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諸佛菩薩的真實慈悲  (第六一八集)  檔名:29-519-0618

  「又《甄解》據從果向因義,釋云:如來一切功德寶藏,佛果功德也。此之功德大寶海,說言佛法藏,即是佛所得一乘也」,這是《甄解》裡頭。我們中國人說,諸佛如來倒駕慈航,也就是說他成佛了,為了度眾生方便起見,不用佛身,為什麼?佛是老師的地位,學生對老師一定要尊重,這尊師重道。如果學生業障很重,習氣很多,不知道孝順父母,也不知道尊敬師長,這個時候佛怎樣度他?佛肯定是不用佛的身分,用菩薩的身分。菩薩的身分那就太多了,《普門品》裡面跟我們介紹的,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,除佛身分之外,其他的都是善巧方便。應以什麼身得度,他就現什麼身,一絲毫拘束都沒有,真的是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,才能夠利益眾生。從這個地方也讓我們體會到,諸佛菩薩的真實慈悲,他確確實實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完全順著眾生的喜愛,隨順眾生的煩惱習氣。所以佛菩薩要度畜生一定現畜生身,要度餓鬼一定現餓鬼身,不是同類身很不容易接觸,所以他一定現同類身。這就是從果向因,就這個意思,來解釋佛法藏。

  如來一切功德寶藏,這是說自性的。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無量無邊的功德,寶藏是比喻,寶,世間人如果獲得寶藏,他就擁有財富,不會受貧窮之苦,取這個意思。寶有作用,幫助我們得到殊勝的利益,自性裡頭本具的功德也是這個意思。自性功德開發出來,那就是福慧圓滿,不但智慧圓滿,福報也圓滿,所以稱之為寶藏。下面這一句說,佛果功德也,菩薩證到究竟的果位,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,果地上所具足的功德,這就是自性功德圓圓滿滿的統統起作用了。此之功德大寶海,說言佛法藏,這個果地上功德就稱之為佛法藏。佛法,佛法之寶藏。即是佛所得一乘也,他所證得的一乘法,圓滿的一乘,一乘是佛乘,大乘是菩薩乘,小乘是聲聞、緣覺,這個地方是講到究竟圓滿。

  「《甄解》之說,顯會中諸菩薩皆是大權示現」。日本道隱禪師《無量壽經》的註解叫《甄解》,他這一句的解釋,顯示出世尊當年在靈山這一會,參加法會的菩薩們一萬二千人,皆是大權示現,都是諸佛菩薩來的,都是法身大士示現的,「從果向因」。這些人「已入如來一乘果海」,如來是自性,自性本自具足的智慧德相,在這個地方就稱之為如來一乘果海,都證得究竟圓滿了。「但不捨因行」,因是沒證果,像我們現在都在因地。這個因地,從初發心一直到等覺都是因,妙覺才是果位。這些妙覺位的諸佛如來不捨因行,幫助釋迦牟尼佛來做為一個修學學生的好榜樣,他們來給我們做榜樣的,這在大眾當中稱之為影響眾。「故來會贊助釋尊」,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一切眾生,這樣來的。這個「入佛法藏」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
  

  節錄自:02-039-0102淨土大經解演義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