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 (第八十九集)  1984/12 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檔名:01-003-0089

  請看《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》,第一五三頁:

  ◎【二、明釋】

  這一段要介紹的是註解,釋就是解釋。

  玄義【次明釋此經者,論則有天親菩薩無量壽經論,解則有慈恩通贊、海東疏、孤山疏,乃至大佑略解等。】

  這個地方介紹的都是古註,因為蓮池大師是明朝人,他所看到的註解當然都是他以前的。

  疏【天親菩薩者,常入日光定,昇兜率天宮內院,親覲慈氏,造無量壽經優婆提舍。優婆提舍者,此云分別義。】

  『優婆提舍』,中國人翻作「論」。『天親菩薩』註解的不是《彌陀經》,而是《無量壽經》的註解。《無量壽經》跟這個經是同一部,可以說是一部經,不是兩部經;《無量壽經》文字多,講得詳細一點,《彌陀經》文字少,說得簡略一點,這兩本經只有詳略的差別,其他完全是一樣的。天親菩薩有註解,就叫做《無量壽經論》,這個在《大藏經》裡面有。『解』就是指《彌陀經》的註解。《彌陀經》註解,最古的當然也有,但是沒傳下來,一直流傳到今天,我們看到最古的本子就是唐朝窺基法師的《通贊疏》。

  天親菩薩在佛門裡面也是很了不起的一個人,他是無著菩薩的弟弟。這位菩薩在世的時候,常常到『兜率天宮』。天親也叫做世親,親近彌勒菩薩,『慈氏』就是彌勒菩薩,他有這種能力。在我們中國近代,親近彌勒菩薩的,只有虛雲老和尚一個人,我們在他的《年譜》裡面看到,兜率天宮,他曾經在定中去過一次。但是虛老和尚,當然程度比不上天親菩薩,天親菩薩是來去自如,常常去。他雖然常親近彌勒菩薩,並不求生彌勒內院,還是求生西方淨土,所以他給《無量壽經》作註解。《淨土聖賢錄》、《往生傳》裡面都有天親菩薩的傳記。

  疏【慈恩法師者,諱窺基,姓尉遲氏,敬德猶子也。】

  『慈恩』是寺廟的名稱,就是慈恩寺,唐朝時候長安的慈恩寺。後人敬稱他稱為「慈恩法師」,他的法名叫『窺基』。『諱』也是敬稱,就是避諱,不敢直接稱名,所以以後用上下,就是上「窺」下「基」。他俗家『姓尉遲氏』,他是複姓尉遲。尉遲敬德是唐太宗的大將,唐太宗開國尉遲公就是他。『猶子』,是他的侄子,尉遲敬德的侄子,雖然不是自己的兒子,是他兄弟的兒子。這個人也是非常的聰明。在傳記裡面講,玄奘大師到印度去的時候,在路上遇到一個老和尚,大概有一百多歲,在入定,這個老和尚是讀經證果了。玄奘大師看到他之後,覺得兩人很有緣分,就叫他趕緊到中國去投胎,他說:我到西方取經,將來回來之後,我來度你。這是初地菩薩,他就來投胎,投到尉遲敬德家裡作王孫公子。

