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〈複講20-15〉 (第六十七集) 2005/11/17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:WD20-007-0067
「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」第六十七集的播出。諸位觀眾大家好,阿彌陀佛。這一集我們接下來繼續上一集所報告的,報告到《彌陀要解》蕅益大師他註解的「體性開發」,上一集這段還沒講完,我們繼續來跟大家報告。體性就是我們的本性,真如本性。佛菩薩跟我們凡夫的差別就是佛菩薩他見到本性,如何見本性?就是第一念,佛菩薩的第一念沒有失去,永遠不失就見性,這就是佛菩薩。凡夫就是落在第二念、第三念、第四念,無量無邊的雜念起來。佛菩薩永遠保持第一念,絕對不會落在第二念,所以叫一心不亂。我們有一心,但是這個一心非常快速立刻就墮落到二三四,馬上墮落下來,一墮落之後,我們眼見就是眼識見色塵,就不是叫色性了,耳識聞聲塵,這凡夫的境界,這樣的心行就是搞六道輪迴,把一真法界變成六道輪迴。這個道理要懂,事實真相要明瞭。真正懂得,真正明瞭了,六道九法界有沒有障礙?沒有障礙,為什麼?它是虛幻的,不是真的。
《金剛經》上講的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六道十法界是夢幻泡影,在這裡面只要你覺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淨而不染,你還是住在一真法界。諸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,我們凡夫住六道、住五濁惡世,他們住在一真法界,一絲毫都沒有污染,跟我們在一起和光同塵,一樣在一起吃喝玩樂,一樣在一起聊天,兩個不同的境界,一個覺,一個迷,覺的人住一真法界,迷的人他住在五濁惡世,不一樣,不一樣在這個地方。
親近善友,佛是第一善友,我們要親近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在哪裡?《阿彌陀經》、《無量壽經》、《觀無量壽佛經》就是阿彌陀佛。我們看不懂、不認識,必須要有介紹人,介紹人是誰?祖師大德註解是介紹人。你看《彌陀經》,我們找到三個最好的介紹人,蓮池大師、蕅益大師、幽溪大師,這三個人介紹得好。蓮池大師的《彌陀疏鈔》,蕅益大師的《彌陀要解》,幽溪大師的《彌陀圓中鈔》。我們現在正在學習《華嚴》,《華嚴經》有兩位介紹人,清涼大師,這是我們出家的高僧大德,在家李通玄居士,李長者,有這兩種註解,我們依據這兩位的註解來學習,這兩位就是《華嚴經》最好的介紹人。所以沒有這些真正有修有學契入境界的人來引導我們,經典裡面意思很深,我們很難體會,很不容易契入,這些註解對我們太重要。
早年家師 淨空上人的哲學老師,台灣大學方東美教授,方東美先生把清涼大師的《華嚴經疏鈔》跟李長者的《合論》,看作是中國文化的國寶,無比的尊重,所以他能契入。他沒有出家人或者在家大德居士給他講解,沒有接觸過佛門的大德,他完全自己在家裡讀經,他怎麼能讀懂?沒有別的,誠敬。他所用的方法就是李老師教給家師的至誠感通。方先生確實是至誠感通,沒有人給他講,也沒有人跟他商量討論,跟他在一塊學習,沒有,自己一個人。我們看他的成就,看他在學校裡面的教學,在那個時候沒有錄影有錄音,學生從錄音帶把他老人家所講的整理成文字,現在都有流通,不可思議。
下面說「諸佛本從法身垂跡」,這一句話很重要。法身是什麼?法身是理體,前面講的理體,體性是法身。諸佛如來從哪裡來的?眾生有感,法身有應。法身怎麼應法?法身現相應。法身本來沒有相,它能現相,現相就是諸佛的應化身,像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這個地球上的印度,他那個身就叫做應化身。眾生有感,法身有應,法身是一,哪個地方有感,哪個地方就有應,應化身無量無邊,千百億化身。千百億還是有數字,實際上沒有數字,千百億只是形容,形容很多,說不盡,只是表法,實際上是無量無邊的應化身,哪個地方眾生有感,立刻就有應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。所以這個地方講「諸佛本從法身垂跡」,這裡包括菩薩,菩薩亦如是,不但包括菩薩,包括聲聞,包括緣覺,包括世間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,《普門品》裡頭大家念過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,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不可思議。我們看《普門品》裡面三十二應,那是舉個例子說,把他的應身分為三十二大類,每一類裡面都是無量無邊,統統是「法身垂跡」,從法身起應。
