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 (第二七八集)  1984/12 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檔名:01-003-0278

  請看《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》,第五八三頁:

  疏【此之五濁,且據果言,若楞嚴所云:或配三細六粗,或配五陰,義亦不異。】

  這句是總結前面所講的「五濁惡世」,濁惡是從果上說的,有果一定有因。佛說經,有時候偏重在造因,有時候偏重在講到果報,像我們這一段就是說果報,也有的時候因果都說。這種情形,我們就能明顯的體會出佛說法是應機而說,他是看當時與會的大眾。說因我們就要想到果報,說到果,同樣我們也知道造成果報的因緣。尤其是在我們現代這個時代,濁惡的果報,不必佛在經上細說,幾乎每個人都有很深刻的感觸。我們現在的依報不好,生活環境不好,不要說比古時候,就是比三十年前,三十年前我們生活的環境確實還是很美,社會大眾也很善良,真善美雖然不能講到很高的標準,還有那麼一點意思在。現在生活環境裡面可以說已經絲毫都找不到了,雖然物質條件比從前優越,財富增加,但是我們的生活環境比起過去相差很遠,中國俗話常講,「富而不樂」,反而時時刻刻憂心忡忡,沒有安全感,這是屬於果報,濁惡之世。

  濁惡的因緣是天災嗎?是自然災害嗎?現在確實有許許多多人以為這是天災、是自然的,是人力無法抗衡的,科學家、哲學家都是這個說法,大家信以為真,以為這個說法是正確的。殊不知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我們生活環境的好壞繫乎人心善惡的轉變,人心善惡是社會環境好壞的因由,這也是經上常講的「依報隨著正報轉」,這個正報就是人心的善惡,依報是環境的好壞,唯有佛把這樁事情說明白、說清楚了。我們看看現代人,他在造什麼因?也就是說,他平常想些什麼,說些什麼,做些什麼,我們就知道將來果報是什麼樣子。佛告訴我們,一切的惡因、惡緣都是從三毒發生的,見濁、煩惱濁是因,劫濁、眾生濁、命濁是屬於果報。我們看現代的人,錯誤的見解一天一天在加深,煩惱天天在增長,這樣下去,將來的果報比現在更可怕。現在世間人追求財富、追求權位、追求享受,盲目的追求就是造罪業。這些東西可不可以求?可以,佛說得很明白,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求財富得財富,沒有求不到的!求要如理如法,要知道因緣果的關係,這樣求是正當的求,求得到是美好的果報,也就是我們常講「幸福美滿的人生」,這是如理如法而求得的。如果盲目的求,幸福是決定得不到的,幸福尚且沒有,美滿就更不必談了。不學佛的人不知道,學佛的人應當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
  依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,『五濁』可以『配三細六粗』,也可以『配五陰』,五陰就是五蘊。由此可知,佛法確實像《華嚴》所講的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它都是圓融通達的,沒有障礙的,顯示出法門平等、無有高下。

  鈔【配三細等者,以劫濁配業相,謂無明初起,性遂渾濁故。】

  註解註得很詳細,我在此地只說大意。『業』就是造作,起心動念是意的造作,言語是口的造作,身體一舉一動是身業的造作,叫身口意三業的造作。三業造作有了過失,什麼叫過失?換句話說,與性德不相應了。與真如本性相應的,那就沒有過失,我們稱那類的造作叫淨業,清淨之業,為什麼?它沒有三界六道,甚至十法界的果報都沒有,佛不得已說之為「一真法界」。像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屬於一真法界,那裡面一切大眾,從阿彌陀佛到所有往生西方世界的這些人,他們的思想、他們的見解、言語造作都順真如本性,所以稱之為淨業。我們今天起心動念一切造作是跟真如本性相違背的、相反的,這裡面就有過失。有了過失,因就不善,影響到依報的環境,這叫『劫濁』。底下這兩句是註解,註得非常好,簡單扼要。『無明初起』,問題就發生在此地。什麼叫無明?對於宇宙人生迷惑了,不了解。佛法的教育,實在說只教給我們一樁事情,教我們認識明白宇宙人生,那就不至於無明,宇宙是我們生活環境,人生就是本人,換句話說,佛法教學最高的目標就是教你認清自己、認清生活環境,就如此而已。這一部《大藏經》裡面的內容就是說這個,你真的認清楚、認明白,無明就破了,就沒有無明,沒有無明就跟諸佛菩薩一樣了。諸佛菩薩跟我們不相同的,凡夫有無明,諸佛菩薩沒有無明,他樣樣明瞭。無明就是不明瞭,對自己不明瞭、對生活環境也不明瞭,這樣就把真如自性,真如自性本來是清淨的,好像不清淨了,渾濁了,什麼東西去渾濁它?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產生違背自性的言行,這些東西渾濁了自性。

