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學佛答問  (第五集)  2000/7/16  澳洲淨宗學會  檔名:21-090-0005

  問:我從《地藏經》中,聽師父講作夢中夢到過世的眾生,可為他們念《地藏經》迴向,但是我看到有些道場誦《阿彌陀經》迴向,請問應如何做?

  答:誦《地藏經》、誦《阿彌陀經》都可以。但是一般多數的眾生,特別是沒有學佛的、沒有修淨土法門的,念《地藏經》比較好。因為你夢到的這些眾生多半是在鬼道,所以念《地藏經》超度他,對他們有好處。當然念《彌陀經》也可以,不必執著。

  問:世間一切是否都是注定的,為什麼?

  答:世間的一切,就是我們講的命運,確實是注定的。為什麼?這是你前世所造作的因。佛門有一首偈說: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。」你要想知道前生造作的是什麼,這一生所受的就是前生造作的結果;「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」你要想知道來生怎麼樣?你這一生所造作的就是,這是造的因,來生所感的果報。

  最近,我們在研討《十善業道經》,經一開端,世尊就把這些事情為我們講得很明白:「一切法都是心想生」。我們看這個社會、看這個世界芸芸眾生,各個受報都不一樣,什麼原因?因為他們心裡想的不一樣,造的業不一樣;善業一定是得善果,惡業決定有惡報。真正通達明瞭,我們人心就定了,縱然遇到逆境、逆緣,都可以心安理得,真正做到不怨天、不尤人,這樣就可以改造自己的生活環境。所以我們依照佛的經典去學習,決定有好處。

  問:我們都知道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,也就是說,他老人家的一舉一動都是世人的榜樣、典範。可是記載中提到,印光大師往生前略生小病,然後念佛往生。我的疑問是為什麼他老人家不示現無疾病往生?他往生前小病的示現,究竟給我們什麼啟示?

  答:這個啟示很重要,如果他示現完全沒有病,預知時至,很自在的,或者是站著、坐著往生,我們會想到他不是凡人,我們做不到。他示現的樣子完全跟凡夫一樣,生病念佛還可以往生,我們大多數人走的時候都會生病,他的樣子就為我們做一個好的模範,我們會想到他能做到,我也能做到,用意在此。諸佛菩薩的示現,一定要示現跟他所度化的眾生同等的境界,這才能有效果。如果他示現的境界很高,不是一般人能做到,他來這一趟就白來了。這是所有諸佛菩薩示現都會掌握的原則,很少有例外的。

  問: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說:「可得為世間事,不可得為世間意。」佛在《華嚴經》亦有「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之說,請問學佛的凡夫想在一生念佛成就往生西方淨土,可以做股票買賣嗎?由於環境因素,又不能改行業,以投資心態而非投機心態入世可以嗎?如何在投資股票中修清淨心?

  答:這個問題,你自己已經解答了。以投資的心態,這是世間事;而非投機心態,這不是世間意,這就可以了。投資的心態決定沒有得失心,你就可以做。如果股票漲了,你就歡喜,股票跌了,你就愁眉苦臉,你就不可以做。漲!沒有歡喜心,跌!也不生煩惱,這樣做股票行,這就是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講的「可得為世間事」。

  世間事,佛舉例很多,我們世間生活習慣、工作交際應酬、婚喪嫁娶都是世間事。世間事可以做,為什麼?《華嚴經》講「事事無礙」。障礙發生在哪裡?障礙發生在「世間意」。「世間意」是什麼?自私自利是世間意,是非人我、貪瞋痴慢是世間意。說得清楚簡單一點,你對於世間事還很在意,這就叫世間意;如果對於世間事都不在意、不放在心上,這就是沒有世間意。沒有世間意而為世間事,那是佛菩薩,這是佛菩薩示現。我們跟佛菩薩不一樣,就是世間事雖然相同,佛菩薩沒有世間意,我們有世間意,無論在生活、工作、交際應酬,我們都很在意。在意就是凡夫,六道輪迴中的凡夫,如果不在意就超凡入聖,我們學佛就要在這個地方學。

