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眼耳鼻舌身意都在收集煩惱  (第一一三三集)  檔名:29-519-1133

  世間就是苦跟集,苦是果,集是什麼?集就是煩惱。集是因,因為有集,所以才有苦。你想想看,你每天在集些什麼,我們講收集,你天天收集什麼?眼耳鼻舌身意都在收集煩惱。見色聞聲跟裡面的七情五欲混合在一起,你收集這個東西,天天收集,你的果報就是六道輪迴。這是佛給我們說出來的,六道怎麼來的?這麼來的。六道為什麼這麼苦?因為你天天收集苦因,那你得的當然是苦果。佛法也有因果,佛法的果是什麼?果是滅,滅就是涅槃。滅什麼?滅苦因、滅苦果,把六道裡的因跟果統統滅掉,六道就沒有了。用什麼方法來滅?滅有因,滅是果,果必有因,因是道,修道你就能證得滅果,所以這個滅是滅煩惱、滅苦果。四諦裡所翻的滅,滅不是個壞事,好事,把六道滅掉,把十法界滅掉,為什麼?它本來都沒有,全是假的,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。這個東西滅掉,自性就現前,六道十法界滅掉,自性清淨土就現前,自性清淨土就是實報莊嚴土,就現前了,假的滅掉,真的就現前。「涅槃之法,空無有相,是為第一義空。」我們起心動念就不空,就落在集裡頭。我不執著,我不分別,什麼都放下了,什麼都沒有了,你心裡還有沒有?有,怎麼沒有?還有「什麼都沒有」,還有「我已經空了」,你還裝了這些東西在裡頭就不是真空,就不是第一義空。第一義空連這些念頭都沒有,才真正叫第一義。所以阿羅漢沒有第一義空,阿羅漢有空,沒有第一義空,阿羅漢有放下,「放下」那一念他還沒放下,他還有放下。

  「《涅槃經》二十七」解釋說,「佛性,名第一義空,第一義空名為智慧,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。」空跟不空都沒有,才叫真空。空與不空是二邊,二邊沒有了,這叫中道,中道出現了,還是不乾不淨,你還是落在二邊,中道也沒有,有中道就錯了。所以佛性是第一義空,佛性是什麼?覺性,佛是覺的意思,自性覺就是第一義空,自性本來覺,這個覺不是修來的,叫本覺。《起信論》上說「本覺本有,不覺本無」,不覺就是迷,就是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這一念本來沒有。本來沒有的決定可以斷掉,因為它本來沒有;本來有的決定可以證得,本覺本有,決定可以恢復。只要你把那些不覺放下,覺性自然現前,怎麼現前?不執著、不分別、不起心、不動念,覺性就現前,就在當下,不求自得。因為我們求,本覺起不起作用?起作用,這個作用起了,扭曲了。它起什麼作用?就是你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那全是覺性,因為你不知道它,還以為自己本事挺大的,全把本覺扭曲了,本覺並沒有失掉,只是變質;你把妄想分別執著、起心動念統統放下,它就恢復正常。恢復正常就是大覺,就是真智慧,這個地方講的真實智慧。所以空與不空,這個概念都不能有。

  

  節錄自:02-039-0273淨土大經解演義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