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 (第六十九集) 檔名:29-519-0069
底下給我們說,「社會進步,每人所肩之責任倍增,故咸應廣學多能,鞠躬盡瘁,參加建設,造福人民,實現人間淨土」。我們讀這一句,應該知道如來、菩薩無方應化的事跡,確實像《普門品》裡面所說的,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,應以什麼方式來幫助眾生、來成就眾生,他就用什麼方法,沒有一定的方法。所以佛為我們講經說法,不可以執著,執著就錯了。你要是執著,佛告訴你,他沒說法,他不承認他說法。《金剛經》裡就有這個意思,你要說佛說法,佛說你謗他,你毀謗他,他沒說法,一個字也沒說。沒說法說了四十九年,我們怎樣去體會?清涼大師講得好,佛說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,清涼大師在《四十華嚴》經題裡面講過這麼一句話,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,全是古佛所說的,釋迦牟尼佛沒有在古佛所說經教上添加一個字。比我們孔老夫子所說的「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」,說得還要嚴謹,夫子只是說述而不作,佛說的沒有在古佛所說經典上多加一個字,這了不起,人家為什麼能成佛、成菩薩,關鍵就在此地。現在人心浮氣躁,原因是什麼?原因就是要學得要創造、要發明,自己要有東西出來,不服古人。
古人跟我們確實不一樣,古人他佩服古人,他仰慕古人,他向古人學習,從來沒有個意思說創新,跟現在科學的思惟是背道而馳的。古人這種想法是對,還是現在人對?如果我們把《還源觀》學透了,我們就知道古人的態度對的,現在科學概念上是錯誤的。為什麼?古人證到圓滿,像個圓球一樣他證得的,這圓球上你不能加一點,加一點它不圓;也不能少一點,少一點也不圓,圓圓滿滿不增不減。古佛證的是這個,今佛證的也是這個,所以今佛如古佛之再來,我們就明白了,今佛所說的一切法跟古佛所說的一樣,不增不減。這個意思、這個事實真相,現在人能體會的不多。所以我也常常說世出世間這些大聖,他們修學的態度是我們後學最好的榜樣。所以這一次我們特別選的,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我們來學習。黃老的註解你仔細看看,是不是述而不作?每解釋一段經文、一句經文,引經據典,再不然就是古大德他們的解釋。古大德也是根據經典,沒有自己發明的,沒有自己創造的,我們要懂。我們煩惱習氣這麼重,分別執著這麼重,這就要知道,道道地地的凡夫,如何能轉凡成聖?那就得向聖人學習,學老實、學乖,真聽話。經教我們行嗎?能講經嗎?沒有這個條件,智慧、德能都不夠格。
我早年到台中親近李老師,是跟他學佛的,正好他那個時候辦了一個經學班,培養講經的學生。他要我參加,我自己衡量自己,沒有這個智慧、能力,我不敢,我說我聽經,聽你老人家講經學習,講經我想我沒有這個能力。老師讓我到他班上去看看,當然看看我可以,去參觀一下,以這個善巧方便的方法把我領進門。我跟老師說我們不能講,結果一發現老師教講經的方法,原來是講古人的註解,古人註解看不懂,講現在人的註解,白話的註解,是這樣講法的。我就問老師,怎麼是這個學法?沒法子,不得已而求其次,現在沒人講經,我們不發心怎麼辦?誰出來?沒人了。經講錯了,錯一個字可不得了,古大德所說的,講錯一個字,這本來是禪宗的公案,「錯下一個字轉語,墮五百世野狐身」,你得負責任。你講錯一個字,你看看墮畜生身五百世,多可怕!老師告訴我,我們沒有資格講,講註解,講古人的註解,古人註的是文言文,我們現在把它用白話文翻出來,這個辦法。錯了,錯了是他錯,我沒錯。如果說是文言文看不懂,咱們看現在白話文,我就照他那個講。漏掉了沒有關係,可不能自己添自己東西,責任他負,我們學講經是從這裡做起步。到什麼時候你自己能講?開悟了,沒開悟那就得講別人的。
佛開悟了,祖師大德當中很多是開悟的,開悟了他也不離開佛菩薩,完全依靠佛菩薩的遺教,沒有一點新的意思。信而好古、述而不作,這個態度我們應當學,應當認真的學習。學習能不能有成就?那要看你學習的心態。什麼樣的心態能學成功?印光大師說得很好,誠敬,他說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。什麼叫誠?我很誠敬,我十二分誠敬,那是他自己的標準,不是佛菩薩、聖賢的標準。佛菩薩、聖賢的標準,誠是什麼?什麼叫誠?曾國藩先生在他讀書筆記裡面,將「誠」下了個定義,他怎麼解釋?「一念不生是謂誠」。人家有學問、有德行,講得不錯,念是什麼?妄念。你還有個妄念,不誠!在佛法裡面講,你還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,你哪來的誠?分別執著那是大風大浪,嚴重的煩惱。所以佛告訴我們,你能把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,面對世出世間一切法,決定沒有執著,恭喜你,你證阿羅漢果,你就超越六道輪迴。如果你再更進一步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分別也放下,不再分別。跟諸位說,執著放下,清淨心得到,清淨心生智慧;分別放下,平等心得到。清淨心是菩薩心,平等心是佛心,最後能把起心動念,就是妄念也放下,念頭都不生,恭喜你,你成佛。為道日損,要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!一年比一年輕,你的道業就在進步。如果一年比一年還嚴重,你適得其反,你是在學道,那道不是佛道,是什麼道?應該是六道,你在修六道輪迴。修六道輪迴有善、有惡,善的三善道,不善的你就是修的三惡道,都在修道,都叫道,這都不能不知道。所以菩薩應化在世間,我們要能細心去體會,好好的來學習,提升自己的境界。真的,佛講的兩句話大家都會念,可是你沒去做,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」,這真做功夫。
節錄自:02-039-0009 淨土大經解演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