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 (第一九五集)  1984/12 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檔名:01-003-0195

  請看《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》,第三九六頁:

  疏【若考阿彌陀佛,成佛以前因地,不但法藏一因,有多種因,如諸經中說。】

  這一段是要給我們說明阿彌陀佛成佛以前因地上的一些事跡,通常我們介紹只依據《無量壽經》,其實佛在許多大乘經典都曾經講到阿彌陀佛修因證果的一些事,如果我們將這些經論合起來看,就知道阿彌陀佛這一次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成佛,不是他最初的成佛,就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世間示現一樣,而是示現成佛。我們在大乘經典讀到,像《梵網經》上所說的,釋迦牟尼佛這一次在我們娑婆世界示現成佛是第八千次。所以不是說他三十歲成道,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恍然大悟,那是演戲演給我們看的,像這樣的演戲這是第八千次了,不是這一生成佛的,是多生多劫前已經成佛。由此可知,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的示現就跟我們本師差不多,其實他也是久遠劫前早已成佛了。

  鈔【法藏因者。】

  《無量壽經》說阿彌陀佛的因地是法藏比丘,我們還用這個名稱。

  鈔【大本云:定光佛前五十三佛,名世自在王,法藏時為國王,捨位出家,發四十八願,今阿彌陀佛,是法藏所成之佛也。】

  這是講現在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尊阿彌陀佛,他是法藏比丘修成的。這個修成就像悉達多太子修成釋迦牟尼佛一樣,諸位要明白這個事實。這些事,我們在《無量壽經》都念過,都很熟悉。值得一提的,也就是提醒我們自己、喚醒我們自己,對於這個世間法名聞利養,世間人所貪戀不肯放下的,法藏比丘給我們做個樣子,他統統放下。如果放不下,實在說,這是六道輪迴!既然搞六道輪迴,那麼跟世間一切眾生的關係就是恩怨的關係。實在講,跟眾生結恩惠是極少數,跟眾生結冤仇絕對佔大多數,我們自己好好反省一下就知道了。冤仇結得這麼多,愈結愈深,以後怎麼得了!所以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,他做出樣子給我們看,要我們統統放下。

  世間人爭名逐利!法藏當年是國王的身分,以名聞利養來說,他是富貴到了極處,所謂「貴為天子,富有四海」,這個世間五欲六塵他統統都得到了,為什麼還要捨掉去出家?世間名利得到,這是一生的,你能享受的時間非常短暫。享受當中要造無量的罪業,這些所做的將來一定要償還,絕對沒有僥倖的。殺業愈重,殺眾生的命,這是欠他命,欠命要還命,欠債要還錢,沒有一個人能倖免。我們要是真正看到前後因果,就不敢動一個妄念、不敢起個惡念,不敢做壞事,因果通三世!迷惑顛倒的人只看眼前,不曉得將來果報可怕。他看到後面的因果,國王也不要做了,知道世法沒有一樣不是空的,真是空手而來空手而去!所謂「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隨身」,造一身的罪業,非常之可怕。所以人家是做了國王,王位也捨掉,跟佛出家去了。這是阿彌陀佛在這一期所示現的,給我們警惕的。下面是諸經所介紹的,舉了八部經論:

  鈔【多種因者,一、法華經,大通智勝如來時,十六王子,出家淨修梵行,求無上菩提,佛滅度後,常樂說是妙法華經,後悉成佛,第九王子於西方成佛,彼王子者,今阿彌陀佛是。】

  這是《法華經‧壽量品》裡面講佛久遠劫以前的事情,釋迦牟尼佛也是十六王子之一,在大通智勝如來時,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是兄弟,他們兄弟十六個人統統出家,以後都成佛。現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,就是那時候的九王子。這是講從前的因地,這是很久遠了,不是十劫之內的事情,久遠劫前。

  鈔【二、悲華經云:無量劫前,有轉輪王,名無諍念,供養寶藏如來。時王發願,願成佛時,國中種種清淨莊嚴,佛與授記,過恆河沙劫,西方世界作佛,國名安樂,彼國王者,今阿彌陀佛是。】

  《悲華經》講彌陀的因地是超過恆河沙數的大劫,真的是無量劫,何止十劫!《無量壽經》講十劫,由此可知,現在西方世界阿彌陀佛是示現的,所謂一期示現,好像辦學校,是這一屆而已,這一屆前面還有很多屆。這是說明,佛是久遠劫前就成佛了。

