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金剛經講義節要  悟道法師主講  (第七集)  2020/5/8  華藏淨宗學會  檔名:WD15-008-0007

  《金剛經講義節要》卷一。諸位同修,及網路前的同修,大家晚上好。阿彌陀佛!請大家翻開經本第五頁,第七行第一段看起,「辨用」:

  【一、明宗,是明因位之修;辨用,是辨果地之證。而顯體,是顯因果之目的。】

  我們上一次跟大家學習過「明宗」,五重玄義第三個,「明宗」。這一段給我們說明「明宗」跟「辨用」是因果關係。『明宗,是明因位之修』,就是給我們說明在因地這個地位的修行,就是理論方法要怎麼修,「宗」就是修行的方法,這是修因。『辨用,是辨果地之證』,是辨別我們照這個理論方法來修學要達到什麼樣的結果,證果就是證實什麼樣的結果。所以「是辨果地之證」,給我們辨明要達到什麼果地,這個果就是一個結果。我們做任何事情總是有個目的,我們的目的是什麼,我們要達到什麼樣的結果。我們佛法修學也是一樣,所謂修因證果,修什麼樣的因,證什麼樣的果位,這裡講果地。『而顯體,是顯因果之目的。』這是講「顯體」,顯是顯露,修因證果它的目的是什麼。所以五重玄義,「辨用」就是給我們說這個,我們依照這部經的理論方法來修學,我們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,能證得什麼樣的果地。我們再看第二段:

  【二、佛言:「一切眾生,皆有如來智慧覺性,但以妄想執著所障,不能證得」。妄想,分別心是。執著,我法二執是。】

  這一段引用經典上佛講的,這一段是出在《華嚴經》。《華嚴經》,佛剛成道的時候說了一句話,說:奇哉!奇哉!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。說了這麼一句話,這就是講大地眾生。『一切眾生』,情與無情,都有『如來智慧覺性』,一樣的,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,沒有差別,一切眾生都有。但是眾生有障礙不能證得,有,但是不能證得,得不到受用。為什麼不能證得?因為有妄想、分別、執著的障礙,障礙我們的智慧覺性。雖然障礙,我們的智慧覺性有沒有喪失掉?沒有。這個智慧覺性永遠是不會消失的,永遠存在的。你在覺也好、迷也好,它始終是這樣的,本來是佛。所以中峰國師在《三時繫念》給我們講,「處生死流,驪珠獨耀於滄海;居涅槃岸,桂輪孤朗於中天」。中峰國師這兩句開示,就是指我們的智慧覺性跟如來一樣的,在生死苦海當中,它也是沒有消失。好像一顆珠在大海,大海驚濤駭浪,它是如如不動的;證得涅槃,桂輪孤朗於中天,好像明月在中天一樣,明明白白,照得清清楚楚。這個就是給我們說明我們的自性,如來在經典講的我們自性,就是智慧覺性,或者講智慧德能,這些名詞不一樣,講的都是一樁事情。智慧覺性是眾生的本覺,本來就有的,本覺。現在暫時迷失了,不是沒有,是暫時我們自己不知道,迷了。

  所以諸佛如來出現在世間,主要是告訴我們這樁事情。大家都有佛性,大家都應該作佛,不應該在六道裡面生死輪迴,應該回歸自性。所謂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,回歸自性,所有這些苦厄都解脫。此地講,被什麼障礙?妄想、執著。我們有妄想,妄想是什麼?現在我們的概念可以理解的,我一天到晚打妄想,妄念很多,這個我們可以理解。實際上,大乘經論講的妄想,是講我們的起心動念,一念不覺而有無明,就是起心動念。那個念頭非常的快速,我們幾乎是沒有辦法去察覺的,動得太快了。我們淨老和尚常常引用老式的電影,二十四張底片,一秒鐘開合二十四次。底片是靜態的,但是用機器給它快速轉動,一秒鐘轉二十四次,打在銀幕上,銀幕上的人事物都在動了;那個機器停下來就不動了,就靜止了。用這個來形容比喻我們的起心動念。一秒鐘二十四次,實在講這是很粗的,很粗的我們看了就好像是真的了。現在的電視是一秒鐘一百次生滅,那更細了。但我們這個心在起心動念,一秒鐘有多少次?我們淨老和尚講,二千一百兆,那是天文數字,實在講我們無法去體會那種快速。這是佛在《菩薩處胎經》講的。如果依照《仁王經》講的,我們也體會不到,《仁王經》講的也是很粗,九十剎那為一念,一剎那九百個生滅,這個我們也感受不到。何況《菩薩處胎經》講的,那就更快了,快到我們沒感覺。

