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佛都希望我們走捷徑 (第七七六集) 檔名:29-519-0776
所以深入經藏要曉得,一部經的深入,不是每一部經的深入,不是這個意思,不是叫你讀很多經論,廣學多聞,不是的。廣學多聞是在什麼?真正教化眾生,那是什麼時候?自己明心見性之後再廣學多聞,次第一定要搞清楚。四弘誓願就把這個修學次第說清楚了。學佛首先要發菩提心,菩提心是什麼?度眾生的心,眾生無邊誓願度。你看到這個六道裡頭芸芸眾生多苦!如何幫助他離苦得樂,你要發這個大心。想幫助別人一定先要成就自己,自己沒成就怎麼能幫別人?所以第一願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對自己修學來講那是個動力,它在推動你要真幹;你要幫助眾生,一定要成就自己的德行、成就自己的學問,德行在第一,就是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,這成就德行。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目的是什麼?目的是斷煩惱。你看看,見思煩惱斷了你就成正覺,證阿羅漢果,塵沙煩惱斷了你就是菩薩,你證得正等正覺,無始無明破了你成佛,你證得無上正等正覺,這些事情都要靠一門深入,要靠甚深的大定。從修定回歸到自性本定,徹悟之後自性本定現前,講性修不二。沒有見性那你是修的定,這是修功,見性之後是性定,修定的目的是開發性定。這個功夫做到再廣學多聞,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。這個次第搞得清清楚楚的,前面兩個還沒有,就要搞法門無量誓願學,學一輩子,學得也不錯,很用功,學的是什麼?佛學,佛學常識,我們現在人講的知識,不是智慧,這個差別就太大太大了。現在人誰懂得智慧?統統都是一昧的往知識上走,走這條道路。智慧跟知識完全不相同,智慧能解決問題,知識不行。智慧能貫通一切,世出世間一切法全能貫通。所以把方向、目標全都搞錯了,這一點希望我們同學都能夠體會到。
佛都希望我們走捷徑,希望我們能夠快速的成就。所以學佛首先我們自己要認真檢點、反省自己是什麼樣的根性,我們來選擇哪一個法門,這個很重要。法門選對了,這一生就決定成就,法門選錯了,這一生很難成就,沒有僥倖成就的人。善根裡面最重要的是講悟性、是講定力,講誠敬,印光大師講得好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。我們對自己有沒有誠敬?對我們修學的課程、這些經論有沒有誠信?對老師,老師是釋迦牟尼佛,有沒有誠信?對世世代代承傳這些祖師都要有真誠的信心,這才能成就。所以為什麼學的人那麼多,成就的那麼少,你要明白這些道理,你就曉得這是自自然然的,他不具備這些條件。釋迦牟尼佛是個好老師的榜樣,阿難尊者是個好學生。
節錄自:02-039-0138淨土大經解演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