  鈔【三、大乘方等總持經云:無垢燄稱起王如來時,有淨命比丘,總持諸經十四億部,隨眾生願樂,廣為說法,彼比丘者,今阿彌陀佛是。】

  這部經雖然沒有明白說出時劫、說出時間長短,但是從他『總持諸經十四億部』,這不是普通的時劫。我們今天釋迦牟尼佛留下來的經論,中文翻譯出來的不過三千多部!十四億部,就算印度是十萬為億,也一百四十萬部!這是我們講最小的、最起碼的算法,這絕對不是普通人能受持的。如果沒有很長的壽命,怎麼能受持這麼多經典,而且還廣為眾生宣說,所以這必定是久遠劫前因地的修學。

  鈔【四、賢劫經云:雲雷吼如來時,有王子名淨福報眾音,供養彼佛,彼王子者,今阿彌陀佛是。】

  這是《賢劫經》,佛為我們所說的。從經文上看,彌陀在過去無量劫中福慧雙修,所以他這一次遇見世間自在王如來,修成西方極樂世界,只用了五劫的時間,《無量壽經》講得很清楚。佛給他說法千億歲,千億歲並不算很長,當時佛住世四十二劫,他在五劫當中就將極樂世界造成了。輕而易舉!殊不知他已經是無量劫前積功累德,早已成佛。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建立佛法一樣,這是第八千次來的,這建立看起來很容易,從鹿野苑五比丘,沒多久就有一個龐大的僧團了。

  鈔【五、彼經又云:金龍決光佛時,有法師名無限量寶音行,力弘經法。彼法師者,今阿彌陀佛是。】

  阿彌陀佛在因地,什麼樣的身分都曾經經歷過。

  鈔【六、觀佛三昧第九經云。】

  《觀佛三昧經》第九卷。

  鈔【空王佛時,有四比丘,煩惱覆心,空中教令觀佛,遂得念佛三昧,彼第三比丘,今阿彌陀佛是。】

  這一段經文我們讀了之後能得一點真實的利益,為什麼?煩惱覆心,這就是我們現在的狀況。我們現在心裡面都是煩惱,除了煩惱之外沒有別的東西,學了一肚子的佛法還是煩惱。經上常有比喻,器皿,像這個茶杯,從前盛過毒藥,現在毒藥雖然倒掉,裡面還沒洗乾淨,再加醍醐進去,醍醐也變成毒藥了。何況我們的煩惱還沒有把它倒掉,煩惱滿滿的,再加上佛法的醍醐,所有醍醐統統變成毒藥。煩惱覆心!

  所以諸佛菩薩傳法,一定要找什麼樣的人?找法器,真正是個法器。法器是什麼?這個杯子乾乾淨淨,雖然從前盛過毒藥,但是洗得乾乾淨淨,一點渣子都不留了,這個行,這才是個法器,醍醐盛著不會變質!有一點煩惱沒斷,都會變質。諸位想想,斷煩惱多麼重要!煩惱不斷不可能有成就,這是我們千千萬萬要記住,絕對不能開玩笑,為什麼?與我們將來往生淨土有密切的關係。心清淨才能生淨土,帶業是只帶舊業不帶新業。

  舊業、新業從哪一天算起?我告訴你,你可以很安心,從往生那個時候算起,往生那個時候業還現前,那就不能往生了。怎麼曉得從往生那個時候算起?經上講,五逆十惡臨終遇到善知識,一念十念都能往生,可見得新舊業從往生那個時候算起。但是你要曉得,雖然從那個時候算起,我們現在就要準備,現在不準備,到往生臨命終那一念,你能保證那時舊業能伏得住,能夠不起現行?你沒有把握!沒有把握,換句話說,生死就沒有把握、往生就沒有把握。所以必須從現在要認真努力,要看破、要放下。

  當然這也要方法,經上教給我們的方法就很好,『空中教令』,空中就是空王佛,教給他們用『觀佛』的方法,觀佛就是念佛,『遂得念佛三昧』,成就念佛三昧。這個方法實在是好!阿彌陀佛是用什麼方法成佛的?他也是念佛成佛的。我們應當知道這個事實的真相,從今之後,我們心裡念念就念佛、念念想佛,其他一切統統不念了,不牽掛了。大家不要認為這個樣子我對家親眷屬是不是太冷酷?你要是不冷酷,很熱情,熱情就搞六道輪迴。六道輪迴那個結果,實在講在一起也不過短暫的數十寒暑,死了以後各奔前程,再想見面難了,太難太難了!這是要真正明瞭的。