  這種說法,初學的同修還很難理解,我們再說得簡單一些,再講得粗顯一些,因為這些事情不能不知道。譬如我們心心念念想求財富,看到別人發財,自自然然就羨慕,就想我也應該有財富。財富從哪裡來的?絕對不是說他有能力,他很能幹,他運氣很好,這都你看錯了、都看偏差了。真正的原因是他過去生中修的財布施,那是因;這一生或者是他經商,或者是他做工,那是緣;他去買一張獎券中特獎,那是緣。真正發財的因是過去財布施,因跟緣遇到了,果報就現前,是這麼一回事情。所以我們要想得財富,你就修財布施,你布施的愈多,你得到的就愈多。單單修財布施,財是發了,如果運用不當,也會害慘你。怎樣去運用?那是智慧。佛教人福慧雙修,不可以偏在一邊;假如偏在一邊,寧可偏在慧,不要偏在財。因為有財沒有慧,會造業、會墮落;有慧沒有財,沒有關係,最低限度他生活清苦一點,他不至於造罪業,不至於墮三途。由此可知,慧比福更重要。

  我們展望現代的社會,看什麼?看大家造因。我們台灣人財布施是這個世界第一位,每個人都能捨財,每個人都歡喜捨財,這個地方將來的財富比現在還要興旺。大家修因,他後來一定有果報。可是這裡面不能說沒有問題,什麼問題?很多人邪正不能辨別,財是修了,但是不是在正法上修,在邪道上修,這個事情雖然有財富,會帶來很多的不愉快。所以邪正要分清楚,哪是真正的福田?哪些是正法的福田?哪些不是正法的福田?我們要辨別清楚。唯有正法才能夠跟社會帶來安定、帶來繁榮,給一切大眾帶來真正的幸福。智慧因緣是要法布施,我們現在看到這一條就非常頭痛了,這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潮流,誰也沒有能力去抵擋,什麼潮流?保護智慧財產權,這個果報是什麼?愚痴。保護智慧財產權就是不肯法布施,法布施才增長智慧。他今天很聰明,很有思想見解,寫了很多好書,後頭「版權所有,翻印必究」,轉世來世他就是愚痴,為什麼?他不能法布施,不能法布施得愚痴果報。

  《彌陀經》裡面,前面十六位尊者,那個周利槃陀伽,他非常愚痴,佛教他兩句偈子,教他上一句,下一句不知道,教他下一句,上一句忘掉。佛跟大家說,他前生是三藏法師,世出世間法都通達,為什麼轉世變成這麼愚痴?吝法,他教別人不肯完全教,自己要留一手。今天我們這些智慧財產權,後頭「版權所有,翻印必究」,就是自己要留一手,未來的果報就是周利槃陀伽那個例子,那才叫可憐。所以這個事情,這是今天形成世界潮流,無法抵擋的,真的李老師所講的,這是諸佛菩薩神仙來都挽救不了,我們唯一的一條生路就是老實念佛,求生淨土。因為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法布施,絕對沒有版權所有、翻印必究。這是因小失大!這些知識分子,只貪圖眼前一點很小的利益,不知道給社會造成多大的困難,自己將來墮落,那真正叫不堪設想。我們眼光往遠處一看,這個事實真相就了解。

  無畏布施,得的果報就是健康長壽。什麼是無畏?我們時時刻刻、在在處處都能夠想到社會大眾的安全,都能夠想著社會大眾的幸福,盡心盡力去幫助別人、協助別人,這些都是屬於無畏布施,這個果報得健康長壽。我們以真誠心、以清淨心、以慈悲心來修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,你得的果報自然就是非常美滿。幸福美滿是修得的,不學佛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,學佛不透徹的人不相信佛所說的,這就像本經所說的,善根、福德、因緣少,不多!他雖然接觸佛法,聽到佛的教訓,不能夠相信、不能夠照做,聞如不聞,這是非常可惜。

