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 (第一四三集)  1984/12 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檔名:01-003-0143

  請看《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》,第三0六頁:

  鈔【又自性順萬物而無情,上行則入聖流,聖無所增;下行則入凡流,凡無所減。不變隨緣,周遍法界,所謂流注華間,及諸梁棟者也。】

  經文這一章講的是無情說法,這顯示西方世界的殊勝,情與無情同宣妙法。這一段是從理論上說,有理它才會有事;有這個事,一定有理論的依據。西方世界可以說理事圓融到極處,所以古德常給我們說《彌陀經》的境界跟《無量壽經》的境界全是華嚴境界,四無礙法界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,跟《華嚴經》一樣具足十玄四無礙法界。過去彭際清居士稱《無量壽經》為中本《華嚴》,這很有道理的。

  『順萬物而無情者』,「情」是講有情眾生,就是動物,無情就是植物、礦物,這是現代人的分法。情跟無情,你要很清楚劃一條界線,那相當不容易,植物、礦物裡面也有有情的。我們就顯著的方面來分,喜怒哀樂很容易表現出來,我們就稱它是有情;雖能表現但是不太明顯,我們就把它歸納為無情。諸位要是學唯識,你就明白這個道理。為什麼難分?因為情與無情本來是一體,所以就難分。縱然是有情,《金剛經》上也說得好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說穿了,情與無情都不是真實的,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。真實的是什麼?真實的是我們的自性,在有情眾生叫做佛性,這是真的,永遠不會改變;在無情的分上,稱之為法性。名稱雖然不同,實際上是一樁事情,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,不是兩個性,所謂一性無二性。拿現代話來說,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,宇宙萬有的本體,在佛法裡面稱這個本體叫做性,一切法都是從性變化出來的。

  這個地方雖然是無情,這個水它往上流,它也往下流,我們這個世界的水只是往下流,沒有往上流,它那個水可以繞著樑柱往上面流,不必用機械的力量,它是自己往上流的。蓮池大師此地跟我們解釋,它往上就好像我們入四聖法界,入了聖人之流,所謂『上行則入聖流』,「真如隨淨緣,則為四聖」。這個地方都是表法的意思。為什麼會有六凡四聖?是我們真如本性隨緣,看你隨哪個緣,你隨淨緣那就是聖人,你隨染緣那就是凡夫。染緣裡面有善有惡,隨善緣那就是三善道,隨惡緣是三惡道。可見得佛法講一切法稱之為緣生,這個很有道理。實際上十法界那個關鍵就是緣,就是『隨緣』,不管你隨什麼緣,真如本性不變。你隨聖緣,『聖無所增』,你的真如本性裡頭並沒有添一點點什麼,你隨染緣,往下去了,這成凡夫,你的真如本性也沒有減少一點。

  從本性上來看,佛與眾生決定平等,佛的本性沒有比我們多一點;我們凡夫的本性也沒有比佛少一點,完全是一樣的。阿鼻地獄的眾生,他的本性跟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也是無二無別,沒有兩樣。所以佛成佛了,成佛就是見到性,見到一切萬法的自性。從見性上來說,一切眾生同成佛道。我成佛了,大家都成佛了,為什麼大家都成?因為我看到大家的自性了,自性完全一樣,我成佛,那你也成佛了。如果說我成佛,你沒有成佛,還是沒有見到性。禪宗裡面常常說「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」,成佛就是見性,見性就是成佛,這是見到一切眾生本來面目,不再看這個假相。

  見性之後,相也變了,實在說並不是真的變了,而是見性的人知道一切相的真實狀況,所以叫見到實相。哪一相不是實相?都是實相。沒有見性的時候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虛妄相;見性之後,「凡所有相,皆是實相」,奇怪了,皆是實相。說穿了,一點都不奇怪,怎麼不奇怪?因為實相就是虛妄相,虛妄相才是實相,名詞換一換,體相作用的確完全沒有變樣子,就是一個在迷,你在迷的時候,告訴你相是虛妄的;你要是悟了,悟的相,相就是這個樣子的。所以相也是不增不減,也沒有改變。可是迷悟看法就不一樣,迷的人執著,迷的人造業,迷的人很苦,他有煩惱、他有憂慮、他有牽掛,很苦!覺悟的人,一切煩惱、憂慮、牽掛統統沒有了,所以他知道一切相,一切相就是這個樣子的,所以叫實相。