  如果能夠真正放下,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自己念佛生淨土,家親眷屬都能勸他往生淨土,西方極樂世界壽命長遠,這樣才能真正在一起。所以念佛人看到好像是冷酷是消極,其實是最積極的行為,沒有比這個更積極了。世間人表面看到是積極,實在講那真正消極,真正忽略現實!所以千萬不要輕視念佛這個法門,要把我們所思慮、所牽掛的統統放下,把心裡面所有的煩惱統統換成阿彌陀佛,這就成功了。

  鈔【七、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云:獅子遊戲金光如來時,有國王名勝威,尊重供養彼佛,修禪定行,彼國王者,今阿彌陀佛是。】

  從這個地方我們也知道,彌陀在因地不僅修念佛法門,過去生中他什麼法門都修過,這一期修禪定,真是無量法門誓願學,他統統都參學過。唯有如是,他今天教給我們念佛法門,我們才能信得過!阿彌陀佛不只知道這一個法門,他是什麼法門都知道,什麼法門都曾經學過,一切法門比較起來,這個法門第一殊勝究竟方便,所謂簡單容易、直捷穩當,在一切法門裡面無過於這個法門。人家是無量劫中統統都修過、都嘗試過,這是值得我們認真去反省的。

  鈔【八、一向出生菩薩經云:阿彌陀佛,昔為太子,聞此微妙法門,奉持精進,七千歲中,脅不至席。】

  微妙法門就是指《一向出生菩薩經》這部經典。七千歲是在他修學期限之中,由此可知,這個時候壽命也是以劫數來論的。『脅不至席』就是不倒單,長坐不臥。不倒單,不是坐著睡覺,坐著睡覺不如躺下來睡得舒服。有很多人學不倒單,他搞錯了,他是學坐著睡覺。人家的不倒單是修禪定,定中意識清清楚楚,睡眠是昏沉,昏沉就不叫定。我們往往看到人坐在那裡睡著還打呼,那就證明他絕對不是在入定,他是在學坐著睡覺。坐久了,坐在那裡睡當然精神提不起來,頭也歪了,頭跟腳都連起來,背也駝了。你看看佛像,打坐的,每個人胸部挺起來,精神都是飽滿的,沒有頭歪背駝的。

  虛雲老和尚,這是中國近年來禪宗少有的真正有功夫的人,他從來沒有駝著背、彎著腰,不管是站著、坐著,他胸是挺起來的。我們在《年譜》看到,他有的時候一坐幾十天,他絕對不是睡覺,他是真正入定,出定之後常常跟大家講他定中的境界。有一次過年,他入定半個多月,他到兜率天聽彌勒菩薩講經,聽了一會之後才出定。他入定之前煮了一鍋芋頭,出定之後找芋頭吃,結果鍋裡都發霉了。在他自己感覺不過是二十分鐘的時間,哪裡曉得我們這個世間已經過了半個多月。

  鈔【不念愛欲財寶,不問他事,常獨處止,意不傾動。】

  這四句,給諸位說,這是真正的大定。前面講脅不至席,這是形式上的入定,後面這四句就是行住坐臥都在定中,所謂「那伽常在定,無有不定時」,這個定是心不動!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,不取相就是不著相。『不念愛欲財寶,不問他事」,這是不著相;『常獨處止,意不傾動』,這是如如不動。這是講心不動,不是講身不動,為什麼?底下說:

  鈔【復教化八千億萬那由他人,得不退轉。】

  他教化眾生,教化眾生這是動的。雖然天天教化眾生,跟大眾相處在一起,但是他不著相、不動心,這就是時時刻刻都在定中,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的。菩薩跟凡夫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此地。凡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,著相,貪著色相,起貪瞋痴慢這些念頭;菩薩不起心不動念,不一樣地方就在此地,我們要想超凡入聖,要在這裡學。

