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安士全書  悟道法師主講  (第三十集)  2018/11/8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WD19-025-0030

  《安士全書.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上》。尊敬的諸位法師、諸位老師、諸位同學,大家晚上好。阿彌陀佛!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六十五頁,我們昨天(上一堂課)跟大家學習到:

  【昔于公治獄。大興駟馬之門。】

  這是講西漢時代丞相于定國的父親,他的父親也是當官,當官是管刑獄的,管司法。他在管理判刑司法案件從來沒有冤枉過一個人,這一點非常不容易,而且把能夠減輕刑法的盡量降到最低。所以在公門裡面他積了很多的陰德。所以他們家鄉,鄉里的門樓壞了,鄉親大家要重新整修,他就告訴鄉親,如果要重新做他們鄉里的門樓,就是我們現在看到像寺院的牌樓。這個牌樓原來不是很高大,他說可以給它做高大一點,可以通過四匹馬拉的車。四匹馬,馬很高大的,四匹馬那就很寬,鄉人就問為什麼?他說我當這個官;古代當知府、知縣,知府等於現在的市長,知縣等於現在的縣長。以前當官行政兼司法,這在民國初年都還這樣,後來才分開的。他當官的時候判決刑獄,他有把握沒有冤枉一個人,而且審理這個案件非常的仔細、非常的謹慎,真正有犯法的人,他被于公判刑了也心服口服,大家也沒話說。所以真正做到沒有冤枉一個人,而且有犯法的人也盡量減輕他們的刑罰。在我們佛法講,真的是菩薩心腸,很有慈悲心。所以他就給鄉親講,他說我在公門裡面做了很多好事,積了很多陰德,我的子孫將來一定會發達,所以我們鄉里的門樓做高大一點,將來我子孫發達,回到家鄉來光宗耀祖,坐著四匹馬拉的車回來才能過得去。後來果然他的兒子做到了宰相,這應驗了,的確沒有錯,得到好的果報。所以俗話講:「公門裡面好修行」,特別是牢獄這方面。我們昨天學習到:

  發明【于公六句。乃帝君偶舉四則因果。為欲廣福田二語張本。濟人救蟻。是順種福田。治獄埋蛇。是逆種福田。】

  文昌帝君他舉出『四則因果』,就是過去歷史上發生的因果。其實我們現在看二十五史(二十五史屬於正史)所記載的,過去印光祖師講,就是因果報應的一個歷史記錄。所以後來印祖也請民國初年許止淨居士,從這個地方抽一些公案出來編成一本書,叫做《歷史感應統紀》。此地文昌帝君也是舉出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,來給我們做一個證明。

  『欲廣福田』就是你要廣種福田。我們現在到寺廟,在大陸、台灣都看到大殿前面放一個箱子,叫「廣種福田」。怎麼廣種福田?到寺廟我們去捐一些錢,那是廣種福田的一個項目,廣種福田它項目很多,也就是做善事是很多方面的。這個地方廣種就是很廣泛的,舉出四個公案,這四個公案,兩個是『順種福田』,兩個是『逆種福田』。「順種福田」就是好事,我們看到是好事來做。比如說人家有急難、困難,我們去幫助他,救濟,現在講的慈濟(慈善救濟),做慈善救濟是好事,那就是種福田。所以《安士全書》後面它有「福田心地說」,這個給我們講得就更詳細了。一個是講對人的救濟,一個是講對動物(畜生)的救濟。『救蟻』就是救螞蟻。救濟人還有包括動物,所以人跟畜生道都包含在裡面。救蟻它是屬於護生的善舉,現在我們講放生、護生。這是順種福田。

  治理牢獄這個事情是對人,但這不是一般的人,是犯罪的人。一般對犯罪的人大家都敬而遠之,有的當官的他就厭惡這些犯罪的人,他心對這些人有瞋恨,因此在斷刑獄往往就會有偏差,會冤枉人,甚至人家沒有死罪,給人家判死罪的,這個都很多,這個造的業就很嚴重,真的是地獄罪了。『治獄』,實在講可以修很大的功德。過去蔡老師在海南監獄講《弟子規》,《弟子規》二OO四年是他到海南監獄講,監獄典獄長真的也是菩薩再來,請蔡老師去海南監獄講課,整個獄風大為改善。此地只是講不冤枉好人,這個地方還沒有講到再去教化這些犯罪的人。現在有蔡老師這個例子,我們就知道現在監獄是很好教化的場所。這裡講的,主要是當法官的不能馬馬虎虎,或者憑自己的情緒,或者是自己的好惡心,這樣來判罪往往都會輕罪判重罪,重罪判死罪,這個造的罪業就很重。