  經商、賺錢是世間事,如果念念求發財,自己怎麼樣享受,怎樣讓兒孫享受,這都是世間意。我在新加坡聽李木源講,有一位叫陳嘉庚的成功商人,他是白手起家發了大財,但是他所發的財完全用在社會,幫助社會苦難的人。他很有智慧,都是幫助一般人接受好的教育,所以辦了很多學校,小學、中學、大學,培養人才。自己的生活非常簡單、刻苦,晚年檢查身體,營養不良。你想想看,在南洋是第一大財主,營養不良!有一次,他的兒子被人綁架,寫信要他拿錢來贖,他回信給綁架的人:「你把我兒子殺掉好了,我一分錢都不會給你,我的錢都用在社會慈善事業,決定不給兒女。」土匪接到這封信之後把他兒子放了,為什麼?他真的是這麼作法。這個人就是菩薩示現,你們看他是凡夫,我看他是菩薩,絕對不是凡夫,這就是「可得為世間事,不可得為世間意」,他沒有世間意。商人像他這樣賺錢就對了,他賺錢不是為自己,為世間許許多多苦難人。

  所以只要沒有世間意,清淨心就現前,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慈悲統統現前,然而就壞在被世間意障礙住了。我們起心動念都有得失心,這個念頭是世間意,所以學佛,無論男女老少,無論哪一個行業,你只要認清楚,我做的這個工作是為社會大眾服務,是為一切眾生造福,這就沒有世間意了。大小事情都為自己,為自己名聞利養,為自己的得失,這世間意就在其中。譬如出家,出家有世間意的人很多,念念要顧自己的道場,念念要把信徒抓住,這都是屬於世間意。

 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沒有這個念頭,到處只是教化眾生,勸導眾生斷惡修善、破迷開悟、轉凡成聖,世尊示現四十九年所做的是這個事情。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自己的道場、沒有建道場,徹底放下了。世尊早年是樹下一宿、日中一食,中年以後法緣殊勝,有十六大國王護法,提供了修學講經的場所。這是我常講的,佛跟這些弟子們有使用權,所有權不是他的,是地主的、是國王大臣的。

  佛教到中國來,早期出家人雖然接受朝廷皇帝、大臣、長者、居士的供養,道場都不是屬於某一個人的,所以在中國叫十方道場。這個都是世間事,決定沒有世間意,所以他們修行有成就。現代出家人為什麼沒有成就,比不上在家人?世間意太濃了,超過在家人不曉得多少倍,得失看得太重了,所以修行不能成就。我最近深深感覺到,出家人建道場,最好道場房子是租的,這個好!死了之後,什麼牽掛都沒有,也不會有人爭。道場是自己的,有很多徒弟來出家,為什麼?看中這個道場,將來要爭、要霸佔,出家的心就不善了,就不是真心。所以沒有道場最好,什麼事都沒有,這就不造罪業。

  我們在海外建立道場,都交給居士去建,這個道場會長、副會長全都是在家人。出家人不管事,在這裡只是講經、教學、領導大眾念佛,這是出家人的事情;除此之外,出家人沒事情,這樣心才會清淨,如果一管事情,麻煩就來了。想想世尊當年的示現很有道理,如果我們違背了,我們就做錯了,他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,懂得這個原理原則,無論哪一個行業都能修清淨心。

  問:妓女這個行業如何修清淨菩薩道?屠夫這個行業,如何修清淨菩薩道?

  答:這個問題,我告訴你《華嚴經》上有,我不要詳細解答,因為時間不夠。《華嚴經》上甘露火王就是屬於屠夫這個行業,乃至殺生的行業,他是菩薩。伐蘇蜜多女是妓女,《華嚴經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都是菩薩,諸佛如來示現的。這個世間就是講的世間事,「可得為世間事,不可得為世間意」,哪一個行業都不礙修行,問題是你真正覺悟了才行。你要不覺悟,你在裡面稍稍沾上一點自私自利的念頭,你就是凡夫不是菩薩。決定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,念念都是度化一切眾生,幫助一切眾生回頭,幫助一切眾生覺悟。

  問:《無量壽經》上「不受惡趣」,是否無念無我之境界?也就是對於惡劣依正報境緣中,無有感受業報之痛苦?或另有解釋?