  所以那個起心動念,不是我們現在想「我妄念很多」,我們現在能夠覺察到的妄念是很粗的。所以妄想是指無明,最初一念。妄想(起心動念)然後發展分別,分別好醜、是非、長短、青黃赤白等等,這些都是分別。實際上境界它沒有分別,是我們的心起心動念,然後去分別。我們講長的、短的、高的、低的,那是我們的分別,境界它自己不會說它是長短、大小、高低、青黃赤白,沒有。這個青色的、那個黃色的、那個白色的,境界它自己沒有分別,是我們人分別,然後給它安上去,這是分別。所以都是我們人給它安上一個名相,安上去的。比如說這是毛巾,我們說是毛巾,毛巾它自己沒有講我叫毛巾。我們就舉出一個例子,大家以此類推。這個就叫分別。從妄想(起心動念)發展到分別,分別也還好,嚴重的是執著。分別之後產生執著,我喜歡這個、不喜歡那個,喜歡這個、討厭那個,執著就出來;執著一出來,煩惱就現前,是因為這些障礙我們的自性。

  所以下面講,『妄想,分別心是』。妄想是什麼?分別心。現在講妄想最初的起心動念,我們不容易體會;講分別心,我們就比較容易有個概念。『執著,我法二執是』,我執跟法執。我執是什麼?就是人我執。人我執就是執著我這個身體是我,這是我們堅固的執著,這個叫身見,執著這個身體,叫人我。法我是執著外面這些萬事萬物是真有,執著它真有。其實人我執、法我執,《金剛經》後面會講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,都不是真的。這個「我」是主宰的意思,你不能主宰,這個當中就是無我。但是在無我當中,我們去執著一個我,這個就是顛倒了,錯誤了。所以煩惱就是從這裡產生的。這些總的來講,《金剛經》總歸來講,都是虛妄的,不是真的。不是真的,我們去執著、去分別,在裡面受生死輪迴的冤枉苦;這個苦受得很冤枉,所以佛才說,眾生是可憐憫者。那個不是真的,把它當作真的,在這個當中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製造六道生死輪迴,冤枉受這個苦。

  這是第二段給我們說明「一切眾生,皆有如來智慧覺性,但以妄想執著所障」,被妄想執著所障礙而不能證得。妄想就是分別心,執著是我執、法執,這個障礙你排除了,自性本有的智慧光明它就透露出來。我們再看第三段:

  【三、《起信論》云:「以不達一法界故,不覺念起,而有無明」。不達即不覺,無明即妄想執著。】

  這一段根據《起信論》。在《起信論》裡面講到,『以不達一法界』,「一法界」就是一真法界,我們不能通達一法界,在這個當中,『不覺念起,而有無明』。一法界在哪裡?就在我們眼前。中峰國師《三時繫念》給我們開示「分明在目前」,在目前我們就是不達。一念不覺而有無明,一念不覺這個無明,經典給我們講無始無明。有很多人看到佛經上講,一念不覺而生起了無明,那要問,這個無明到底是什麼時候起來的?起來多久了?佛給我們講無始無明。什麼叫無始?它沒有開始。譬如說什麼時候開始起了無明?無明什麼時候滅了?無明滅了之後,什麼時候又會冒出無明出來?這在《楞嚴經》、《圓覺經》,佛的弟子都問到這個問題。問這個問題,總是還是不明瞭佛講這個話的真實義。佛講無始無明,無始就是它沒有開始。沒有開始,這個無明怎麼產生?一念不覺。一念不覺,什麼時候?就在我們當下這一念,就當下這一念。《楞嚴經》講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」,它生跟滅幾乎同時。你說生都說完了,它不曉得滅了多久了,就當下這一念。當下這一念,你覺悟過來了,那就叫成佛了。所以成佛難不難?說難實在講也不難,就你這一念轉過來,那就是佛了;你這一念迷了,那就變成凡夫、變成眾生,講真實話是這樣。所以六祖在《壇經》講,「迷聞經累劫,悟則剎那間」。你開悟,一剎那之間就開悟了,這是禪宗,它頓教。《金剛經》講的,也是教我們契入這個境界。不覺念起,就是我們當前這一念,念念生滅,所以它沒有開始。生滅幾乎是同時,它沒有開始,沒有開始也沒有終了,無始無終。『不達即不覺』,不達就不覺了,達了就覺了。「達」是講明達,明瞭通達。『無明即妄想執著』,這給我們說明「無明」,什麼叫無明?就是妄想執著,這個都是從無明裡面所生的。我們再看第四段:

