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只供形式上的,心裡還是貪瞋痴慢,佛對你也無可奈何 (第一一九七集) 檔名:29-519-1197
「於諸佛所,尊重供養,未曾間斷。」世間修福報無過於供養佛,大乘經教裡佛常常用比喻,大千世界七寶供養,比不上法供養。什麼叫法供養?依教奉行,那叫法供養。佛在經上教我們怎麼做,我們真幹,真相信、真聽懂了,真幹,這就是供養佛。供養佛要不要香花、供具?不需要。以為我們供香供花,佛就很歡喜,你錯了。供飲食,佛真吃了嗎?沒有。諸位,這些都是表示我們對佛的一點恭敬心,佛怎麼樣?如如不動。佛歡喜的什麼?歡喜你真做,你真的在修善根,不貪不瞋不痴,你真的在修六波羅蜜,佛歡喜這個。為什麼?你這麼幹,你跟佛一天一天接近了。你要只供這些形式上的,心裡還是貪瞋痴慢,還是自私自利,還搞是非人我,實際上你跟佛的距離是愈來愈遠,佛對你也無可奈何,你跟佛走的是反方向。順從佛教誨,我們是跟佛同方向。
今天最簡單、最殊勝,無比微妙的法門,無過於念佛,我講得很多。我們心裡只有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放下。試問一問,如果阿彌陀佛在你面前,現在就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,這個時候我們還有什麼念頭?如果還是我有親人,我想跟他見個面,我還有財產,我還沒有交代清楚,佛就走了,不理你了,你慢慢去搞去。那些是什麼?六道輪迴裡面的事。佛現在來接引我,歡歡喜喜我就跟他去,世間事與我不相干,沒事,什麼事都沒有,乾淨俐落,佛就帶你走了。我勸同學們,天天要作如是觀,時時要作如是觀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人命無常,在呼吸之間,一口氣不來,這一生就結束了。不要以為還有多少天,還有多少年,那是妄想。常作如是觀的人警覺高,那是真實智慧,真實之利,有高度的警覺,念念都具備往生的條件:善根、福德、因緣。真的是多善根、多福德,福德是放得下,善根是看得破,真清楚了,真明白了,真放下。「所作功德,無量無邊,說不能盡」,一句佛號具足無量無邊功德,沒有比這個功德更殊勝的,所以說不能盡。諸佛如來說不盡,何況凡夫!
節錄自:02-039-0305淨土大經解演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