  答:我們曾經在經文中詳細說過,「不受惡趣」,最明顯的意思是「絕不墮三惡道」,這是第一個意思。第二個意思是「過來人、是諸佛菩薩」。諸佛菩薩在惡道中示現,你要度餓鬼,一定要現餓鬼身,你不現同類身度不了他。現同類身,受不受惡報?不受。但惡報的事受,惡報的苦不受,他心清淨,受惡報是表演,是演戲,譬如在舞台上,你演惡人受的惡報,那是演戲,演給別人看的,自己確實沒有苦樂的感受。有苦樂的感受,苦樂受是世間意,善惡事是世間事,我們要有慧眼去辨別。所以諸佛菩薩要度地獄,一定現地獄身;要度畜生,一定現畜生身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,佛菩薩沒有一定的身相,也沒有一定法可說。

  但是對我們現前這個階段,不受惡趣是第一種解釋,決定不墮三惡道。念佛往生的人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,永遠不會墮三惡道;不但不會墮在惡道,永遠不會退轉到十法界。他到十法界、六道、三途都是為了教化眾生而示現,決不是真正的退轉、真正的墮落,我們要了解這個意思。

  問:六月二十三號在《世界週報》談到「因果報應」,內容說:它是一切事實現象,不相信的人是沒有善根,佛菩薩也沒有辦法度他。對此有疑問。

  答:我們在講經的時候說過,因果報應是一切事實現象的總結。世間法離不開因果報應,出世間法也離不開因果報應,因果報應就是因緣生法。所以佛在《金剛經》說: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。」這個「法」是佛法,這個意思就是說佛法不可以執著。我們可以學習,但決不能執著、決不能貪愛。換句話說,佛講經說法也是世間事,這是教學;如果有貪愛、執著,這就有世間意,那就錯了。這樣學佛得不到結果的,只是世間的善法,果報在三善道出不了三界,不能解決問題。不相信的人,確實沒有善根,佛菩薩也度不了他,這是實話。

  我們才能夠體會到印光大師,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化身再來的,我們看他一生,他教人什麼?一生就是講因果報應。我在一九七七年,第一次到香港講經,住在「中華佛教圖書館」,看到印光老法師「弘化社」出版的書籍。我留意版權頁,從版權頁上我做了概略的估計,他老人家在一生當中,將《了凡四訓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安士全書》,這三種書流通的數量應該在三百萬冊以上。我當時感覺到非常驚訝!所有流通的佛書,都沒有這麼大的數量,我們看版權頁,一版多半都是一千冊、兩千冊、三千冊,超過三千冊的很少,再版、二版、三版,大概就是這種情形。可是我們看到《了凡四訓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安士全書》,印了幾十版,我們看到的是十幾版、二十幾版,而且每次每一版的數量最少的是五萬冊,多的有十萬冊,沒有幾千冊的。他為什麼要大量的印這些書?這些書都是講因緣果報。所以我們要曉得佛法的基礎就是在因果,不相信因果,你怎麼能學佛!諸佛菩薩給你講經說法,也是枉然!所以因果是自然定律。

  今天講科學,科學驗證也是如此,也不例外。今天科學家的發明,這種種科學技術的發明是因,果報是我們得到一點小的便利,佔到一點小便宜,可是後果不堪設想。我們現在的人,眼光實在太短淺,只看到眼前,不知道過去也不關心未來,這在佛法叫愚痴、無知。如果你讀歷史,了解過去,你就曉得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環境受用遠遠不如過去。過去的人比我們活得幸福,他們過的是人的生活,物質生活雖然缺乏一點,但心安理得,過得很快樂。我們在古人的文字記載裡面讀到,確實古代許多人一生都生活在詩情畫意之中,這多美!現在人這種享受沒有了,現在人過的是機械式的生活,人都變成機器,感情、道義都沒有了,人與人之間只有利害。有利,彼此互相利用;沒有利,彼此互相殘害,這是什麼人道!古時候人生的價值、意義,跟現在人的觀點完全不相同,你明瞭這個,才曉得我們現在過的是什麼生活。我們輕易批判古人,實在講是對古人完全不了解,憑我們自己想像去批判,都說錯了。

