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根扎好,修什麼都有成就 (第一八四集) 檔名:29-519-0184
我們再看下一段,「宗趣」這一段老居士也說得很多,分量很大,「又《觀經》云,欲生彼國者,當修三福」。這個地方引的,他是因為這裡講發菩提心,所以他就引第三條,「三者,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。前面還有兩條,我們在這得順便說說,「一者,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頭一條,你要知道那是什麼?那是菩提心的根,菩提心的基礎。沒有第一條就沒有第二條,沒有第二條就沒有第三條。我們今天說發菩提心,我們得真幹,怎麼幹幹得不像,沒有成果出現,什麼原因?沒根,把根疏忽掉。許多出家人來跟我談,談什麼我都不說,扎根要緊,他都沒有想到根本,那你怎麼會有成就?根是這四句,第一條這四句能不能做到?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能不能做到?孝養父母、奉事師長落實在《弟子規》,把《弟子規》統統做到,這個根你就有了。這個根是淺是深、是強是弱,那裡面程度還有很多。慈心不殺是因果教育,修十善業這是佛法的根,《十善業道經》裡面佛講得很清楚,人天法,你來生怎樣得人身、怎樣生天,聲聞菩提、緣覺菩提,乃至無上菩提,都是以十善為根本。離開十善,你來生人身都得不到,向上就別想,向上生天、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都別想,你連人都得不到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所以在中國,中國傳統文化是儒釋道三家,少一個也不行!儒釋道的三個根就在這一句,儒家的根《弟子規》,道家的根《太上感應篇》、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,佛法的根《十善業道經》,出家還要扎一個根《沙彌律儀》,出家的根。根基沒有,怎麼會有成就?我們學佛不能騙人,騙人有罪。
這三個根真的扎下去,你學佛可以修成菩薩、修成佛,你修道可能修成神、成仙,你學儒可以成聖、成賢,決定有成就;如果這三個根都沒有,那你什麼成就都不可能。三個根從哪扎起?從《弟子規》扎起。就像三層樓一樣,《弟子規》是第一層樓,《感應篇》是第二層樓,《十善業》是第三層樓,三個根,比什麼都重要。學佛從哪裡學起?從這裡學起。在古時候,一般人童年就把這個根扎下去,一般是儒跟道,從中國傳統文化你就能看出來。中國傳統文化硬體設施有三個建築,祠堂,祠堂教什麼?教孝,孝親尊師,春秋祭祖。平常祠堂就是學校,私塾都用祠堂做教學的場所,私塾是家學,用現在的話就是家族的子弟學校。祠堂平時沒有活動,除了春秋祭祀之外沒活動,所以就利用這個場所來學,所以它是倫理道德的教育。第二個就是孔廟,孔廟也是每年一次祭孔,那是它的活動,平常也沒事情。所以地方這些讀書人就利用這個場所結社,你們看到《俞淨意公遇灶神記》裡面講的文昌社,他們就利用這些地方結社,在這個地方學習道德的教育,古聖先賢的道德教育,就利用這個場所。第三個城隍廟,城隍廟大概都是道家的或者是道教的,教什麼?因果教育。這裡面教學最動人的、最感人的就是十王殿,十殿閻王它是表法的。在從前這個閻王殿它多半是泥塑的,把地獄變相圖做出來,說明、依據那是《玉曆寶鈔》,因果教育。
這三樣東西,小孩從小就受這薰習,所以他的根就扎穩,以後再接觸佛的時候非常容易,十善業道對他們來講一點都不難,根好。所以在家學佛十善業、三皈五戒,一點問題都沒有,他真做到;出家學佛他真有根有底。現在我們這一代麻煩,儒釋道的三個根都沒有,如果我們說沒有,我在十善業行不行?不行。佛在《佛藏經》裡面說過,《佛藏經》是一部經,不是《大藏經》,分量不多。《佛藏經》,佛說「佛子,不先學小乘,後學大乘,非佛弟子」,釋迦牟尼佛說這句話,你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,佛不承認你。佛教傳到中國是很完整的,你看《大藏經》裡面的《四阿含》,是小乘經,小乘的經律論。在隋唐那個時候有兩個宗,成實宗、俱舍宗,這兩個宗是小乘,要先學它,先學小乘,小乘學畢業再去學大乘,這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,古時候都是這樣的。可是唐朝中葉之後,中國佛教不學小乘,在家、出家都不學,那學大乘行嗎?中國用儒道代替小乘。所以學佛沒有不讀四書五經的,至少也讀過老莊,用這個做基礎,然後再接著學大乘很有效果,不亞於小乘。這是中國佛教一個特色,這必須要知道,所以用儒道做基礎,儒釋道就融成一體。
在中國這個社會形式上有儒釋道,實際上儒釋道已經融成一體。學道的他讀佛經、他也念四書五經,學儒的他也學道、也學佛,很普遍。尤其像《金剛經》、《華嚴》、《地藏經》這些,變成很普通的這些功課,儒也學、道也學。到了近代,清朝亡國之後,中國社會一直在混亂不安的狀況之下,接著遇到日本人侵略,八年抗戰。我們把傳統這些東西疏忽了,現在正像《無量壽經》上佛所講的,「先人不善,不識道德,無有語者,殊無怪也」。我們不能怪父母,也不能怪祖父母,只能怪我們出生在這個環境,這環境不好,我們來了。這裡面因素很多,不是他們有意疏忽的,為時勢所逼,我們要知道。怎麼辦?這要補習,把這基礎教育要補過來,真正花個一、二年的時間扎根,根真的扎好,無論修什麼都會有成就,這很重要。所以淨業三福頭一條就是儒釋道這三個根,有這個根才能學佛。所以第二條才學佛,學佛從哪裡?「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」,這才入佛門。佛經上你一展開,「善男子善女人」,為什麼?他具足第一條善,也就是說他真正做到孝養父母、奉事師長、慈心不殺、修十善業,他真做到。所以他有這個條件,才能到佛門裡面來接受三皈五戒,出家的時候接受沙彌戒,沙彌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。
節錄自:02-039-0025淨土大經解演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