  『不變隨緣,周遍法界』,這是講真如本體,本體永遠不變,不管你是成佛、成菩薩,還是你在六道輪迴,決定沒有改變的;不但沒有改變,從來沒有動過,從來沒有染過。六祖見性的時候,他說「何期自性本來清淨」、「何期自性本無動搖」,沒有來去,沒有生滅,那叫真的,真的是不動!凡是動都是虛妄的。真心不動!我們這個心會有念頭,有念頭這個心是妄心,不是真心。定就是真心,心定了。心裡面沒有念頭,這個心就定了,定是真心。它能隨一切染淨之緣,而且是遍十方世界,你看這自性多大!

  你要是把這個事情搞清楚了,西方世界距離我們這裡十萬億佛國土算什麼?沒有出自性之外,它在自性裡面。自性裡面,你只動一念,整個自性一絲毫沒有隔礙,沒有間隔、沒有障礙!所以十方恆沙諸佛國土,你一動念就到了。你說:速度這麼快!實在講,講速度那還是騙人的話,根本就沒有速度,是你自己心裡面的事情,不是心外的事情。這是說明水『流注華間,及諸梁棟』,水往上走。

  鈔【永明云:水有十德,同真性故,意正如是。定水湛然滿,浴此無垢人,無垢亦無淨,是名八功德。】

  永明大師給我們說出『水有十德』,就是有十種功德,前面我們講的是八功德,八種,他老人家增加兩種,就是圓滿的意思,「十」就是代表圓滿。《華嚴》常用「十」表圓滿,就是圓滿的功德。『同真性故』,跟真如本性一樣,沒有一絲毫的欠缺,這個意思是相同的,『意正如是』。

  『定水湛然滿,浴此無垢人』,這兩句是《維摩經》上所講的,「定水」就是指八功德水,指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在七寶池裡面洗澡。西方世界的人,《無量壽經》上講得很清楚,「清虛之身,無極之體」,身體哪會骯髒?不可能的事情。不但身不骯髒,衣服也不會骯髒,一塵不染,決定不要洗衣服。不但西方極樂世界是這樣,天人就如此了,欲界天人這個衣服就不會髒。佛在經上講,欲界天五衰相裡面有一個相就是他衣服髒了,欲界天人一看到自己衣服髒,那就痛苦極了,他苦惱就來了。我們這個地方衣服髒了算什麼,他那個地方衣服一髒,代表他快要死了,壽命快到了,所以他有很大的痛苦、憂慮。極樂世界的天人無量壽,那個壽命是真實的無量,不是有量的無量。

  《無量壽經》要多念幾遍,對西方淨土你才認識、才了解,我們真正要發願求生,這一生是決定成就,一絲毫懷疑都沒有。我們這個地方發心,阿彌陀佛知道,不但阿彌陀佛知道,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知道,他們都有天眼、天耳、他心通、宿命通,我們起心動念他都知道。如果我們這個念頭堅決,他到時候一定來接引往生。為什麼會有那麼堅強的自信?就憑這個,我們起心動念,人家知道得清清楚楚。所以,只要是你真正發心,佛沒有不來接引的,佛菩薩沒有不加持的。除非你的信心不足,又念佛又想去,又恐怕業障深重去不了,西方極樂世界到底是真的是假的?這個問題就大了。近代日本人的著作,對西方淨土經典都抱懷疑的看法,看了他們的東西,我們的信心全動搖,所以是不能看。現代人的著作胡造謠言,看了決定有害處。有時間,念古人的書,古人的書當中也是專修淨土,你念這五經就夠了,其他的都不要念,決定往生。甚至,我什麼經都不要看、都不要聽,我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,也行,你也決定往生。這個例子很多!可見得這個東西決定不是假的。