  所以這裡講有仁慈心、憐憫心,憐憫這些罪犯,當然這個當中他也有教化的意思在裡面,只是沒有具體說出來。但現在我們看到海南監獄這個成果,其實《弟子規》是從海南監獄開始的,到裡面不只是教犯罪的人,還教當警察的,先教警察再教受刑人。所以那個時候蔡老師在海南監獄是先教這些警察,警察還沒有接受《弟子規》之前,他對那些犯人都是不把他當人看,當然凶巴巴的,打罵這些都有;現在變成教這些警察,那些受刑人來要給他鞠躬。所以第一天那些裡面的受刑人都嚇了一跳,今天怎麼會這樣,平常對我們都那麼凶,今天怎麼都給我們鞠躬。後來不是一天,天天這樣,那些人就受感化了。所以他先教警察,然後再教這些受刑人。所以整個獄風大為改變,很多人在監獄裡面真的發露懺悔、發心懺悔,改過、修善。所以蔡老師到大陸去教《弟子規》是從海南監獄開始的。

  在監獄裡面,我們一般社會大眾認為那些人很難教,但是在監獄裡面能夠把這些人教成好人,那我們一般人當然就更容易了,所以大家從這個地方建立堅定的信心。所以這個就是這裡講的「逆種福田」,「治獄」。治獄要怎麼治?還是要治心為本,你把他關起來是治這個身,把他綁起來、用手銬銬起來,不能亂來,那是治身,但是他的心有沒有改?沒改。關鍵他的心改過來,他那個身就不會去犯罪,所以教化還是根本。所以講到治獄,就想到蔡老師那時候在海南監獄的教化。

  所以上個月我要來這裡之前,我們台灣司法院法務部,還有台北地方法院幾位法官,法院每一年都請我去做一次法會,法會這些最高檢察署的法官、法務部長,都會來上香。後來我一直在想,這些法官都有聽老和尚的經,他才會請我去做法會。凡是會請我去做法會,都是聽我們淨老和尚講經的;沒有聽我們淨老和尚講經的地方,大概不會請我去。所以請我去,就只是做法會。所以那天請吃飯,幾個法官請我吃飯,說要感謝,每一次法會做完,他們還要特別請吃飯致謝。後來我就給他們建議,我說實在你們現在公門裡面好修行,你們現在當法官要積陰德機會很多。其中有一個女法官,她說我們都是根據老和尚開示,我們盡量化解人家不要去訴訟,盡量化解。我說還可以再做更多一些,現在我想來想去,廣東揭陽謝總的道德講堂,我去看過,他辦道德講堂,他沒有請老師,他的老師就是光盤,把光盤排成功課,這節課看什麼,這節課看蔡老師的,下節課看胡小林老師的、看李越老師的,看這些傳統文化。

  還有《和諧拯救危機》這一片光盤,真的讓很多人回頭,我在大陸上碰到很多人學傳統文化、學佛,都跟我講他是看到這一片。所以這一片也應該算是陳曉旭的功德,因為她請陳大惠老師去錄,當初她在世發心的。陳大惠老師他製作這個節目,製作得非常生動,真的很多人從迷途當中看到這片回頭的,我接觸到的大部分都跟我說先看到這一片,後來才慢慢來接觸傳統文化。他排光盤就是這樣一直排下來。還有《俞淨意公遇灶神記》,我請陳曉旭幫忙拍的八集連續劇,他也在晚上排這一堂功課。我們學院也有辦道德講堂。道德講堂就是住七天,封閉式的,不回家的,吃住都在他那個地方(在寶樹園),但是要收手機。七天,就有不少人在七天當中,他人生有了很大的轉變,可以說一百八十度的轉變。也可以說去參加道德講堂,是很多人人生的一個轉捩點。甚至有開電動玩具店的,上完七天課回去,他虧本也把它關掉了,他知道這個害人,賺那個錢以後也很不好的。這種覺悟、這種轉變幅度就很大了,可見得這個七天的效果也不可小看。它很密集,雖然時間不長,好像我們打佛七,打一個佛七這樣,七天。所以我們看《彌陀經》七天一心不亂,那是可以達到的。如果達不到,佛也不會講。關鍵我們要怎麼念?最起碼就是要像道德講堂這樣,封閉式的,收手機。它是七天收手機,七天都不能打電話的,他沒有干擾,心靜下來,他能夠專心、能夠吸收,聽這個課。因為他的注意力,他現在沒有其他的事情來影響他,沒有去分散他的注意力,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上面,所謂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它效果就出來了。雖然它課是排得很多,但是這也算是一門深入。什麼叫一門?因為雖然不同的老師講,但是他總是沒有離開倫理道德、因果教育,它主要重點是在因果教育,像《安士全書》講的因果教育,就這一門。如果你看手機,那就很多門,可能百千萬門都有。