「固結緣種」,固是堅固,為什麼?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,一心一智慧,力無畏亦然」,十力四無畏,這是佛在經論裡面常說的。所以我們跟一切諸佛如來都有緣,跟一切菩薩也都有緣,跟一切眾生都有同樣的緣。緣就是現在講的關係,現在不講緣,講關係。我們跟佛的關係,跟菩薩的關係,跟聲聞緣覺的關係,跟一切眾生的關係都非常密切,這怎麼能說沒關係?「若世出世」,世間就是九法界眾生,出世就是四聖,「悉不可思議也」,真的是不可思議,不是假的。沒有一個眾生跟我們沒有緣,不但有情眾生跟我有緣,無情眾生都不例外。《華嚴經》上講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,有情無情都不例外,但是為什麼又說這個人跟我有緣,那個人跟我沒有緣?統統有緣,緣裡面有親疏,有比較親近的,有比較疏遠的。譬如我們一家人,一家人父子最親,我們平常講一等親,緣最密切的。第二是兄弟,兄弟姐妹,同胞兄弟姐妹,二等親;到第三代,你的孫子,你的姪孫,三等親。所以有親疏不同,統統有關係,親疏不一樣,世法可以比佛法,以世法來譬喻佛法,佛法亦復如是。
我們跟一切諸佛如來都有緣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,但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跟某一尊佛常常往來、常常親近,那跟這尊佛的緣跟另外那尊佛的緣就不一樣,所以緣的親疏就是這麼一回事。朋友之間,我們跟哪些人常常往來,這裡頭的情分跟一般人的情分又不一樣。然後你才真正知道佛門裡面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,你才會懂這個意思。實際上講,哪個人沒有緣?統統有緣。佛不度無緣之人,就是說這個眾生緣比較淺、比較薄,這就叫無緣,不是絕對無緣。緣深、緣厚,見面生歡喜心,我們講很投緣,那就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常常在一起,或者是常常是一家人,常常是好朋友,常常是同參道友,這個緣就很深,很容易融和,彼此能夠建立互信,互相尊重,互相信賴,互相依靠,這個緣深。這個道理要懂,並不是真的沒有緣。
山河大地、植物、礦物統統有緣,你說沒有緣的話,這個水,為什麼你以愛心對待它,它就會現出結晶很美麗,像花朵一樣,為什麼它會有這麼好的結晶?這個地方你要曉得,有緣。你不好的念頭對待它,它就顯得很醜陋,很難看,這都是緣,如果沒有緣怎麼能講得通!這個緣是什麼?體性,同一個體性,在無情眾生,水是無情的眾生,無情叫做法性,有情動物叫做佛性,我們是有情,佛性跟法性,總而言之,合起來就是叫做體性,是同一體。所以世出世法都不可思議。
我們接下來再看「六方佛」最後一小段:「彌陀是法界藏身,故一念一切念。念一佛,即念一切佛。極樂是法界藏土,故一生即一切生。生極樂一土,即生一切諸佛國土也」。這一小段是蕅益大師的開示,說得太好了,把所有對西方極樂世界的疑問徹底破除。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?為什麼要生極樂世界?從來沒有人講得這麼清楚,講得這麼明白。十方諸佛很多很多,為什麼單單念阿彌陀佛?這就明白了。十方世界的淨土也很多,為什麼偏偏要生極樂淨土?蕅益大師這個答覆得好。「彌陀是法界藏身」,就是大乘經裡面所說的法性身、法性土,法界藏身是法性身,就是法身佛的本名。毘盧遮那也是法身的本名,這個名號的意思,毘盧遮那翻成中文叫做遍一切處。阿彌陀要翻成中文就是無量,一切都無量,無量的智慧,無量的德能,現代人追求無量的財富、無量的相好、無量的福報,什麼都是無量,這個無量遍一切處。所以毘盧遮那跟阿彌陀佛的名號都是法界藏身的德號,念這一個名號,所有一切佛統統念到,這個一定要知道。毘盧遮那只是講遍一切處,什麼遍一切處?阿彌陀佛的內容就豐富了,就顯示出來。至於其他一切佛名是法界藏身的報身、應化身,其他十方國土是報土,是方便土、是同居土。藏身是法性身,藏土是法性土,藏身是法性身,藏土是法性土,常寂光淨土。所以念一個佛的名號把所有一切佛統統念到了,這也就是《華嚴經》所講的一即一切、一切即一。