  一般的解釋,水是清潔的作用,水是清涼的,也有消暑的作用。「古釋云:水之為用,除垢去熱,解脫之性亦然」,也有一點像這個樣子,本性裡面有三德:法身、般若、解脫,解脫就是自在,「解脫之中,定慧意足,湛然滿矣」。解脫之中一定是定慧意足,你沒有定沒有慧,你怎麼會得到自在?這是一定的道理。小乘阿羅漢他有九次第定,雖然我們講他智慧沒開,他是般若智慧沒開,但是阿羅漢的智慧比我們高得多,我們望塵莫及!他有六種神通,實在講神通就是智慧的作用。他有天眼、天耳、宿命,他知道過去五百世,知道未來五百世,我們昨天的事情有的都忘了,明天的事情完全不知道,他能知道過去未來,智慧!從定中所生的智慧,也就是定的作用,所以一定是定慧意足。『定水湛然滿』,湛然是清淨的意思,滿是滿足。

  『浴此無垢人』,西方極樂世界人都是清淨的,都是菩薩,為什麼還要在七寶池裡面常常去沐浴?大經裡講得很清楚,這個水的功德非常之大,雖然這些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,他的無明煩惱並沒有斷盡。我們此地的水,它的功德只能把我們身上髒的東西洗掉,不能把我們本性裡面的煩惱洗掉,西方極樂世界的水是性水,它能洗淨自性裡面的迷惑顛倒邪知邪見,能把這個東西洗掉。我們帶業往生的人,塵沙、見思統統都在,無明煩惱一品也沒斷,到那邊一定要常常洗,就是這個道理。等覺菩薩也在裡面洗澡,為什麼?他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,原因就在此地。『無垢亦無淨』,垢淨雙亡,這才是真實的功德。這一段稱性而談,義理非常之深,有這個道理支持前面所講的事實,我們就很容易體會了。再看底下第二科:

  ◎【二、階閣】

  『閣』是樓閣,『階』是階道,這是講七寶池的旁邊。

  經【四邊階道。金銀琉璃玻璃合成。上有樓閣,亦以金銀琉璃。玻璃硨磲。赤珠瑪瑙。而嚴飾之。】

  疏【四邊者,中為池水,周圍四邊為階道也。】

  當中是七寶池,七寶池的周圍四邊是階道。

  疏【金者,梵語蘇伐羅。銀者,梵語阿路巴。】

  這些是譯過來的,就是中國人講的金銀。

  疏【琉璃者,此云青色寶。】

  『琉璃』就是現在所講的翡翠,這是綠色的玉,很名貴的寶石。

  疏【玻璃者,此云水玉。】

  『玻璃』,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水晶。

  疏【硨磲者,此云大貝。】

  這是貝殼,貝殼也能做成很名貴的裝飾品。

  疏【赤珠者,梵語缽摩羅伽。瑪瑙者,梵語缽摩羅伽隸。】

  『赤珠』,是一種赤蟲之珠。『瑪瑙』比較普遍,在我們中國有這個東西。這是經上常講的七寶。

  疏【以斯七寶莊嚴較飾也。】

  階道、樓閣都是七寶裝飾的。

  鈔【階道者,離地曰階,坦途曰道。】

  『階』就是樓梯、台階。

  鈔【樓閣者,重屋曰樓,岑樓曰閣。】

  『閣』跟『樓』實在講是一樣的,但是建築的方式不相同。

  鈔【如觀經言:黃金地上,一一寶中,五百色光,其光如華,成光明臺,樓閣千萬,百寶合成。大本云:阿彌陀佛,講堂精舍,宮殿樓閣,皆以七寶,勝於此界第六天上天帝所居,百千萬倍;菩薩所居,亦復如是;諸天及人,宮宇樓閣,稱其形色高下大小,或以一寶二寶,至無量寶。】

