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今天世界問題是很多 (第二五五集) 檔名:29-519-0255
祖師大德在此地給我們一個定心丸,過去造的過失不怕,昨天造的也不怕,昨天也過去了;從今而後我再不造了,我一定要依照釋迦牟尼佛、阿彌陀佛的教誨,我認真修學,別人學不學與我不相干。對待別人像對待佛一樣恭敬,那你就對了,普賢行你就做到了。普賢行第一條就是把一切眾生都看作真佛,「禮敬諸佛」。我們對一切眾生恭敬,就像恭敬釋迦牟尼佛一樣,就像恭敬阿彌陀佛一樣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對人如是,對小動物也如是、對花草樹木也如是、對山河大地亦如是,你有福了,你真的覺悟了。能吃虧,能接受羞辱,能接受無故的傷害,沒有關係,消自己的業障,成就自己的忍辱波羅蜜,好事,不是壞事!這要真正有一點智慧,不但沒有怨恨心,生感恩的心。為什麼?他來考試我,看我忍辱功夫到什麼階段,我心裡還有一點怨恨,我就曉得我功夫還不夠,我是勉強忍受的;功夫真正夠了,一絲毫勉強都沒有,一絲毫忍受的那個念頭都沒有,充滿感恩,你境界真的提升了。這些日常生活當中這在修行,修正自己錯誤行為,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這是提升你品位的條件。你沒有這個功夫,你到極樂世界品位下;有這個功夫,品位就一直上升,你說多好,怎麼不感恩!要有怨恨的話,那好,西方去不了,你往三途去了,那就錯了。要覺悟,要聰明,不幹傻事。所以具足信願行,具足六波羅蜜。
我們給淨宗同學只提五個科目,第一個是三福,「淨業三福」,這是最高指導原則。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」,老師不在了,我的講堂,這個攝影棚,無論在哪個地方,我們老師、護法的照片我都懸掛著,念念不忘老師,我今天在此地學習的,老師看到了,存感恩的心!「慈心不殺」,對一切眾生決定沒有傷害的念頭,對花草樹木、山河大地決定沒有破壞。「修十善業」,十善業是佛法的標準,每一條都要反省,晚課反省,早課是提醒,心同佛、願同佛,晚課反省。三十二到三十七品裡面反省的,主要的就是用十善業,這是娑婆世界六道眾生,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在此地。十善具足,你才是善男子善女人,經本一打開我看到了,我有分,我在裡頭,這才能成為世尊真正的弟子。「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」,這第二條,從這裡提升,提升這是佛弟子了。都做到了,再向上提升,大乘弟子,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」,這個因果就是,用我們這個地方,信願行是因,往生淨土是果。發菩提心、一向專念是因,這第一個因;第二個是信願行是因,信願行決定往生,深信因果。「讀誦大乘」,就念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其他都不必了,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。後頭一句,「勸進行者」,前面這十句都是自行,都是成就自己,最後自己成就了,幫助別人。怎麼幫助?我們自己真幹就是幫助人,別人看到了會向你學習,別人遇到你,會向你請教。真幹,不能幹假的,要量力而行,不要分心,不要搞太多,搞太多一事無成,那就害了自己。
今天世界問題是很多,迫切需要的,這是多年我常常說,需要宗教大學、需要多元文化大學、需要大量的人才,要利用媒體來教化全世界的眾生。宗教要團結,團結宗教最好的方法是要互相學習經教,那就會真的團結。讓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明瞭宗教的教義,他喜歡修學哪個宗教,我們都贊成、都鼓掌,為什麼?宗教是平等的,沒有高下,我們講的是個個都第一。我在新加坡團結宗教,個個都是第一,沒有第二的。我比喻好像一個人的身體,基督教是眼睛,伊斯蘭教是耳朵,佛教是鼻子,眼睛第一,耳朵也是第一,鼻子也是第一,這個人身體健康;如果說我眼睛第一,其他都不行,那你不就生病了?你問題不就來了?個個都是第一,沒有第二,沒有一樣不好,平等的尊敬,認真的學習,成就自己的德行,成就自己的智慧,這叫大圓滿。可是從哪裡做起?我們的經驗,一定從自身做起,從我們自己小道場做起。我自己自身沒有做好,我就不能影響小道場;自身做好了,才能影響小道場;小道場做好,才能夠影響我們的鄰居、我們這幾條街,逐漸往外,它自然發展,不是有意的。有意去做,你就又落到意識裡去,又搞分別執著,一定是完全順其自然,佛法裡面講「法爾如是」,這樣你做得多自在,做得多歡喜,一點障礙都沒有。這是佛菩薩、所有宗教裡聖賢教導我們的原理原則。我們要不聽他的,用自己的思想來策劃怎麼搞,那都是麻煩,都是搞的世間法。聖賢事業一定是聖賢人做,大智慧、大福報。我們想想自己智慧、福報都不夠,只能點火,希望能開風氣,後面有人來接,當然最好地方政府來接、國家來接。現在國際組織有聯合國,聯合國來接就更好了!我們要做出個樣子,不做樣子他不相信,他沒有信心。就是這一點,一個小道場,做成這個樣子。那我們跟聯合國還有這個緣分,可以邀請他來參觀,真做好了,請他來參觀。他們看了之後歡喜,有了信心,這些人有大福報,這些人有大因緣,他可以把這個事業發揚光大。那我們在這個地方念阿彌陀佛,樂觀其成,這才叫真正的好事!
節錄自:02-039-0036淨土大經解演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