就像我們今天,現在是民主國家,以前是帝王時代,我們念總統的名號就把這個國家所有文武百官統統念到,他是第一。念其他佛菩薩的名號就像念部長、念省長、念縣市長,就是這個意思。極樂世界是法界藏土,就好像念國家,念中國,譬如我們中華民國,你只念一個國家,那中國所有這些省縣市就都包括在裡面了。念其他國土名號就像你念一個省、一個縣、一個市這樣,像我們念台北、念高雄、念台中、台東,那都是一個地區,不是完整的。所以極樂世界等於說是全體的,阿彌陀佛是所有一切諸佛本名,哪一尊佛不是無量壽命、無量覺悟、無量德能、無量智慧、無量相好,統統是。所以這是世尊教我們念阿彌陀佛,教導我們一定要往生極樂淨土,道理在此地,真的是「一念一切念,一生一切生」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生到一切諸佛剎土,就是生極樂世界同時也能往生十方所有一切諸佛的剎土,這是大善根的人、大福德的人才做得到。
什麼叫大善根、大福德?對於這個法門你能信、能理解,真正肯修,這個人就是大善根、大福德。遇到了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,遇到很多善知識把這個法門介紹給我們,這是大因緣,我們在這一生能夠遇到,遇到了能信、能解、能行是真正不容易,這是我們自己親身的經驗。家師 淨空上人時常說他學佛因緣,他是從哲學進去的,而不是從宗教,是從學術,從學術界進來學佛的。進去之後逐漸逐漸才發現佛法裡面的東西之美好,博大精深,生起無限的羨慕,這認真來學習。
佛法的內容太豐富,淨土是裡面的一種。因為淨土實在講修學很容易、很簡單,於是我們對它疏忽了,不重視,我們的目標都在大經大論上。家師跟我們說過很多遍,他修學淨土,最後回歸淨土是讀了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楞嚴》這些大經大論,讀了之後,講解之後,才知道淨土殊勝。特別是看到文殊、普賢、善財童子,到最後,《華嚴》到最後,統統發願求生淨土,這才提醒家師注意淨土。為什麼這些人都求生淨土?這都是華藏世界等覺菩薩,為什麼他們都發願求往生西方淨土?看到這些經文才真正留意、讀誦、研習淨土經典。愈深入愈知道這個法門不可思議,難怪世尊再四的勸導勸信勸願,在本經勸四遍,重複四遍,十方諸佛出廣長舌相來證明。到《彌陀要解》裡面,蕅益大師才說出前人所未說的,「彌陀是法界藏身,極樂是法界藏土」,這才真正徹底和盤托出,使我們對於這個法門一絲毫疑惑都沒有了。同時我們也明瞭現在還有疑惑的人,還不能死心塌地學習的人,那麼家師講了,他說就是跟他以前一樣,家師在三四十年前對這個法門就是這個階段,也是一樣不能死心塌地來學習。
所以修學佛法,家師現在說非常非常覺察到壽命要緊,要長壽你才能學得到,如果壽命比較短的還沒有發現你就走了,或者剛剛發現,沒時間修行,你壽命到了,那就很可惜。由這個地方,我們也特別突出西方極樂世界,古人講的第一德(就是第一樁好事)是無量壽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壽命無量,那真正是無量,不是有量的無量,是真的無量。生到那個地方是有量的無量,但是一定成佛,成佛之後是無量的無量。所以我們可以說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無量壽是真的不是假的,確實是無量的無量。我們一生當中能夠遇到這樣的機會,你說多麼值得慶幸。只有認識清楚的人才能把世出世間一切法徹底放下,專學這個法門,專修這個法門,決定在這一門當中成就,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有意義、有價值,沒有白來,所以這一段話非常非常重要。「六方佛」這一大段我們就介紹到此地。下面是第五段「信願持經之利」,我們把這段經文念一遍:
【舍利弗。於汝意云何。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。】
這一句是問,舍利弗聽釋迦牟尼佛,這是佛自問自答,下面是答覆:
【舍利弗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。聞是經受持者。及聞諸佛名者。是諸善男子善女人。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。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】
到這個地方是一段。後頭還有一句話,就是佛第三次勸我們:
【是故舍利弗。汝等皆當信受我語。及諸佛所說。】