  這些統統是大師引經論來給我們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,無比的莊嚴。這一段是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上所講的,『黃金地上』,人家地上鋪馬路的不是柏油而是黃金,那個世界的資源多麼豐富!我們今天這個世界上黃金是希有金屬,大家把它看得很寶貴;西方極樂世界黃金遍地都是,拿來鋪馬路。經上告訴我們,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好的金跟極樂世界那個黃金比一比,連銅都不如!人家那個金的成色太好太純了。我們這個地是泥沙、石頭、石子之地,人家那邊的地是琉璃地。『一一寶中』,黃金地上還鑲著許許多多的希有珠寶,路上做的裝飾品,像我們現在馬路當中要劃線,晚上燈照的時候要有光,人家是珠寶做成的界線,自然放光明,一一寶中,『五百色光,其光如華』,這個界線放光如華,這是形容它美極了,『成光明臺』。

  『樓閣千萬百寶合成』,百寶是樓閣建築的材料;我們這個地方建築材料是鋼筋水泥。我們今天有一點點珍寶都認為很寶貴,戴在身上當裝飾品,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看了很好笑,那是他們的建築材料,我們戴個好大的金鐲子,那是他們鋪馬路用的。現在佛教給我們,要把世間這一切拉拉雜雜東西捨掉,捨掉之後到西方極樂世界享受,這是永遠真實的。以前文人形容帝王的宮殿雕欄玉砌,我們到北京看到皇宮,是不是玉砌的?沒有,不過是大理石雕的,美其名為玉砌。哪有那麼多玉?沒有!可是到西方極樂世界,那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所以這個地方,你就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物資的豐富。所以,這個地方唯有樂,沒有苦!這個地方人人可以去得成,問題就是你自己肯不肯去?所以,到極樂世界去容易,到美國拿個居留權還不太容易。

  『大本云』,大本就是《無量壽經》。『阿彌陀佛,講堂精舍,宮殿樓閣,皆以七寶』,統統是七寶造的,這個跟《觀無量壽佛經》講的是一樣的。所不同的地方就在底下,『勝於此界第六天上天帝所居,百千萬倍』,簡直是不能比!第六天是欲界最高的一層天,就是他化自在天。他化自在天王福報非常大,一切不需要自己經營,一切享受隨念即至,想什麼這東西都在面前,不要就沒有了,這是他化自在天。第五天化樂天,化樂天的福報很大,他自己要享受東西是自己變化所作,他還要變化,第六天自己不要變化,他東西從哪來?是第五天變化去供養他。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如此,一切不必要自己變化,自己心裡動個念頭,自自然然就變化給你受用。誰給你變化的?這個不得了,這不是第五天變化的,是阿彌陀佛變化來供養你,這真正不可思議!第五天哪有阿彌陀佛的能力大?這是一定的道理。所以他們那邊的受用,絕對不是他化天天王所能比得上的。

  底下一句話非常重要,『菩薩所居,亦復如是』,這句怎麼重要?前面說的是阿彌陀佛的講堂精舍,我們到那個地方去的時候,我們住的房子怎麼樣?這一句與我們有關係,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菩薩,這個諸位在《無量壽經》四十八願裡面看到,統統是菩薩,這裡講的菩薩我們就有分,下下品往生也是菩薩,那個地方沒有十法界,只有一法界,菩薩法界。你所居住的宮殿樓閣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,亦復如是。所以那個世界是平等的世界,這個跟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都不一樣。十方諸佛剎土是業力變現的,因為每個人的業力不相同,所以你的正報依報環境不一樣。西方極樂世界,它不是業力,它是稱性的,是性德變現的,性是平等的,佛性眾生性是平等的,從自性裡面顯現出來的,那當然是一樣的,決定沒有兩樣,原理在這個地方。西方極樂世界是法性土,而十方世界這個國土是阿賴耶識的相分,那就不一樣,個個人的感受都不相同。

  『諸天及人,宮宇樓閣,稱其形色高下大小,或以一寶二寶,至無量寶』,這一句是說出同中有不同,到那個地方我們一切受用自在跟阿彌陀佛、觀音、勢至都相同,相同裡面還有一點不同,不同在哪裡?不同在你居住這樓閣大小,這個不相同,就是樓閣質料完全相同,阿彌陀佛那個樓閣是七寶的,你住樓閣也是七寶的,可能阿彌陀佛樓閣比你大,你樓閣比較小。還有那些大菩薩樓閣可以升在空中,你升不上去,只好樓閣在地面上。除此之外,沒有兩樣,完全是一樣的。