  疏【奘師度之出家。】

  玄奘大師回來之後就找他,度他出家。

  疏【學通大小。】

  他是世出世間法都通達,人非常的聰明。

  疏【造疏計可百卷。】

  『疏』就是註解。在唯識方面他造的註解最多,例如《成唯識論述記》。所以他是中國唯識法相宗的開山祖師,第一代的祖師。

  疏【釋彌勒下生經,筆鋒得舍利二七粒。】

  他註解《彌勒下生經》的時候,毛筆筆鋒留下二十七顆舍利,這是不可思議的感應。

  疏【復示西方要義。】

  他對於彌陀淨土非常的讚歎。

  疏【有彌陀經通贊一卷。】

  窺基大師註的《彌陀經》註解,叫《通贊疏》。

  疏【海東法師者,諱元曉。】

  元曉法師是韓國人,當時在中國留學也很有成就,他也有《彌陀經》註解。

  疏【其疏此經,大率依論為主。】

  他註《彌陀經》,主要是依據天親菩薩的《無量壽經論》。

  疏【孤山圓法師者。】

  『孤山』是地名,『圓法師』,他的法號叫智圓,就是智圓法師。

  疏【十疏流通,此疏居一。】

  古大德對於經教研究多半都是專攻,專攻才會有成就;涉獵的太多,心力也分散了,時間、精力都達不到。像智圓法師就很了不起,他在一切經論裡頭選了十部,一生就專攻這十種,十種裡面有《彌陀經》。這十種是:《文殊般若經》、《遺教經》、《心經》、《瑞應經》、《四十二章經》、《不思議法門經》、《無量義經》、《普賢觀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、《楞嚴經》。這位法師一生就選這十種,畢生精力就用在這十部經上面,為這十部經都做了註解,後人稱為十疏法師。

  疏【義淵、淨覺、越溪等歷代諸師種種解釋率多散沒。】

  這是他聽說的,古人還有這幾位法師註《彌陀經》,但是蓮池大師已經見不到了。

  疏【至元大佑師者,乃有略解。】

  元朝大佑法師有一部《阿彌陀經略解》,現在收在《卍續藏》裡面。

  疏【今唯海東越溪大佑所解僅存而已,世遠人亡,經殘教弛,遂令如是廣大深遠法門,不得人人曉了,寧不悲夫。】

  這一段也是蓮池大師敘述他為什麼要給《彌陀經》作一本註解的道理,就是作這個《疏鈔》。這個經實實在在太重要了,可是知道的人不多。縱然我們今天念佛的人很多,真正懂得念佛道理的人不多,懂得念佛方法訣竅的人不多,這都是由於宣傳的力量不夠,在過去宣傳唯一的辦法就是流通註疏。大師能發這個大心,給這部經作一個非常詳細的註解。我們念了他這部註解之後,可以說古來這些註子不念也沒有關係。為什麼?他註得太詳細,全都包括盡了。

  我們今天把《通贊疏》印到經的後面,最重要的目的是幫助大家起信,玄奘跟窺基大師給我們作了證明,這部經翻得沒錯,註得沒錯,依照這個方法修行決定沒錯,我們的用意是在此地。因為現在實在講是末法時期,法弱魔強,甚至於有許多出家人,出家人在末法也就是佛經裡頭常講的「猶如獅子蟲,還食獅子肉」,是不是真正出家人?不是的,魔王波旬的子孫,在末法時期統統出了家,也剃頭受戒披上袈裟,他是魔子魔孫,他不是真正出家人。這是魔滅佛的唯一的一個手段,經典上都有記載。

 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魔王說要滅佛法。佛笑笑,他說:我這個法沒有人能滅得了。魔王就說:當你末法時期,我叫我的子孫統統出家去受戒,披上袈裟來滅你的法。佛聽了流眼淚,沒有法子。怎麼滅法?首先就說《彌陀經》是假的,說阿彌陀佛就是所謂太陽神,這是胡造謠言,這怎麼得了?幸虧玄奘大師跟窺基大師給我們作了證明,如果今天沒有《通贊疏》擺在面前,我們沒有辦法跟人辯駁。有這本書擺在面前,我們就相信那真正是胡造謠言,絕非事實,惡意的來破壞這個法門。