  展開看看未來,你要是仔細看未來,未來很可怕,前途一片黑暗。佛說十法界因緣很複雜,但是複雜的因緣裡面有一個重要的,佛經上為我們說:你要想作佛,佛的心是什麼?平等心。我們今天提倡和平,和睦相處,平等對待,這是佛法界,這是佛心,佛的思想,佛的行為,我們走的是佛的道路。現代西方人提倡貪婪,提倡貪瞋痴,他說得很好聽,貪婪是社會進步的動力,人要是沒有貪心,社會就沒有進步。佛說貪婪是哪個法界?餓鬼法界;瞋恨是地獄法界,愚痴是畜生法界。今天世間人提倡推動的是貪瞋痴,他走的是什麼路?走的是三惡道。這個就關係到善根了,我們相信佛的話,這有善根。我們絕不走三惡道,我們走佛道,佛道就要修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,處事待人接物絕不離開這個原則,這是光明大道。

  最近美國科學家公布,人類已經發現了人類的基因,輿論上說:「是福是禍,還不敢斷定!」這個發現,對於倫理道德、因果報應,是個很大的衝擊,大家對因果就更不相信了。好!等待這個科技發展,到最後還是離不了因果的原則。你能夠發現基因,重新排列組織基因,是不是能把每一個都變成聖人、都變成賢人?做不到。什麼原因?這是一個物理現象,真正主宰宇宙的,主宰我們一生、生生世世的是心理,不是物理。我們物理這個基因的排列,誰排的?念頭排的。佛說: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。」一個純善之人,他的基因自然排列就很好、就正常,正常就是健康的。為什麼會生病?為什麼排列不正常?妄想、惡念,把正常的基因排列破壞了,搞成不正常了。不必用科學儀器去排列,佛講用我們的念頭來排列,這是正確的。他雖然能造人,他不能造出一個純善的人,不能造出一個沒有自私自利、沒有貪瞋痴慢、沒有是非人我的人,這樣的聖人,他造不出來的。他能造得出來是機械人,是受他控制的人,充其量不過如此,對於整個社會的安全造成威脅,最後演變成基督教《聖經》裡面講的世界末日。所以這些現象就是世界末日的預兆,不是好現象。

  最重要的還是在教育,人文的教育、倫理道德的教育,才能夠消除世間的天災人禍。這個事情我們常講,科技不能解決,經濟不能解決,政治、武力都不能解決,所以諸佛菩薩從事於多元文化的社會教學,只有這個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,產生效果。在多元文化教學裡面,佛經對於這些事理講得最透徹、最清楚,這是最好的教材。這也是我們今天希求世界和平安定、人民幸福,推動宗教的團結、種族的和睦,這是佛道,這是菩薩道。

  問:淨空法師說:假使我們今生受苦,是我們前世造作的因果。如何證明我們是有前世的?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長,現在比一世紀多出不下十億,這些人前世是什麼?

  答:世界是無窮無盡的,絕對不是說太空中這麼多的星球,只有地球有人而其他的星球沒有人,這個話講不通。世界上的人為什麼增長這麼多?別的星球移民到這裡來的,我們要肯定這個事實。如果你不同意這個事實,我們能往生到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不在我們地球,要是不可以移民的話,我們永遠去不了了。我們移民到極樂世界,還有很多人移民到這裡來,來來往往的,是這麼回事情。他為什麼會到這裡來?業報相同。《易經》說:「人以類聚,物以群分」,同類的,他是同一個業感,他喜歡這裡。今天這個世界都喜歡貪瞋痴,其他星球上喜歡貪瞋痴的的眾生,也都到這裡來;我們喜歡清淨平等、喜歡阿彌陀佛,我們到極樂世界去,是這麼回事情。所以我們生活的空間很大很大,不限於這個地球。

