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小鳥也懂得倫理道德 (第一一八四集) 檔名:29-519-1184
中國傳統文化裡面的五倫五常、四維八德,是聖賢根本的戒律,必須要遵守的。我們在最早的《尚書》裡面看到的,堯王,告訴大家,人物質生活滿足了,豐衣足食,居住、工作、遊樂的環境都具備了,如果要沒有教育,人跟禽獸有什麼分別?教什麼?就是教倫常道德。禽獸沒有倫常道德的教育,人跟禽獸不同,就是受過倫常道德教育。今天人倫常道德教育沒了,人的行為有時候不如禽獸。我住在這邊的鄉下,前幾年,有一隻小鳥死在院子裡,悟謙師把牠埋起來,也就埋在院子裡。看到另外一隻鳥,可能是牠的配偶,就在埋葬的地方,牠就在那裡轉,走得很慢,在那裡繞圈子,三天。我們感動流眼淚,這隻鳥有仁有義,現在人不如牠,我們對牠尊敬。真難,三天三夜在那裡繞圈子,人走近牠也不飛。這小鳥牠怎麼會懂得倫理道德?我們學佛的人明白,過去是讀書人,長時期受過倫理道德的薰習,阿賴耶識裡頭有種子,雖然投胎淪落到畜生道,還有這個表現。為什麼現在人沒有了?人被名利沖昏了頭,爭名逐利,把本性本善完全相違背,這是今天社會的悲哀。
我們很難得,這幾年提倡倫理道德、提倡傳統文化,遭遇許許多多的困難,確實有一小部分人覺悟了,大多數人還不知道。如果再沒有人繼續從艱苦當中來奮鬥,這一小撮覺悟的人又會迷失了方向,很快就迷失了。你就想到這個工作多難!所以真正能夠以戒德而自莊嚴的,這就是菩薩行,這個人我們就可以說他是再來人,他不是一般人,在這樣的環境之下,他能夠不被染污。所以他被染污,你看他是很平常的,換句話說,應該被染污。出家也不例外,出家也應該被染污,他不是再來人,他忍不過。佛門裡有兩句話,看得破,忍不過,這是講忍辱波羅蜜的功夫。他明知道是不對的,但是還要幹,忍不過。所以六波羅蜜是菩薩行的,不是凡夫能做到的。佛對凡夫,能夠做到三皈、五戒、十善,佛菩薩就很滿意了。我們今天講儒釋道三個根,能把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落實,佛菩薩滿意了,古聖先賢也滿意了,為什麼?這個社會縱然是不能做到大同,也做到小康,落實三個根就是小康的局面,可以做到長治久安。
節錄自:02-039-0301淨土大經解演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