  玄義【若夫遠承佛旨,弘闡祕宗,為論為文,為集為錄,為傳為偈,為賦為詩,交讚互揚,其麗不億。莫不叮嚀懇告,感慨悲歌,普勸迷流,同歸覺路,一曾過目,可弗銘心。】

  前面一段是講的註解,這一段所講的,是自古以來對這個法門的讚歎。像近代印光大師的《文鈔》,完全是稱讚淨土。『若夫』是語助詞。『遠承佛旨』,佛滅度之後距離我們現在三千年,時代已經久遠,我們能承受佛的意旨,就是佛的意思,佛的意思是叫我們弘揚這個法門,修學這個法門。『弘闡祕宗』,祕宗就是指念佛求生淨土。自古以來四眾弟子對這個法門稱讚,『為論為文』,有論有文,倓虛法師的《念佛論》就屬於這一類的文字。印光法師《文鈔》裡面,稱讚西方淨土之論有六、七篇,文有幾百篇。『為集為錄,為傳為偈』,有《淨土集》、《淨土聖賢錄》、《往生傳》。有偈頌、有賦、有詩,像白雲法師的《淨土詞》就做得非常之美,我們上一次印了三千張,那是宋朝末年趙孟頫寫的字,相當有藝術價值,詞也好,字也好。

  『交讚互揚』,交互的讚歎,宣揚這個法門。『其麗不億』,億就是無盡的意思。『莫不叮嚀懇告』,懇切的告誡當世之人,告誡後世的學者,勸大家要認真的修學這個法門。『感慨悲歌,普勸迷流,同歸覺路』,這一句阿彌陀佛是真正的覺路,正覺之路。其他的法門雖然都是佛說的,都好,可惜不契機。我們依照別的法門,還是迷而不覺,怎麼迷?迷在法門裡面。學賢首的迷在《華嚴經》裡面,學天台的迷在《法華經》裡面,學唯識的迷在《成唯識論》裡面,沒有一個不迷。跟諸位說,只有一句阿彌陀佛不迷,你要能迷在一句阿彌陀佛也能往生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迷。所以這個不一樣,別的法門迷不管用,不能了生死、不能出三界;念佛這個法門迷,可以帶業往生,好處在此地。所以真正正覺之路,說老實話只有這一條。末後這兩句是大師特別叮嚀囑咐,『一曾過目』,就是你曾經遇到這個法門,曾經見到過,讀到過這個文字,聽到過別人勸告,你應當要刻骨銘心,不能忘記。

  疏【上文專指註釋此經。】

  前面一段是講的註解,這部經自古以來的註解。

  疏【今謂其餘讚詠淨土。】

  其餘讚歎歌詠淨土。

  疏【所有言辭不可勝紀。】

  沒法子統計,太多太多了。

  疏【為論,如十疑寶王等。】

  《十疑論》是隋朝天台智者大師所作,《念佛三昧寶王論》是飛錫法師所作,完全是讚揚淨土的,蕅益大師把這兩本都收進《淨土十要》。這是講『論』,舉出兩個例子。

  疏【為文,如龍舒無盡等。】

  『龍舒』,王日休居士作《龍舒淨土文》,這個在台灣流通很廣。我們現在所流通的《淨土十要》,是後人又補充了不少東西進去,像《徹悟禪師語錄》、《龍舒淨土文》也都編在裡面。專修淨土的同修,過去曾經有人請印光老法師編一部《淨土叢書》,老和尚講沒有必要,有一部《淨土十要》已經足夠了。台灣也有不少同修發心編出一套《淨土叢書》,那個反而太多太雜,真正修行確實《十要》足夠了。『無盡』是張無盡居士,就是張商英,是宋朝的一位宰相,他也作《淨土文》。