  鈔【次以見濁配轉相,現相。】

  這是三細相,三細相第一個是「業相」,業就是動,佛在楞嚴會上說,「一念不覺而有無明」,不覺就是動,什麼動?心動了,心怎麼動?起念了。諸位要知道,心起念就是無明,不起念也是無明。愈說我們就愈難懂,為什麼說動與不動都是無明?不動的時候,你那灘水是渾濁的,不清淨,動是起波浪。它雖然不動了,好像得定,四禪八定,阿羅漢得九次第定,定功更深,阿羅漢沒有智慧,為什麼?他心水不清。要定到相當一個程度,心水清了,無明就沒有了,這在禪宗裡面講,明心見性,大徹大悟,世出世間一切法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都通達、都明瞭,那才叫破無明。否則的話,定也是無明,不定還是在無明,這個我們一定要曉得。我們的心無始劫來到今天就是這麼一個狀況,動也是渾濁,不動也渾濁。今天我們不念佛,不求生淨土,不靠阿彌陀佛,簡直就沒有法子,無論你修什麼法門,想靠自己的力量把渾濁離開,恐怕沒有一個人能做得到。『見』就是分別,無明跟業還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只是動,一動,那是非常輕微的渾濁;到這個地方,這就有了分別,所以有「見」。有分別之後,就現相。今天科學把一切法分為兩大類:一類是物質,一類是精神。佛法也是把一切法分兩大類:一類叫心法,一類叫色法。『轉相』就是心法、就是精神,『現相』就是物質,就是色法。心物同源,佛法講色心是一體,同一個東西變現出來的,什麼東西?無明業相。從業相裡頭變現出來的,變現出心、物這兩個體系,我們現在講精神與物質。

  鈔【次以煩惱濁配智、相續、執取、計名字相。】

  往下去,這是六粗;前面是三細,這是六粗相。粗相裡面就有執著了,細相裡頭沒有執著,有分別沒有執著。這地方有執著了,就是有『智』。《心經》裡面講的「無智亦無得」,無智就是六粗斷掉了。自己以為有智,壞了,你墮在六粗裡頭,是道道地地的凡夫,不是聖人。『相續』就是這種分別、執著不間斷,念念相續。『執取』,執是執著,取是佔有,我們今天講佔有欲,佔有欲從哪來的?執取相裡頭來的。『計名字相』,一切萬法都把它安立一個名字,名是假名,不是真的。中國老子說「名可名,非常名」,他懂得名是假的不是真的,不需要執著。不了解這個事實,堅固執著名字相,也會造許許多多的罪業,原因就是以為名字是真實的,不知道是假名安立。

  鈔【次以眾生濁配起業相。】

  惑業苦,「智、相續、執取、計名字」都屬於迷惑;迷惑之後就造業,就起業相;造業後面就有果報。

  鈔【次以命濁配業繫苦相。】

  這是果報。這就是我們常講的六道輪迴,六道輪迴是怎麼來的,我們要知道。三細相說明宇宙的形成、宇宙的來源;六粗相說明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,確實講得清清楚楚。這裡頭一定要懂得什麼樣的因有什麼樣的果,善因得善果,惡因得惡報,因緣果報絲毫不爽。下面這一段配五陰,五陰是色受想行識。

