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(第二二0集) 1984/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:01-003-0220
請看《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》,第四三三頁:
鈔【華嚴十願者,一者禮敬諸佛,乃至十普皆迴向,亦以此十生彼國土。以上皆菩薩廣大智行,非可易植易修。今持名功德,就使十心未備,十願未齊,淨業一成,便生彼國。既得往生,此心此願,自然成就,豈非多善根福德乎。不經迂曲,是謂直捷;無諸煩瑣,是謂簡易。直捷而深造,簡易而廣獲,諸餘法門之所不及,是謂殊勝。】
普賢菩薩十大願王,是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修學的,以這種修行的功德往生西方淨土。我們在《無量壽經》看到,西方世界的諸菩薩們,從下下品到上上品,沒有一個不是修普賢十願。彭際清居士說,《無量壽經》是中本《華嚴》,《阿彌陀經》是小本《華嚴》,這三部經文有簡略不同,義理、境界上可以說毫無差別,這我們能信得過,他這話不是隨便講的。尤其是我們今天看到蓮池大師這一段的開示,更值得我們深深的警覺。
『菩薩廣大智行,非可易植易修』,「植」是培植,也是遇到,不容易遇到、不容易培植、不容易修學。今天我們得到大經最奇妙的方法,持名念佛。持名功德,『就使十心未備』,十心是《寶積經》上講的十種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那都是菩薩修的,我們沒修,這十個心我們不具足,『十願未齊』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我們也沒有修得跟他一樣,不要說跟普賢菩薩,華嚴會上最低位的菩薩,圓教初住菩薩,我們也比不上人家,可是『淨業一成,便生彼國』。
現在關鍵就在淨業,什麼叫「業」?先要把這兩個字搞得清楚明白。「業」,今天的話講「活動」,古人講「造作」。我們身的動作叫「身業」,口的言語叫「口業」,心裡面起心動念叫「意業」。這三業清淨不清淨?我們現在又要問:三業,什麼叫清淨?什麼叫不清淨?清淨不清淨有一個標準,受染污就不清淨,不受染污就清淨。什麼是染污?裡面是妄想執著,外面是六塵的誘惑。外面境界相誘惑,你裡頭染不染污?外面的誘惑,順你意思就起貪愛,貪愛是染污,業不淨;不順意思,討厭嫉妒憎恨也是染污。換句話說,七情五欲就是染污,如果你三業還有染污,不成功,那就不能往生。往生要三業清淨,實在講那個功夫也跟《金剛經》上講的標準差不多,外不著相,內不動心。無論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,都要做到不取於相、如如不動,這是修淨業要想這一生往生一定要記住。
菩薩憑十心、十願能做到三業清淨,我們憑什麼?我們就憑那一句阿彌陀佛。心裡才起心動念,馬上轉成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是淨業。換句話說,心裡、口裡沒有阿彌陀佛,那就是染業,業就不清淨了。染業不能往生,淨業才能往生。淨業一成,一旦成就了,便生彼國,他就往生。所以這個法門不必修十心,不必修十大願王,十心、十願知道就好了,能做當然更好,不能做沒關係。你一天到晚二六時中,心裡不要把阿彌陀佛忘掉,念念提得起阿彌陀佛,這是淨業。心裡有阿彌陀佛,心清淨;口裡有阿彌陀佛,口清淨;身體禮拜阿彌陀佛,身清淨。三業清淨,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,你看這條件多簡單,多容易!