  現在佛門普遍都在做慈善事業,是好事,但是那是世間法,不是佛法;佛法是修清淨心,了生死出三界。如果做世間慈善事業,心地清淨,外不著相、內不動心,行!那是行菩薩道。如果做這個事情,我們會起心動念,會起貪瞋痴慢,這個事情就做不得!做了怎麼樣?自己墮落輪迴,所修的是有漏福報。這有漏福報,我都不加「人天」兩個字,為什麼?未必在人天裡面享,這是很可怕的事情,我們應當警覺。不出三界、不能往生,說老實話,就不得了!這個問題太嚴重了。這一生遇到佛法決定要往生,決定要見佛,我們只有這個目標,只有這個方向,只有這個希求,其他的統統沒有。所以我們做事,就是弘法利生,這個還不是普通的慈善事業,也要隨緣,不能攀緣。稍有一點攀緣,我們心不清淨,清淨心失掉了,這個不得了!縱然弘法利生,也是世間有漏的善法,也是有漏福報。這一點一定要認識清楚。

  認識清楚就是「覺而不迷」,絕對不迷在這些事相上;一心一意念這句阿彌陀佛,二六時中不間斷、不夾雜,這就是「正而不邪」;心裡面佛號不間斷,煩惱就沒有了,就是「淨而不染」。我們修什麼?我們用這句阿彌陀佛、用這部《無量壽經》、《彌陀經》修覺正淨,覺正淨圓滿就成佛,沒有圓滿這叫菩薩,真正發菩提心修菩薩道。

  鈔【彼太子者,今阿彌陀佛是。以上略舉數端,若其多劫多因,亦應無量。】

  要是廣說,說之不盡!這是給我們略說彌陀因地,證明他是久遠劫前早已經成佛。這一次在西方極樂世界是一期的應現,雖然是應現,也實在是不可思議,壽命不可思議、世界不可思議、莊嚴不可思議,往生的人不可思議、大眾成就不可思議,這個世界比一切諸佛如來一期示現殊勝太多了。

  演【多種因者,一樂說,二發願,三總持,四供養,五弘經,六念佛,七修禪,八行度。】

  這八種當然是略舉,這些也是我們應當學習的。學習,要不著相、要不居功,「我做了多少好事,我做了多少功德」,心地就不清淨,就變成有漏的福報。你修積一切善法,心清淨、不染著,這是無漏的功德。記這些功,我做了多少好事、多少善事,念念不忘,這是有漏的,就變成世間的福報。同樣是做,心不一樣,它的結果就不一樣。淨業果報在西方極樂世界,不淨的業就在娑婆世界六道輪迴,果報差得太大!差之毫釐,失之千里。

  第一「樂說」,樂這個字念去聲,當作動詞講,就是愛好、喜歡,喜歡說。喜歡說什麼?不是叫你多嘴、愛說話,那就錯了!這個喜歡說,是拿阿彌陀佛這個法門勸導別人,也就是勸人念佛;將這個法門喜歡說給別人聽,說這部經、說彌陀名號的功德,說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,喜歡說這些。

  第二「發願」,這個願不是別的願,只有一個願:願生淨土。通常大乘佛法講發願都舉四弘誓願,在淨宗,「願生淨土」就把四弘誓願統統包括了。四弘誓願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總願,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是別願,別願不出這四大類,所以四弘誓願統統包括了。我們這一念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就是為度眾生,因為不生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沒有能力度眾生,第一條包括了。一心稱念阿彌陀佛,把心裡面煩惱統統變成阿彌陀佛,煩惱就斷了。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,用什麼方法斷?一句阿彌陀佛。把你心裡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以一句阿彌陀佛取而代之,把它換過來,煩惱沒有了,煩惱無盡誓願斷。

  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,他與他那一幫同志,「五十二同倫」,同倫就是同志,五十二是初信位到成佛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,五十二同志,同什麼志?統統念阿彌陀佛。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,不用第二個方法,就用一句阿彌陀佛;這就說明,用這句阿彌陀佛,斷見思煩惱、斷塵沙煩惱、斷無明煩惱,連最後一品生相無明還是用這句佛號去斷,不用別的方法。所以大勢至菩薩這一幫人,他們這一類的就是一部經、一個名號。夏蓮居老居士在《淨修捷要》說,淨宗初祖大勢至菩薩,說得一點也沒錯,他才是真正淨土宗的初祖。就是一部經、一句名號,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,不用第二個方法,真是「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」,不需要用第二個方法!所以大勢至菩薩才是標準的老實念佛。我們一般人都不老實,為什麼?還要看這個經、看那個論,這是不老實!大勢至菩薩那一幫人,他那個同志才叫真正老實念佛。這是煩惱斷盡了。