  【四、此經大用,能開眾生究竟圓滿之智慧。此智為一切眾生性體所本具,即是眾生皆有之如來智慧覺性。】

  『此經』就是指《金剛經》,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。『大用』就是大受用,這個「大」不是大小的大。就像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大方廣,那個大不是我們概念中的大小的大,是無量無邊的。「大用」,大受用,用就是功用、作用。這個作用是什麼?本經它最大的作用,能夠開啟『眾生究竟圓滿之智慧』,這部經可貴的在這個地方,這個非常非常稀有。『此智』,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,『為一切眾生性體所本具,即是眾生皆有之如來智慧覺性』,這個智慧每一個人都有,都具足,人人都有。中峰國師在《三時繫念》也是這麼給我們開示,如來智慧覺性是人人本具,個個不無,大家都平等的,都一樣的,大家都有。因為大家都有,大家不知道,不知道自己跟如來的智慧覺性是同等的,是一樣的,因此佛才出現在世間來給我們講經說法,來幫助我們開啟自己本有的如來智慧覺性。講那麼多經,實在講主要的目的就在這裡。我們再看第五段:

  【五、性具智開,不覺者覺,無明者明,便是通達一真法界,便是從根本上破障斷惑。】

  這段講的就非常稀有。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開啟了,『不覺者覺』,不覺悟就變成覺悟了。『無明者明』,「無明」就是不明瞭,那現在完全徹底通達明瞭。中峰國師在第三時繫念開示,「徹法源底」,就是「無明者明」。『便是通達一真法界』,法界本來是一真,我們迷了變成十法界。十法界怎麼產生?就是從妄想分別執著所產生的。本經幫助我們開啟自性的般若智慧,「通達一真法界」,就是『從根本上破障斷惑』。所以這部經它的殊勝就是從根本修,好像你要挖一棵樹,你直接從根部去挖起來,不是從上面枝枝葉葉慢慢剪,再樹枝、樹幹,然後再挖到下面。直接從根本,這是它殊勝的地方。

  【六、當知發大慈悲心,便是開此智。依教發心,分別心已融,我見潛消。故令發無上菩提心,滅度所有眾生入無餘涅槃,而實無眾生得滅度。全經不外發揮此義。並忘其為菩提心,直令向一念不生處契入。】

  這一段是說明開啟自性的般若智慧,我們應當要知道,就是從『發大慈悲心』。「發大慈悲心」,它就是開啟我們自性般若智慧的一個鑰匙。大慈悲心就是我們做三時繫念常常念的四弘誓願,第一願就是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那就是大慈悲心。我們大家都發過了,這個願都發過了。但是發了,我們智慧好像還沒開,我們是口頭上發,心裡還沒有發。心裡為什麼還沒有發?不知道怎麼發。不要說大慈悲心,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難,一般的慈悲心我們都生不起來。為什麼生不起來?我執、法執,心量就很小。所以我們必須『依教發心』,依這個經典的教導來發心,《金剛經》就是這麼教我們。依照這個經典教理教我們的來發慈悲心,而且是大慈悲心,這不是一般的慈悲心。你發了這個心,分別心就融化了,沒有分別了。

