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習氣要完全斷掉  (第六O一集)  檔名:29-519-0601

  下面一段,「行願品」裡面有這幾句話,「《行願品》復云」,就是又說,「若人誦此願者」,這底下有省略,「是人臨命終時,最後剎那,一切諸根悉皆散壞」。這是說這個人常常讀誦「行願品」,「行願品」全經很長,它有四十卷,古大德為了便利行人修學,行人就是佛門弟子,依照這個經教來修行的人,特別將這一卷提出來單獨流通,就是讓一般人容易學習。這是清涼大師作的,他老人家為我們拈出這個最後一卷,我們一般人講「普賢菩薩行願品」多半都是講最後這一卷。宗密大師給它做了詳細的註解,那就是《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》。因為它不是全經,它只全經最後一卷,四十卷最後一卷。這一卷特別重要,這一卷就是經典裡面常講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」,這一卷導歸極樂;也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最後參訪普賢菩薩,普賢菩薩送他到極樂世界,無比的殊勝。

  說依照這個法門修行的人,這個地方講的是讀誦,對著經本叫讀,不對經本叫誦,誦是背誦,念得很熟,這一卷經文可以背誦。讀也好、背也好,不能不解經義。經有四種,「教理行果」,文字、言說這是教,教裡有理,有道理,那個理不能不明瞭,明瞭那叫解,你明瞭這個道理,解了之後你要能行。這十大願王都是用在日常生活當中,改變我們一切錯誤的心態。第一個,你能說人不傲慢嗎?傲慢的煩惱與生俱來,不是學來的。一念不覺,阿賴耶就出現,八個識、五十一心所,精神現象。第八阿賴耶是迷惑的根本,三細相,從阿賴耶就變現出末那,末那第七識,從第七識又變現出第六識,第六是意識。第七梵語叫末那,翻成中國的意思叫「染污識」,它不乾淨,它執著。末那是四大煩惱常相隨,與生俱來的。四大煩惱第一個我見,就是執著有個我,還沒有身,還不是執著身,執著有個我。有我這才找身體,投胎找身體,六道裡頭去找身體。我見之外有我愛,我愛是貪;我慢,你看傲慢,我慢是瞋恚;我痴。貪瞋痴,叫三毒煩惱。什麼時候有的?一念不覺就有了。雖然有,沒有我們現在這麼嚴重,我們現在貪瞋痴太嚴重,感得許多的災難出現。因為,沒有轉識成智的都用八識,我們曉得四聖法界裡面,佛、菩薩還是用八識,既然用八識我們就知道,我見、我愛、我慢、我痴當然有,但是他很輕微、很細微,在四聖法界有。粗重的在六道,在六道就變成見思煩惱,佛經上說得微細,三界八十八品見惑、八十一品思惑,就是這個東西變現出來的。

  所以我們要承認,沒有能夠轉八識成四智,我慢有,不好斷。法身菩薩他斷了,斷了還有習氣,這個我們在學《華嚴》的時候討論得很多。習氣要完全斷掉,經上告訴我們,要經過三個阿僧祇劫。阿僧祇是大劫,三個阿僧祇,阿僧祇數目字很大,要經過這麼長的時間,習氣就沒有了。習氣沒有了,我們就曉得,實報土就沒有了,實報土是習氣變的。真的,無明沒斷,還有一品無明沒斷,他在十法界,他不在實報土,必須這一品無明斷掉,真斷了,這才能超越十法界,他住實報莊嚴土。諸佛如來的實報土也就是自己的實報莊嚴土,在那個境界裡自他不二,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,我們稱這個地方也稱它作一真法界,它是真的,十法界是假的,六道就更不必說了。這些經教我們必須要常常薰習,要讀誦、要聽聞、要解義、要常常思惟,思惟就是作觀,把它變成我們一種宇宙人生觀。這是最正確的宇宙人生觀,沒有絲毫錯誤。諸佛如來的宇宙人生觀,我們也能夠入其境界,這叫真正修行。平常常作如是觀,實在講這種觀就是賢首大師《還源觀》上這六個條目,「顯一體、起二用、示三遍」,後面「四德、五止、六觀」。

  

  節錄自:02-039-0099淨土大經解演義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