  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心開意解,《大勢至圓通章》上講「自得心開」,心一開,無量法門就成就。「無量法門誓願學」,這不學就成就了,都通了,為什麼?見性了,所以無量法門統統通達,初住菩薩就通了。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、見一分真性,是天台六即佛裡面的分證即佛,他是真佛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在淨土宗是理一心不亂,只要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,一切法門沒有一個法門不通達的。一句阿彌陀佛,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就在這一句阿彌陀佛裡頭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「佛道無上誓願成」。所以,只發一個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四弘誓願就圓滿、就具足。發願!

  第三「總持」,總持的意思是「總一切法,持一切義」。用現代話來說,就是抓綱領,只要把綱領抓到,你一切都得到了。我們曉得,不但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一切經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經,綱領是什麼?就是本經!本經大小二本,大本就是《無量壽經》,小本就是《阿彌陀經》。大小二本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一切法門的總綱領。蓮池大師到晚年,他徹底覺悟了,他說:「三藏十二部,讓給他人悟」,不要了。如果不是徹底覺悟,這個綱領他沒有抓到。抓到這個綱領,其他不要了,其他是別人悟的,他們的事情,他們學哪部經、哪部論,我們見到都合掌,非常歡喜、非常恭敬,我們對他讚歎、禮敬,但是我們還是念我們的《彌陀經》、念我們的阿彌陀佛。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是綱領的綱領,是大總持法門。

  第四「供養」,我們供養佛、供養法、供養僧、供養一切眾生,拿什麼供養?我告訴諸位同修,無上的供養、第一供養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。我們用這一句佛號供養一切諸佛如來、用這一句佛號供養一切法寶、用這一句佛號供養僧寶、用這一句佛號供養九界眾生,這是第一供養、無上的供養。九法界眾生「一歷耳根,永為道種」,將來遇到緣成熟,他就會念佛求生西方世界。這是最好的供養,幾個人曉得?我們往往一看到供養就想到錢財,這是雞毛蒜皮的供養,這個供養的利益太微薄。《行願品》說:「一切供養中,法供養最。」一切法供養當中,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第一!明白這個道理,你就會修供養了,你所修的是第一供養、無上供養。

  第五「弘經」,隨分隨力為人解說是弘經,印送經書也是弘經,製作錄相帶、光碟也是弘經,把我們自己得到佛法殊勝的利益介紹給有緣的眾生,所謂有緣就是他接觸之後,能生歡喜心,能相信、能奉行,這就是有緣的眾生,我們要盡心盡力去做。除這些方法之外,我們將《大藏經》做成電腦的光碟,用這種方式來傳播比印經傳播省事便利多了,要用的時候,印表機要多少份就印多少份,多方便!

  「六念佛,七修禪,八行度」,這三個項目是講修持。所有一切修持法門裡面,「念佛」最為殊勝。念哪一尊佛?過去文殊菩薩教法照禪師就是念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與我們娑婆世界特別有緣,文殊菩薩教的!也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的。不但本師教我們,這個經後面六方佛這一節裡面,六方就是十方,十方所有諸佛對於這部經沒有一個不讚歎。什麼叫讚歎?讚歎就是宣講。換句話說,一切諸佛沒有不講《阿彌陀經》的、沒有不勸人念佛求生淨土的。這就說明念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對我們的忠告,有絕對的利益。

  「修禪」,不是叫你天天盤腿打坐。六祖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面講禪定,就不是面壁打坐的那個禪定,他老人家講的禪定是「外不著相叫禪,內不動心叫定」。外不著相,就是《金剛經》上「不取於相」;內不動心,就是《金剛經》上「如如不動」。他老人家是從《金剛經》上開悟的。所以,不著相、不動心就是修禪定。

  「行度」,度就是六度,六度就是我們生活的要領、生活的守則。一個學佛的人日常生活依據什麼?依據六度。「布施」,就是放下;「持戒」,就是守規矩、守法;「忍辱」,就是有耐心、有恆心、有長遠心;「精進」,就是求進步,日新又新;「禪定」,就是心地清淨,一塵不染;「般若」,就是正知正見,覺而不迷。菩薩修學的六個綱領統統是在生活上、處事待人接物的地方去修行,沒有離開這個世間,沒有離開社會。