  這個地方為什麼會有這點差別?是因為我們在那裡煩惱習氣有厚薄不一樣。煩惱習氣薄的,得一心不亂以上的,樓閣可以自在的高大、隨心所欲的高大。從我們娑婆世界剛剛去的,一品煩惱都沒斷,那恐怕不能隨意高大。到那個地方,居住的環境就是我們現在修行的功夫,這個要知道;等於說要隨著你的品位大小不一樣,除這個之外,經上詳細明明白白告訴我們沒有兩樣。所以現在一定要認真的念佛。你念佛的功夫勤,功夫得力,所謂功夫得力就是你的佛號確實能伏住煩惱,有這個能力,你到西方極樂世界,你的蓮花就大,當然你那個宮殿樓閣也就大;花大,樓閣就大,花小樓閣一定也小,決定是成正比例。所以要認真念佛,要把自己的無明煩惱習氣統統給念掉,這是真實的,這是你自己永遠能得到的。

  我們今天這個世間,世間所有一切你得不到,俗話說: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。不但身外之物你得不到,身體也不是自己的,你也得不到。你才曉得,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東西是自己的,包括這個肉體都不是的,統統是假的,是虛幻的、不實在的,我們對這個東西不要重視。應當放下的時候就要放下,取真實的,西方極樂世界樣樣都是真實的,為什麼?稱性,依正莊嚴沒有一樣不稱性,性是真實的,所以這是法性土。聰明人應該要取法性土,也就是一定要取西方極樂世界。

  後面講的寶樹多少,這都是隨心所欲,你喜歡哪些種珍寶它就現哪些種珍寶,這是佛與一切菩薩都沒有兩樣。

  鈔【又佛地論云:且說七寶,其實淨土無量妙寶,故知曰四寶者,文省便也。】

  這是把真實的相給我們說出來了,其實《觀經》跟大本《無量壽經》已經給我們說得很明白,西方極樂世界的寶是無量無邊。佛說過,十方世界的這些人民、這些眾生,假設統統都證辟支佛果,智慧神通都像大目犍連,共同來計算,算不出來。西方極樂世界那個珍寶的種類有多少?沒法子計算,太多太多了。種類多、數量多,沒人能計算得出來,大本經上告訴我的。

  佛在經上常講七寶,常講四寶,這是略說,那麼多珍寶裡面舉幾個例子來說,舉這幾個例子是我們這個世間有與它相似的,而且我們這個世間人把這幾種東西看得非常貴重,所以佛就特別說出這幾樣,這就是告訴我們那邊的珍寶太多了。所以這是省略。

  鈔【又華嚴入法界品云。】

  這是引用《八十華嚴》最後一品「普賢菩薩行願品」。

  鈔【危樓迥帶,閣道傍出,棟宇相承,窗闥交暎,階墀軒檻,種種滿足,一切皆以妙寶莊嚴,即斯義也。】

  《華嚴經》上講這華藏世界,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兩樣,你如果想多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,最好讀《華嚴經》。夏蓮居居士在《淨修捷要》裡面告訴我們,「極樂無異於華藏」,跟華藏是一樣的,你看華藏世界就是看極樂世界。所以蓮池大師也引用《華嚴經》這段經文,華藏世界來看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兩樣。

  『危樓迥帶』,這是講高樓。『閣道傍出,棟宇相承』,這個境界我們不太容易想像得到,諸位將來要是有機會到北京去觀光,看看清朝的皇宮,它這裡面寫的就是皇宮,但是皇宮建築材料雖然非常好,比七寶差遠了。『窗闥交暎』,闥是門。『階墀』,墀是丹墀,一般講天井,宮殿裡面階墀非常的大。『軒檻』是欄杆。『種種滿足』,這個跟西方極樂世界非常相似,都是『妙寶莊嚴』。

