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順境裡有絲毫貪戀的心,完了 (第五三六集) 檔名:29-519-0536
我在台中跟他老人家學,我到台中以前,我學佛大概是一年多,我學佛半年就素食,就吃長素,大概一年半的時候,我就練習晚上這一餐斷掉,一天吃兩餐。到台中看到老師,我說我應該學他,我也學日中一食。我學到第八個月我才告訴他,向他老人家報告,我說我一天吃一餐。多久了?八個月了。怎麼樣?身體有沒有什麼不適合的感覺?沒有,很正常。他桌子一拍,永遠這樣下去。為什麼?生活簡單,一生不求人。中國古人說得好,「人到無求品自高」,萬緣放下。可是我那一餐比他吃得多,到底是年輕,修養比不上他,我的工作量沒有他多,可是我一餐要吃三個饅頭。我每天生活費用三塊錢,一個月要九十塊錢,他六十塊錢就行了,這個我們沒有辦法,做不到。由此可知,這個老人心清淨,沒雜念。他告訴我,他大概是三十六、七歲開始的。我認識他的時候,他七十歲,九十七歲走的。我跟他在一起,他七十歲,看起來就像五十多歲的人一樣。我們還看到江逸子替他照了一張照片,在一棵大樹底下,他坐在那邊,他的照片,那張照片是九十歲,你看起來大概六十多歲。由此可知,健康不在乎吃好東西,李老師吃的東西非常簡單,自己做,他沒有人照顧,自己照顧自己,飲食起居自己料理,自己煮飯、洗碗、洗小鍋,自己洗衣服。我們接觸,不能不佩服他。九十五歲才接受兩個同學照顧他,九十五歲以前沒人照顧,說明他身體好,他可以自理。所以老師給我們做出榜樣。佛教導我們乞食養身,你才真正能放得下,真的沒煩惱。
「乞法者,參師訪道,露宿風餐,詢求妙法,期成聖果,故曰,乞法養心」。人在世間,真正覺悟,什麼最重要?道最重要。佛家這個說法,我們中國古聖先賢也說這句話,那個時候佛法沒傳到中國來,你看夫子就說過,「朝聞道,夕死可矣」,沒有白來了,所以古人讀書是重道。現在人讀書,現在學校為什麼?為將來在社會上有好的工作、好的發展,榮華富貴,目的在此地。聖賢人沒有這個觀念,孔子一生真的是貧賤,沒有財富,也沒有地位,貧民。做魯司寇,魯是現在的曲阜,濟南是齊國,那時候魯國就是現在的一個縣,魯國國君不就是現在一個縣長嗎?做魯司寇做了三個月,被人擠下來,為什麼?他要做好官。你要想做個好官,為人民服務,那個人要為自己的功名富貴,你跟他相牴觸,你跟他不同類,你還能幹下去嗎?所以孔子聰明,辭職,不幹了,回家去教書、去教學,教了五年,過世了。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,漢武帝想治理國家,教老百姓,那時候諸子百家,用什麼人的方法來教?董仲舒推薦孔孟,漢武帝接受了,所以就做為國家教養人民的主要的一個理念,用孔孟之道,尊孔子為萬世師表。孔子在世作夢也沒想到,如果想到這樁事情,何必去做官?何必去周遊列國?教學多好!這個事情有人想到了,釋迦牟尼想到了,你看他三十開悟,開悟之後不做國王,就教學,教四十九年,七十九歲圓寂的。聖賢人所走的路,這條路在佛法叫成佛之道。孔子是到晚年不得志,他一心是想做官,展示他愛國愛民的理念,沒人用他,迫不得已回到老家去教學。回老家那一年,六十八歲,七十三歲走的,教了五年。你看五年的教學,萬世師表,這是聖賢事業。在印度是成佛之道,在中國是聖賢事業。不是聖賢人見不到。
這個路子,在現在來說,是很難走,你沒有決心、沒有毅力,你不能吃苦,你走不通。不但吃苦,還要受盡屈辱,你才能行得通。我走這個路走了五十九年,很多同學知道,不是好走的,七十歲以前,找麻煩的人總是特別多。七十歲之後,好一點,因為七十歲了,快要走了,孔子七十三歲就走了,七十歲差不多了,算了吧!大家就饒你,七十歲以前人家不饒你。所以這是,這條路也很難走,走出來之後,你就成佛成菩薩、成聖成賢了。你要是不能吃苦,別人的障礙、障難,實在講不是別人,是自己。別人無論是毀謗也好、羞辱也好、陷害也好,那都是重重關卡,考試!你要是通過,那些都是好老師。沒有那些人,你怎麼能磨得出來?你怎麼能成就你的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?都從這關卡上過來的。過來之後,對那些人感恩!沒有他,你怎麼成就?
古今中外說一帆風順成就的,絕對找不到,哪有那種人?佛都不行。你看釋迦牟尼佛一生,多少人找麻煩!裡面六群比丘,家裡不和,他的這些弟子當中,有問題的很多,外面叫六師外道,內外夾攻。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,如如不動,用定、用慧,把這些障難都給化解了。我們今天想求學,難,自古以來沒有例外的,現在這個時代尤其困難,沒有忍辱功夫,沒有布施、持戒,這三樣是基本,得忍辱,沒有你就不會成就。真正發心,在困難現前的時候,我們只有求佛,佛力加持,自然有好心人來幫助我們,來護持。可是我們自己心念要端正、要堅定,有絲毫偏向名聞利養就完了,這是什麼?這是自己的業障,多少人敗都敗在這裡,真的,幾十年功夫毀於一旦,很可惜!這一毀,又去搞輪迴了,那又不知道到哪一生、哪一劫,你得人身,再遇佛法,再來,看看你那一生能不能通過。哪一生能通過,你哪一生就成就。順境裡有絲毫貪戀的心,完了;逆境的時候有一點點怨恨的心,也完了。你要想成功,只有一個心,感恩。順境、善緣,感恩;逆境、惡緣,還是感恩,你才能成就。
節錄自:02-039-0086淨土大經解演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