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解演義節要—貪瞋痴從哪裡斷? (第八三七集) 檔名:29-519-0837
真學佛要記住,要持戒,持戒就是要做個好人,佛給我們講的五戒十善要做到。五戒十善具體的落實,給諸位說,就在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,講得詳細。你好好去念,認真去做,統統把它落實,那你就是標準的佛經上講的「善男子善女人」。善人不會有災難、不會有殃禍,身心平安,家庭幸福,善人事業順利,你居住這個地方,你還能幫助社會、幫助國家、幫助這個世界。你修得愈好,你的功德愈大,這是真的,都不是假的。千萬記住,不能受外面境界的影響,外面那些境界對真正修行人來說,都是佛菩薩,都是老師。你看《華嚴經》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我們應該要學。那個人欺騙我、侮辱我、毀謗我、陷害我,我會不會生氣?這一生氣,上當了,上大當了,把心裡面的貪瞋痴慢勾起來,你得病了。你看,錯了吧!遇到這個情形怎麼辦?不生氣,歡喜,他來考試我的,看看我的功夫怎麼樣?我通過了,沒事,我一點不生氣,我感恩他,他幫助我提升了。你看那個念頭一轉,不但沒有病,你的能量確實提升了,境界也提升了。誰幫助你提升?那些人幫助你提升的。你看看就在一念之間,這個念頭一轉,你是佛;你要是起怨恨的話,你已經變成三途,馬上就墮落。順境裡面遇到一些好人,不能有絲毫的貪戀。總是所有境界當中保持如如不動,順境來的時候我沒有貪心,貪煩惱斷掉了,逆境來沒有瞋恚心。貪瞋痴從哪裡斷?從人事上、環境上斷。你在日常生活當中,穿衣吃飯、待人接物,就在這個地方把貪瞋痴慢疑磨掉,磨得乾乾淨淨,你成佛了。所以每一個人都是恩人,每一個人都是菩薩,每一個人都是善知識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。
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的,歌利王割截身體是好事,那是一般人不能忍受的,他能忍受,忍辱波羅蜜修圓滿了,圓滿就成佛。釋迦牟尼佛不但沒有絲毫怨恨歌利王,真的感恩他,臨死的時候告訴歌利王:我將來成佛,我第一個度你。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了,第一個得度的憍陳如尊者,憍陳如尊者的前世就是歌利王。佛說話算話,不是說假話,他成佛真的第一個度他。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教學,第一個證阿羅漢果的就是憍陳如,說話算話。所以修行在哪裡?修行在日常生活,修行在處事待人接物,修行在工作當中,一切時、一切處都是菩薩學處,看你用的什麼心。你一念迷,你是凡夫;你一念覺,你就是佛菩薩。什麼時候你能看到所有一切人,你喜歡的人,你討厭的人,你怨恨的人,統統都是阿彌陀佛,恭喜你,你淨土宗修成了,那你不往生誰往生?所以如來有報身,我們知道我們現前這個身都是報身,業報身。我們要善於運用這個業報身,能夠跟佛的報身連繫得起來,這都不是假的,可以連起來的,一句阿彌陀佛就連上了。
節錄自:02-039-0170淨土大經解演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