  鈔【又大本云:是諸樓閣,有隨意高大,浮於空中,若雲氣者,有不能隨意高大,止在地上者,以求道時,德有厚薄所致。】

  這是《無量壽經》我們都念過的,這就是同中小小的不同,這個原因就是『德有厚薄所致』,就在這一句上。「德」指什麼?實在講就是指念佛的功夫。能夠念到一心不亂,這是德厚的;沒有到一心不亂,這是德薄的。諸位就曉得了,凡聖同居土的沒有辦法隨意高大,居住的樓閣只好在地面上。如果是一心不亂,方便土或者實報土,那他的樓閣就隨意高大,就得大自在。西方世界的菩薩,你要說不同,就是這麼一點不同,除此之外沒有兩樣。

  鈔【又云:樓觀欄楯,瓔珞覆上,皆作五音。】

  這是講的音樂,我們講天樂盈空。『五音』,古時候中國音階只有五個: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,五音。現在西洋用的是七個音。五音,就是今天所講的交響樂。西方極樂世界天樂無時無處不在,所演奏的曲子都是你聽得非常歡喜,它不僅是音樂,它還說法,換句話說,把所有這些經文都用歌唱的方式唱出來,聽了很舒服!念經念得枯燥無味,不好聽,唱出來給你聽。所以佛門非常重視音樂,拿現在的話說,就是非常重視藝術的教學,所以他的教學不是呆呆板板的,不是單單只是講堂上課。你喜歡在講堂上課,好,阿彌陀佛也表演一套規規矩矩在講堂跟你講經說法;你喜歡到處去玩,阿彌陀佛也別有神通,能把這法音追隨著你,你走到哪裡它跟到哪裡,像我們現在帶著隨身聽一樣。我們這個隨身聽有的時候還有故障,有的時候電池沒有了,不響了,那個地方不需要這些,自然天樂盈空。

  這個環境實在是十方諸佛都讚歎,這麼好的地方不去很冤枉!李老師講的是「非愚即狂」,你不是愚痴就是狂妄;這個意思講,凡是一個正常的人,沒有一個不願意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。這個去是決定要去,也許你會覺得,我到那個地方人地生疏,一個熟人都沒有,那有什麼意思?你要是怕人地生疏,你就多勸幾個人去!所以一定要把這個法門普遍勸告大家,大家統統都去,到那時候我們熟人就很多了。

  實在說一到那個地方,你的神通就具足,你有天眼、他心、宿命通,過去世,生生世世無始劫來你那些親戚朋友眷屬,有不少人已經在西方極樂世界,你都認識,「你們早就來了,我現在才來」!還有一些在六道輪迴,那時你都看到了,他在哪個地方你統統曉得。所以你不要懷疑,到那個地方人地生疏,沒有人照顧,用不著懷疑這些,一到那個地方自自然然就曉得,原來你熟人很多!

  鈔【又觀經云:樓閣兩邊,各有華幢,無量樂器,以為莊嚴,八種清風,鼓此樂器,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之音。】

  這一段是講風鼓樂器,『幢』是圓形的,有一點像柱子一樣,這個東西在佛門本來是做信號用的,叫「幡幢」,幡是扁形的,幢是圓形的,有點像我們飛機場那個風筒一樣,當中是空的,圓形的。在以前這個訊號不方便,所以道場裡面講經說法都豎一個旗杆,很遠的地方能看得到。如果今天我們這裡講經,就把圓形的幢升上去,它跟旗子是一類的,外面遠遠的人看到旗杆上懸幢,就曉得今天有講經說法。講經說法叫「高樹法幢」,就是這個意思。現在我們登報紙廣告,印很多通知郵寄,打電話,用這個代替了。還有一些長年說法的道場,他們用石頭做,石頭做的就有點像柱子一樣,石頭幢,這個幢的周圍有的時候刻佛像、菩薩像,還有經文。

  此地講,這個幢是花做的,就是許許多多非常美麗的花把它編成『華幢』,這花幢上有許許多多的樂器,我們能想像的是我們這個世界間有的樂器。實在講樂器之多也是無量無邊,許許多多他方世界的樂器,我們聽也沒聽過,當然見更不必說了,你沒聽過的、沒見過的,佛不說,說起來找麻煩。你問佛,佛給你解釋半天,你還是不懂,所以佛不說。佛說法是契機,就是要你一聽就懂,這一點學講經的同修要記住,凡是講到別人聽不懂的,你就不要講,你自己有疑惑的不要講,所講出來自己決定沒有疑惑,這是個原則。