  『我見潛消』,我們為什麼有分別執著?我們有我,「我」對面就有個「人」,人有很多就變成眾生,這個執著念念不斷就是壽者。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這後面三個相都是從我相發展出來。我相、我見的執著,就是這個執著在障礙。有我就有人,我跟人它是對立的、相對的,分別執著就出來了。事實真相,我與眾生是一體,我們這個身體跟整個虛空法界也是一體。我們如果不執著這個身是我,實在講我們人就沒有生死了。你看虛空法界,它有沒有生滅?沒有,我們的自性沒有生滅。我們人身體死了,虛空還在,它有沒有消失掉?也沒有,我們人就是在這個當中。我們現在只認為這個才是我,其他的統統不是,這樣才有生死。如果你知道原來這整個都是我自己,那還有什麼生死?沒有了。生死是從你的分別這樣出現的。所以密宗的修學,修自己這個身跟整個宇宙融成一體。那本來就是一體,是我們迷了,自己去分別把它劃分出來,在這個當中製造無謂的煩惱。所以要發大慈悲心。

  『故令發無上菩提心』,「無上菩提心」就是上求下化。『滅度所有眾生入無餘涅槃,而實無眾生得滅度。全經不外發揮此義』。整部經都在發揮這個義理,就是發無上菩提心,我們要發心滅度所有眾生統統入無餘涅槃。就是我們要度一切眾生入無餘涅槃,從蚊蟲螞蟻(最愚痴的)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,這麼多的眾生,無量無邊,我們統統要度他們入無餘涅槃。我們一般的想法,那怎麼度?我一個人都度不了了,還能度那麼多嗎?人都度不了,蚊蟲螞蟻我們能度嗎?那麼愚痴。非想非非想處天,他們境界太高了,我們都不如他,那些人我們能度嗎?我們總是會起這個疑惑。佛就是要我們發心,所有的眾生你都要度他入無餘涅槃,要發這個願,發這個心。

  發這個心之後要去作觀,觀眾生。什麼叫眾生?你說眾生,那麼多!首先我們要把眾生兩個字的定義了解清楚,眾是眾多,眾緣,緣就是條件,生就是生命,有情無情都有它的生命。動物、植物、礦物,這個統統是眾生,《華嚴經》講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。眾緣和合生起的現象叫眾生,眾生是很多緣、很多條件聚合起來產生的現象。緣聚則生,緣散則滅,當體即空,這是眾生這兩個字的定義。眾生,當體是空,我們度所有的眾生都入無餘涅槃,而實無眾生得滅度者,實際上沒有眾生得滅度,因為眾生也是假的。但是一方面你要度眾生,實際上沒有眾生得滅度,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成佛,這就二邊都不執著了。如果落在一邊,那就不對了,都沒有眾生了,那還度什麼?不要度了,不要修六度萬行了,執著空那就很麻煩了。所以《金剛經》它的善巧方便是教你去度眾生。一天到晚度眾生,你心裡不要去執著度眾生那個相,這樣二邊都不執著了。空有同時他都不執著了,這樣就能開啟我們的自性般若智慧。所以「全經不外發揮此義」,這兩句就是全部的《金剛經》,不外乎發揮這個義理。所以要「發無上菩提心,滅度所有眾生入無餘涅槃」,而又不能執著有眾生可度,「而實無眾生得滅度」。就好像我們做好事,修六度萬行,不著那個相,你一面斷惡修善,做好事,修六度萬行,不著空;你在修當中不著那個相,你就超越了。如果執著,那變成人天福報;不執著、不著相,他就超越六道、超越十法界。『並忘其為菩提心』,你也不能又有個念頭:「我發了菩提心了」,連這個念頭也沒有。『直令向一念不生處契入』,我們的自性本體,本來它就是一念不生的,你契入一念不生,那你就見到自性了。我們再看第七段:

  【七、一切眾生,以不覺十法界同一體性,妄想分別,起人我見,遂生三毒,造罪受苦,輪迴六道。愈迷愈苦,愈苦愈迷。縱有善根遇善友勸令發心,歸依三寶。以夙世障緣,疊起環生,欲修不得,修亦難成。故懺悔業障,極關緊要。】

  這一段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功課,懺除業障。這一段首先給我們說業障怎麼來的。『一切眾生』就是指我們,『以不覺十法界同一體性』,十法界同一體。我們中國老子他也知道,「天地與我同根,萬物與我一體」。所以老子、孔子都是大菩薩來示現的,如果不是大菩薩示現,這些話他們講不出來的。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就請問雪廬老人說:我們中國的孔子、老子是不是菩薩化身來的?李老師回答,他說理論上是有經典的依據,但是事實上沒有證據,因為他們沒有說他是什麼菩薩來的。事實上我們找不到證據,但是理論上是講得通,因為《普門品》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,應以什麼身得度,他就現什麼身。三十二身是三十二大類,每一類都無量無邊。什麼身都能現,那孔子的身、老子的身,他怎麼不能現?當然可以!天堂、地獄、餓鬼,什麼身都能現。所以經典上是有這個理論依據,但是事相上我們沒有那個證據,所以李老師這個回答是非常中肯。

