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禮敬失掉,世界就亂了  (第一O六五集)  檔名:29-519-1065

  「故本經中,與會諸大菩薩,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。普賢之德者,十大願王,導歸極樂,自利利他,無有窮盡之德。」普賢之德無量無邊,佛在經裡頭把它歸納為十大類,這個十大類就是普賢之德,給我們具體說出來了。第一條「禮敬諸佛」,諸位想想看,為什麼要把它擺在這裡?在中國古聖先賢教化眾生,有所謂「道失而後有德」,道失掉,沒有了,這以後就是德。德要是失掉之後就講仁,仁要是失掉這就講義,義要是失掉就講禮,禮要是失掉,世界就亂了,末日就現前,那地球該毀滅了。禮是最低的一個底限,禮沒有了一切都沒有了。這五個層次在中國都實現過,三皇五帝,三皇行道,無為而治。到五帝,人的根性就比不上三皇那個時代,為什麼?受染污了。所以道雖然沒有了,有德,五帝是以德治天下。到三王的時候,三王是夏商周三代,夏禹王,商湯王,周是文王、武王,這個時候德沒有了,人的水平往下降,用什麼來治天下?用仁。仁是愛,推己及人,想到自己一定想到別人,以仁治天下。春秋戰國的時候,這是中國古代的亂世,不講仁了,講什麼?講義,還有義氣,義是講理,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還講這個。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,十五年就亡國,為什麼?他義也不講,他也沒有禮,橫行霸道十五年亡國。漢取而代之,劉邦平定動亂代秦統一中國。

  漢武帝這是個聰明的人,很了不起的人,想想用什麼方法來治國,這麼大的國家。董仲舒這是他大臣,推薦孔孟學說,他接納了,所以儒在諸子百家就突出,董仲舒的建議,漢武帝採取了,以禮治天下。從漢一直到滿清,每個朝代都有禮,你去看二十五史「禮樂志」,它用什麼方法讓社會和諧?用禮。滿清亡國之後沒人講禮了,天下大亂,亂到現在一百年,這一百年沒有辦法再恢復了,你看道德仁義禮,古人講的禮失而後天下大亂。我們今天從哪裡做起?我們從道不行,太高了,肯定做不到。只有從禮,把禮找回來我們社會可以安定。禮裡面主什麼?禮最主要的,給諸位說就是敬,懂得尊敬別人。比愛人要差很多,我們懂得尊敬別人,這是禮。所以《禮記》頭一句話「曲禮曰,毋不敬」,對人要恭敬、對事要恭敬,對事恭敬就是認真負責,對萬物要恭敬你才能受教,就是能夠接受聖賢的教育。沒有恭敬心,佛菩薩、聖賢人來教你,你得不到,為什麼?沒有恭敬心,就是你有排斥的、抗拒的那個力量,你不會接受。所以印光大師告訴我們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。這說什麼?一個教室老師在教學生,一個老師在教室裡面上課,教二、三十個學生,每個學生所得到的都不一樣,有得多、有得少的。得最多的徹悟,其次的大悟,再其次的小悟,再其次的不悟,不悟再下面還有沒有?有,不但不悟,他把意思曲解了。你想這個禮多重要!

  所以普賢行裡面第一個「禮敬諸佛」,誰是諸佛,諸佛指誰?記住,佛在《華嚴經》上,這都是《華嚴經》上的話,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這個諸佛就是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。你對一切眾生要跟對佛同樣的恭敬,少一分你就錯了,你禮敬裡頭就缺德了,缺了這一分,少兩分的就缺兩分,這性德,你還能成就嗎?我學會了對人恭敬,對物呢?對這些動物呢?蚊蟲螞蟻恭不恭敬?要恭敬。為什麼?牠也是諸佛。樹木花草呢?樹木花草也是諸佛。山河大地它都有體性,體性就是佛性。所以你的禮敬遍法界虛空界,清淨平等沒有絲毫差別,那就恭喜你,你縱然不能夠達到當位普賢,你也肯定是諸佛報土裡面的普賢菩薩,在《華嚴經》上是初住以上,你不但超越六道,你超越十法界了。你看就修禮敬,就修這一門,能夠明心見性,能夠見性成佛,以這個功德迴向求生淨土,生實報莊嚴土,不是在同居、方便,他在實報土。你看就修這一門,把這個放在第一,你說有沒有道理?修普賢行,學普賢菩薩,求生淨土,對人沒禮貌那怎麼行?修得再好,對人沒禮貌不能往生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

  

  節錄自:02-039-0240淨土大經解演義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