  我有一個老朋友,是一位將軍,年歲很大了,他過去是孫中山先生的侍衛。他告訴我,國父非常之偉大,他當年講《三民主義》,蔡元培先生記錄,蔡元培在那時是大學校長。記錄做講稿之後,裡面有一段他也不太了解,他就問國父這個詳細的意思,國父把那個講稿拿來,這一段整個就劃掉,不要了。他說:你是個大學校長,你都聽不懂,別人怎麼會懂,這段不要了。這真偉大,了不起!他說:我講的東西要叫一切人都能聽得懂,凡是聽不懂的統統不要。這是學講經的人要注意到,一定要叫人聽得懂;聽不懂,那有什麼意思!我過去也聽老法師講經,講完之後,有一些老居士,這都是大護法,跑來給師父說:師父,你講的是很好,可是我聽不懂!師父說:我講的這個經要是聽得懂,那還值錢嗎?這個錯誤了,一定要叫人聽懂,他才得到利益,才得到好處。講得叫人聽不懂,這叫閒言語,白說了,耽誤大家的時間,這是錯誤的。

  一定要守住中國古人的標準:簡要詳明。守住這四個原則,簡單、扼要、詳細、明白,不要囉嗦!換句話說,人家十句話講清楚的,我能五句話就講清楚,你就比他高明,愈簡單愈好。一句話就講清楚,那就更高明,那是極高明的。人家講好久都沒講清楚,你幾句話就講清楚,這高明。所以講話寫文章都要守這個原則。絕對不是文章寫很多字才叫值錢,現在是真的,現在論字數,它不論文章好壞,跟從前的標準不一樣,從前那個標準,囉哩囉嗦寫這麼多,人家根本就不看你的。一般大眾喜歡簡要詳明,尤其現在工業時代,分秒必爭,哪有那麼長的時間聽你囉嗦。

  我們在國外講經跟在國內不一樣,國內是有的是時間,慢慢講;在國外不行,在國外人家限制,「法師,這部經最好你五天就講完」,那只好五天就把它講完。像《無量壽經》、《彌陀經要解》五天講完,為什麼?他沒有時間來聽。要能長能短、能淺能深,這才行,才能應付不同的根性。有時間細說當然好,說得清楚,像我們這次在永和講《彌陀經要解大意》五天十個小時,你們有人去聽,你就知道,常在這個地方聽的,聽了你不過癮,沒有來聽的,很滿意,他很希奇,這很短的時間他懂得。但是常到這個道場來的就曉得,不行,很多要緊的這個意義沒有時間說出來。

  『八種清風』,世間八風:條風(春風)、明庶風、清明風、景風(祥風)、涼風、閶闔風(秋風)、不周風(西北風)、廣莫風(北風)。『鼓此樂器』,不必人去演奏,樂器自己會演奏,全自動的,而且它還會說法,會給我們『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之音』。一切法它統統演奏,大小乘無量無邊的法,沒有一法它不演奏的,此地只舉一個例子。苦空無常無我,通常講的是小乘法、人天法;當年在座聽講的人,小乘人佔的數量很多,佛講經是隨順當時聽眾而講,所以就舉這個例子。

  鈔【以是推之,則此止言樓閣,不分佛及菩薩天人,亦不分在空在地,亦不言樂音演法,悉文省也。】

  這都是文字上的省略,三經要合參,你才知道這裡面詳細的情形,五經都看那是最理想的。像蓮池大師的《疏鈔》,蕅益大師的《要解》,幽溪大師的《圓中鈔》,這些註解引經據典給我們解釋許許多多。所以讀《疏鈔》就等於讀了幾百種的經論,他引用得很多。這樣我們對西方極樂世界才有一個清晰的了解,我們的信心、願心才真正能夠生得出來,這是非常的重要。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