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舊病復發,是前世的罪業 (第一四八九集) 檔名:29-519-1489
「不義之財,得來容易,任性揮霍,頃刻消散,重復盜取」,故云『消散復取』。於是『神明剋識,終入惡道』。到最後的結果呢?最後結果墮三惡道。三惡道肯定先墮地獄,把你的惡業消除,然後再墮畜生再還債,你奪取別人的得要還,畜生道多半都是還債的。在古時候變牛、變馬去還債服勞役,債要是沒有還完,來生變畜生還要還,繼續還,還完了才能離開畜生道。再到人間來,債已經還的差不多,都還清了再得人身,但是得人身是什麼?帶著有三惡道的習氣,很濃的三惡道習氣,三惡道習氣是什麼?貪瞋痴的習氣。所以得人身很容易犯過失,犯過失又墮落了,真是苦不堪言。你犯的是輕是重,你將來受的罪,這都是總在遇緣不同。這句話裡面的含義很深,總在遇緣不同,我們希望多遇善緣,不要遇惡緣,我們現在就不跟人結惡緣,專跟人結善緣,我們將來善緣多、惡緣少。現在要是常常跟人結惡緣,你能不遇到惡緣嗎?一遇到惡緣,所謂舊病就復發,這個舊病是前世的罪業,無始的習氣就發作,不知不覺就造重業,造的時候不知道,等墮到三惡道受苦,知道,來不及了。所以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,「冤家宜解不宜結」,待人要厚道,待人要誠敬,自己要謙虛,古聖先賢、諸佛菩薩都是這樣教導我們,慈悲到極處。我們學佛的這些弟子體會不到佛菩薩的意思,甚至於還嫌佛菩薩囉嗦:這些事情還用你說,我都知道。其實都知道,是都做不到,做不到就是不是真的知道,真知道他全做到。後面這些句子確實要多念,不義之財,得來容易,任性揮霍,頃刻消散,重復盜取,於是神明剋識,終入惡道。言語不多,把這樁事情講盡了。
其實不義之財還是命裡有的,命裡沒有財,不義也得不到財。這個讀《了凡四訓》就都明白了,這何苦來?為什麼用這種不善的手段?任性揮霍就是在造罪業。奪取別人的財物,嚴重的令他家破人亡,而自己得來這不義之取任意揮霍,這造罪業造太重了。頃刻消散,這種現象最明顯是在賭場,一晚上輸了幾百萬、幾千萬,乃至於幾億萬,真的是頃刻就消散,消散怎麼樣?重複盜取,後頭有報應,報應不好。有鬼神在旁邊看著你,你的起心動念統統有記錄,將來墮三途、墮地獄,進去容易出來就難了。好不容易到人道來投胎,在人道幾十年造作的罪業要在地獄受無量劫的罪,值得嗎?
節錄自:02-039-0524 淨土大經解演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