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佛門裡沒有對立、沒有矛盾、沒有衝突。 (第五二六集) 檔名:29-519-0526
再看下面,「聖人無我,而阿難仍自稱為我者,不壞假名故」。聖人,修行到什麼程度才是聖人?一入門,須陀洹,大乘裡面,像《華嚴經》裡面所說的,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薩就無我了,就是聖人,我們一般稱為小聖,他真的是聖人。為什麼?他做到無我了。小聖破三界八十八品見惑,八十八品見惑,佛在教學當中把它歸納為五大類,方便,八十八太多了,太囉嗦了,分為五大類。第一個就是身見,小乘初果不再執著身是我,他知道身不是我,他不會執著身是我。身是什麼?身是我所,就像衣服一樣,衣服不是我,是我所有的;身不是我,是我所有的,看身體跟看衣服是一樣的,所以稱小聖。一般人不行,一般人一定執著身是我。什麼是我?靈性是我,不是靈魂。但是靈性跟靈魂是一不是二,靈魂是迷,靈性是覺悟;靈魂覺悟了就叫靈性,靈性迷了就叫靈魂;靈魂出不了六道,靈性出六道了,超越六道輪迴了。小聖,他沒有身見,他沒有邊見,沒有邊見就是沒有對立。
我們這些年來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,討論一個主題,化解衝突。衝突從哪裡生的?從對立生的。要沒有對立,哪來的衝突?所以你要曉得,佛門裡沒有對立、沒有矛盾、沒有衝突。別人跟我對立,別人對我有矛盾、有衝突,我對他沒有,不要求別人對自己,要求我怎樣對人,你的佛法才能成就。要求別人怎麼對我,錯了!那叫什麼?心外求法,那就變成外道。佛法從自心裡面去求,不在外面求,為什麼?心能轉境界。譬如人家毀謗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不學佛的人說,這是我的冤家對頭,我要報復他,他起這個念頭。這個念頭錯誤,這是不知道自他是一體。你這一報復,在六道輪迴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苦不堪言,錯了!覺悟的人怎麼樣?覺悟的人知道,我跟他是一體,他對我的毀謗、對我的羞辱、對我的傷害,是他迷而不覺,就原諒,痕跡都沒有了,不要說原諒,沒有原諒,痕跡都沒有,歡歡喜喜還是對他。那個人是什麼?菩薩。再從深處一想,他對我有利益,他是我恩人,他毀謗我,看看我起不起心動念,我不起心動念,我就提升了,他幫助我提升,這一關考試我通過了。他陷害我,我沒有一點怨恨心。你們在大乘經上讀到的,釋迦牟尼佛修忍辱波羅蜜的時候,叫忍辱仙人,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,那是多麼慘痛的一個事情。釋迦菩薩一絲毫怨恨心都沒有,而且告訴歌利王,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,為什麼?報你的恩。因為你這樣子對我,考驗我忍辱這個心夠不夠,我能忍,忍辱波羅蜜畢業了,最後一關,畢業了。禁得起考驗,凡是來考驗的人都是恩人。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,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你執著它幹什麼?錯了。統統放下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,你怎麼不會生感恩的心!
真學佛,對任何人感恩,他對我好,我感激他,他對我不好,也感激他,都是幫助提升。對你好,好裡頭沒有貪戀,斷什麼?都是斷煩惱,斷貪戀、貪愛;對你不好,斷瞋恚。在這個地方看看你貪瞋痴放下多少,真放下了,若無其事;你還有一點點怨恨,你沒放下,順境裡還有一點歡喜,沒放下。喜怒哀樂愛惡欲叫七情五欲,那是煩惱,必須在環境裡頭,人事環境、物質環境裡去鍛鍊,鍊到不生煩惱,心平氣和,我們這個經本上經題,清淨心現前了。他對你怎麼不好?大恩大德!大恩大德的人你還要去報復他,你完了,你還繼續搞六道輪迴。什麼時候能出頭?什麼時候遇到這些障難、遇到這些考試心平氣和,你就能出頭。所以修行人生活在哪裡?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。這個世界,沒有一個人對你不起作用的,沒有一個人對你不是在幫助你、在成就你的,就看你會不會、你認不認識。我這次在印尼訪問,也是遇到一個企業家,生意大概做得很大,請我吃飯。問我一個問題,有一個人騙了他的錢,大概不少,他問我,要不要在法院裡起訴,告他,把錢要回來?我說你學佛多久?十多年了。我說:如果你真學佛,就算了吧!為什麼?這錢數目是多,但是你有錢,你是個大財主,對你來講無所謂,你何必計較,何必放在心上?你又不是沒有錢用,又不是缺這個,你用他用是一樣,有什麼兩樣?我看他聽得懂聽不懂,他真聽懂了,那他真的學佛;如果聽不懂,還有怨氣,還去告狀的話,白學了,十幾年佛白學了。這個就是什麼?在考驗你的功夫,你能不能放下。到這個關頭還是放不下,你還是原地踏步,你的學佛是一步也沒走出去。所以講無我,你看看入門的條件,無我,沒有對立、沒有成見。底下就是見取見、戒取見,這兩種我們中國人叫成見,沒有成見,你才能隨緣。最後一個是沒有邪見,你的知見很正,沒有偏沒有邪,這個沒有偏、沒有邪是從佛法裡頭得到的。依照佛的教誨去生活、去工作、去待人接物就沒事了,多快樂!多幸福!你要跟人計較,那你可可憐了,你煩惱無量。全是假的,六道輪迴是假的,十法界是假的,何必在裡面搞假的?把假的當作真的,這就是迷惑顛倒,這就錯了。要知道,真正修行人,古大德所謂「借假修真」,一切都是假的,我在假的當中鍛鍊自己,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鍊到乾乾淨淨、鍊到一念不生。清淨心現前就是阿羅漢,平等心現前你就是菩薩,再要是正覺現前那就成佛了,都在經題上。
節錄自:02-039-0083淨土大經解演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