  因為不覺十法界是同一個體性,這個地方,『妄想分別,起人我見』,這分別就出來了。其實是同一體,我們現在的話講叫生命共同體,是同一體。本來它就沒有分別,是我們起了分別執著給它分別出來。我們舉一個比較淺顯的例子,比如說我們這個地球,地球有分別嗎?它有分別這是美國、這是中國、那是印度,地球有沒有分別?沒有。這個分別的界限從哪裡?人去給它分別的,去給它劃的,這是你的國家、這是我的國家,這是人去把它劃分出來的,實際上它沒有分別,境界沒有分別。分別出來那問題就很多了,十法界就是界限,它就有界限了,有界限它就有障礙了。原來沒有障礙,你去給它製造障礙。所以你看國與國之間、人與人之間,爭來爭去、打來打去。為什麼?佛一語道破,人我見,根源就在這個地方。如果大家我見沒有了,那這不就變成極樂世界了嗎?這個地球上就變成極樂世界,不會有戰爭、不會有天災人禍了,樣樣都圓滿,跟極樂世界一樣。所以起了人我見,『遂生三毒』,「三毒」就是貪瞋痴,就出來,有了三毒煩惱,就『造罪受苦』,惑業苦惡性循環,製造六道生死輪迴。『愈迷愈苦,愈苦愈迷』,必定是這樣,惡性循環。你迷得愈深就愈苦,愈苦又愈迷,迷得又更深,的確是這樣。所以佛法修學的主要宗旨、目標,就是離苦得樂,離開所有的苦,苦沒有了,那就快樂了。所以極樂世界為什麼叫極樂?無有眾苦,但受諸樂,故名極樂。我們娑婆世界所有的苦,極樂世界統統沒有,聽你都聽不到,所以它那個世界叫極樂。苦從哪裡來?從迷來的。所以佛法修學就是要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。開悟了,苦就沒有了。

  下面講,『縱有善根遇善友勸令發心,歸依三寶』。就是縱然在苦難眾生當中,還是有一些善根的人;縱然有善根,他有這個因緣遇到學佛的善友,「勸令發心,歸依三寶」。勸他來學佛,來皈依三寶,他也願意來皈依三寶,來學佛、來修行。但是怎麼樣?『以夙世障緣,疊起環生,欲修不得,修亦難成』。宿世我們造了很多業障,這些業障的因緣「疊起環生」,就是太多了,業障太重了。我們要修行,沒辦法,「欲修不得」,你要修行,你就有障礙。

  過去,早年我在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,那個時候,從一九九二年開始到一九九八年,這七年當中,圖書館都有組團到美國達拉斯佛教會打佛七,一年一次,韓館長在世開始的。我記得有二、三個同修,很想參加這個佛七。有一次,一個同修她說悟道法師,這次佛七無論如何我一定要參加。每一次要參加,參加不成。所以她第一個繳定金,第一個報名。但是時間到了,明天要出發,對不起,家裡有事去不了。第一個報名,第一個不能去的。一個是婆婆要開刀,一個是兒媳婦要生產了。怎麼那麼巧?所以這個就是障礙,你要去念個七天的佛都有事情來干擾。這是講共修。我們自修?自己關起門來修行修看看,也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容易,有業障修不下去。所以這個業障有五大類。