  鈔【配五陰者,以劫濁配色陰。】

  『色』就是物質,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世界、大自然的環境。

  鈔【謂空見不分,妄見空而兩無其實,性為渾濁故。】

  《楞嚴經》上,佛給我們講「五濁」講得比這個經上詳細,因為《楞嚴》經文長,楞嚴會上都是充滿高度智慧的菩薩們,佛為這些大菩薩說,當然給我們初學人說法不一樣,對我們簡單說說就可以,對他們那些人要細說。研究《楞嚴》,可以從圓瑛法師《楞嚴經講義》入門。『空見不分』,「空」是虛空,「見」是能見,虛空是所見,能所是一不是二。『妄見空而兩無其實』,空不是真的。空本來是真的,離開見,那個空是真的;有了一個見在裡面,空就變成頑空,就不是真空。壞就壞在有見,我們今天哪個人沒有見?所以我們都不能成佛。如果我們的見沒有了,那就恭喜你,你要不是佛,大概也是法身大士之流、等覺菩薩之流。遇問題,「我的看法怎麼樣」,結果,「我的看法」就是見,你有見,「我的想法怎麼樣」,那是煩惱,煩惱障,五濁裡就是煩惱濁,我的見解怎麼樣?我的看法怎麼樣?見濁,你就落在這裡頭。佛講的確實是事實真相,眾生怎麼迷的,佛是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我們自己糊塗,能見不是真的,所見當然更是虛妄的,但是我們執著,以為真的有能見、有所見,『性為渾濁』,清淨本然的心性就迷了,就見不到。這個迷麻煩了,它愈迷愈深,這東西很討厭,這是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醒同修的,我們這一生要不能往生,來生我們的果報決定比這一生要差,不會比這一生好。縱然你很歡喜去修福、去修布施,你不懂得修慧,有福沒有慧,那個太危險,佛家講「三世怨」,第一生修福,第二生享福,第三世墮落,墮三途,那就是沒有認真去修慧,專門修福。

  鈔【次以見濁配受陰。】

  五蘊裡面,色法說得簡單只說了一條,心法說得詳細,講到受想行識。心法說得詳細,這是佛對於迷色輕、迷心重的人所說的。『見』,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成見,主觀觀念,人有成見、有主觀觀念,這個觀念很重的人,他的感受也就特別靈敏。『受』些什麼?苦樂憂喜捨,他很容易感受。這五種受也不是真的。台中蓮社大專講座編的《十四講表》,第四講是「觀受是苦」,這個「受」純粹指的是六道凡夫的受,真苦!苦樂憂喜捨,苦是苦,樂是壞苦,樂不是真的,為什麼?樂不長,苦是長遠的,樂是暫時的。憂是長遠的,喜是短暫的。人生活在憂苦患難之中,這是要覺悟的。我們這一生如是,要知道生生世世都是這樣的,來生還願意作人嗎?還願意搞六道輪迴嗎?六道輪迴像一個螺絲旋一樣往底下旋,它不會往上面旋。所以一世不如一世,一世比一世苦。如果你要問,為什麼你這樣肯定的說,一世比一世苦?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,你只要自己認真的去想想、去反省,我們從早到晚,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,我們起心動念想的是什麼?我們開口說的是什麼?我們幹的是什麼?你就知道了。我們三業所造是善多還是惡多?如果三業所造的是惡多於善,來生就不如這一生;假如我們三業所造的善多於惡,我們來生一定比這一生好。善惡的標準在哪裡?利益眾生、利益社會,是善;利益自己、利益我的家庭,這是惡。所以凡事第一個念頭考慮對我自己有沒有利益,這叫大惡,這不是好事情。這要學佛菩薩,起心動念想一切眾生,不想自己。今天有幾個人起心動念想一切眾生、想社會大眾,他不想自己?一個人做,別業、別報,大家共同造作,這是共業、共報,這個事情麻煩就大了。

  鈔【次以煩惱濁配想陰。】

  這也是明白顯示出煩惱是從妄想生的,你不打妄想,哪來的煩惱?煩惱是什麼?太多了,無量無邊。佛說法,把煩惱歸納成二十六類,像《百法明門論》所講的二十六個煩惱。這二十六個裡面有六個叫「根本煩惱」,其餘的叫「隨煩惱」,隨煩惱裡面有大隨煩惱、中隨煩惱、小隨煩惱,總共二十個,這是二十大類;再歸納,就是根本煩惱裡面的貪瞋痴,這叫三毒,這是最毒,沒有比這個更毒,世間任何毒藥跟這三條比,差得太遠了,簡直不能比。我們現在都中毒,而且這個毒中得很深,所以接受佛法相當困難。佛法是清淨法,與三毒決定是相反的。古德比喻,佛法是醍醐,醍醐是最好的飲料,我們拿一個杯子去接受醍醐,這杯子原來是裝毒藥的,毒藥沒洗乾淨,醍醐倒在裡面也變成毒藥了,這就比喻我們現在學佛的狀況,佛法我們是接受了,卻是在三毒器皿中裝著,所以佛法一到我們心中就變質,它本來是清涼、無上的法寶,進入我們心裡也變成三毒了。有些人學佛愈學煩惱愈重,這是應該的,因為他的器皿不乾淨。