  你要是問證明,這個證明,希望美國同修他們多多為我們蒐集一點資料,美國現在許多科學家在做試驗,探索六道輪迴的真相,這十幾年當中很有成效。他們大概有成千上萬的例子,在過去是不可能公布,現在有一部分出版了,我們去找這些書籍、雜誌。他們確實證明:有些人前世是人投胎過來的,有些人是畜生投胎過來的,還有少數是其他星球上來投胎的,不是我們這個星球上的,語言文字我們這裡都不認識。人來投胎再作人的,他就說出前生這些事蹟,美國人根據他所說的,到他前世所居住的地方調查,甚至於還有檔案,果然能查到,而這個地方是他一生中從來沒有去過的。

  最近美國同修寄了一份報紙的剪報給我,剪報的人不內行,沒有把報紙名稱、日期寫上,所以我們不知道是哪個報紙,裡面還有兩張照片。美國有一位一歲半的小孩,他能夠講印地安土人的言語,他講的話沒人懂。有一天,他的母親遇到學校的教授,他說:「他的小孩很奇怪!常常自己自言自語,不知道說些什麼。」帶給教授看,那個人懂得,這一聽,這是古老印地安的語言,現在能夠在美國懂得這個語言的人也不過十幾人。他說:「他前生是印地安人,跟白人打仗的時候被殺了,那一場戰爭經過的情形,他都能記得很清楚、說得很清楚。」這是轉世的,記得前生的事情。然後他們就找能夠懂得這種語言的人,找了好幾個人來跟他證實,一點都不錯。這是最近我們看到的剪報,上面刊載講輪迴的例證。在美國其他國家地區,這種例子很多,中國也很多,但是沒有人把它寫出來。所以這些事情很清楚,都在我們生活的周邊,只要自己留意去觀察不難發現。

  問:我們造業,有分善惡、非善非惡,請問善惡的標準如何來決定?淨空法師於六月九號一文中也曾說過:我們有時以為修了功德,但原來都是罪業,所以善惡的標準我們不一定能知道。

  答:善惡的標準,我們不一定能知道,所以印光法師才提倡《了凡四訓》,目的是教我們認識因果。而印光大師提倡的《安士全書》、《感應篇》,裡面所說的就是善惡的標準。善惡在佛家講得簡單,沒有他講得那麼詳細。佛講《十善業道經》,把善惡總結為十大類:殺生是惡,不殺生是善;偷盜是惡,不偷盜是善;邪淫是惡,不邪淫是善;妄語是惡,不妄語是善;不貪、不瞋、不痴,這是善,貪瞋痴是惡,佛為我們講這十個標準。這十個標準展開來,把我們生活當中工作、應酬的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全都包括盡了。印光大師不提倡《十善業道經》,而提倡《安士全書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陰騭文》,《十善業道經》說得比較籠統,說的是原則,而《安士全書》說得詳細,說的是細目,讓我們從這裡學習。

  問:佛家相信果報,與我們所行的善惡相稱,殺了人的人,不會只受牙痛之苦;偷了一塊餅的人,不會受破產之報。這個因果相稱的機制是怎樣建立與維持?是否有神或佛去掌管?

  答:這個事情在佛家來講沒有人掌管,業因果報是宇宙之間的定律。你造作的惡因,可是因要遇到緣才會有報,因有緣沒有,這個因不會有果報。因此,佛家講「緣生」,不講因生,這個很有道理。緣是決定果報現前、不現前,而因不會消失,你造作的善惡業因決定不會消失,佛沒有說:「我過去造作惡業,現在多做一點善事將功補過。」佛沒有這個說法,這決定是不合理的。

