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大庭廣眾下讓他沒面子,他就會懷恨在心 (第一三七O集) 檔名:29-519-1370
下面是,「不惡口,止前惡言加人之惡行,行軟語之善」。過去處事待人接物言語不善,容易得罪人,得罪人自己還不知道。言語,古人非常重視,孔夫子教學四科,第一個是德行,第二就是言語。言語是禍福之門,說的人無心,聽的人有意。傷害別人的言語,人家會記恨,記恨在心,將來有機會他就來報復你,你不知道禍從哪來的,所以言語是最容易得罪人的。勸善規過都要用軟語,要用柔和,否則的話,你的好朋友跟你就疏遠了。雖然他有過失,你勸他是好意,但是你的言詞態度不行,對方能不能接受?老師教學生都不例外,我跟李老師十年,他老人家教訓學生,絕對不是當著大眾,學生犯了過失,他把他叫到房間裡面去勸導他。勸導,把利害得失分析給他聽,學生覺悟了,對老師感恩。如果在大庭廣眾當中你去喝斥他,不一定會感激你,雖然知道錯誤,你讓他沒面子,他就會懷恨在心。
連教學,在現前這個時代都不能得罪學生,現在甚至於父母教子女也不敢得罪他。為什麼?他不懂得孝道,所以確實會引起叛逆的行為。現在這個社會,殺父親、殺母親已經不算是新聞了,常常有。這個在過去是不可能發生的,現在這個社會常有。我們的言語態度能不謹慎嗎?不謹慎,自己惹來的禍害不能怪人。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禮敬諸佛,對一切眾生都要恭敬,這個很有道理,學生恭敬老師,老師也恭敬學生。不能像從前老師對學生那麼認真教,不行了,找不到這種學生。父母對兒女也不例外,現在是都把他當作朋友看待,尊卑上下之禮沒有了,從小沒有學過,他也沒有看到過,你要用尊卑之禮來待人,你就錯了。在古代可以,現代不可以了。這個要不要恢復?要,怎麼恢復?現在人真正要留意,好好的學習,總得三代、四代之後才能恢復。道德仁義恢復了,社會安定了,天下太平了,絕對不是短時間能夠做得到的,要做,如果要不做,這世界會毀滅。我們做得很辛苦,知道果報要在二、三代之後才能看見,我們這一代看不見。這是一樁莫大功德之事,應該做,必須要做,從自己做起就對了,不要期望別人。
節錄自:02-039-0428淨土大經解演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