  後來我就吃飯當中給這些法官建議,我說你們很可惜,我想來想去,我說監獄是最好的道德講堂,被抓進去關的肯定沒手機,也不能出來,不是跟道德講堂一樣嗎?手機收起來,然後封閉式的,你也不能出來。所以我每次做法會都會跟他們提,我說你把他關,關出來有什麼,他會改變嗎?他還是一樣,他沒改變,你關他的身體,你關不了他的心。可能關出來,他在裡面很多作奸犯科的互相交流、互相學習,出來就更厲害。所以我就建議他們播放傳統文化,教育!因為他們有聽老和尚的經,有這個概念,所以講他們也能夠接受。我說這個機會你們才有,權力在你們手上,現在就是你們懂不懂得去修?你懂得去修。我們一般人都沒機會修,你們這些當官的、當政的人,真的是公門裡面好修行。我勸一勸之後,他們說回去要跟他們長官匯報。後來我就來這裡,我回去再去追查一下,看有沒有匯報,後續發展得怎麼樣?

  所以我想來想去,那個真的是太好的道德講堂了。你看在外面他也未必會去聽這些東西,在裡面他也很無聊,他聽聽聽,他真的會比外面聽的效果要好。因為監獄裡面我也去講過經,所以我知道,判死刑犯關的牢房我也去講過經,所以我知道。這個的確看到我們這裡講治獄,就想到現代要怎麼做。在古代,古人在他那個時代、在那個環境,他們這樣做。我們根據這個精神,根據這個原理、原則,在我們現代,我們要怎麼做。現在做,如果會做,實在講比古人殊勝太多了。因為我們現在得力於科技的方便,我們淨老和尚常常教我們,多利用現代的科技來用在弘法上面。道德講堂就用光盤,不就是現代科技嗎?老師在哪裡?就在光盤裡面。所以謝總講,我們要請個老師也不容易,請來了講個三天,時間很短,於事無補。真正好的老師很少,也不敢亂請,如果請的不對,那更麻煩,所以他想到光盤。

  謝總想的光盤教學,我在很早之前就想過了,我就想到了,我們老和尚講這麼多經,我們就排一個課,大家來聽課。關鍵這些光盤大家都有,但是謝總他們那邊能夠辦得成功,還是要得力於輔導的老師。好像我們在做法會共修,要有人領眾;聽光盤也要有人去領眾,帶領他們來學習。輔導老師就很關鍵,而且還要照顧他們生活、寒暖,像昨天很熱,今天很冷,好像昨天是夏天,今天忽然變冬天,有點措手不及。所以大家還是要留意,這個地方溫差大,還是要隨時注意溫差的變化,注意保暖。所以他還照顧生活。所以他帶的就有效果。帶的效果就是我們佛門裡面古代叢林制度,叢林就是提倡共修的。最早提倡共修是淨宗遠公大師,一百二十三個人結社念佛,那最早共修的。共修它的作用是什麼?依眾靠眾。一個人修容易懈怠、懶散,容易去接觸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。大家在一起共修,互相勉勵、互相依靠,依眾靠眾。

