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還源是什麼? (第一二九集) 檔名:29-519-0129
那篇文章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,它講的是《華嚴經》,《華嚴經》的精華。妄就是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把這個東西統統放下,斷乾淨,你就還源。還源是什麼?還源在佛法講你就成佛了。佛是什麼?印度人叫佛,中國人叫聖人,我們讚歎孔老夫子至聖,至聖先師。用中國的話來讚歎釋迦牟尼佛,那應該是至聖本師,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,佛就是至聖。印度人叫佛,我們叫至聖,一個意思。老師,釋迦是我們根本的老師,我們稱他為至聖本師,用中國人這個說法我們就好懂,很容易體會,他不是神,他也不是仙。當年在世,他是三十歲開悟,開悟之後就從事教學教一輩子,七十九歲走的,講經教學四十九年。我們用現代的話來說他,他是職業老師,而且非常難得,他是個盡義務的老師,他不收學費。熱心教學,有教無類,無論什麼人,不同的國家、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宗教信仰,你只要去找他,他都很歡喜教你,非常認真的教你,這樣一個好老師。我們得把他認清楚,能夠跟他學習,這多麼幸運!老師現在不在了,沒關係,他教學的資料還留在這世間,這些資料就是《大藏經》,《大藏經》裡面就是他當年在世教學的資料,我們得到這個資料就等於親近他老人家沒有兩樣。今天我們遇到的這環境的現象,人事環境、物質環境,確實很像法滅那個時候的現象,惡浪滔天、毒焰遍地這八個字,但是這是相似不是真的。
人壽十歲那個時候是真的,為什麼?他染的習氣太重,佛菩薩來教他都回不了頭。所以得慢慢來,一百年加一歲,慢慢的加,壽命愈長,福報就大,所謂福至心靈,福報大,慢慢的智慧就現前。增劫跟減劫不一樣,減劫裡面福報大的,他造的惡更大;增劫的時候,那個福報大的,他修的善就愈大,這個不相同。我們要細心去觀察、細心去體會,你就能夠得到。為什麼我們說現在這個迷惑是一時的,很容易把他喚醒?我們過去在湯池做的實驗,完全用《弟子規》教學,才三年真的人心回頭,覺悟了,讓我們感到人民怎麼是這麼好教的!使我們相信老祖宗講的話沒錯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可惜沒人教他。一教他就回頭,就是說他有良心,他能夠辨別善惡,這沒人講,所以他受外面影響很大;有正面的教學,時常提醒他的話,很快他就回頭。在末法,那問題比我們現在嚴重多了。「世尊垂慈」,這說釋迦牟尼佛慈悲到極處,還把《無量壽經》,特留此法,此法就是《無量壽經》。因為在這個時候,只有這部經、只有持名這個方法能度眾生。「以作慈航,以降甘露」,慈航是比喻在大海裡頭,這條船讓你得度。甘露也是比喻,甘露是天人的飲料,一般講忉利天,忉利天最好的飲料是甘露,把這部經比喻做慈航、比喻做甘露。「佛恩深重,粉身難報」,知恩你才會感恩,你才會想到報恩;如果不知道這是恩德,你怎麼會有感恩的念頭?更不可能想到報恩,這些全要靠教學。教起因緣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節錄自:02-039-0017 淨土大經解演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