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重視培養人才 (第六O四集) 檔名:29-519-0604
淨宗學會成立過程,前面跟諸位略略的報告過。可是我們淨宗學會的緣起,是在美國加州聖荷西那個地方寫成的,在一個小鎮庫珀提諾,那個時候我住在那邊,寫出淨宗學會的緣起。緣起裡面,我們列了五個科目,修淨土的人一定要認真學習,要把它落實。這五個科目,淨業三福、六和敬、戒定慧三學、六波羅蜜、普賢十願,這五個科目。時間過得很快,二十多年過去了,有沒有成效?好像成效不彰。在家同學沒有能夠落實《十善業道》,出家同學沒能夠落實《沙彌律儀》,這樣往生有問題。我們也認真去反省,為什麼古人那麼容易做到,現在人為什麼這麼困難,做不到,原因何在?我們也花了不少時間去研究這個問題,得到結果了。我們這一代的人沒有受到扎根教育,所以《十善業》做不到。於是我們就想起來,中國傳統教育裡頭的扎根教育,它紮的什麼根?儒釋道的三個根。儒的根是什麼?倫理,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。這些德目,在過去兒童時代非常認真學習。沒有文字,父母教你,你家裡面的長輩教你,親戚朋友教你,甚至於陌生人、不認識的人,看到你犯了規矩都會指責你、都會教你,從小就養成。小孩看多了、聽多了,正是所謂耳濡目染,成了習慣,自己做錯事情,別人一指責,服了,低著頭不敢講話。我們想到這個問題,想到滿清亡國之後,我們的社會就動盪不安,一直到現在沒有安定下來。扎根教育普遍疏忽了,不但看不到,講都沒人講了,這個很可怕。
所以,當許多人在一起談到中國傳統文化,我們才認真提出儒釋道的三個根,儒家的《弟子規》、道家的《感應篇》、佛家的《十善業道》。確實,在過去一個時期,中國人從小都懂得這三個根,都受過這個教育,所以學佛很容易。展開經本看起來,「善男子善女人」我們一點都不陌生,回頭想想大概就是說我,我應該也在其中。十善業道做到了,你就是善男子善女人,《十善業道》做不到,《感應篇》因果不懂,你沒有受過教育。有儒跟道的基礎,《十善業道》只要一接觸就明瞭,就能落實。所以在佛法,無論出家在家,認真學習沒有不成就的道理。現在這個東西疏忽了,沒有了,沒有了怎麼樣?人會做事,不會做人了。辦事這些方法學到了,做人的規矩沒有學到,人不會做人,社會就動亂了。現在要想社會安定,要想社會和諧,除了把老祖宗的東西找回來,沒有更好的辦法。所以我們還是提倡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道》,出家的加上《沙彌律儀》。現在教這些課程的人,我們想想這裡頭有沒有從極樂世界回來的人?我想肯定有。這些法身菩薩來到世間來示現什麼?示現當小學教員。這真的,不是假的。這是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,肯定是的,「曾生極樂,披宏誓鎧,遊化十方,助佛宏化」,我們不能輕視,要尊重、要禮敬。
「如是輾轉教化,輾轉度脫」,這個就是法輪常轉,我們認真努力去教別人,他學會了,他又去教別人。特別是在現前這個時代,一個示範的點比什麼都重要,沒有這個點,我們雖然教,花的時間再多、花的精神再多,效果不彰。為什麼?他沒有看見。所以一定要有個實驗點,在這個小點裡面,小範圍裡頭,一個小區、一個小鎮把它做出來,百分之百的落實,有這麼一個點。我相信我們大家真正發心,三寶加持,這個願望會落實,會出現。在外面教,你信不信?你到某個地方去看,你去參觀。他來看到之後,他的懷疑就沒有了,他也會真的幹了。能不能產生效果,這個點太重要了!現在有很多人在佛門裡修福,建大的寺廟,有沒有好處?從前李老師在世,常常跟我們說,「有廟無道,不能興教」。他老人家一生不重視道場,所以道場很簡陋,重視培養人才。我們今天不僅要重視培養人才,要重視這個示範的小區。在台灣三重有一條街道,有兩位老師在那裡辛苦經營了十三年,很有成績,現在被政府肯定了。真正有心人,真正是西方極樂世界回來的菩薩,替阿彌陀佛做的好事,真正救苦救難,救助這一切眾生,做示範點。這是菩薩事業、神聖的事業,世間什麼樣的事業都不能跟它相比。我們過去在廬江湯池做了三年,現在搬到此地來。廬江三年是全民教育,做成功了,搬到這邊來,我重點培養老師,做為訓練師資的基地,將來有這麼個緣分,哪個小鎮、小區想做,咱們有老師去教,沒有老師去教搞不成功。所以我們念到這一段,想到那些好老師,真正做出了犧牲奉獻,原來是極樂世界再來的,過去到過極樂世界,現在幫助佛教化眾生,輾轉教化,輾轉度脫。「是故經中,無量無邊一切菩薩,皆遵普賢大士之德。」是不是從極樂世界回來的,你從這句話當中就得到消息了。哪句話?「皆遵普賢大士之德」。他如果是西方極樂世界來的,他肯定有這個習氣,不必要人教,他自己就顯示出禮敬諸佛、稱讚如來、廣修供養、懺除業障,他就會顯示出來,自自然然做出來給你看。這是真的,這就不是假的了。
節錄自:02-039-0099淨土大經解演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