這是在這一大段最後的一段經文。我們也分幾個小項目,分為十小節來學習。第一個「勸信佛說,聞經受持,聞諸佛名」。這個地方「聞諸佛名」,諸佛名要加以解釋。這個諸佛不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這個諸佛名就是阿彌陀佛,不可思議,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是諸佛名。釋迦牟尼佛在這部經的後面,下面一段,他曾經說「如我今者,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」,那個「諸佛」就是阿彌陀佛。「彼諸佛等,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」,那個「彼諸佛等」也就是阿彌陀佛。釋迦牟尼佛稱讚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也稱讚釋迦牟尼佛,不但阿彌陀佛稱讚釋迦牟尼佛,十方三世諸佛互相讚歎,都讚歎釋迦牟尼佛。釋迦牟尼佛同樣稱讚阿彌陀佛,也稱讚十方一切諸佛。但是「諸佛名」主要是指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做代表。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,這個名號是一切佛共同的名號,這個意思我們一定要懂。堅定的信願從這個地方產生。
「聞經受持」,聽到《阿彌陀經》你能夠接受,你能夠保持而不失掉,所謂念茲在茲,好處是什麼?「為諸佛之所護念」。這個諸佛,第一個就是阿彌陀佛護念你。第二,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都護念你。念一個名號,所有一切佛都念到了,一個都不漏,你念其他的名號不能有這樣圓滿的包括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
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,那裡面的一切眾生,善根、福德、因緣具足的,沒有一個不念阿彌陀佛。你看華藏世界,普賢菩薩、文殊菩薩教化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這四十一位是四十一個階級,把華藏世界所有的菩薩統統包括了,一個都不漏。華藏世界地位最低的是初住菩薩,這是圓教,大乘圓教初住菩薩,最高的是等覺菩薩,等覺是最高,勸導這些人都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,這真正不可思議。我們看到這個境界才恍然大悟,原來佛法最後就是這麼一回事,這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怎麼能不死心皈依淨土!
可是因緣不足的,沒有遇到這個法門,沒有遇到這些善知識詳細介紹,我們還有懷疑,還有躊躇,還不願意相信,不願意接受,這是什麼?這是經上講的善根福德因緣少。經上講得很清楚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」,生西方極樂世界要善根福德因緣特別深厚。我們知不知道自己善根福德因緣深厚?不知道,雖然現前不知道,慢慢就知道了。慢慢怎麼知道?我對這個產生信心,我很願意去,很願意要去西方,這才曉得自己善根深厚,原來不少,不少。為什麼接觸的時候有那麼困難?這是我們無量劫中被煩惱習氣障礙,蓋覆住了。有善知識的引導,我們很快這個障礙就排除掉,我們的信心、願心就生起來,這是屬於因緣,正是經上所講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」。
你的善根福德很深厚,沒有因緣來引導、來啟發你,你雖然有很深的善根福德也不能現前,為什麼?你被世俗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障礙住,你迷在這裡頭。所以真善知識這一點醒你,恍然大悟,對自己充滿了信心,這一生決定得生,決定可以親近阿彌陀佛,不可思議,所以一切諸佛都護念你。這個護念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關懷,護有保佑的意思,來保佑你、庇祐你、關懷你。
利益是「皆得不退大菩提」,這個利益就大了,都能得到不退無上菩提心,無上菩提心就是我們這些年來家師所標榜的「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」,這是我們自己的真心,人人都有,是我們自己的佛性,我們本有的。現在本有的好像是沒有了,其實它並沒有失掉,只是被自私自利、被名聞利養、被五欲六塵障礙住。我們沒有把這些障礙放下,所以自己的真心不能現前。要知道自私自利、名利心、貪圖一切享受的心,這是妄心不是真心,這個東西障礙,障礙了我們的真心。所以只要把障礙放下,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聞利養,放下貪瞋痴慢,我們的真心就現前。真心有無量智慧、無量德能、無量的福報,真心受用的環境就是極樂世界,就是華藏世界。
