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 (第一五O集)  檔名:29-519-0150

  在近代,日本江本勝博士,他現在用了十幾年的時間,到今年應該是十二年、十三年了,研究水,發現水具足五蘊,色受想行識具足。水是一個物體,是物質現象,而且是礦物,礦物我們講它不是生物,發現它會看、它會聽、它懂得人的意思,我們起心動念它都知道,善念、惡念全曉得。這都被測驗出來,十幾年實驗出來是絲毫不差,你看看,物質現象它有精神現象在裡頭。而且我們要知道,一彈指之間是三百二十兆的念頭,就是細念,我們一個微細的念頭起來,這一剎那的時候,這麼多的細念!每一個念頭都發生物質現象,每一個物質現象裡面都具足精神現象。今天有個同學告訴我,他從網路上下載,美國一個科學家又更進了一步,發現到水有記憶的能力,這也被科學家證實了。它不但能看、能聽、能懂得人的意思,它能記憶。這跟佛經上講的就完全相應,佛經上講,再小的物質現象,講到佛經上用的名詞,叫微塵,就是我們現在科學裡面講的基本粒子,肉眼看不見的,它具足宇宙之間一切圓滿的信息。

  經上常講的,「芥子納須彌,須彌納芥子」,這是講大小不二。《華嚴經》上講,微塵裡面有世界,微塵裡面的世界跟外面的世界一樣大;那個世界裡頭又有微塵,微塵裡頭又有世界,重重無盡。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?蕅益大師在此地解釋得就很好,因為這是屬於自性,自性功德是圓滿的,自性裡頭沒有大小,所以小中可以現大,大中可以現小,沒有大小,它自在無礙。自性裡面沒有時間,沒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;也沒有空間,空間是距離,沒有!《彌陀經》上講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裡十萬億佛國土,在自性裡面當下就是。這是很難懂、很難體會的一樁事實,這是實相,諸法實相如是。所以賢首國師的《妄盡還源觀》,完全根據《華嚴經》的教義寫了這篇論文。這篇論文不長,把大乘的宇宙觀、人生觀,真正寫到究竟圓滿。宇宙從哪裡來的?萬物從哪裡來的?我從哪裡來的?自性變現的。

  惠能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面講得很好,他見性了,向老師五祖忍和尚報告。諸位要知道,惠能大師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,五祖跟他講《金剛經》,肯定是講《金剛經》大意,半夜三更在方丈室,我們估計時間頂多兩個小時。講到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他就恍然大悟,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。見性是什麼樣子?他的報告很簡單,五句話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這個重要。也就是說,自性是真心,能現能生,萬物、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所現所生。真心能現能生,永遠是清淨的。第二句他說「本不生滅」,自性是真正的自己,宗門裡面所謂「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」,那是真我,這身是假我,這不是我,本不生滅!第三句說「本自具足」,何期自性本自具足。具足是什麼?沒有絲毫欠缺,用《華嚴經》上一句話來解釋它,就是佛說的,在「出現品」講的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這就是本自具足。所以智慧是你自性裡頭有的,你跟一切諸佛如來沒有兩樣;德是德能,是德行,也沒有兩樣;相好也沒有兩樣。這句話就是我們這部經經題的上半段,「大乘」是智慧,「無量壽」是德,「莊嚴」是相好,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具足!不是向外求的,你見性就得到,惠能大師告訴我們的絕不是假話。第四句說「本無動搖」,這是自性本定,這不是修來的。最後一句說「能生萬法」。所以講自己的德行,講自體,是前面四句,後面這一句是講它的作用、它的德用,能生萬法。

  怎麼生萬法?一念,一念起來了。這一念沒有原因,這一念,大乘教裡面叫它做無明,叫它做無始無明。無明就是動,這一念就是動了。一動,它就現相,現什麼相?一動,阿賴耶就出來;不動,沒有阿賴耶(阿賴耶是妄心),真心!這一動,把真心就變成阿賴耶。諸位要知道,這個話很難講,大家聽話的時候要聽它的意思,別在言語上起誤會。真心它不動,它本無動搖,它怎麼會動?動,那就不是真的。這一動你就曉得它不是真的,它是依自性起了一個現象,這叫阿賴耶。阿賴耶是妄心,妄心是依真心起來的,它不是真心。這就是最初的這一念,這一念沒有開始,為什麼?就是當下,沒有過去,沒有未來。你看看,一彈指三百二十兆的念頭,每一個念頭都是當下。這個現象,實在講是一種相似相續相。正如同我們在電影裡面看到,從前的電影,不是現在的這個,現在用數碼不太容易看出來,以前用膠捲,膠捲是幻燈片,一張一張的。它放映的速度是一秒鐘二十四張,每一張幻燈片都不一樣,張張是獨立的,沒有相同的,所以它是相似,我們講大同小異,它相似,相似的相續相。一秒鐘二十四次生滅,就把我們騙了,我們看到好像是真的,我們現前這個現象,一秒鐘是多少張,多少次?如果是四個彈指,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;如果說五次彈指,就是一千六百兆。所以用幻燈片來講,一千六百兆,我們怎麼會知道它是假的?幻相!

  

  節錄自:02-039-0020淨土大經解演義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