個現象,怎麼不傷心?古人從小受過好的教育,倫理的教育、道德的教育、因果的教育,他們在分家的時候個個謙讓,都希望別人多一點,自己少得一點;雖然分家,他的親情永遠團結在一起,這個好!所以古人分家不貪財,怎樣將自己同胞兄弟姊妹都照顧好,能力強的,財物少分一點,他有工作能力;能力弱的,希望多分一點給他。他有道義、有愛心,彼此互相照顧,這是對的。

  「不取非分是一藥」,非分是什麼?不應該得到的決定不能取。非分之財也叫不義之財,你要是貪得會有災難,眼前沒有看到災難,禍根種下去了。在因果律裡面講,你現在有福,所以種的這些惡因,現前不會有報,等到你福享盡,災難就現前。實在說人人都有冤親債主,冤親債主從哪來的?過去生中結的,我們現在不記得,他沒走,他跟在後面。這一生所造作的,佛法裡的警告很多、很嚴重,你吃牠八兩,你將來要還牠半斤。我們吃肉,不能不負因果責任,尤其是自己殺的,被殺的動物牠也是一條命,牠能夠甘心情願把肉供養給你嗎?那就沒事,甘心情願。如果不甘心、不情願,牠能沒有報復的心嗎?我們看到過,我小時候生長在農村,農家都養這些畜生,養雞、養豬這是最平常的。你看逢年過節殺雞,那雞情願嗎?到處亂飛,那逃命!殺豬的時候,你說豬喊的聲音多悽慘、多可憐。那是什麼?不懂得因果報應,幹這種傻事。佛知道眾生肉食斷不掉,所以勸人吃三淨肉,這是不得已!三淨肉是什麼意思?沒有看到殺,這頭豬被宰殺的時候沒有看到,也沒有聽到牠叫的聲音,第三個牠不是為我殺的,這叫三淨肉。我們到市場去買來的,都屬於三淨肉,絕不能宰殺。中國古時候讀書人常說,「聞其聲不忍食其肉」,聽到殺的時候,牠那個叫喚悽慘的音聲,怎麼忍心吃牠的肉?所以不取非分這是藥,這是應該的,非分之財、非分之物都不可以隨便佔有,乃至於控制都不可以的。

  

  節錄自:02-039-0124淨土大經解演義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