  演【阿彌陀佛昔為太子下一節,具足六度。】

  這一段具足六度的意思。

  演【七千歲中脇不至席,精進度。】

  為什麼說他精進?平常人晚上睡覺,功夫就中斷;不睡覺,他功夫不斷,這是真精進。他入定能恢復精神體力,定中境界清清楚楚,決定沒有昏沉,昏沉就是退轉、中斷,他不昏沉,這是真精進。

  演【不念愛欲,戒度。】

  這就是持戒波羅蜜,這是斷煩惱。

  演【不念財寶,施度。】

  這是布施。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,他真放下了,心裡面沒有這些東西,統統放下了,身心清淨。這都是我們要學的。我們今天雖然修淨土,想修清淨心,這個心總是不清淨,什麼原因?放不下,怎麼能清淨!這些東西都是心性的嚴重染污,這些染污不能把它徹底丟掉,這心什麼時候能得清淨?不可能的事情。清淨心就是念佛三昧,三昧是梵語,翻成中國的意思叫正受,就是一種正常的享受,心地清淨是正常的享受,不清淨那是不正常的。凡夫不正常,佛菩薩才是正常的。

  演【不問他事,常獨處止,禪度。】

  不是我們本分的事情不要去管,何必去管閒事?事情管得愈多,煩惱就愈多、是非就愈多,這些都是清淨心的障礙。所以天下什麼樣的人有福?不管事的人有福!身心清淨,心裡頭無事,身也無事,這是第一等的大福報!確實不容易獲得。真正有聰明人,如果衣食勉強可以過得去,沒有顧慮了,聰明人就應該把一切事情捨掉。

  我們中國古時候有,像王龍舒,生活能過得去,考中進士不作官、不作事,一天到晚在家裡念阿彌陀佛,這個人有福,這才叫真正聰明人。像彭際清,都是覺悟得很快,很年輕,二十幾歲就覺悟了。他是十幾歲不滿二十歲就中進士,他的父親是乾隆皇帝時候的兵部尚書,等於現在的國防部長,他是王孫公子出生,十幾歲中了進士,的確是非常有才氣的,很難得的這麼一個人。他作官作很短的一個時期,以後就不作官了,家庭環境好,所以他什麼事也不做,統統把事情放下了,也是老實念佛。寫了不少著作,統統是佛教的著作,著作裡面最重要的就是《無量壽經起信論》、《華嚴念佛三昧論》,聰明人!

  龐居士那就更聰明了,他也是很富有的,家裡財產他統統不要了。他把家裡的金銀財寶裝在一條大船上,把這船划到長江當中,鑿個洞沉下去。這個做法就引起別人發問,人家一定問他:龐老,你那麼大的財產你不要了,應當拿出來在社會上做一點慈善事業、做點好事?他就是引誘人家問這句話,他來解答:「好事不如無事」。這句話就變成名言。無事,心清淨了。他的一家人以後生活怎麼辦?打草鞋,每天打幾雙草鞋賣幾個銅板過日子,他自在快樂!實在講,因為他已經得道,生死自在,所以他不在乎!他想走的時候,叫他女兒去看看外面,那時候沒有時鐘,看到外面太陽什麼時候了,他女兒曉得他爸爸要走了,結果他女兒在外面說謊:時候還沒到!他爸爸只好再等一等,哪裡曉得他女兒在外面站著就往生了,就走了。爸爸說:我以為我走了,她替我辦後事,結果她先走了,我還替她辦後事,耽誤七天。你看看,一家人都有這個本事。人家為什麼有這個本事?心清淨、不貪染,所以人家得大自在,來去自由。

  演【意不傾動,忍度。復教化他人,智度。】

  六度的意思圓滿了。

  演【如上所引諸因,或為國王王子,或為輪王、或為比丘,或為法師,或供養佛,或說法利人,或發四宏誓,或行六度,所謂根深果茂,源遠流長,道不浪階,隨功涉位耳。】

  這是讚歎彌陀因地修行,實實在在是久遠劫又久遠劫,所以他今天有這種不可思議的成就。今天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