  做道德講堂他也是依眾靠眾,大家來聽課,大家一起來聽,看到他來了,我們不去也不好意思,我們也來了。帶的人,還是被帶的人,都是互相大家在依靠,互為依緣。我們中國叢林就是提倡依眾靠眾,因為人的根器愈來愈差,沒有依眾靠眾,要自己用功,很難提得起來,往往被周邊環境所影響。所以道德講堂它也是一種依眾靠眾的共修,好像打佛七一樣。不然我們想一想,現在光盤這麼多,拿一堆給你,你回家會不會看?那就不知道了。當然有人會看,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會看?能不能專心看?如果能夠看個一、二個小時,那算不錯了;看七天,恐怕在家裡,除非是特別自己去閉關,不然我看不太容易。所以他七天的設計我覺得非常理想,時間也不是太長,但是很密集,它效果就出現。就像我們打佛七一樣,平常沒時間念佛,打佛七是為誰設計的?很忙的人。然後有個假期念七天,一心不亂;還沒有臨命終,佛先把它念起來,念好,準備,是這樣的。如果沒有七天,六天也可以、五天也可以、四天也可以、三天也可以、二天也可以、一天也可以,能夠七天當然是最圓滿。

  所以現在這個牢獄,實在講我們道德講堂這種模式,其實這個不只在中國地區,我覺得這個可以向全世界來推廣的。在澳洲,我覺得也可以推廣,用道德講堂這個模式,把好的這種宗教的教材翻成外文就可以了,這個值得推廣。特別我覺得監獄是最好的道德講堂。所以我們這邊學院,如果當地有政府這些管刑法的官員來可以跟他們建議,建議他們辦這些道德講堂。西洋人也是因為語言文字的關係,如果我們有一些翻譯得比較好的,他們理解了,我發現他們會很有興趣的。上星期六晚上溫馨晚宴,我請大家問問題,問得滿踴躍的,我知道他們心裡很多疑問。昨天宗教代表,我講一個開頭,大家都很踴躍。後來,他們還要一些工作會議,所以我講了大概有半個小時。

  這些我們都可以推廣,我們學院也可以推這個,再建議澳洲政府,辦監獄的道德講堂。我們這邊可以提供一些書籍也好,最好是光盤。這個是可以向全球來推廣的。這個世界上監獄就變成最好的教室,最好的道場。你把人教好了,這個世界上多一個好人,就減少一個惡人,對這個世界就有幫助。惡人在社會上為非作歹,浪費社會資源,影響社會治安,讓大家日子過得不安定。所以,如果能夠把這些人都教化成好人,那不就天下太平了嗎?所以這裡講,「治獄埋蛇是逆種福田」,埋蛇舉出孫叔敖的公案。埋蛇,在佛法講是殺生,但是他是為了保護別人殺生的,他的動機、出發點,心態是慈悲的,所以他不但沒有罪,反而他有很大的福報,後來做到楚國的宰相。所以下面講:

  發明【治獄。惡事也。而反興駟馬之門。何哉。蓋于公之官守。是治獄之官守。而于公之心地。非治獄之心地也。駟馬之門。亦興於心地耳。】

  『治獄』就是去治罪人,治罪的、判刑的,管理牢獄的。于公他不是用管理牢獄的心去管理,他的心地不是用管理牢獄的心。我們現在講他是教化的心,應該是這個心態才是正確的。因為這些人為什麼犯錯?失教,沒有接受倫理道德、因果教育,不懂,犯錯了,所以用憐憫心去對待他們,而不是用一個瞋恨、厭惡的心對待他們。所以這個心地不一樣,他這個心當然是積陰德,所以他的子孫就興旺發達。我們再看下面:

  發明【人命關天。獄詞最重。略失檢點。悔之無及。】

  判刑案,特別是判重刑的,人命關天。牢獄訴訟詞這個最重要,這個不能不謹慎,如果疏忽了,略失檢點,誤判了,後悔就來不及。

  發明【吾輩不幸而職司其事。便當刻刻小心。臨深履薄。恍若天地鬼神。瞋目而視我。】

  這一句就是當判官的人(當法官的),也要有敬畏天地鬼神,這種敬畏之心。你在處理刑案,就好像天地鬼神都在監視我,不敢馬虎,不敢隨便,不敢草率,也不敢意氣用事。憑自己的情緒在辦案,那個問題就很多了。總是用一個謹慎,『臨深履薄』,敬畏之心,戰戰兢兢處理這個案件。這個就要讀《太上感應篇》,天地鬼神,鑒察。儒家也講,道家也講。儒家講「十目所視,十手所指」,好像十個眼睛在看著我們,十個手指頭在指著我們,不敢輕忽怠慢。所以『恍若天地鬼神,瞋目而視我』,眼睛睜得很大在看著我,就很謹慎了。

  發明【罪人之父母妻子。呼號而望我。】

  你看,他的家人犯罪要被判刑了,做父母的、做妻子的,他是什麼樣的心情?我們去想一想就可以體會到了。也希望法官能夠明察秋毫,能夠減輕刑罰。每一個人都有父母、妻子,他犯了罪,他們家人是什麼樣的心情?這個怎麼能不謹慎!