  過去有一個同修到圖書館來問我,他說悟道法師,我聽我們老和尚講《彌陀經疏鈔》,就發心念佛,念了半年,全身是病。他說我以前身體很好,連個小感冒都沒有。我身體很好,為什麼念佛念了半年,念到一身是病,病都出來?這下把我問倒了,我沒辦法回答他。我說念佛,應該是你一身是病,念到病都沒有,那才是正常的,才是對的。怎麼你原來很健康,念到變成一身是病?怎麼得到這種反效果?所以這個事情我也自己有疑惑,因為師父又不在,在美國,那個時候跟韓館長拿美國綠卡,一年要住美國半年。後來師父回來了。那一年他老人家在美國聖荷西節錄《淨土集》。《淨土集》當中,我看到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》,我去翻。因為我們師父上人他在美國節錄,就像《金剛經講義節要》一樣,這也是在美國做的。他節錄出來,都拿回來台灣印,我第一個就看到,我就去翻來看看。我翻到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》,看到灌頂大師註解念佛有兩種情況,一種善根發相,一種業障發相。有人念佛他善根發相,見到佛、見到光、聞到香、晚上作夢夢到佛菩薩,身心輕安自在,智慧開朗,這是善根發相。念佛如果念到這樣,那就是對的,應該是要這樣。另外一個是業障發相,念佛也會念到業障現前。

  第一個業障是昏沉蓋的業障,昏沉業障發相,就是你沒念佛,做事情精神很好,你一坐下來念佛就打瞌睡,昏沉業障發相。第二類是掉舉業障發相。掉舉跟昏沉,剛好兩個不同類型的業障。掉舉就是心七上八下,渾身不對勁,妄念紛飛。這兩種業障是很普遍的。以前我在圖書館,我們一個師兄他是昏沉業障發相,他念佛都打瞌睡,而且睡到都打呼,在領眾念佛還能睡到打呼,昏沉蓋很重,一坐他就要睡。我剛好相反,我是掉舉業障發相,我坐在那邊全身不對勁,恨不得趕快衝出去外面跑一跑。後來我自己咬緊牙根硬壓,慢慢才減輕下來。這兩種是最普遍的業障發相。第三種就是恐怖業障發相,你在止靜的時候看到恐怖的境界,或者作惡夢,被人追到懸崖掉下去、被人追殺,種種惡夢,恐怖的相來干擾身心,不得安寧,恐怖業障發相。第四種,病事障,就是生病。後來我看到這一條,我找到答案了,那個居士問我的問題,我找到答案了,原來就是病事障。就原來身體很好,念到一身是病,病事障,這是業障發相的一種。我們不要說打精進七,你就打一般的方便七都會有業障發相。我們在國內國外,以前早期去美國達拉斯打佛七,我記得第一次還是第二次,打佛七就有人狀況很多。有人就是念佛繞佛,繞繞突然倒地,口吐白沫;有的人打坐的時候一直笑,還有人一直哭,什麼狀況都有,那些統統是業障發相。這病事障,生病,你要修行,你不修好像沒病,一修病全來了。第五,事務牽纏業障發相。就是剛才講的,要去參加個佛七,不參加佛七他都沒事;去參加佛七,他家裡就有事,牽著他、纏著他,不能去念佛。這個叫第五類,事務牽纏業障發相。

  這個業障怎麼來?還是我們自己過去生造的,自己造的,自己造就要去對治。對治昏沉,你一坐下來就昏沉,那就不要坐,最好繞佛繞著念。但是有人繞著念,他走著走著,他還能睡,這個也是很厲害的。那怎麼辦?拜佛也是一個方法,拜佛。灌頂大師在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》,他是教我們看佛像。就是我們這一尊圓滿佛,看佛像,如果你把佛像放大,看佛像。這尊佛像眼睛張開的,你要對治昏沉,最好用這尊佛像,因為眼睛張開,你不敢閉著。如果你找那個入定的相,眼簾下垂的,你看到佛都睡覺了,我也可以睡了,那就對治不了。所以我在新加坡講演,我也介紹這尊佛像。因為韓館長往生,我們師父上人叫我去印了一萬張。他老人家題了一個對聯,那張現在好像就找不到了。就這一張圓滿佛,有對聯的。所以我就跟大家介紹,如果你們要觀像念佛,這張是比較理想。所以我介紹之後,原來在倉庫都沒有人請,後來生意就很好,都被請光了。掉舉,在佛法當中又很多方法。我是掉舉,我這個心要把它定下來。所以掉舉,最好要多打坐,練習讓心定下來。我們用念佛的方法是可以對治掉舉,所以我是在領眾打佛七,慢慢把掉舉這個心讓它穩定下來。