『既得往生』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,『此心此願』,《寶積經》講的菩薩十種心,《華嚴經》講的菩薩十大願,只要一到西方極樂世界自自然就圓滿、就成就,不修就得了。你要問,為什麼會得到?他們修十心十願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我用一句阿彌陀佛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了,還有什麼兩樣?那個世界是平等世界,統統都得了。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不要說是十心十願,無量無邊的法門統統都得到。所以這個法門真是無比殊勝。
『豈非多善根福德乎』,善根福德少的,聽不到這個法門,遇不到這個法門;遇到,聽到,他也聽不懂這個法門,他也不相信這個法門。凡是聽這個經、讀這個經,讀不下去的,業障非常重。凡是這經念得很歡喜的,這就是業障輕,就是多善根多福德的人。香港一些同修到大陸參訪黃念老,念老給他們的開示:讀誦《無量壽經》,依教奉行,肯定是大善根、大福德。
『不經迂曲』,「迂」是迂迴,「曲」是委曲,不必經過迂迴,也不必委曲婉轉,這叫『直捷』,直捷就快速,你想《寶積》、《華嚴》都是迂迴委曲,要修許許多多劫才能達到,持名念佛一生成就,哪有比這個更快速的?『無諸煩瑣,是謂簡易』,不麻煩也不瑣碎,簡單容易。『直捷而深造』,這個深造重要,如果直捷,我們所得的很淺、很少,那這個直捷並不可貴。這直捷法門到西方極樂世界,你所得的幾乎跟等覺菩薩相等,這不容易!這才真正是希有,真正是可貴。『簡易而廣獲』,簡單容易,你所得的有限,這簡易就不足以為貴,此地簡易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佛在經上常說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等於生一切諸佛世界,見阿彌陀佛就等於見一切諸佛如來,統統都得到了。這個簡易,所獲的不可思議。『諸餘法門之所不及』,除了持名念佛法門之外,所有一切法門沒有一個法門能比得上。不是真正有大善根、大福德、大因緣,你怎麼可能遇到?不要說今天在這個世間,就在我們台北市學佛的人不少,幾個人聽到這部經?幾個人聽到之後心裡真正覺悟,真正明白過來,死心塌地修學?沒幾個!『是謂殊勝』,這真是無比的殊勝。
疏【善男子女人者。】
這就是經上講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什麼叫善?什麼叫不善?佛常常在經上叫著「善男子、善女人」,有沒有叫到我?叫別人不重要,有沒有叫到我?我是不是佛所叫的善男子、善女人其中之一,這很重要。此地大師給我們解釋,善有二種:
疏【善有二義:一是宿生善因,一是今生善類。男女者,通指緇素利鈍,及六道一切有緣眾生也。】
這兩句話包括得非常廣泛,除了菩薩、聖人之外,六道裡面的凡夫統統包括了。但是他要具備兩個條件:一個是多生多劫的善因,一個是今生善緣,多生多劫有善根,這一生遇不到緣也不行。善類特別著重在緣上。我們看大師下面的解釋:
鈔【宿世善因者,大本云:世間人民,前世為善,乃得聞阿彌陀佛名號功德。】
這個明白給我們說明,大本是《無量壽經》,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『世間人民』,人民就包括六道眾生。『前世為善』,這個前世,不是一世、二世、三世,不是的。因為我們大家《無量壽經》念得很熟都知道,而是過去生中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所修的善因,這善因太厚,你這才遇得到。這樣深厚的善根,他才有機會、有機緣聽到阿彌陀佛名號功德。特別注意功德,為什麼?聞名號的人太多了,在台灣,哪一個人沒有聽過阿彌陀佛名號的?可能一個都找不到,連基督教徒、天主教徒也知道有一個阿彌陀佛。但是,這句名號的功德沒幾個人知道,為什麼?如果沒有聽過《無量壽經》,沒有聽《疏鈔》、《要解》,這名號功德他怎麼知道?諸位想想看,我們沒有聽這經之前,這名號功德我們也不知道。所以雖然念,漫不經心,念了不起作用。
