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東西要吃得乾淨,不好吃的不能丟掉  (第六七二集)  檔名:29-519-0672

  在我們現前,我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,現在災難很多,這個法門幫助你,無論什麼嚴重的災難,你的心地平安,你沒有受到災難絲毫影響,你心是平靜的,不驚不怖,沒有恐怖。你看看,這個經教有這麼大的力量。心地安定,不受影響,外面再大的災難它都影響不了你。縱然在災難當中死亡,你就到極樂世界去了,阿彌陀佛就來接引。這種殊勝的利益,其他法門裡找不到。其他法門不是沒有,那個功夫很難修成,淨宗容易,只要你肯幹,只要你肯放下,人人可以做得到。放下不是口頭說的,是要真幹,從哪裡幹起?從持戒、吃苦。釋迦牟尼佛臨走之前教我們這兩句話,給所有的佛弟子,「以戒為師,以苦為師」。現在物質生活很豐富,我們要不要去追求?不需要,生活苦一點好。如果有多餘的力量,多幫助一些窮苦的人,我們生活節儉一點,就能幫助很多貧苦的人,這是菩薩心腸。像《了凡四訓》裡面所說的,袁了凡先生的夫人,冬天的時候縫製棉衣給他的兒子,用普通的棉花。了凡先生看到,「家裡絲棉很多,妳怎麼用這些棉花?」她說絲棉貴,棉花便宜,我把絲棉賣掉,多買點棉花,多做幾件衣服,兒子有了,那些窮人也有得穿了。了凡先生聽到很歡喜,兒子有福了。福從哪裡來的?吃虧的人就有福,吃苦的人就有福。這個意思很深,這是真理。

  所以今天雖然科技發達,樣樣都方便,一定要懂得節約能源,要知道節約,不可以浪費,浪費是有罪過的。東西要吃得乾淨,不好吃的不能丟掉,丟掉就有罪過。為什麼?要想到,這個不好吃,今天這個世間還有很多人在飢餓的邊緣上沒得吃,他要遇到這個,那是寶。我們還在挑剔,挑剔就是造業。不要有分別,不要有執著,一定懂得節儉,常常存心幫助別人,這就好。真正有修行的人、有德行的人,他住在這個地方,這個地方有天龍善神保佑,災難少。真正有德行的人能做到,我們能不能發個心,做個真正有德行的人?要知道,聖賢是人做的,佛菩薩也是人做的,他能成聖成賢、成佛成菩薩,我為什麼做不到?他怎麼做到的?他放下萬緣做到的,我為什麼放不下?放下就做到了。放不下,還有貪瞋痴慢,那就是凡夫。放下貪瞋痴慢,先要從對象上放下,從財色名食睡放下。這個東西,我們有肉身在這個世間,不能沒有,適可而止,不能有貪心。所以知止,知止就近乎道。你看看佛菩薩,在這個經上我們讀過的,菩薩成佛之前都在兜率內院養道,養什麼?養知止。兜率的意思就是知足,兜率天就是知足天。我們人一切都知足,將來就生兜率天,不知足的人,那個天上不去。這就告訴我們,真正知止,百分之百的知止,這個人就成佛了。中國古大德常給我們講,知足常樂,那是真的,他沒有憂慮,他很快樂,一點點東西他就很滿意,他就不再希求了。

  

  節錄自:02-039-0112淨土大經解演義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