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為什麼佛要制飲酒為重戒  (第一四九七集)  檔名:29-519-1497

  「今解兼採兩說」,古時候這兩種說法都採用。「首重五戒」,所以科判裡面判之為「飲酒惡」,這是用的五戒。「復廣勸十善,故兼採後說。上之兩說乍睹似異,實亦無違」,確實沒有違背。「蓋好酒貪杯」,那就是意業裡頭的貪,就是貪惡。「醉後易怒」,喝醉之後發脾氣,這是瞋恚。「酒令神昏,飲之過度,甚至不省人事」,這是愚痴,頭腦不清楚了,酒喝多的時候發酒瘋。「可見飲酒一惡,常與三毒並行」,飲酒裡面,為什麼佛要制飲酒為重戒,道理在此地。飲酒本身沒有過失,它能夠連帶生起貪瞋痴,嚴重的會犯到殺盜淫,殺盜淫那個動機都從貪瞋痴來的。所以酒為遮戒,世尊為防禦行人,無論在家出家修行人,不破戒、不作惡,在十善裡講叫不造惡,五戒裡頭不破戒,酒這一戒就嚴格的遵守。世尊這個意思我們要能夠懂得。

  「《資持記》明酒有十過」,飲酒十種過失,這些也都是常見的,只是我們粗心大意沒重視。「記云」,第一「顏色惡」,酒喝了之後,臉很難看,尤其是喝醉,別人看到的時候厭惡,無禮。第二「少力」,酒醉之後東倒西歪,站都站不穩,這是非常明顯的。「三、眼視不明」,眼花了,看不清楚。第四,「現瞋恚相」,為什麼?情緒不能控制,這個時候怨恨心很容易生起。他有抱怨的,酒喝了,醉了,無法控制,自己神智不清。有所謂酒後出真言,講真話,沒有法子隱瞞,全都洩漏出來,這瞋。第五「壞業資生」,對你的事業有傷害,特別是經商,實際上任何事業。為什麼?酒醉的時候不正常,酒醉的時候說談生意、談判,很容易出麻煩。不正常狀況之下,這言語能作數嗎?如果真的簽了約、簽了字,後悔莫及。第六個「增疾病」,有過度的飲酒,有急性的病、有慢性病。如果是常常好酒的話,身體怎麼可能會好?第七「益鬥訟」,我們講打鬥,怨恨發作,叫瞋毒,這時候會爆發,不飲酒的時候他能控制,飲酒之後不能控制。第八「無名稱」,名稱是別人讚歎的,常常醉酒,沒人讚歎他。第九「智慧少」,這就是愚痴。第十,「命終墮三惡道」。前面這九種是痛,你現前受的,死了以後這叫燒,墮三惡道去了。「其中第四第七即瞋,第九即痴。」

  

  節錄自:02-039-0529 淨土大經解演義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