你要問為什麼念佛不起作用?不知道名號功德,所謂是心不誠,念的時候半信半疑,時時間斷、時時夾雜,所以沒有用處。我們看那個念佛念的功夫很得力的,念個三年、五年,居然他就往生了。念個三年、五年,他一身病痛都沒有了,感應不可思議,為什麼?他知道名號功德,這個不一樣。底下都是《無量壽經》上的話:
鈔【一聞佛名,慈心喜悅,志意清淨,毛髮聳然,淚即出者,或宿世曾行佛道,或他方佛所菩薩,固非凡人,則信心念佛者,皆宿修善本者也。】
這是過去世善根發現,這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,這個人不是凡人,那他是什麼人?實在講,他就是極樂世界的菩薩,現在雖然沒到極樂世界去,極樂世界那裡已經報名註冊了,隨時可以去,就是極樂世界的菩薩,不是凡人。
演【一聞佛名慈心喜悅五句。】
這五句,到淚即出者,這是感動,這是很自然的感動。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念佛沒能往生,一念差錯!現在又遇到,心裡受了感動。
演【以佛乃曠劫修慈為體故,佛乃斷盡無明最清淨故,佛乃迥出常流,萬劫難聞故。】
這三個道理、這三個理由非常殊勝。此地講的佛就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實在講是無量劫中修持大慈大悲,所以他的願跟一般佛的願不一樣。一般佛的願度眾生是有範圍的、有限量的;唯獨阿彌陀佛發願度眾生是沒有限量的、沒有範圍的。因此,阿彌陀佛的教區也就特別,我們在經典裡面常常讀到的,世尊給我們講,一尊佛的教區是一個大千世界,也有佛願特別廣大的,他的教區二個大千世界、三個大千世界;就是十個、二十個大千世界還是有範圍、有限量。唯獨阿彌陀佛他老人家的大願是盡虛空遍法界。所有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九界眾生,只要具足信願持名,發願往生,他老人家統統接引,平等攝受,這是一切諸佛之所不及。
我這一次在新加坡,有同學來問我:有些經上說,還有佛世界比極樂世界更莊嚴更殊勝,不止一個,很多很多,西方極樂世界並不是第一莊嚴,你為什麼說它第一殊勝?我說:你看過,我也看過,那些世界比極樂世界更殊勝是沒錯,但是,那些佛有沒有發願信願持名就往生?沒有。沒有發這個願,那就比不上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容易去,那個世界不容易去!何況佛又在經上給我們說: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等於生到那個比西方極樂世界更殊勝的世界,統統都生了,一生一切生!釋迦牟尼佛講經,並沒有說「除哪些佛剎之外」,既沒說這句話,那就一生一切生,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比極樂世界好的,或者不如極樂世界的,你統統可以到達,那還是極樂世界第一殊勝、還是阿彌陀佛第一,找不到第二的。所以,大家對這法門決定不要懷疑。
第一句是講阿彌陀佛的修德,不可思議。第二句是說阿彌陀佛的斷德,見思、塵沙、四十一品無明統統斷盡,最極清淨。所以,聽到這個名號,怎麼會不感動?第三句這是讚歎阿彌陀佛在一切諸佛當中無比的殊勝。『佛乃迥出常流』,常流,跟佛等流的都是佛,超出一切諸佛!一切諸佛中,阿彌陀佛第一。『萬劫難聞故』,沒有機會聽到這個名號。在我們現在這個地球上,聽到阿彌陀佛名號的人就不多,有人一生都沒有機會聽到,一生沒有緣分見到過佛像,聽到過佛名。能讀到這部經、聽到這部經,不可思議!這是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,阿彌陀佛名號是更難聞,難中之難。
演【今聞佛名即生慈心。】