  疏【為集,如決疑指歸等。】

  王古作《直指淨土決疑集》,吳郡有一位出家法師大佑作《淨土指歸集》。清末民初上海商務印書館印過《淨土十三種》,這些東西全都收集在其中。

  疏【為錄,如淨土自信等。】

  無功居士王闐,作《淨土自信錄》。

  疏【為傳,如淨土略傳等。】

  就是傳記,慈雲懺主作《淨土略傳》。這都是舉幾個例子,實在每一個朝代出家在家的這些大德們,他們的註疏太多太多了。《淨土叢書》,這些註疏蒐集得相當完整。

  疏【為偈,如徑路修行等。為賦,如神棲安養等。為詩,如諸家懷淨土等。】

  太多了,所以就略說。偈頌,善導大師所作的《淨土偈》就非常的有名,他警戒世人,「漸漸雞皮鶴髮」,人漸漸衰老,皮膚皺了,頭髮白了,這個時候就要想到來日不多,「看看行步龍鍾」,背駝了,腰沒力氣了,走路扶著拐杖,老態龍鍾。「唯有徑路修行」,徑路是最近,這個時候你要覺悟,你要修行要找一條近路。什麼近路?不要浪費很多的時間。為什麼?自己時間不夠用,來不及了,哪有那麼長的時間?要找一條近路,要找一條靠得住的路,要找一條簡單穩穩當當的路,那就是「但念阿彌陀佛」,但念,「但」就是只念阿彌陀佛,除了阿彌陀佛之外,統統放下。這是善導大師教給我們的,他是淨土宗第二代祖師。

  永明延壽大師,作《神棲安養賦》。至於各家懷淨土詩,《淨土十要》裡頭有。《西齋淨土詩》是楚石禪師作的,中峰禪師作《懷淨土詩》也作得非常之好,都是勉勵後人要一心修淨土。

  疏【告而曰懇,真誠之語。】

  真心誠懇的告訴我們。

  疏【冀其信受而奉行也。】

  『冀』是希望,真誠告訴我們,希望我們能相信、能接受、能依照這個方法來修行。

  疏【歌而曰悲,淒楚之辭,或能感發而興起也。】

  感慨悲歌,『悲』是希望能觸動我們的覺悟,警覺到世事無常,來日不多,使我們自己警覺興起念佛的念頭。

  疏【麗,數也。不億者,億不足以盡之,言多也。】

  『億』是個大的數目字,萬萬為億,這個數目字都沒有辦法包括得盡,這就極力形容數目之多。

  疏【此皆淨土聖賢千言萬語,不厭繁重。】

  《淨土叢書》三十多本,你就曉得歷代這些祖師大德們苦口婆心勸告我們。

  疏【直欲生死海中,盡挈眾生於彼岸而後已。】

  他們這些人心中的願望,直接就是想在生死海中提挈這些眾生,所以提綱挈領來救度這些眾生到彼岸,彼岸在此地指西方極樂世界,把我們送到阿彌陀佛那裡,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。這是過去這些祖師大德們的悲心。

  疏【我等應當銜恩報德。】

  我們遇到、見到、聽到了,應當銜恩報德,「銜」是含著。

  疏【縷骨銘心。】

  這個大恩大德要牢牢的記住,不能把它忘掉。不但自己要信願奉行,而且還要:

  疏【展轉流通,遞相勸導。】

  我前天收到一封「幸運者的信」,每個人接到這個信,要抄十八封寄給你的親戚朋友,你就非常幸運;如果不抄,你將來就有災難。我一看,真的是幸運信,我就勸你們,每個人把淨土詩詞抄二十份寄給你的親戚朋友,普勸大家都念阿彌陀佛;我們這是真正的幸運,他那個未必會幸運。這是很好的辦法,這就是展轉流通,遞相勸導。

  疏【如其置而不覽,覽而不信。】

  『置』是把它擺在那裡,擺在那裡你不看,看了之後你不相信。

  疏【不曰愚蒙之訓,則曰寄寓之談,獨且奈之何哉。】

  這是他老人家感嘆的話。他自己不相信,還對我們批評,說我們愚痴,說我們迷信,這是他的錯誤。這就是經上講的少善根、少福德,他不能接受。雖然他善根、福德少,不能接受,但是我們這個機會不能不給他,我們還是給他這個機會,他能信很好,他這一生得度;他不信,種一個種子也好,阿賴耶識裡頭種個種子。所以流通普遍勸人修淨土,這個事情實在非常的重要。

  ◎【三、明誦】

  誦是讀誦,第三段是講讀誦的感應。

  玄義【次明誦此經者,如舌根不壞。】

  這是講念《彌陀經》、《無量壽經》的感應。

  玄義【天樂西迎。】

  這是講往生時候的瑞相。

  玄義【方解冤而往生。】

  這後頭都有公案。

  玄義【未終卷而坐脫。】

  一卷沒念完,他坐在那裡就往生了。

  玄義【歸如入定。】

  往生的時候不生病,就像打坐入定一樣,這樣就走了。

  玄義【終睹白蓮。】

  臨命終時看到白色的蓮花。

  玄義【銀臺而易金臺,粗樂而來細樂。】

  這些公案都在註解裡面。請看註解:

