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貴以專 (第四八五集) 檔名:29-519-0485
「又以此乘,能盡一切諸法邊底,故名為大」。這繼續我們來學習,什麼叫大乘?世尊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,前面十二年講阿含,那是小乘,從方等以後就是屬於大乘。所以諸位可以能夠體會得到,四十九年當中,十二年小乘,小乘是大乘的基礎,小乘偏重在扎根的教育,倫理、道德、因果,這些小乘非常完備,是很好的普世教育。我們現在講國民教育,這是普及的教育,能奠定一個人做人的基本條件,內容是以五戒十善為根本。五戒十善雖然看起來很簡單,只有幾條,可是你要把它展開用在日常生活上,你看看小乘四果四向,他們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就變成三千威儀,你能夠小看它嗎?回過頭來,我們再看看儒家的《弟子規》,這是這些年來已經一些人覺悟了,認真的學習得到真實的利益。文字內容一共只說了一百一十三樁事,好像是比佛法裡面的五戒十善講得多。五戒十善展開來有三千條,這一百一十三條展開來能比三千威儀少嗎?怎樣展開那是你的智慧,我們中國人講「舉一反三,聞一知十」,就這個道理。大乘佛法裡面講「一聞千悟」,這都是說你學了會用。怎麼樣才能展開?諺語所謂「活學活用」,你會用,你天天想它,天天想我今天從早到晚,生活、工作、處事待人接物,一條一條去對,哪些地方我做到,哪些地方沒有做到,慢慢你就會發現,一條就變十條,十條變一百條。有沒有底限?沒有,真的沒有。菩薩能把十善業變成八萬四千條,八萬細行,是什麼?就是十善業道。這就說明菩薩智慧、菩薩的心,比阿羅漢智慧大,比阿羅漢心要細。所以那才叫圓滿!十善圓滿就成佛,為什麼?性德圓滿流露。總是得要會用心才行,要真幹。真幹,在佛法裡面還有不可思議的,佛菩薩威神加持你,自自然然得到感應,你真正才得到法喜充滿。
現在很多學佛同學退轉,這是正常的。一千個人學佛,裡頭有一、二個不退轉就了不起,所以退轉是正常現象。他為什麼會退轉?那個人為什麼不退轉?這是佛家講的,你有沒有嘗到法味。沒有嘗到法味,學的時候學得很辛苦,學的時候有很多問號在裡面,遇到挫折退心是很正常的現象。那麼學,學了他不退心,他能一直堅持下去,他嘗到味道了。怎麼樣才能嘗到味道?古人講得很多,講得很簡單,講得很明白,愈是重要的東西愈簡單。你看《三字經》上就三個字「貴以專」,世出世間法都重視這個原則。專,在佛法講是三昧,你學《無量壽經》專,一心定在這上,你得的是念佛三昧;學《華嚴經》,一心定在華嚴裡面,得華嚴三昧。所以你一定要記住,佛在《般若經》,就是在《金剛經》上所講的「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」,這個法門沒有指定是哪個法門,換句話說,這個法門就包括一切,包括一切佛法,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,包括其他一切法,世出世間一切法全在裡頭。他沒有說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,這世法例外,他沒有這個說法;沒有這個說法也包在裡面。我們想一想,如果我把心放在《論語》上,一心專注在那裡,能不能開悟?能!一個道理。古時候,這是老師教學,因為那個時候師生關係跟現在不一樣,那個時候真的有師生關係,現在沒有了,師道沒有了。老師對學生是負責任的,負責任要把學生教到開悟,這個老師才算盡責;但是學生要不能配合,那是一點辦法都沒有。所以師資之道,在現在社會上沒有了。《論語》可以開悟,可以得三昧,可以開悟。基督教的《新舊約》能不能開悟?能。《古蘭經》能,哪個經典都可以,哪一部典籍都一樣,只要你真正懂得「專」,專攻一門。
你看看惠能大師給我們表演的,他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,他也大徹大悟。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,你不能說他沒有學,他學什麼?給諸位說,學《金剛經》。《金剛經》沒有學圓滿,他只學裡頭幾句,你看看厲不厲害?專注那幾句,他開悟了。《壇經》上記載的大家都看過,他賣柴,柴賣掉之後,拿到錢要離開,那是一個小客棧,走出來,聽到裡面有人念經,他能聽得懂。聽了之後覺得很有意思,然後就進去敲門,問裡面人:你剛才念的是什麼?他說:我念《金剛經》。他聽了有感受,他就把他聽到的講解給他聽,給張居士聽。他一聽之後,覺得這個人了不起。你看不認識字,什麼都沒學過,偶爾聽幾句,他就能深入義味,這個「義」是義理,「味」是法味,他就嘗到了。當然《壇經》上沒那麼詳細的記載,肯定的,在那裡談得很投緣,談得叫張居士五體投地,佩服他,勸他到黃梅去參學。他很可憐,家裡還有一個老母親,母子相依為命,天天靠賣柴過生活。他要到黃梅去學習的話,母親誰養?這些學佛的朋友們,邀了一些人大家湊錢,湊了十兩銀子給他,安家費夠了,他可以放心去。為什麼他有這個能力,我們一般人沒有?這個要講什麼?這個要講清淨心。他的心清淨,他沒有雜念,孝子,心目當中只有母親,每天憑勞力賺一點錢養母親,除此之外沒有雜念,這是第一個條件。第二個條件,這個人忠厚老成,我們講思想簡單。第三個條件,佛經上講的,他有很深厚的善根,一遇到緣,這個善根從阿賴耶識裡面提起來。所以在黃梅八個月,其實他哪需要八個月,那八個月是五祖忍和尚鍛鍊他,修八個月苦行,種福。佛法福慧雙修,有慧沒福不行。福是什麼?服勞役,我們今天講做義工,三寶道場做義工是修福。老師給他設計的,別人不知道,他清楚、他明白。八個月不許進禪堂,也不許到講堂,天天就是破柴舂米,分給他這個工作,幹了八個月。明白的人,這裡頭全是禪機,不明白的人,他在那裡做義工,現在的話做義工。到最後傳法,老和尚把法傳給他,而沒有傳給別人,沒有別的,貴以專。
節錄自:02-039-0076淨土大經解演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