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有偷盜的心,雖然沒有這個行為,也是叫盜心  (第一三六八集)  檔名:29-519-1368

  偷盜,「止前盜他財物之惡行,當行布施之善」。譬如財物,這是舉個例子,或者是平常日用的這些東西,佛法講不與取,那就叫盜。物有主的,主人沒有同意,不論你是不是拿來用,你沒有拿來用,你把它的位置移動都不可以,為什麼?主人找不到了,都算是盜竊,所以你就不能動他的;一定要主人同意,這就不是盜竊。所以只要有一念佔人家便宜的念頭,這叫盜心,雖然你沒有這個行為,但是你有偷盜的心。有盜心,遇到這個緣,可能就有偷盜的行為出現,所以要從哪裡斷?要從心上斷,決定沒有佔絲毫便宜的念頭,要從這裡斷。要把這條戒做好,首先要知道節儉,不要浪費,生活簡單,這個念頭就不會生了。需要的很少,吃得飽、穿得暖,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,足了。過去的修行人,他們在山上建個小茅蓬,就地取材砍幾棵樹,上面搭茅草遮風雨,就夠了,身心清淨。佛陀在世,那是更乾淨,但是那個生活我們做不到,釋迦牟尼佛他是托缽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連小茅蓬都不要。我們今天沒有他們那麼大的福報,你看他不怕風吹日曬雨淋,他不怕,他不生病,這身體好。我們今天不行,在樹底下坐一晚至少有露水,恐怕到第二天到加護病房去了,又得麻煩別人照顧你。那不是學釋迦牟尼佛,那是找麻煩的。

  

  節錄自:02-039-0427淨土大經解演義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