  發明【不可立意深文。不可誤聽左右。】

  這個也不可以用自己的意思,也不可以旁邊的人給他講,自己也沒有仔細去審查,就聽一面之詞,這個也不可以的。特別當法官的,我們一般人也都不可以聽一面之詞,何況當法官的人。『不可誤聽左右』,這個會造成冤案的。

  發明【不可偪打成招。】

  不可以用刑,如果你用重刑,有時候犯人他是受不了那個刑罰。實在講,他沒有犯那個罪,但是他受不了,受不了他只好招了,是這樣的。這樣就叫『偪打成招』,造成冤案。

  發明【不可潦草塞責。】

  不可很潦草的應付應付、不仔細,這個斷案肯定會斷錯了。

  發明【不可恃聰明而憑臆斷。】

  也不可以憑著自己都是很聰明的、自己很主觀的,這個『臆斷』就是很主觀的,自己認為這樣就是這樣,缺乏客觀的依據。我們現在講,缺少客觀的證據。

  發明【不可徇囑託而用嚴刑。】

  『徇』就是順從私情,有私心。有人私下跟法官講,這個人把他判重一點,徇私情。徇私情,用嚴酷的刑法就會逼打成招,這個也不可以的。

  發明【不可逢迎上官之意。】

  也不可以為了上面長官的意思,為了要符合上面的意思,上面的意思叫他怎麼判,這個也不可以。應該要根據事實來判,不能冤枉好人,也不能為了要討好上面的人,然後就聽上面的,這樣造成冤案。這個都有因果。

  發明【不可但據下吏之文。】

  上面的你也不能去聽他的,下面給你報告的,你也不能說他報告,你就認為是這樣,你還是要去審查的。

  發明【不可因他端而遷怒。】

  也不可以因為其他的緣故,自己就生氣。法官就怕情緒衝動,情緒衝動可能判的案就會有問題,會冤枉人。

  發明【不可乘酒醉而作威。】

  也不可以喝酒喝醉了,然後趁著酒醉發威,這個時候來審問犯人,這個都不可以的。

  發明【苟非罪當情真。不可動加鞭打。】

  如果不是真的罪證確鑿,證據都是很充足了,罪人還是不招,這個不得已才鞭打。

  發明【苟非人命大盜。不可輕繫囹圄。】

  如果不是犯很重的罪,就不能隨隨便便把人收押,關進牢獄。『囹圄』就是牢獄。『人命大盜』,大強盜、殺人犯,那個沒辦法,你要關起來。如果不是犯這麼重大的刑案,不可以輕易的把他關進牢獄。

  發明【嚴反坐之條。】

  這個『反坐』就是誣告他人犯罪處罰,好像去告人是誣告的。誣告,人家也可以反過來告他,這個也要嚴格去審查。

  發明【以懲誣告。】

  就是隨便去『誣告』他人的,這個也不可以的,這個也要審查明白。如果有人「誣告」,當然誣告的人也要受到法律的懲罰。

  發明【杜株連之累。以安善良。】

  『株連』就是連累無辜的,一個案件連累一大堆人。『以安善良』,來安撫善良的人,讓善良的人不要受到這些無辜的連累。

  發明【人犯隨到隨審。不使今日守候。而復來朝。訟師隨訪隨拏。勿令構鬥兩家。而復漁利。發其議和。所以釋其罪。假以顏色。所以盡其詞。】

  『人犯隨到隨審』,就是抓到人犯,馬上就去審了,不是人犯抓到了,先把他關幾天再說。現在這些牢獄也常常有這種情況,有一些人法官沒有審理先關起來,那關起來還沒有判罪,他前面關的都是白關的。我二十幾年前在台北景美華藏圖書館,一個星期都去台北看守所講一次經。那是大乘精舍樂崇輝居士辦的,北京同仁堂大家聽過嗎?他們樂家開的,所以他們到台灣也在開封街開個同仁堂,他的地下室就是專門印經典。所以他有辦監獄弘法,一個星期請我去一次。他們裡面有一些人被關就給我講,他們到那邊都還沒有跟他判決,就被關進去了。我說,那你前面關的算不算?比如後面給你判一年,他把你關一個月,是不是一個月扣掉,剩下十一個月。他說沒有,現在關都是白關的。所以這裡講,古代就有這種情況。「人犯隨到隨審」,周安士居士講,那就不要拖了。所以『不使今日守候,而復來朝』,不是今天先關起來,明天再說。『訟師隨訪隨拏』,「隨訪隨拏」就是不要讓訟師有機會,訟師就是現在講的律師,避免律師他在從中取利,讓兩家去鬥,在這一家叫他告那一家,去那一家也叫他告這家,他在當中兩邊得利益。所以這個就避免,古代叫訟師,現在叫律師,避免律師從中得利,『而復漁利』。『發其議和,所以釋其罪。假以顏色,所以盡其詞』。

