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對待任何人恭恭敬敬 (第七一四集) 檔名:29-519-0714
所以,我們對於佛在經上說的這句話,我們永遠記住,時時刻刻記住。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心想就是念頭,我們的念頭善,一切境界沒有一樣不善,都是善的;我們的念頭不善,沒有一樣是善。我們要想,頭一個想自身,這都是佛說的,「相由心生」,我們的相像菩薩一樣,金剛不壞身,永遠沒有煩惱、沒有妄念就是菩薩相。只要把那個念頭息掉就好了,妄念、不善的念頭統統息掉,完全存那個善念,身心健康,百病不生。有同學從網路上下載的新聞告訴我,拿來給我看,在印度最近發現一種病毒,傳染病,已經傳到澳洲,聽說香港有一個例子,有一個病例。這種傳染病預測可能會傳遍全世界,沒有任何抗生素能夠有效的防止,換句話說,沒藥可治。得到這個病,大概三、四個小時就走了,這麼快,這很可怕。這個信息去年世界衛生組織已經發表,我們已經看到這個新聞。可是也有信息告訴我們可以不會受感染,什麼樣的人?心態好的人、念佛的人、吃素的人、心地善良的人不會受感染。我們能相信嗎?能,這佛經上有講的道理,邪不勝正。那個病毒是邪,是邪惡的,你心正,它不會侵犯你。現在醫學上免疫的能力,這個免疫能力是什麼?心地清淨、善良、素食、不殺生,不跟這些眾生結冤仇。它這病毒是來報仇的!現在念佛得真念佛、真學佛才行,搞假的不行,搞假的時候,這個病毒還會感染你。如果你真正是學佛的人,心地善良,像我們念佛的人念念就是阿彌陀佛,除了阿彌陀佛之外沒有第二個念頭,這樣的人,這個病毒不會干擾你。
所以科學給我們做了證明,佛菩薩給我們做了證明,我們重要的也要學諸大士德遵普賢。從果向因我們做不到,我們還沒有證果,但是德遵普賢要認真努力去學習。學習普賢菩薩頭一條,「禮敬諸佛」,對待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要有恭敬心,這是正確的。為什麼?萬事萬物的法性就是真佛,在有情的分上稱為佛性,在無情就是植物、礦物,稱為法性。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,沒有一點差別,我們的禮敬是對法性的。連世間法裡頭也講求,你看《禮記》,你翻開第一句話,「曲禮曰,毋不敬」,沒有一樣不恭敬的。無論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恭敬心比什麼都重要。《弟子規》上講,頭一句「父母呼,應勿緩」,有很多同修在我面前談起,父母都不在了,父母也不再呼他了,那你就可以不必應了。我說你們把這個意思全都看呆了,父母是舉個例子,是你最親的人,他叫你,你怎麼會不答應?延伸出去,任何人叫你,你都要回答,這是什麼?禮貌,這是普賢菩薩的禮敬諸佛。哪有人叫的時候,聽到裝沒聽見,理都不理,這是沒有禮貌,那就錯了。活學活用,不要學死呆板,這是光對父母的,你的兄弟呼也可以不答應,朋友就更不必答應了,哪有這種道理?你學到哪裡去了?活活潑潑,活學活用。《弟子規》裡面總共只舉例子講了一百一十三樁事情,《十善業道經》只講了十條,你看看人家會用的,小乘人會用,把十條變成三千條,大乘菩薩更靈活,把十條變成八萬四千條,哪有那麼呆板的!老師教誨只是提個綱領,提綱挈領,自己在生活應用上要有智慧把它拓開、把它展開,一展開無量無邊。都在自己學了之後真的理解了,融會貫通,能夠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,應用在工作、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,全用上了。
所以要學普賢菩薩的禮敬,對待任何人恭恭敬敬,不敢怠慢,就像見諸佛一樣。甚至於見到小動物都要恭敬,對蚊蟲螞蟻我們都合掌稱菩薩,「螞蟻菩薩、蚊蟲菩薩」,跟牠和睦相處、平等對待,決定不能夠殺牠。牠也是佛,牠本來是佛,牠變成這個樣子,是在做人的時候造的業太重,才會變這個樣子,我們知道,怎麼能不尊重牠?牠有靈性,我們尊重牠,牠尊重我們,我們不傷害牠,牠也不會傷害我們,和睦相處、互助合作。「稱讚如來」,你看這不用諸佛,用如來。禮敬用諸佛,稱讚用如來,這個稱讚裡頭有差別,就是與性德相應的稱讚,與性德不相應的不稱讚,所以它有性德做標準。禮敬平等的,禮敬,對善人禮敬,對惡人也禮敬,沒有分別的;但對善人稱讚,對惡人不稱讚,也不毀謗他,要包容,不要批評、不要毀謗。一定要了解,他為什麼會造這些不善的業?是他的業障很重、習氣很深,沒有遇到善友來教導他。要有同情心,不要有責備的心,這樣就好。「廣修供養」,供養是平等,對善人供養,對惡人也供養。不能說看到惡人沒飯吃,我們有飯不給他吃;看到他受凍,我們有衣服不給他穿,不可以的。所以供養是平等的,禮敬是平等的,只有稱讚有差別。這都要學,學了要管用才行。所以與會的這些菩薩們,他們都是早已經成佛,釋迦牟尼佛在此地講《無量壽經》,他們來做聽眾,做影響眾,是這麼個意思,所以從果向因。三摩地就學到此地。
節錄自:02-039-0121淨土大經解演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