  疏【舌根不壞者,智論云:有比丘誦彌陀經。】

  這是《大智度論》上說的。比丘是出家人,念《彌陀經》。

  疏【命欲終時,語弟子言。】

  命終的時候告訴他的徒弟,學生。

  疏【阿彌陀佛與諸大眾,俱來迎我。】

  臨走的時候清清楚楚,他自己見到阿彌陀佛,見到經上講的清淨海會大眾統統來迎接他。

  疏【後從火化,舌根不灰,色相自若。】

  出家人往生之後多半是火化,火化之後,他的舌根不壞,就像前面鳩摩羅什大師一樣,可見得他所說的是真話,不是騙人的。不但舌根不壞,舌頭顏色都沒有變,一身燒成灰了,舌頭不但留下來,舌頭顏色都沒有變,這是給人家作證明。

  疏【天樂西迎者。】

  這也是一段公案。

  疏【宋唐世良。】

  宋朝,唐世良這是一位在家居士。

  疏【誦彌陀經十萬過。】

  誦十萬遍。

  疏【一日謂家人曰:佛來迎我。】

  這也是預知時至,沒有生病。有一天跟家裡人講,阿彌陀佛來迎接他了。

  疏【言已,作禮坐逝。】

  跟家裡人囑咐過之後,他拜佛,拜完之後他打坐就走了,坐逝。

  疏【其夜有利行人,在道味山上,夢西方異光,旛華繽紛,音樂嘹喨,空中聲云:唐世良已生淨土。】

  這個瑞相不是在他家鄉,是在很遠的地方,『在道味山』。他往生那一天的晚上,『利行人』,也是一個修行人,在山上修行的時候,晚上夢到西方有異光,『異』就是不平常的這種光亮,而且見到『旛』,這是佛門裡旛幢一類的,像旗幟一樣。天空中有華,『繽紛』就是很多很多旛幢、天華,從空中落下來。『音樂嘹喨』,天樂,而且聽到空中有聲音,有人說:唐世良往生西方淨土。這是天樂西迎。古時候有這麼一段故事,這些在《淨土聖賢錄》、《往生傳》裡面太多了。

  疏【解冤往生者。】

  這是消災的例子。

  疏【宋上虞。】

  這是地方。

  疏【民馮珉。】

  這是他的名字,也是在家居士。

  疏【少事遊獵。】

  他年輕的時候喜歡打獵。打獵,結的冤仇就多了。

  疏【見巨蛇,持矟將往刺之。】

  『矟』是長矛,他拿這個刺蛇。

  疏【時蛇在巖下。】

  蛇在山巖下面。

  疏【欲噬黃犢。】

  『犢』是小牛,這個蛇很大,想吃小牛。

  疏【珉推巖石壓之,至死。】

  他在上面把大石頭推下去,把蛇砸死了。蛇那麼大,俗話說這蛇成精了。

  疏【蛇屢為祟。】

  蛇被他壓死之後,常常作祟,來找麻煩,就是冤家債主。

  疏【珉修懺念佛經年,蛇不能害。】

  『修懺』就是懺悔,『念佛』,因為有這個功德,蛇沒有辦法來報復。

  疏【一日請同社淨侶,誦彌陀經,合掌而化。】

  『同社』,他一定是參加的蓮社。蓮社自古以來非常的普遍,從慧遠大師成立第一個蓮社,以後在中國每個地方念佛結社都叫蓮社。請蓮社的同修來幫他助念,念《彌陀經》,他合掌就往生了。這是說「解冤往生」,他要不常常念佛,不求往生,這個冤家債主不會饒過他的。他要不出六道輪迴,這一世修得再好,來世冤家還找他。你們看《慈悲三昧水懺》,悟達國師是十世高僧,他那個冤家就跟他十世,非報復不可。到第十世,迦諾迦尊者調解,把它化解了,否則的話沒完沒了。所以諸位要記住,不要跟人結冤仇,不要跟鬼神結冤仇,也不要跟畜生結冤仇,尤其是個大的畜生,你跟牠結冤仇很麻煩。為什麼?愈是大的,牠靈性愈高,報復的念頭強,這個結下冤仇很討厭,真是生生世世不容易解除。