  有什麼辦法避免這個惡報?佛法講緣,緣我們可以控制,因沒有辦法控制。我們過去造作的惡業,不想受惡報,我們只要把惡緣斷掉,雖有惡因不起現行。我們希求善的果報成就,我們就對善的緣加強。譬如,每個人阿賴耶識中都有佛的種子,這是因,《華嚴經》、《圓覺經》大乘經典裡佛說:「一切眾生本來成佛。」這句話佛很少說,但是這兩部經上有。「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」,這句話佛就說得很多,這是大乘經上我們常看見。《無量壽經》是講修行證果,「一切皆成佛」,說得那麼肯定,這是每一個眾生阿賴耶識裡都有佛的種子。你今天為什麼不能成佛?你把佛種子的緣斷掉了。佛的種子需要什麼樣的緣才能成熟?它需要平等的心、平等的理念、平等的思想、平等的行為。如果具足這些條件,你這一生肯定作佛。

  這跟你講真話,因果沒有人掌管。鬼神有的時候獎勵善人、懲罰惡人,這是屬於外緣,真的有這些事情,一般凡夫脫離不了這個範圍。譬如,我們一般人居住在這個地區,這個地區有政府、有執法的警察,我們如果犯罪,警察、法官就要來懲罰我們,我們要是做好事情,這些政府首長會獎勵我們。這都是屬於外緣,真正的因是自己造的,我們沒有造善,他不能隨便獎賞我們,我們沒有造惡,他不能隨便懲罰我們,而鬼神賞善罰惡跟世間執法人的狀況是一樣。可是這裡面你要屬於他這一類才行,你不屬於他這一類,他管不了你。我們是不是屬於他這一類?是的。怎麼是的?我們貪瞋痴沒有斷,就屬於他管。貪瞋痴斷了,他管不了,你就不屬於他這一類。貪瞋痴斷了,在十法界裡面,你至少是四聖法界不是六凡法界,這些鬼神看到你,對你很恭敬、客氣,也讚歎、擁護你。為什麼?你比他高。這些道理我們懂得就好。

  問:我相信一定有一個全善的主宰,主宰就是《聖經》裡面描繪的那個創造天地慈愛及公益的宇宙獨一的神,我們有一天都要在他面前受審判,按照我們自己所作或善或惡受報。

  答:這個說法說得通,所有一切宗教,他們所崇敬的神聖都有這樣的性格,他們的經典都有這樣的說法。剛才說,我們自私自私的念頭沒有完全放下,念念中還有「我」的念頭在,就出不了這一個範圍。《金剛經》佛教導菩薩: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,你就超越了,這些唯一的創造神也管不了你。他能管的是,你還「有我」就歸他管,你「無我」,他就管不了你。所以「無我」的人少。出家人還有我執,「我的道場、我的信徒、我的宗教」,有這個「我的」就完了,都歸他管了。什麼時候把我執破掉,你就跟佛菩薩同一個方向、同一個道路,所以佛希望我們走佛道。這在佛家叫出世間法,我們永遠脫離世間法,我們走「出世間法」,這才是真正究竟圓滿的。所有的神明都在世間,而這些世間神明其中不少是諸佛菩薩示現,這是我們在大經看到的。我們在《華嚴經》上看到,從欲界四天王一直到摩醯首羅天王,很多都是佛菩薩示現。他們的示現,目的是幫助一切眾生,所以佛教教學最重要的是破迷開悟,唯有破迷開悟才能真正解決問題。

  好!答覆還有沒有問題?要沒有問題,這有幾位同修,我們給他做一個簡單的三皈儀式。皈依證有沒拿到?

  三皈依,我們過去在新加坡講過一次、在黃金海岸講過一次、在吉隆坡講過一次,總共講過三次,都有錄音帶跟錄像帶,還有他們從錄音帶上寫下來一本小冊子,諸位同修要多看多聽,真正了解三皈的意義,而不僅僅是一個形式。如果有形式沒有內容,這個皈依不是真的,皈依殊勝的功德利益得不到,所以一定要懂得。