  恐怖的業障發相,那要觀佛的法身,這個也不太好觀。可以念觀音菩薩,觀音菩薩就是施無畏者,布施無畏給眾生。不過這個也是各人的根器,各人根器不一樣,所以念哪一尊佛菩薩對治也因人而異。你念佛出現這個業障,總是要去排除。恐怖業障發相,這是業障比較重。我個人有個經驗,那是我在家的時候。大家不知道有沒有這個經驗?被魍魎鬼壓在身體,你跑都跑不動,你心裡很恐慌,你四肢動彈不得,要喊也喊不出來,要跑也跑不動,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經驗?我以前在家,我有這個經驗。有一天我在睡午覺,突然就四肢動彈不得,我知道被東西壓著,很恐慌!一想要動、想要跑,一直想要念阿彌陀佛,念不出來。我第一個念頭就想念阿彌陀佛,但是被壓得好像有這個意念要念,念不出來。第二個念頭我就想(就很恐慌、很緊張)趕快要念觀音菩薩,又念不出來。後來第三個念頭,我想阿彌陀佛念不出來,觀音菩薩也念不出來,後來就想到那就地藏菩薩吧!我這個念頭一動,消失了,我就醒過來了。我有這個經驗。

  講到這個恐怖業障發相,我是經驗很豐富的。為什麼會有這些恐怖業障發相?實在講,也是自己造業來的。造什麼業?我自己反省,殺生的業我是滿重的。我常常跟同修講,佛制定五戒十善,第一條不殺生,真的是有道理。殺生吃肉,你殺生,眾生恐不恐怖?那恐怖。我們造了這個恐怖的因,你當然得到恐怖的果報。所以還是要懺除業障,就是要戒殺放生。業障特別深重,地藏菩薩他發的大願就是度地獄眾生,我就是地獄眾生,那這就是契這個機了。我們念佛人總是業障排除了,就是回歸到念佛求生淨土。業障比較輕的人,他念佛,他就能善根發相,他沒有業障發相。病事障也是一樣的,生病也是都是有因緣,主因還是殺生,第一個。當然其他的因素也有,殺盜淫妄,但是第一個因素是殺生來的。第五個事務牽纏業障發相。事務牽纏,為什麼我們要修行都有障礙?過去生,人家要修行我們去障礙他。為什麼障礙他?因為我們也不懂、不知道,無知造了這個業。這一生我們要修就很多事情來干擾,現在怎麼辦?發心去護持別人、做義工。人家在念佛,我們來幫忙,讓他安心的念,你修了這個因,將來你要修行就有人護持你,就不會有這些事務來牽纏你了。

  所以我們現在要修,「欲修不得」,縱然修也很難成就,這是真話。比如說我們打一個佛七,佛七要得到一心不亂,我們打了幾十個佛七、幾百個佛七,連個消息也沒有,修也不能成就。為什麼不能成就?業障。懺除業障,『故懺悔業障,極關緊要』。因為這個緣故,「懺」是懺除,「悔」是悔過,「極關緊要」。懺悔業障,我們學佛的同修大家都知道,我們大家常常參加三時繫念法會,每一時都會念一遍懺悔偈。那是不是懺悔偈念了,我們業障就懺除?大家想一想,我們念多少遍了,業障有沒有懺除?想一想好像沒有。為什麼沒有懺除?我們不是說念了業障就懺除,念是什麼作用?念是提醒,提醒我們要懺除業障。怎麼懺?改過就是真正的懺除業障;過不改不是真懺悔,那不叫懺悔業障。改過之前必先知過,知道自己的過在哪裡。所謂斷惡修善,斷惡修善才是真正懺悔業障。如果不知道斷惡修善,繼續造惡業,只有口在念,那沒有用,業障還是愈來愈多,愈來愈重。因此改過遷善才是懺悔業障。所以現在我們同修來上班工作,都帶大家念一遍《感應篇》。印光祖師教我們念佛人也要斷惡修善,這就是懺悔業障具體的做法。

