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用戒來對付貪  (第四七一集)  檔名:29-519-0471

  佛教給我們,要用三個方法來對付它,這三個方法是什麼?戒定慧。用戒來對付貪,就是我愛,用戒律來對付這個煩惱;用定來對付我慢,慢是瞋恚;用智慧來對付我痴。你看看,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不離戒定慧,留下來這麼多經典,祖師大德給它分類,就是用戒定慧分的。但是佛每一次講經、講開示,不論時間長短,哪怕講一個小時,裡面都包括戒定慧。經典分類怎麼分法?就看這三條哪一條說得比較多,就歸哪一類。所以我們這個三藏叫經律論,經就是定學,定講得多,三昧講得多;戒就是律藏,大概是在規矩方面講得多;論藏是慧,講慧,叫三藏經典。經、論對付我們錯誤的思想見解,戒律對於我們的言論、行為,這是三學。煩惱重,你就沒有辦法開悟,不但大悟沒法子,小悟也沒有辦法。把這個悟,佛的標準降到最低,最低是須陀洹,小乘初果、大乘初信位的菩薩,我們做不到。

  過去我初學佛的時候跟李炳南老師,老師曾經告訴我,中國歷代這些祖師大德很多都是證果的,沒有證到阿羅漢,證三果、二果的很多,三果是阿那含,二果是斯陀含,真叫有修有證。在大乘教裡面,像《華嚴經》,大概都是六信以下,從初信到六信,在家、出家修行人證得這個果位很多,很普遍。七信位等於小乘阿羅漢,出離六道了。到六信,諸位要知道,還沒有離開六道輪迴,但是只要證得初信位,他在六道裡面天上、人間,他絕對不會到三惡道,他的修行地方就是天上、人間。證到第七信就離開六道,那就生到十法界裡面的聲聞法界,往上是緣覺法界,這步步高升了。我們現在的業障比古人重,初信位得不到。在現代這個時代,黃老居士講得很清楚,修禪不但說不能開悟,連得定都得不到。民國初年有幾個修禪的,得禪定的,那真的不是假的,像虛雲老和尚他得禪定,沒開悟。現代,上一代過去了,到底下這一代,連禪定都得不到,這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
  夏蓮居老居士會集這個經本,這還得了嗎?諸位想想看,過去王龍舒、彭二林、魏默深,雖然都是在家居士,不是凡人,真正發大心利益眾生,弘揚淨土,會集《無量壽經》,還免不了瑕疵。哪一個不是希望會集一個本子盡善盡美,對淨宗做出真實的貢獻?最後到夏蓮居老居士的手上,才真正成了一個完善的本子,真正是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。他最初的這個本子,這是第十次修訂的,我們現在用的這個,這是定本了。最初這個本子非常值得留著做紀念,我們已經請台灣那邊印一千本,不必印多,真正修學淨宗的人做個紀念。看看夏老居士最初的本子,你再看他十次修訂的,我們明瞭之後,對會集本的大德感恩,他對於佛法,對於末法時期這九千年,做出了最偉大的貢獻。

  

  節錄自:02-039-0074淨土大經解演義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