  發明【清廉。美名也。當濟之以寬厚。靜鎮。大度也。當輔之以精勤。】

  『清廉』是美名,也不要為了自己要當官很清廉,但是心裡很刻薄、殘苛,也不行,應當要寬厚之心來幫助別人,幫助這些罪犯。『靜鎮,大度也』,度量大,『當輔之以精勤』。

  發明【效蒲鞭之德政。則竹板務取其輕。而毛節必削。】

  『效蒲鞭之德政』,這個「蒲」是草字頭,用蒲草製成鞭子,這個是比喻放寬刑罰,不要處罰得那麼重,用蒲草做鞭,鞭起來不怎麼痛的。如果用其他的質料鞭起來,那是很厲害的。現在新加坡還有鞭刑,我去新加坡聽同修給我講,他說大概身體很強壯的,三鞭就皮開肉綻。打鞭的人都要選好像大力士這樣,那一鞭抽下去就不得了,三鞭大概就不能坐了。這是鞭刑。古代有這個鞭刑,現代還有。『竹板』就是打的板,『務取其輕』就是不要用太重的。比如說你用五斤的板打下去,當然重,那個下去就很厲害,如果減到三斤就比較輕,就不會那麼厲害。所以用竹板(竹子做的板)就要取比較輕一點的,不要加重重量,打下去比較不會那麼厲害。『而毛節必削』,因為竹都有節,節會有刺,那要把它削平,不然打下去,受傷就更厲害。

  發明【睹牢獄之堪憐。則禁子務懲其惡。】

  『睹』就是看見,看見牢獄這些人也是很可憐的。當法官,實在講也是要有慈悲心,也不能用瞋恨心來看待這些罪犯。所以罰務速而後懲。「禁子」就是看守犯人的獄卒,也要告訴他們,不能去虐待犯人,不能去虐待。

  發明【而飲食宜時。寧於必死之中求其生。勿於可生之處任其死。】

  雖然他是罪犯,但是飲食三餐要照送,也不能超過時間。寧願這個罪犯他的確是犯了死罪,要盡量從死罪看能不能減輕,讓他不要到死罪。比如說他是可以判死刑的,那能不能讓他改判成無期徒刑,就使其生。這點是做法官的,他一個存心。『勿於可生之處任其死』,「可生」就是他還不至於死罪,然後判到最後變成讓他去死,這個罪過很重。

  發明【其老於我者。常作伯叔想。】

  比我們老的人,當作伯伯、叔叔的輩分想,當我們長輩想。這個罪犯比我們老的,法官要把他看作是自己的伯父、叔父。

  發明【等於我者。常作兄弟想。】

  跟我年紀差不多的,當作兄弟想。如果今天這個是你的兄弟,那你怎麼樣?所以這樣想,他的寬恕之心才會生起來。如果不是,那跟我沒關係的,他就不管他的死活。

  發明【幼於我者。常作子姪想。】

  年幼的,當作自己的兒子、侄兒這樣想。做法官的人,把這些人都當作自己的親人來想,你想想看,你對待親人是什麼樣的心態?當然會盡心盡力幫助親人減輕刑罰。

  發明【上思何以資祖考。下念何以蔭兒孫。】

  『上思何以資祖考』,就是我們做這些事情,要怎麼做才能積陰德?「資」是資助,能夠把功德迴向給祖先,祖先也沾光。下面,要念念想到,怎麼去庇蔭兒孫;如果自己不修福德,不修福、不修德,那會禍害子孫。也要為自己的祖宗想,為自己的兒孫想。實在講,你替別人想,就是為自己家人想、為自己想。

