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西方極樂世界的美好 (第一O七七集) 檔名:29-519-1077
下面說「《吳譯》」,《吳譯》是支謙的本子,第十四願跟這個相同。「又《魏譯》第三十八願曰:國中天人,欲得衣服,隨念即至。如佛所讚應法妙服,自然在身。」前面是講吃的,你需要飲食,這裡就需要穿的,不需要裁縫,不需要去購物,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些商店,也沒有餐館,也沒有百貨公司,要想什麼東西,東西就來了,自然就來了。你說想得衣服,隨念即至,衣服已經穿在身上,如同佛所讚歎的應法妙服。應法怎麼講?恆順眾生。你在教化眾生的時候,這個地區的眾生他們是什麼樣的衣著、什麼樣的禮服,你跟他們穿的是一樣的。這是妙!妙在什麼?這衣服不需要裁縫,這就妙了,自然在身。「有求裁縫擣染」,這是講衣服縫製,我們的衣服還需要量身體,還需要去選布料,挺麻煩。西方世界不但不需要裁縫,連洗濯都不要,為什麼?他不需要,他衣服乾淨,一塵不染,永遠不需要去洗衣服。我們今天講換洗,西方世界沒有換洗這個習慣。
不但是衣服,所有一切法它都沒有改變,所以它叫一真法界。也就是說,那個世界只有心現,沒有識變,它沒識了。像法相宗上說的,極樂世界的居民,同居土煩惱沒斷,方便土斷一部分,還有一部分沒斷,只有實報土完全斷乾淨了,轉八識成四智,所以是只有心現沒有識變。但是,它同居土跟方便土也沒有識變,這個太殊勝,就是太不可思議了,這是彌陀本願的加持,十方世界諸佛四土裡頭沒有。一切諸佛剎土,上面兩土是相同的,常寂光跟實報土是相同的,下面是方便土跟同居土是不一樣,那是什麼?那是八識五十一心所變出來的,識變的。凡是識變的全是假的,都不是真的。我們讀到這段經文,真正明瞭之後,對西方極樂世界自然你就產生嚮往之心,這個世界多好。
擣染是染色,我們衣服上的花紋很多染色的,是屬於這一類的。浣濯是洗衣服,我們要換洗,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麼多麻煩,都不需要。那麼這一願,末後說不取正覺,佛這個願統統都兌現了,這是特別給凡聖同居土人講的,為什麼?四聖法界,那是天人,阿羅漢以上的,當然也不需要這些。他們禪悅為食,財色名食睡這五樣,也叫五欲,他統統斷掉了。用什麼來養身體?禪悅,諺語所謂「人逢喜事精神爽」,就是那個歡喜,歡喜養身體,不需要外面這些飲食。只有凡聖同居土裡面的欲界才要,這三界,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欲界要,色界、無色界都不要了,何況是方便有餘土,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、佛,他怎麼會要有這些東西?
所以,這一願完全是為帶著有濃厚凡聖同居土裡面的習氣,佛發的這個願。你的習氣沒斷不要緊,你還想到有吃東西,有,不缺乏,不缺乏吃的,你想穿的,也不缺乏穿的,吃的穿的全都有,你可放心了,彌陀想得周到。如果沒有這一願在此地,我們看到極樂世界經上所講的,我們常說,你看極樂世界沒有政府組織,沒聽說,極樂世界沒有士農工商,那我們生活怎麼辦?我們會想到這個。沒有農夫耕種,我們吃什麼?沒有這些工巧,我們用什麼?沒有商店,我們缺乏之後,東西從哪裡來?極樂世界全沒有。阿彌陀佛本願威神變現自在,一切所需之物應念而現,只要你有念頭,它就能現前。這就是科學裡面所夢寐希求的,但是現在還不能出現,求不到,就是能與質的自在轉變,極樂世界做到了。所以科學家想學高等科學,都要到極樂世界去留學,跟這個大科學家阿彌陀佛去跟他學習,你才能學到這個本事。
節錄自:02-039-0243淨土大經解演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