  俗話說得好,「冤家宜解不宜結」,冤家應該要解開不要結,結了以後生生世世麻煩。只有真正往生西方淨土,你所有的冤家算是統統解除了。你要不能往生淨土,決定逃避不了,不管你修什麼法門,你修不成功,那個冤家債主都叫魔障,他都來障礙你。我們無始劫以來,不曉得跟多少人結了冤仇,跟多少鬼神、畜生結了冤仇,我們今天在菩提道上求一帆風順不容易,不可能的事情。唯一的一個辦法就是學馮居士,天天真正的念佛、懺悔,這懺悔我們念《懺悔偈》就夠了,依《懺悔偈》內心真正懺悔,這樣就好。而且這一句阿彌陀佛確確實實消業障、增福慧。不僅它是有往生的大功德,現前你念一聲阿彌陀佛就消罪障、增福慧,你念念阿彌陀佛就是念念消業障、念念增福慧,沒有比這個效果更殊勝的。

  疏【未終坐脫者。】

  這是晉朝時候。

  疏【晉智仙法師,號真教,住白蓮寺,十三年西向十念,十二時不暫廢。】

  他念佛算是不多,可是人家的功夫不得了!他是用十念法。他十三年不間斷,念佛面向西方十念。他十念是十二時每一時念一次,十念時間不長,大概五分鐘就念完了。那個十二時就不簡單,十二時包括晚上。那個時候時辰是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」來計算的,一個時辰就是現在兩個小時,他每兩個小時念一次,這是修十念法。每兩個小時念一次,十三年沒有間斷過,他的功夫在此地。最難得的是夜晚,夜晚每兩個小時他也起來念一次,這個不容易。

  疏【一夕微疾。】

  這是他往生的那一天,有一點小小的病。

  疏【命觀堂行人誦彌陀經。】

  『觀堂行人』,觀堂是五觀堂,就是齋堂,這裡面工作的人,叫他念《彌陀經》。

  疏【未終卷。】

  《彌陀經》沒念完。

  疏【安然坐脫。】

  他在那裡坐著,人家在念,他也是跟著念、跟著聽,一卷經沒念完,他就往生了。這是十念法的榜樣。

  疏【歸如入定者,宋釋處謙。】

  這是出家人,處謙法師。

  疏【精修淨土。】

  『精修』就是專修,不雜別的法門。我們修淨土法門還要去修別的,還要去研究別的,這就不精了。「精」,除這個法門之外,除淨土經典之外,統統不涉及,這叫精。淨土主要經典是三經一論,依這個來修行。

  疏【一夕,誦彌陀經畢。】

  往生的那一天晚上,念完了經。

  疏【稱讚淨土。】

  『稱讚淨土』,就是我們現在講的「讚佛偈」。

  疏【告眾曰:吾以無生而生淨土。如入禪定,奄然而化。】

  跟大眾話別,說完之後,特別說他是『以無生而生』,就是淨土生無生,古德跟我們說:生則決定生,去則實不去。天台大師有《淨土生無生論》,這部書現在也收在《淨土十要》,非常的重要,能解除我們許許多多對淨土上的疑問。《生無生論》,季聖一居士註解得非常詳細。