這是過去生中,有真真實實的善根,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,慈悲心就現前了。
演【乃至淚即出者。】
就是感動。
演【耳聞佛名,心契佛心。】
聽到佛名,生起慈悲心,感動得流眼淚。佛之大慈生生世世護念我們,時時刻刻垂手在接引我們,我們自己不好,自己造業,自己障礙自己,辜負佛的一片慈悲,這是感動得流眼淚。『耳聞佛名,心契佛心』,諸位要記住,你不知道名號功德,你聞佛名,心也不是佛心,你心地生不起慈悲出來。今天叫大家讀《無量壽經》,你念得愈多愈好,道理在哪裡?過去世的善因稍微差一點的話,用這個方法可以補足,能夠在這一生當中提前往生。換句話說,你本來這一生不應該往生,你遇到這緣殊勝,提前了,先天不足,後天可以彌補。先天不足,後天又沒有殊勝因緣來彌補,這一生只能結個善緣,種了善根,不能往生。
多讀、多聽、多講,大家同修在一塊研究討論,多講,這是對名號功德的確認,天天加深,決定斷疑生信,然後你信願持名才真正做到不懷疑、不間斷、不夾雜,這一生決定往生。所以我們早晚課叫大家念四十八願,念三十二章到三十七章,這就是叫我們自己心同佛心,願同佛願,解同佛解,行同佛行,三業清淨。
演【如須達長者,因聞佛字,通身毛豎是也。】
這是講當年祇樹給孤獨園的大護法,須達多長老,他最初聽到「佛」這個字,身上汗毛直豎。
演【今人聞佛名,泛爾尋常者,不知佛義,善根淺故。】
我們現在聽到佛的名號,看到佛像,覺得沒什麼,很平常,這是善根淺,不知道佛的名號功德。知道名號功德,必然感動。所以自己善根淺薄要特別警惕,尤其在這個亂世,只有修福積功累德才是真正的保障。除這個之外,想找一個平安的地方?這個世界沒有一個安全的所在。有福的人不管在哪裡,他都安全,他都有福,你就曉得積功累德是多麼的重要!積功累德,要從讀聖賢書做起。讀聖賢書,你就覺悟,覺悟就不迷惑,不迷惑就不造罪業,這樣才能積功累德。發心到處出錢布施,如果沒搞清楚,你布施的錢,人家拿去造罪業,他錢少,他造的罪業小,錢多了,他造的罪業大;換句話說,你去幫助他造罪業,這樣的布施,他墮地獄,你在後頭就跟他去!他是元凶,你是幫凶,你怎麼不墮地獄?隨時種福,還得要有福的人才真正種得上福,沒有福的人,種錯了!
你要能夠辨別真妄、邪正、是非,你不讀聖賢書,你到哪裡去找標準?所以我們提倡同修們讀經,今天太多讀淨土的五經,五經讀的嫌多了,最低限度《無量壽經》、《彌陀經要解》,當然能讀《疏鈔》那是最好的,《普賢菩薩行願品》,我是列了七部書,我們修淨土的同修必讀,七部書裡面,四部是佛經,這三種加上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,另外三部,《太上感應編》、《了凡四訓》、《四書》。我們這個道場同修確實有善根、有福德,希望大家要珍重,依教奉行,不辜負佛祖,不辜負我們這一生得人身,決定要在這一生成就。這一段是給我們解釋宿生的善因。
鈔【今生善類者。】
『善類』,實在講,是講的因緣。
鈔【如華嚴云:寧在諸惡趣,恆得聞佛名。不欲生善道,暫時不聞佛。】
諸位看到《華嚴經》這首偈,你就曉得善類它的標準是什麼。剛才我跟同修說了,是在緣分,不是三善道、三惡道,不是指這個。我們要生在一個有機會聽到彌陀名號功德的所在,這是善類,尤其最善的一類,那是什麼?天天在一塊研究討論念佛共修,至善,沒有比這個更善。印祖大師當年在世,靈巖山念佛堂日夜佛號都不斷,那是無比之善。所以我們今天也要希望,可是我們的講堂佛號還是中斷,中斷的原因在哪裡?就是大家不知道佛號功德。雖然講這麼多年,沒有人相信,所以佛號會間斷。
假如你真正相信了,現在這個念佛機很好,可以用這個,你這個佛號,佛堂裡二六時中,一年到頭佛號決定不中斷的。我們講經的時候,把佛號放到最小,佛號也不斷;不講經的時候,佛號稍微開大一點,日夜都不斷。念佛機壞掉一個再接一個,何況一個念佛機用幾個月都沒有壞。為什麼佛號會斷?不知道名號功德。你看看我們在這裡講這麼多年,不要說你們聽的,就家裡人都不知道,有什麼法子?我也不好意思說他,各人因緣不一樣,你斷你的,我不斷就好了。非常不容易!
