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學佛一輩子很用功,走的時候沒有瑞相 (第八三一集) 檔名:29-519-0831
許許多多的人他學佛,學了一輩子很用功,能言善道,著作等身,為什麼走的時候連個瑞相都看不到,什麼原因?他在學習的時候,他沒有把分別執著放下,就出在這個地方。沒有放下分別執著是凡夫,凡夫學佛得的是什麼?是佛學常識,是佛學的知識,沒有三昧,更沒有智慧。所以這都叫妙法,知道的人不多,能用得上的就更少,得會用!不能不認真,不能不努力,認真、努力是消自己的業障。可是書本一合,心地清淨,乾乾淨淨,人家問我我知道,不問不知道,這樣學佛就如法。心地清淨,記住我們這個經題後半部「清淨平等覺」這五個字,「清淨平等覺」是因,「大乘無量壽莊嚴」是果報,大乘是智慧,無量壽是德,莊嚴是相,你看智慧、德相,那是果,從哪來的?從清淨平等覺來的,清淨平等覺是性德。所以諸位你細細去體會,你就懂了。如果我們學了,學了還常常念著,還常常不忘,還常常在分別執著,你的清淨心沒有了。八萬四千法門,研究經教是裡頭的一門,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著相,這個著相就是執著,不能執著。再往上提升一些,不能分別,不著相你得清淨心,不分別你得平等心,平等心比清淨心高,清淨心就生智慧,何況平等!那生大智慧。這是佛法修學的祕訣。
要記住古人常常給我們提示,真修行人省事,「知事少時煩惱少,識人多處是非多」。為什麼真正修行人他要住到山裡面去,跟外面隔絕?那就是知事愈少愈好。為什麼?凡夫你會受到外頭環境干擾,不受干擾的時候,那是有相當定力、相當功夫。這個定力,不一定是要天天盤腿面壁,不是的,不受境界干擾是真定力、真功夫,那叫禪定。盤腿面壁那是初學,真正得定了,行住坐臥都在定中,佛經上有兩句話,佛常講的「那伽常在定,無有不定時」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在定中,沒有受外頭境界干擾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,一定要學習。淨宗的殊勝,我們學習學到什麼程度沒關係,學對自己決定有好處,而這個法門、這個修學,所以叫做方便法門,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方便法門,方便當中的方便,最殊勝的方便是一句名號,「阿彌陀佛」四個字這一句名號,在日常生活當中,從早到晚常常想著阿彌陀佛,其他的都不要想。我每天讀經,到這個地方來跟同學們分享,讀經完了之後經本一蓋,你要問我讀些什麼我不知道,心裡只有阿彌陀佛,不曉得,你問我我都知道,你不問我我全不知道。到這邊來跟大家分享,經本一展開我知道,我講完之後,問我講些什麼我都不知道。這真的,幾十年都是這樣的,心裡乾乾淨淨的。如果心裡還想著這個、那個,那麻煩了,那累死了。
節錄自:02-039-0168淨土大經解演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