  疏【終睹白蓮者,宋嘉禾郡鍾嫗。】

  這是一位姓鍾的老太太。

  疏【日誦彌陀經十遍,念佛不輟。】

  你看看她修行,每天念《彌陀經》十遍,佛號不間斷。

  疏【一日語其子曰。】

  往生的那一天告訴她的兒子。

  疏【見白蓮華無數,眾聖迎我。】

  見到蓮華,見到佛與大眾來迎接她,她往生了。

  疏【遂端坐聳身化去。】

  聳聳肩膀就走了,這麼自在。沒有生病,這是在家的老太太。這些人的傳記,詳細的都在《淨土聖賢錄》。

  疏【銀臺金臺者。】

  這個故事傳得很普遍,許許多多人都曉得。

  疏【懷玉禪師,台州人,布衣一食,常坐不臥。精進念佛,誦彌陀經三十萬遍。】

  念佛號就不必說了,《彌陀經》就念了三十萬遍。這是一生『布衣』,粗布衣服,日中『一食』。『常坐不臥』,這是修不倒單,不躺下來睡覺,睏的時候就打坐。『精進念佛』,這是真精進。念佛堂,實在講真正要是用功念佛,這效果非常顯著,有一個休息室,大家累了到那裡去休息一下,休息的時候不必脫衣服,和衣而睡,打個瞌睡;精神恢復了,馬上接著再念,要這樣才行。我們不是打精進佛七,打精進佛七那很嚴格。這個就是累了自己去休息,休息好了馬上回來念佛,能夠把一切放下,一心念佛,效果非常的顯著。

  疏【一日見西方聖眾,多若恆沙。】

  像恆河沙數一樣,他見到清淨海眾跟著阿彌陀佛、觀音勢至都來迎接他了。

  疏【一擎銀臺,從窗而入。】

  拿的蓮花上面有臺,金臺、銀臺就是品位高下不一樣。來接他的這個人,拿的蓮花上這個臺是銀臺,從窗而入。

  疏【玉曰。】

  懷玉禪師就講。

  疏【吾一生精進,誓取金臺,為何得此?銀臺遂隱。】

  我一生精進,心裡想著金臺,沒想到現在銀臺來了,心裡當然很難過、很慚愧。他這念頭一動,那個銀臺就不見,就隱了。

  疏【玉感激。】

  這銀臺不見了、消失了,他自己心裡就很感動。怎麼樣?再精進、再努力。

  疏【倍復精進。】

  加倍的努力。

  疏【三七日後。】

  過了二十一天。

  疏【見佛滿空中。】

  佛又來迎接他了。

  疏【乃謂弟子曰:金臺來迎。】

  果然不負他的期望,金臺來迎。

  疏【吾生淨土矣。說偈含笑而逝。】

  他歡喜了,這願望達到了,真的是金臺來迎接他了。

  疏【郡守段公異之。】

  『郡守』就是地方上的長官。那個時候的郡相當我們現在省一樣,比省小一點。郡守就是太守,地方上的長官,見到他這個瑞相也非常感動。

  疏【作詩讚美。】

  有詩贈送他,讚美。

  疏【有枝低只為掛金臺之句云。】

  詩云:「我師一念登初地」,金臺是理一心不亂,理一心不亂是上品上生。他一生用功,常坐不臥,尤其最後三七二十一天加倍精進,他是得理一心不亂,所以讚歎他一念登初地,「佛國笙歌兩度來」,阿彌陀佛天樂來接引他兩次,「唯有門前古槐樹」,他這個廟前有棵槐樹,槐樹枝低,「枝低只為掛金臺」,金臺太重了,所以把槐樹這個枝都壓得很低。用這一首詩來讚歎他。

  疏【粗樂細樂者,元子華禪師。】

  元朝時候,這是一位出家人。

  疏【大歷九年,於潤州觀音寺,誦彌陀經六月。】

  天天念《彌陀經》,念了半年。

  疏【忽得疾。】

  忽然他得病了。

  疏【夜聞香氣樂音。】

  在病中時候,他聞到香氣,聽到天樂。

  疏【空中告曰:粗樂已過,細樂續來,君當往生。】

  這個天樂也是兩度,這是愈來愈細,愈來愈好聽。

  疏【良久念佛而化。】

  他是念佛往生的。

  疏【異香連日不散。】

  這都是往生的瑞相。他舉的例子很多,都是幫助我們起信,每個例子都是真實的事情。今天時間到了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