  所以佛法的修學,從哪裡學起?從斷煩惱學起。「四弘誓願」教給我們修學的程序不能亂了,不能顛倒。入佛門,第一個勸你發願,為什麼?願是修學的動力,它能推動你永遠精進不懈;你沒有願力就會疲倦,會厭倦、會退轉。四弘誓願第一條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這一條是動力。你為什麼肯認真努力去修學,不怕一切困難,永遠不退轉?就是這個願力在推動你。從哪裡學起?從斷煩惱學起,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。煩惱斷了之後才能學法門,煩惱沒斷不能學法門。自古以來祖祖相傳,都是教你一門深入。一門深入,目的何在?就是斷煩惱。換句話說,只有一門才能修清淨心,你有煩惱,心就不清淨。用一門來修清淨心,這是不管哪個宗派、哪個法門都不能違背這個原則。這個原則是從四弘誓願來的,到煩惱輕了,智慧長了,這個時候就可以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。《華嚴》是最好的一個榜樣,善財童子、諸大菩薩做出來給我們看,表演給我們看。善財在文殊菩薩那一會裡面,五十三參裡面稱之為「本會」,善財童子參訪文殊菩薩,一門深入,斷煩惱。煩惱斷了,智慧開了,文殊菩薩放他出去參學,那叫五十三參,這個參學就是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。煩惱不斷,沒有資格參學;煩惱斷了,智慧現前,這個時候有資格參學。參學不簡單,不是人人一學佛就可以參學,哪有這種道理!這是說明斷煩惱的重要性,以及煩惱對於明心見性有多麼大的障礙。

  鈔【次以眾生濁配行陰。】

  『行』在此地就是造作,行是行為。佛法裡面常說修行,五蘊色受想行識,沒有說修色、修想、修受,天天講修行,這就是說明這五大類裡面,「行」是非常重要。對誰說呢?對我們凡夫所說的。換句話說,我們凡夫行為是最不檢點的,最容易犯錯的,所以佛特別在這個字上下功夫,叫你要修行。當然我們明瞭,這五個字當中隨便說一個字統統全部包括了,說一個修行,上面包括「色受想」,下面包括「識」。這對凡夫來講,行持不能不檢點。佛要求我們要嚴持戒律,嚴持戒律是對行陰來說的。我們的思想、言行造作、起心動念都要與經典教訓相應,換句話說,經典的教訓就是我們修行的標準。我們雖然修淨土,相信淨土,歡喜淨土,我們能接受,也願生淨土,現在還不想去!現在就想去,那就簡單,一句阿彌陀佛佛號就行了,其他什麼都不需要。因為你現在不想去,所以我才勸你念《無量壽經》,你要懂得這個道理。真正現在就想去,《無量壽經》不要念,這一句佛號就行了。現在不想去,對這世界還有留戀,所以才叫你去讀《無量壽經》。讀《無量壽經》的用意在哪裡?培養你戒定慧的基礎,使戒定慧三學天天增長。經念得很熟,句子記得很明白,在生活當中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會想到佛在經上怎麼說的。我起個念頭,這個念頭應不應該起?我說這句話,這個話應不應該說?我有一個標準,這個標準就是《無量壽經》。《無量壽經》就是阿彌陀佛,我們是以阿彌陀佛做為修行的標準,這樣將來往生容易,為什麼?我們心願解行跟阿彌陀佛相應,哪有不生的道理!不但得生,品位一定很高。這是我們讀誦《無量壽經》的目的。一部經容易專注,專心念,這心就得清淨,能斷煩惱!煩惱妄想分別執著不要去斷它,自自然然它就減輕,用這個方法來達到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,從這個基礎上奠定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。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沒有時間去修學一切法門,但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那一邊依報、正報都達到究竟圓滿,所以無量無邊的法門都在西方極樂世阿彌陀佛會上去完成。「四弘誓願」前面兩願是我們現在辦的,後面兩願,就是修法門、成佛道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去做,這樣穩穩當當。