  「皈」就是回頭、回歸,我們到底從哪裡回歸?「依」是依靠,到底依靠什麼?佛家的教學,真正教學的中心就在三皈依,從這個地方開始,也從這個地方圓滿。從文字上,三皈是「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」,佛法傳了將近三千年,時間這麼長,名相大家都記得,意義逐漸模糊了。今天說到佛,立刻就想到佛像;講到法,就想到經典;說到僧,就想到出家人,所以把三皈真正的意義喪失掉了。這個想法不能說他全錯,也不能說他全對。所以我早年初學佛時讀《六祖壇經》,我在《壇經》上發現,惠能大師傳授三皈,他把「佛法僧」改掉了,他改成「皈依覺,皈依正,皈依淨」。我就在想惠能大師距離我們現在是一千三百多年,他為什麼要改?可能在那個時候,三皈「佛法僧」的意義、概念就模糊了,所以他不用這個名詞。他說三皈的義理,「佛」是覺悟的意思,「法」是正知正見,「僧」是清淨的意思,六根清淨,一塵不染。

  於是我們就想到,這個意思就很清楚、很明顯了,我們回頭從哪裡回頭?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覺悟。覺跟迷是相反的;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,這叫皈依法。邪知邪見,用現在的話來說,我們對於宇宙人生錯誤的看法、錯誤想法,這屬於邪知邪見;皈依淨,是我們從一切染污回過頭來。現在這個意思很明顯,我們心理的染污、思想的染污、見解的染污,不僅是身體,從這一切污染回過頭來依清淨心。這是真正三皈依,這是真正的「佛法僧」三寶,佛家叫「自性三寶」,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。

  形式上的三寶也很重要,重要在哪裡?啟發提醒我們。我們見到佛像,立刻就想到我要皈依自性覺,像佛一樣覺悟,不迷惑顛倒。見到經書,或者是只要見到書本,立刻就想到正知正見,這才真的皈依了。看到出家人,立刻就要想到從一切染污回頭依清淨心,依清淨的行為,這就對了。所以形式上三寶,它的作用是提醒我們,如果沒有這個,我們把三皈忘掉了。所以家裡頭供養三寶,供養佛像是佛寶,經書是法寶,供養菩薩像、羅漢像是僧寶,「佛法僧」具足,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覺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淨而不染,這是你真的回頭,真的有依靠了。

  這是說的理論,我們凡夫如果沒有一個真正的依靠,總覺得這個皈依是虛無飄渺的,所以我們必須把三寶指示出來。我們今天皈依佛就皈依「阿彌陀佛」。大家要問:為什麼不依本師釋迦牟尼佛?本師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皈依阿彌陀佛,我們皈依阿彌陀佛,釋迦牟尼佛就歡喜,我們皈依阿彌陀佛是奉釋迦牟尼佛的教誨。我們皈依法寶,什麼是法寶?《大乘無量壽經》、《佛說阿彌陀經》,這是我們皈依的法寶,與阿彌陀佛完全相應。皈依僧寶,僧寶是觀世音、大勢至,用他們兩位做代表。「觀音菩薩」代表大慈大悲,以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,幫助世間一切苦難的人,落實觀音的慈悲,從我們身上表現,這是真的皈依了。「大勢至菩薩」代表智慧,我們今天講理智,決非感情用事。慈悲裡面有理智,這是正確的,慈悲要沒有理性,那就是佛家常講的「慈悲多禍害,方便出下流」,所以不能離開智慧。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慧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

  皈依不是皈依某一個法師,如果是皈依某一個法師,你是破和合僧,戒律上的罪名,將來要墮阿鼻地獄。所以不是皈依某一個法師,是皈依三寶,是三寶弟子。如果將來有人問:你皈依哪一個法師?你可以說:「我皈依阿彌陀佛。」這個話沒說錯,決定正確。不能說皈依淨空法師,那就大錯特錯了,將來你會墮落,你是皈依阿彌陀佛。我在這個地方傳授皈依,我給你做證明,證明你今天發心皈依阿彌陀佛,皈依《無量壽經》,皈依觀音、勢至,我給你做證明,一定要搞清楚、搞明白,決定不能搞錯。好,我們就來做一個簡單的儀式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