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何必跟人結怨?  (第五二五集)  檔名:29-519-0525

  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《楞嚴經》,四個月,第一次住四個月,一九七七年,三十多年前了,正好演培法師在此地,我跟他在台灣認識。他們有一輛巴士在香港旅遊,就邀了我一道,我們就坐在一起。他就談到弘法的法師,他說佛學院,非常感慨的說,佛學院出不了人才。在那個時候,還有一些講經的大德,統統都是講小座出身的,他指著我,「包括你也在內」。真的,我們是講小座,就是複講。複講是阿難開頭,阿難升座講經,完全是複講釋迦牟尼佛的,不能加一點自己的意思在裡頭。古人教學好嚴,你自己有悟處,你不能講,你還是要講老師的。為什麼?訓練你的定力、訓練你的謙虛,也就是決定不在老師講的上面加一個字。這就是什麼?老實,聽話。到什麼時候才能發揮自己意思?自己有悟處,開悟了。自己沒有開悟之前,決定遵守老師的,以前這樣嚴格。所以,世世代代出高僧、高人,這個方法真好!但是在今天,今天民主開放自由,就不能限制了。所以這一代出的人就少了,就比不上過去。為什麼?沒有那麼嚴格。它嚴格的好處在哪裡?它裡頭有戒定慧三學。現在你可以自由發揮,自己蒐集資料,戒定慧沒有了。沒有戒定慧,變成什麼?變成佛學、變成學術,跟從前不一樣,從前是完全從戒定慧培養你的性德。佛教要真正能復興,還得用老辦法,不用老辦法,培養的是學者、專家,像現在大學裡面培養這些博士,德行就差遠了。德行是什麼?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這就沒有了。阿難是第一個表率,幾千年來培養講經的法師都這個方法。怎麼個培養法?法師升座講經,在一個講堂,選擇,他是兩個條件,這是講學經的兩個條件,做講經的法師,第一個記憶力好,你這一遍聽了之後你不會忘記,第二個理解力強。這是兩個基本原因,沒有這兩個條件,你就沒有辦法學講經;沒有辦法學講經,在一起學習,將來做護法。寺廟是個學校,講經是教員,沒有講經做職員,日常行政事情你們去做,做職員,教職員,學校就兩種人。所以教員一定這兩個條件。

  無論是教員、職員,基本的德行是一樣的,那就是我們講的四個根,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,再是戒律,要持戒,這個是普遍的,共同科目。學講經的這幾個人,老師,就是法師挑選出來坐第一排的,面對著老師,他們坐第一排,第一排都是要擔任複講的。聽完老師這堂課,明天你把你昨天聽到老師的重複講一遍,不准加自己的意思。老師怎麼講的你就怎麼講,老師講錯了你就錯講,你也不必糾正,完全照老師的,古人是這個辦法。我們過去在台中學講經就是這個方法,李老師把這個經講一遍給我們聽,我們記住了,明天我們再講給他聽,完全一樣,不能加,少沒有關係,忘掉了可以不講,不能加!我當年跟老師,我就佔了這點便宜,我記憶力好,這兩個條件具足,理解力、記憶力很強。我聽一遍,大概在一個星期之內,我用強記可以能記得百分之九十五,我有這個能力,所以被老師看中,沒有這個能力你沒有辦法學。最低限度要能夠記百分之七十,你才有條件學講經,如果百分之七十達不到,你沒有辦法學習。那時候沒有錄音,真的要靠強記。所以相當不容易!我跟李老師十年,學五部經,在老師門下決定守規矩。我們練習講經在台中蓮社,還有個地方,靈山寺,這兩個地方是我們學生練習講經的地方,就是複講,決定嚴守規矩。我到香港來講《楞嚴經》,我這部大經是跟李老師學的,他講了三年,我也講了三年,複講。這個經複講過一遍,心裡有底子、有把握,香港人來邀請我就答應了。但是在香港講經我就可以發揮了,我也參考一些古大德的註解,這是契機,香港的根機跟台灣不一樣。所以在學習跟自己出來這也不一樣,學習是基礎,一定要照規矩,一板一眼,不能錯,你的根才紮得深。這個訓練忍辱,自己有見解什麼東西,想講,一定要忍,就不准,培養你的定功、培養你的謙虛。最怕的是傲慢,人要有絲毫傲慢就完了,就像《論語》裡面所講的,夫子說了個比喻,「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驕且吝,其餘則不足觀也」。你想做學問這樁事情,最忌諱的,絲毫傲慢就把你整個毀掉了。所以那麼樣壓制你是什麼?把傲慢習氣壓掉。古聖先賢對於培養底下一代用心良苦,於此可知,不容易,真正關愛你,真正在培養你。

  現在人沒福,如果用這個約束,他侵犯他的自由,他不服,這完了。所以老師能不能教?不能教。我們在台中跟老師,我們二十多個學生,裡面我們就知道,有三、四個老師完全聽他的,他自己愛怎麼樣,從來不責備。真正聽話的,老師很嚴格,有打有罵。我們也看到,對那些同學怎麼特別好,都是笑咪咪的?我們雖然不說話,我們那個態度老師看出來了,找我,跟我講,為什麼對那些人那麼好?不肯學,不聽話。不聽話、不肯學,你責備他,他不接受,他有怨恨,何必跟人結怨?你肯學,我教你;你不肯學,好,隨便,旁聽吧!我們才了解老師的用心。這都是我們學習的地方,決定不要去得罪人,這個重要。肯學是他的事情,不肯學也是他的事情,何必勉強?古時候那個教學可以勉強,為什麼?社會一般都是這樣要求的。現在社會是自由開放,社會不要求,我們要隨順世情,世間的情要隨順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你明瞭之後,你的生活、處事待人接物活活潑潑,一點都不呆板,善人歡喜你,不善人也歡喜你。這個叫學佛,真是「菩薩所在之處,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」,這就對了。學佛還有執著,學佛還有怨恨,那就大錯特錯,你這佛怎麼學的?佛教你斷煩惱,佛教你長菩提。我們看到阿難結集法藏,「如是法門,我從佛聞」,一定要懂得裡面深密的意義。我們學習到了,就在生活上用上了。

  

  節錄自:02-039-0083淨土大經解演義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