『寧在諸惡趣,恆得聞佛名』,「恆」就是不中斷,能夠聽到佛的名號。『不欲生善道』,欲界天、色界天,天福大、壽命長,聽不到佛號。聽不到佛號的地方,環境再好,我也不願意去;能聽到佛號的地方,環境再惡劣,我也不願意離開。
鈔【夫不以人天為善,而以得聞佛名為善,則信心念佛者,皆善人之儔類也。】
我過去在台中,我們同學在一起研究討論,一個星期一次,十年如一日,我們在一起修了十年,這是一個人一生當中很難得到的,非常希有的。現在圖書館的住眾才覺悟,很難得,我看了很歡喜,才覺悟、才回頭。每一天也有小座複講,早晨來用功,大家統統聚集在一起不容易。你們如果真正了解明白,那比我過去的緣要殊勝,為什麼?你們一個星期五次,我那個時候一個星期一次,這個緣殊勝。
在北京的黃念祖老居士給我講過很多次,寫信的時候也提到,勸我不要再講經,他說:你講經講了三十多年,不要再講了,我們佛門當中後繼無人,這是大事!他勸我寫書,培養學生。學生的標準,他老人家特別強調,宗說俱通的淨宗的法師,才能真正達到續佛慧命、弘法利生的目標。什麼叫宗說俱通?說就是會講,現在會講的人很多,說通,宗不通!宗是什麼?心地清淨,與佛心、佛願相應,就是我常講的,信願解行與佛相應,心同佛、願同佛、解同佛、行同佛,這叫宗通。這種人才難得,會說不能行,這個不可貴,要真正做到,真正得清淨心,得一心不亂,那個講經說法就如佛無二!就不一樣。
黃念老一心就期望有這樣的人才出來,我不是沒有心,早就有這個願望,沒有機緣,到哪去找學生?就像當時李老師一樣,我勸李老師多收幾個學生,他說你替我找學生去,以後我不敢再講話了,找不到!現在因緣成熟,有幾個同修跟我在一塊共修,好!這個機緣難得,既有同學能夠跟我在一起共修,人數不拘多少,三個、五個就很多,就不算少了。所以往後外面講經的時間我會大量減少,不到外面去講了,我也把時間拿出來帶著同修們一起來研究討論,我們來講小座,來幫助大家,真正修行的要明瞭經義,經義是佛義,開經偈上所說,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;解義之後貴的是奉行,依教修行,這個重要,有解有行自然就會講了。
所以我希望底下一代要超過我們這一代,佛法才能興隆,眾生才有福;如果不能超越,眾生就苦了、就可憐了。我們科技的產品,現在也講第一代、第二代,第二代一定比第一代進步,第三代一定比第二代進步,不進步就沒人要了,那工廠也倒閉了,工人也失業了。天天在研究,不斷的在進步、改進,改了就往上進,佛法也是如此。
我今天講的這些東西,是給大家做一個基礎,你們去改進,拿我這個基礎你去改,你一改出來了,那當然一定在我之上。可是你們今天怎麼改也沒有辦法超過我,原因在哪裡?是你的修德不夠,所以你要真修。你心要真正清淨平等慈悲,你有真功夫,你拿我這個東西去改,決定超過我。我把這個秘密告訴你們,希望你們肩負起底下一代弘法利生的責任,說很重要,行更重要,一定要把佛在經上講的教訓做到。
演【寧在諸惡趣四句,惡趣熱惱,善趣清涼。】
用這八個字來衡量善惡。我們現在得的人身,也是惡趣,為什麼?煩惱太多,日子不好過,身心不清涼,雖得人身,這人身不好受。這是講的三善道跟三惡道,善惡兩道。
演【今寧受熱惱,不欲清涼者。】
這是比喻話,寧願在三惡道受苦,
不希望得人天福報,為什麼?