  懺悔業障它的理事也有三個層次。第一個叫「作法懺」,就是在師長面前發露懺悔,或者是在大眾面前發露懺悔,或者是在佛菩薩像前發露懺悔。像《了凡四訓》講的,「為疏一通」,把自己一些過失都寫出來,在佛前跟佛菩薩講,發願他要改掉這些過失,這叫發露懺悔。請佛菩薩、請師長、請大眾來給我證明,我今天發願要改過,就是懺悔,這個叫作法懺。第二類叫「取相懺」。作法懺,在《五戒相經箋要》裡面講,如果你犯中可悔罪、下可悔罪,是可以透過作法懺懺除的。向大家發露懺悔,或者在佛前發露懺悔,你後不再造了,這個業障可以懺除。如果你犯了不可悔,這個在小乘戒裡面不通懺悔,不能懺悔,懺不掉。比如說你殺人,這是不可悔。還有現在墮胎,在《五戒相經》,有一個星期的胎兒,你故意把他墮掉,就犯不可悔罪,不通懺悔,殺人。在小乘犯了不可悔,就不能懺悔,你就永遠不能再受戒了。只有在大乘還可以懺悔,大乘要取相懺。像《梵網經》講的,你要在佛前發露懺悔,要懺到有瑞相,晚上作好夢,善根發相,業障懺除了。取得好相,夢到佛菩薩、夢到光,有這個好相出現,這個業障才算懺除,這叫取相懺。這在大乘經典才有,小乘經沒有。最高的就是無生懺,又叫大莊嚴懺、實相懺,就是本經講的最高的懺悔。所以懺法有這三種。你如果犯了不可悔,比如說殺人,這犯不可悔。每一條戒都有不可悔,不可悔你依小乘戒,它不允許你懺悔。比如說墮胎不允許,你故意墮胎,流產那個可以懺悔,墮胎不行,你故意殺人。這個就必須你要依大乘經典取相懺,才能懺除。所以懺悔業障也有分這三種,這個在《占察善惡業報經》蕅益祖師註得很清楚。

  我們明瞭這三層的懺悔,我們自己犯的是什麼業,要取得什麼樣的懺,才能把我們的業障懺除,這個非常重要。懺悔業障,從凡夫到等覺都要修。你看我們念了普賢菩薩十大願王,第四願就是懺悔業障。普賢菩薩是等覺菩薩,他是等覺菩薩,等覺菩薩都要帶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懺悔業障,他們還有業障。當然他們的業障是最輕的,等覺只有剩下一品生相無明未破。那一分業障他還要懺悔,那何況我們凡夫業障這麼重,怎麼可以不懺悔!所以懺悔業障,實在講要修到成佛,成佛業障都沒有了。所以等覺菩薩還要懺悔業障,這個功課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一門功課。業障懺除,你要修哪個法門都能成就;業障不懺除,實在講,我們修念佛法門都還是有障礙。

  念佛法門是比起其他法門要方便、要殊勝,但是業障也是不能太嚴重,太嚴重它還是會形成障礙。我們或許會問,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,不是消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嗎?我們念了這麼多,業障應該都消光光了。蕅益祖師在《彌陀要解》也有講,我們無始劫來造的業障太多了,我們現在念了,縱然你一句佛號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,那你造的業障有多少?說這個業障如果有形相,盡虛空遍法界都容納不下,還好這個業障沒有形相的。那為什麼那麼多?因為我們起個心、動個念就是業障。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講,「南閻浮提眾生,舉止動念,無不是業,無不是罪」,你只要起心動念都是業障。所以佛要念愈多愈好,真正能夠突破業障,就是你念到一心,或者念到功夫成片,那就突破了。你還沒有伏住妄想煩惱,業障還是會不斷冒出來。如果你伏住,就是控制住了,它就不會發作了。還沒伏住之前,還是要努力的念佛,斷惡修善,幫助我們伏惑。我們淨宗只要有這個功夫,我們就有把握往生極樂世界;如果我們沒有念到這個功夫,實在講我們往生還是沒把握。真的要看臨終那個狀況,臨終如果緣好、殊勝,有人助念,自己這個時候善根也生得起來,那是可以往生。如果這個時候業障現前,那就沒辦法了。所以我們還是平常要努力來修,我們也不能有僥倖的心理,反正臨終碰碰運氣,也不能有這樣的想法。我們平常,人在生病,還沒有到死的時候,我們能不能放下萬緣,一心念佛求生淨土?還是放不下?你說平常都放不下,臨終能放得下嗎?這個也是大問題。所以還是平常要修懺除業障,這個功課是我們當前最要緊的。

  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先學習到這裡。下面第八段,「端坐念實相」,就是講最高的懺悔無生懺,我們下次再來學習。祝大家福慧增長,法喜充滿。阿彌陀佛!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