  鈔【次以命濁配識陰。】

  我們是有情眾生,用現代話說就是動物,人是屬於動物,動物的壽命就是在『識』,我們世間人稱為精神,中國民間稱為「靈魂」,靈魂離開身體,這個身體就是死屍,存在的時間很短暫,幾個小時,一、兩天就腐爛、就有臭味。人之能夠活,就是靈魂在這肉體當中。佛教不叫做靈魂,叫做「識」,也有的經上講「識神」,就是唯識裡面講的第八阿賴耶識,它是「來先去後」,來投胎,它是最初來;到走的時候,它最後走。人死了,呼吸停止,可是身上還有溫度,證明阿賴耶識沒走;識要是完全離開,溫度就沒有了。佛告訴我們,生死是人生的大事!人在斷氣之後,一般來講,八個小時他的識神並沒有離開,換句話說,你要是動他、摸觸他,他雖然不會說話,他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因為識有八個識,眼耳鼻舌身意都離開了,換句話說,統統都不起作用了,第八阿賴耶還起作用。一般是八個小時以後它離開了,這才叫真的死了。這是《飭終須知》、《飭終津梁》裡面根據佛在經論上所說的,都講得很清楚,不可以不知道。你明瞭,你可以幫助這個人,他走了之後,來生生到好地方去,不要去障礙他,不要去妨礙他。如果使他瞋恨、使他貪戀,換句話說,你幫助他到三惡道去了。你造的這個惡因,將來也要承受這個果報。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造的因,無論是有意、無意都要承受果報,不能說無意的就不受果報,沒有這個道理。

  『命』,一般講壽命,壽命的長短也是有一定的,這個要知道。誰給你注定的?是你過去生中造的善惡業注定的,不是閻王注定的,也不是上帝注定的,與佛菩薩更沒有關係,完全是自作自受。同樣一個道理,既然命運是自己造作注定的,自己當然可以改。自作一定自受,別人不能幫你更改。別人要能幫你改,我們今天不要學佛!諸佛菩薩大慈大悲,一定要把我們改得都很好,他要不替我們改,他就不慈悲了。所以,佛菩薩也沒有力量來給我們改。諸位明白這個道理,社會上一般看相算命要給你批八字,給你改命運的,你就曉得那是假的,那不是真的。他真的會改命運,他為什麼不改他自己!所以學佛人頭腦要清楚,就不會被人欺騙了。諸佛菩薩幫助我們的,只是把這事實真相為我們說明白,我們自己曉得怎麼做了。《了凡四訓》是改造命運的一個好榜樣,諸位多看看、多念念,你就明瞭了。不過了凡居士那個改法改得很辛苦,是個笨辦法,不是聰明的方法,不是快速的方法。有沒有聰明快速的?有!有一念從凡夫就成佛的,了凡先生怎麼能跟他相比,差太遠了。這就是佛法裡常講的,佛常勸的「發願」,如果你的願力超過你的業力,你的業力不起作用,願力取而代之就是乘願再來。

  我們的命運改不過來,道理在哪裡?我們雖然也發願,我們的願力小,我們的業力大,兩個一比,業力壓倒願力,願力不起作用,還是聽業力的支配。如果我們的願力真的清淨堅固,願力超過業力,業力不起作用,願力起了作用。所以乘願再來,不一定指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後倒駕慈航再來,那也是的,可是我們現前,我這心念一轉的時候,我的願力真的超過業力的話,現在這一念之間就是乘願再來了。乘願再來,壽命長短就自在了,在這個世間願意住多少年就住多少年,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,這叫了生死,這是得大自在。這個事情我們做得到的,不是做不到,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幹!哪部經論、哪個法門對這個事情講得最透徹、最圓滿?《阿彌陀經》。一切經裡,《阿彌陀經》第一!一切諸佛菩薩名號,阿彌陀第一!所以,對於經義要是真正明瞭、真正理解、真正相信,依教奉行,每個人在現前都能以願力來轉這個業力,確確實實是得大自在。所以這是一切法裡頭最難的,連命運都轉了,其他小事情哪有不轉的道理?樣樣都轉了。他生死問題都能解決,這世間窮通富貴都是雞毛蒜皮小事情,沒有一樣不圓滿的。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