演【以有聞佛不聞佛之得失,而分損益故。】
惡道裡假如能聞到佛名,我寧願在惡道,我不願意在善道,標準在這個地方。如果用這個標準,我們有福生到天上,天上聽不到佛名,人間能聽到佛名,我不願享天福,不願得天壽,我要到人間來受苦受難,天天聞佛名。今天佛名普聞,名號功德大家不曉得,聞若不聞。由此可知,名號功德為什麼大家不曉得?宣揚的人太少,沒有人普遍介紹,經典雖然很好,現在大家工作忙碌,這是一個原因,時代在變,文言文沒有人念,即使遇到了,他也看不懂。今天要想佛法普及,最方便的還是錄音帶,他聽得懂!聽了以後,他就會看得懂;他沒有聽,他看不懂。這些工作,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做。
演【惡道聞佛,如人涉坑坎險道,得睹日月光明。】
這是比喻,好像人在一個坑道裡面,險道,雖然很危險,有日月光明。
演【善趣不聞佛,如人履平坦康莊,不見日月之光。】
這是比喻。由此可知,聞名與不聞名,確實能體會到善根的厚薄,緣分的淺深。
鈔【緇素利鈍者,淨土法門,一切收攝。】
這個法門非常廣大,不可思議,上到等覺菩薩,下至阿鼻地獄,都是阿彌陀佛攝受的對象。只要對這句名號能信、能願、能念,阿彌陀佛統統接引。這個法門是平等成佛的法門,是九法界有情平等成佛的方法,這是不可思議。
鈔【如大本云。】
《無量壽經》上講的。
鈔【其上輩者,捨家離俗而作沙門,亦有不捨家離俗者,即出家五眾、在家二眾也。】
這是講緇素,「緇」是出家人,「緇」是什麼?衣服染色的,出家人穿染色衣,「素」是白衣,是在家居士。經上引用《無量壽經‧三輩往生》那一段經文的大意,上輩往生,是捨家離俗而作沙門;也有不捨家離俗者,中輩往生,下輩往生。實在說,出家與不出家不在形式,這是我們在《無量壽經》上已經講得很清楚。形式上出家,心沒有出家,一樣不能往生。心出家了,形式沒有出家,一樣上品上生,《無量壽經》賢護等十六正士,都是在家的等覺菩薩,他們的地位跟彌勒、觀音、普賢沒有兩樣。所以出家人著重在心出家,而不是著重在身出家。
假如諸位發願報佛恩,上報四重恩,下濟三途苦,你發願出來將來弘經,我勸你最好還是要形式上出家,為什麼?同樣在家跟出家人到外面講經,聽眾他有分別、有妄想,他的感受不一樣。你穿出家衣服,講錯了他也相信,執著,那是師父,決定不錯;在家人講對了,他也不相信,為什麼?看你總是在家人,你沒什麼了不起,跟我差不多,是這樣的。所以,如果真正想發心弘法利生,你要受這個形式比較好。如果你是在寺院裡面不發心講經,做護持的,在家也行,因護持他不要上台講經,可以,那沒關係,發心上台講經的話一定要出家,這也是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!出家五眾: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彌、沙彌尼、學法女,在家有優婆塞、優婆夷。
鈔【但念佛者,俱得往生,是通緇素。】
只要如法修學,信願持名,沒有一個不往生的,所以這個法門無比的廣大。
鈔【又蓮分九品。】
這是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品位差別。
鈔【上該盛德菩薩。下及悠悠凡夫。乃至惡人等。】
這就講根性的利鈍
演【上該盛德菩薩,下及悠悠凡夫者,觀經疏云:上品之人,始從習種,終至解行菩薩;中品者,從外凡十信以下;下品,即是今時悠悠凡夫。】
《觀無量壽經疏鈔》,「疏」是天台智者大師註的,「鈔」是四明尊者作的。
鈔【釋云:十住名習種性,十行名性種性,十回向名道種性,此三十位總名解行。是別教內凡,十信即是外凡。】
這是天台大師的講法,以《唯識論》來說,「習」是習慣,我們俗話常說「少成若天性,習慣成自然」。這是菩薩裡面地位最下的,薰習成種。「性」是不變、不改的意思。換句話說,這就是《彌陀經》上所講的事一心不亂,它往生的品位當然就高。上品往生,位次多,一直到等覺菩薩有四十一個階級,這是上品往生裡面最低的功夫。曉得這個道理,我們就知道念佛的重要,我們念佛還需不需要去雜修?雜修,什麼時候你才能修到習種性?習種性都不能達到,性種性就更難,道種性就沒指望!一層比一層高,這是我們一定要牢牢的記住,深深的警覺。