華藏、極樂在哪裡?就在眼前,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你就見到,你就得受用。你不肯放下,那華藏現在就隨著你的妄心變成了穢土,變成了五濁惡世。這一樁事情現在居然被科學家發現了,這是好事情。他是剛剛發現一個開端,不過這個開端有很大很大的好處,使我們已經修淨土的人信心十足,為什麼?得到科學證明。這個證明什麼?這是證明相隨心轉,身體體質隨心轉,我們生活環境隨心轉。我們的真心是純淨純善的,我們的相貌純淨純善,我們的身體純淨純善,我們的生活環境純淨純善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一切法從心想生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《楞嚴經》上面所說的「諸法所生,唯心所現,一切因果,世界微塵,因心成體」,不可思議。科學居然能夠做出證明,有這一個發現,佛經上講得這麼透徹。
「皆得不退大菩提」,那就可以說,這個大菩提引申出來無量智慧,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,不是外面來的,是你自己本有的。你自己心性當中本來有無量的智慧、無量的才藝、無量的德能、無量的福報。因此這是第三次的勸導,勸我們要信。「信世尊說」,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這部經,我們要相信世尊所說的這部《彌陀經》。要相信「諸佛說」,《無量壽經》裡面有不少經文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,十方諸佛如來給我們做證明,勸導我們要相信,要信諸佛所說。
再看下面這一小段,「此經獨顯」,此經就是《佛說阿彌陀經》,經不長,經文不長,在一切經裡頭最為寶貴的。在中國佛教經典,雖然《金剛經》、《心經》知名度最高,沒有人不曉得,這是受中國禪宗的影響,但是實際上修行的人,諸位去問問,真正修行人用什麼法門?《彌陀經》第一。不僅是淨土宗,無論是哪個宗派,你看《禪門日誦》,你看許多宗派的課誦本,晚課都有念《彌陀經》,都有念阿彌陀佛。差不多不分宗派,只要是學佛的人,大乘學佛的,沒有人不念《彌陀經》的,沒有一個不念阿彌陀佛。這是「此經獨顯」,唯獨這部經特別明顯。
「無上心要,能念之心性,第一義諦,本源理體」,這個我們要知道。學淨土不知道淨土的精義、精髓,你這一生怎麼能成就?它精要的意義,它的精髓,它的特色,如果不知道,這就不能成就。「心要」是性宗所說的,禪宗所說的。心是真心,真心裡面的精華,要是最要緊的,這上面還加個「無上」,沒有比這個更高的。無上心要是什麼?就是自己能念的心性,我們能夠念這句佛號,這個心,心性,這個經上所說的一心不亂。
這一心不亂是羅什大師翻譯的,梵文原本不是叫一心不亂,你看玄奘大師的譯本你就看出來,玄奘大師他是直譯,叫一心繫念,跟《中峰三時繫念法事》,這個繫念根據玄奘法師翻譯的,叫繫念,他不是叫不亂,一心繫念。羅什大師翻譯一心不亂也翻譯得好,一心不亂就是得阿彌陀佛加持的,我們一心繫念,阿彌陀佛給我們加持,我們就得一心不亂。一心不亂是果,那是成就、功夫,功夫在一心繫念,也就是說我心裡頭,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,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,除了阿彌陀佛這一念以外,心裡頭不放任何東西,空空洞洞。沒有任何的雜念,沒有任何的妄想,也沒有分別執著,心裡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,那是無上心要,那是能念的心性,那就是第一義諦,就是本源理體,你真的是返本還源,的確是念佛功德不可思議。
這裡有解釋:「諸佛名字,即指所念的阿彌陀佛」,所以阿彌陀佛叫「諸佛名字」,這很少人知道,就是古來大德也很少人有這個說法,所以蕅益大師這個說法被印光大師讚歎。我們曉得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,他對於《要解》的讚歎,他說即使是古佛再來給《彌陀經》做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,這還得了!這種讚歎就把蕅益大師看作是阿彌陀佛再來的,但是蕅益大師的身分始終沒有暴露,我們想想大勢至菩薩對他這樣讚歎,在我們想像當中,他要不是阿彌陀佛再來,決定也是觀世音菩薩再來,不然當不起大勢至菩薩這樣的讚歎。這集的時間到了,我們就報告到此地,下面下一集再繼續向大家報告。謝謝大家的收看,阿彌陀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