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剛經的智言慧語—前說觀,是約因說。明修因不可取相,不可修有漏之福(上) (第一O九五集) 1995/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(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-023-0096集) 檔名:29-513-1095
【前說觀,是約因說。明修因不可取相,不可修有漏之福。】
諸位要記住,著相就是有漏,著相修一切功德,都變成有漏的福德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,不可以誤會的。以為我們積功累德修得還不錯,哪裡曉得全是有漏福德。為什麼是有漏福德?你是有漏心修的,漏是什麼?漏是煩惱的代名詞,這個意思是說,你本性裡頭原來有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,煩惱把它漏掉了;好像一個器皿一樣,我們拿個杯子,杯子盛水,水可以飲用,杯子底下有個小洞,雖然裝進水,它慢慢就漏掉了、漏光了,把你的功德法財統統漏掉了,用它來比喻煩惱。只要你有煩惱,你修什麼樣的功德,都變成有漏的福德。這就是說,學佛為什麼首先教你斷煩惱,斷煩惱之後你才成為法器,法器也是我們佛門裡面的術語,你才成個器;換句話說,你才有資格接受佛的大法,才能夠修學,才能夠成就。如果你還有煩惱,你不是法器,這個話說得很重。四弘誓願裡面,一開端第一願是發願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那是發願,發願之後要起行,我們要真幹!幹從哪裡幹起?斷煩惱。煩惱斷了之後,才有資格學法門。為什麼?學了會開悟,煩惱沒有斷,學法門不能開悟。不能開悟變成什麼?清涼大師所說的,增長邪見。法門裡面如果滲透煩惱進去,就是邪知邪見,增長邪見。
古時候善知識教學生非常嚴格,一定先教你斷煩惱,煩惱斷了之後,再讓你學法門。我們在《華嚴經》上看到,那是最高的標準,不是普通標準,實在講我們做不到。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會中,斷見思煩惱,斷塵沙煩惱,還要破一品無明;換句話說,是圓教初住菩薩,他不是凡夫。圓初住叫發心住,《金剛經》上講的,他真正發菩提心,斷煩惱的標準在此地,這個時候有資格法門無量誓願學。學法門到哪裡學?去參學,五十三參,五十三參是法門無量誓願學。到最後遇到普賢菩薩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那是什麼?那是佛道無上誓願成,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成佛去的,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。這四弘誓願次第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我過去講《華嚴》時候曾經說過,一部《華嚴經》是什麼?就是四弘誓願,這是我們修學真實的榜樣。你怎麼發心,怎樣去斷煩惱,怎麼學法門,怎麼成佛道,《華嚴經》上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我們今天說實實在在的話,煩惱都沒斷,所修一切的善全是有漏之福,這個要知道,那麼在我們就沒有法子把它變成功德了,這樣我們看起來也很悲哀。實在講有辦法,有什麼辦法?把我們所修一切的善業,迴向西方極樂世界,只要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這個有漏的善都變成無漏的功德,這個方法妙!除這個方法之外,我們沒有第二個方法。佛的經典雖然多,千經萬論裡面找不到第二個方法。如何能把有漏之福變成無漏的功德,只有這麼一個辦法,這是世尊教給我們的。
如何轉變?念念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日常生活裡面,斷惡修善,在工作當中,待人接物之處,要知道斷惡修善;不但一切惡的事要斷,一切惡的念頭都要斷。我們的煩惱沒斷,分別執著沒斷,所以這個統統都是有漏的善福。但是我們一心一意求生淨土,斷惡我要做,修善我也要做,做了之後,不要把它放在心上,一心一意求生淨土,拿我們種種的善業,統統迴向淨土,莊嚴佛淨土,這就是轉的方法,把有漏之福轉變成無漏功德的方法。
這個地方說,前面說觀,觀三十二相;這個地方講得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講得,得是從果上講的。知證果不廢相,佛證果了,確確實實現的身相跟我們不一樣,佛就是跟我們在一起,現的這個身相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,現的好相,殊勝莊嚴。他為什麼有這麼多好相?前面說了,累世的善行,累世的福德,福報不是一生一世修的,生生世世的修積。這種人很了不起,生生世世的修積,一定要很大的耐心、毅力。修福而不享福,那個福就愈修愈大,愈修愈殊勝。可是我們人只知道這一生,不曉得前生,真的生生世世修嗎?新加坡有許多道場,有沒有拜過水懺?假如拜過水懺,《水懺》裡面講的悟達國師,悟達國師是十世高僧,他出家修行,死了以後又得人身,又出家修行,十世,十世高僧,到第十世還出家。因為福報太大,出家人也有大福報,做皇帝的老師,做了國師,做皇帝老師也不簡單,過去生中十世的修行,哪裡是偶然的,世出世間法裡頭決定沒有偶然的。你這一世覺得不滿意,就怨天尤人,那怎麼能成功!你不曉得,就是以我們人世間現前社會來看,在家、出家的,出家有很多大和尚,有大福報的,你要是明瞭佛法你就知道,累劫所修,不是一世的,一世不可能。世間不要說是作帝王,做一個部長都要修好幾世,都不是一世修得來的。一世修的,做個小鄉鎮長、科長、科員差不多,這是我們在佛法裡面看到的,做個縣市長都不是一世修的。才知道世間的富貴都是很多世的累積,連出家人得我們今天講的名利、供養、名望,也都是多生多劫的修積。如果他要享受,那這一生就享完了,就沒有了。雖然有名望、有利養,不接受,他來世就更大了。
有名譽、有利養而不接受的,像虛雲老和尚。他在中國、外國,提起來沒有人不尊敬,他得到大家的尊敬,自己若無其事,並沒有覺得自己了不起,平易近人!生活還是過得那麼清苦,沒有講求一定吃飯要多少菜,要怎麼樣子,沒有!決定沒有講求。你看印光老法師,這就是世世修行,福報現前不受,給別人去受。虛老和尚一生建道場,我們在年譜裡面看到的,建道場,修復道場,哪個道場年久失修了,他去化緣,把那個道場修好,請一個有修行的出家人去當住持,他就離開了;再沒有牽掛了,不說那個道場是我建的,沒有!再不牽掛了!建好了,你看人家建道場,為佛法、為眾生,不為自己。印光老法師一生印經,他皈依的信徒多,太多了,所有一切的供養都拿去印經書,修法布施,我們得到他的恩惠就很大很大。我們在初學學佛的時候,許多的參考資料、古德的註疏,都是印光老法師印的,蘇州弘化社的。自己的生活依舊是那麼樣的清苦,這就是福報現前不享,我們要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