覺明妙行菩薩在《西方確指》裡面警惕我們,念佛人最忌諱的就是夾雜,什麼是夾雜?有時讀經、誦經,誦經是夾雜,當然不是誦《彌陀經》、《無量壽經》,如果誦這個經的話,他不會主張在念佛一支香當中,念一卷《阿彌陀經》,念三遍往生咒,念一千聲佛號,這是覺明妙行菩薩告訴我們的。如果念《無量壽經》也是夾雜,那他不就是自己說話顛倒了嗎?《無量壽經》跟《彌陀經》是同部,同部以外的都是夾雜。換句話說,不要說念其他的經,淨土五經裡面,念《普賢行願品》,念《觀無量壽佛經》,覺明妙行菩薩的標準,都是夾雜,何況淨宗以外的經典!為什麼這樣嚴格限制?就是叫你成就習種性,道理在此地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無量無邊的法門不要學統統都得到,統統都成就,這個不可思議,這是我們一定要記住的。
三賢菩薩『總名解行』,這是三賢位(三賢往上面是十聖位),是別教內凡。十信位是外凡,十信位菩薩所得到的是事一心不亂,也就是我們常講功夫成片。功夫成片裡面也有淺深不一樣,他們比較深一點。
演【悠悠凡夫是名字人,尚未伏惑,修行不精進者。】
這是講『悠悠凡夫』,像這樣的凡夫,必須要念到功夫成片,淨業一成,便得往生,你要成就淨業才行,身口意三業清淨了,煩惱怎麼樣?煩惱還沒有斷,甚至還沒有伏。但是三業清淨,說實在話,煩惱是伏住了,初伏,剛剛伏住,剛剛伏住就能往生,下下品往生,剛剛能伏就有這麼大的效果。伏煩惱,就是一句佛號。我們心裡起心動念馬上換成佛號,絕對不要妄念相續的起來,這是我們往生的依憑;佛在經上給我們說的,我們能做到這個,經典就是保證書,保證你往生。
『乃至惡人』,一生迷惑顛倒而造作許多罪惡,一旦聽到名號功德,他覺悟了,他真正懺悔了。懺悔是不是要在佛菩薩面前磕頭頂禮,嚎啕痛哭,說出自己那些罪過?沒有必要,為什麼?你在佛菩薩那裡把你的罪過想一遍、再說一遍,這是又造作二遍。什麼叫懺悔?一句阿彌陀佛就懺悔了。從前那些東西統統斷掉,統統不要理它,統統把它丟掉,從今以後就這一句阿彌陀佛,這叫真懺悔。過去那些罪惡還想什麼?想一遍心裡頭又造一遍,這個不得了!懺悔的定義是「後不再造」,我從今天起不再造,念阿彌陀佛就不造了;不念阿彌陀佛還繼續造,不念阿彌陀佛就造業。所以念佛人一天到晚佛不離心,要這樣才行。
家裡面環境不容許二十四小時佛號不中斷,我們帶隨身聽,這東西很時髦,別人聽六道輪迴,我們聽阿彌陀佛,聽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造淨業所以成就淨業,用這個方法。一家念佛那最好,佛號的音聲二十四小時一年到頭都不中斷,這道場不可思議。
鈔【但念佛者,亦得往生,是通利鈍。】
菩薩的根利,悠悠凡夫的根鈍。
鈔【又鬼畜地獄,雌雄牝牡,亦可均名男女。】
六道的眾生統統包括了。
鈔【但念佛者,俱得往生,是通一切眾生也。】
你想想看,這個法門的攝受範圍是多麼廣大!不但我們這個世界,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,阿彌陀佛平等攝受。
鈔【稽古驗今,頗載一二,願詳覽焉。】
這叫我們去仔細觀察,去證驗,從古到今有記載的,那真是千萬當中一、二,《往生傳》裡面記載的人不多,那往生是大家知道的;有許多往生的人沒有人曉得,那就沒有記載。惡道裡面的眾生,鬼道、地獄道我們不知道。《物猶如此》這本書,是專門記載畜生往生的。你看到這些書之後,你就曉得彌陀名號功德不可思議。
凡是信受,一心稱念,沒有不往生的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的學佛功德才算是圓滿,大功告成。要知道這不是一生的事情,多生多劫累積起來的,才有今天的成就。所以要珍惜這一生,要努力、要精進,決定不能空過。世間一切人事隨它去,要忍受,只要不妨礙我念佛,什麼都能忍受,成就自己的道業。這是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。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