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金剛經的智言慧語—發而無發,乃為真發  (第八四四集)  1995/5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(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-023-0071集)  檔名:29-513-0844

  【發而無發,乃為真發。】

  叫你發心了,真正是無發。可是發而無發的意思很微妙!不發就是真發,那好了,這些芸芸眾生都沒有發菩提心,他們是不是真的發菩提心?不是的。這個無發是什麼念頭都沒有,那就是菩提心,那是真正發了菩提心;有發菩提心的念頭,不是菩提心。有世間名聞利養這個念頭,那當然更不是菩提心。「有念則非,無念即是。」無念是無一切妄念。諸位要曉得,發一念菩提心的,還是個妄念;無妄念。發一個成佛的心也是妄念,不是正念。正念是什麼?正念就是本性裡頭本來具足的般若智慧,那是正念。正念在哪裡?佛在楞嚴會上說,「六根門頭放光動地」,宗門裡頭常常也用,這是正念。我們眼能見,見是正念;耳能聽,聽是正念;鼻能嗅、舌能嘗都是正念,這就是真正的般若智慧。眼見的時候,見一切色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;沒有起一個念頭的時候,我們不會說沒有起一個念頭也就看不見,看得很清楚!起了一念就是無明,我們看到眼前,這是花,很美,無明了。怎麼無明?你又起了分別、起了執著。當你見一切色的時候,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、沒有動念頭,《金剛經》講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,這是我們見性,見到色性,這是真見。交光大師在《楞嚴經》裡面主張「捨識用根」,那就是諸佛如來。諸佛如來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,我們眼見,他眼也見,我們見就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他見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。我們要問:佛,這是什麼?佛跟你講:這是花。他不就有分別了嗎?他是依照我們的分別而分別,他自己沒有分別,你說這是花,就隨緣,恆順眾生,這叫花。他自己有沒有分別?沒有。他自己如果分別,他是凡夫。這是恆順眾生,隨著你們的分別而分別,我不分別。

  這不但在佛法裡頭,我們中國老子,這是道家的;老子《道德經》你翻開來看,第一句:「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」他也曉得名字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名字是人從分別執著裡面建立的,離開一切分別執著,哪來的名?沒有名。你要說這個花,這是紅色的、那是黃色的,這都是分別執著。佛為我們說這些經法,都是隨順我們的分別、隨順我們的執著來說的,離開這一切分別執著,佛是一個字也沒有說。從佛本人那一方面,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說一個字;從我們這邊來講,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,三百餘會,四十九年,從我們這邊說的。從佛本人那邊說,沒有說一個字,這就所謂說而無說。我們的毛病在哪裡?我們的毛病是聽了佛說都以為真的,這就壞了。如果我們也會了,聽而無聽,無聽而聽,你馬上就成菩薩、成佛, 就快得很,就契入了。我們不會聽,佛會說,我們不會聽。我們在經典上看,釋迦牟尼佛一部經還沒有說完,有的人開悟、有的人證果。為什麼?那些人會聽。他會在哪裡?他是聽而無聽、無聽而聽,所以他開悟,他證果。我們是聽佛講經,字字都落實,這個糟糕了,錯在這個地方。

  大家要是把這個關鍵抓住之後,我們的修學,真的是一帆風順。證果不敢說,開悟真的有指望,徹悟沒有把握,小悟、大悟真的是有把握的,是有指望的。如果這個關鍵你抓不住的話,處處還落實,悟門就被堵塞。所以讀經、學教,學多了有用嗎?沒用。廣學多聞是哪些人?已經開悟以後,才廣學多聞。開悟以後,成就後得智。你沒有開悟之前,三藏十二部經典,恐怕你讀一百年,你都不能開悟。如果真正開悟之後,現在這一部《大藏經》,我相信三個月你就全部讀完了。他眼一到全明白了,什麼意思全明白了。諸位一定要知道,悟後起修。我們現在很多觀念錯誤,以為一定先要廣學多聞,錯了。實際是四弘誓願沒搞清楚,四弘誓願第一個叫你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。修清淨心,叫你心裡頭斷煩惱,煩惱斷,清淨心現前,才廣學多聞。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無量無邊的法門,短短幾個月的時間,決定一切通達。佛教裡修學的方法跟世間不一樣,現在我們是學佛的人學世間這個方法,走錯路了,永遠不會開悟,永遠不得利益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