  發明【雖藉此以度世可也。】

  雖然這是世間法,但是我們要修出世間法,『度世』就出世間法,『可也』。你把這個功德迴向,念佛求生西方,將來往生的品位就增高,幫助我們臨終沒有障礙,往生西方淨土。

  發明【豈特興駟馬之門乎。】

  豈止只有四馬的門,四馬的門也不過是一個門樓,我們度世(超越世間,往生西方淨土)都會做為我們的助修。所以積善修福、斷惡修善,這些都可以迴向西方,迴向我們臨終無障礙。我們臨終沒有障礙,我們這一生就順利往生到西方。往生西方,那就不是世間福報可以相提並論的,這個福報不但天上人間沒有,四聖法界也比不上,那是一真法界,殊勝無比。下面講:

  【慎刑圖】

  簡單念一念,這個也很好懂。『慎刑圖』,大家看這個表解。這個小字講:「拶夾收禁,更須慎之。」拶夾就是刑具,套在十個手指把它夾起來。我們看這個表:

  【五不該打。年老。年幼。人既打過。有病。廢疾。不該打。】

  就是說雖然有犯罪,但是他年紀老了,你就不要去打了;年紀很小,也不要打;別人已經打過了,你就不要再繼續打;有病,也不要打;殘廢的,也不要打。『不該打』,這五種人不該再打了。

  【四勿就打。】

  『就打』是不馬上打。

  【人急。人忿。人醉。遠來。勿就打。】

  『人急』,匆匆忙忙人很急;『人忿』,憤怒;或者是他醉了,這個罪犯喝醉了。從遠地來,罪犯被押解,以前都走路沒有坐車,從遠地來走了很久,人很疲勞了,一到馬上就打。所以『勿就打』,你要讓他休息休息。

  【五且緩打。吾怒。吾醉。吾不能處分。吾疑。吾病。且緩打。】

  就是說你要打這些犯人,自己有五種情況的時候就不要打,你就慢一點。自己發怒、生氣的時候,你不要去打。生氣為什麼不要打?因為人一生氣失去理智,原來打二十大板,一氣起來變四十板,那就被打死了。『吾醉』,醉了也不能打,這個縣官喝醉了,獄卒已經打六十板,他還不知道打六十板,繼續打,真的就被打死了。『吾不能處分』,自己不能處分的時候也慢一點,你還不能確定。『吾疑』,案情有疑問,是不是他有犯這個罪?有這個疑問,有這個疑問你不要馬上去打,打了就變屈打成招。『吾病』,就是自己生病的時候也不要。『且緩打』,這個也就慢一點、緩一緩,緩幾天再說。讓你精神、身體狀況,在很冷靜、很平穩的狀態之下,再去執行這個事情比較妥當。

  【四莫輕打。生員。出家人。上司人。婦人。莫輕打。】

  就是不能輕易打,這有小字的註解:「輕,言忽略、容易,勿誤作輕重解。」這個輕這裡給我們註明,它的意思不是輕重的意思,就是不能輕略、輕忽的去打。如果你把它解釋成輕重的輕,「勿輕打」就不要打太輕,打重一點。所以這個小字特別註出來,它說那是不要輕忽、忽略,隨便打的意思,不是輕重的意思。如果把它當作輕重的意思,莫輕打,不要輕打,要重打,那誤會可大了。四種人就不要輕易去打了。『生員』就是讀書人,以前讀書人在社會上有地位的,士農工商,士它擺在第一個,社會大眾都很尊重的。第二個『出家人』,「出家人」也是社會上大家尊重的,出家人有犯罪也不要輕易去打。『上司人』,你的上司,他的官位比你高,犯罪了,也不要輕易去打。第四,『婦人』,《安士全書》特別講「婦人」,對婦人不可以收押、不可以抓的。其實古時候,你看周安士居士就很注重女權,現在講女權,都很注重女權。

  【三莫又打。已拶。】

  手指頭已經拶過了,你不能再打。

  【已夾。】

  用夾棍夾著,被夾過了。

  【要枷。】

  就是他將要發配,比如要發配到什麼地方去,以前發配充軍,戴枷鎖走路走很遠。枷鎖很重,人用走的就很累了,他戴上那個走就更辛苦了。如果再打個半死不活的,你說再戴上那個,我看走都走不動了。所以已經這樣就不要再打了。

  【三憐不打。】

  這是憐憫心。

  【嚴寒酷暑。】

  這個時候憐憫,天氣很冷也就不要打,天氣冷打下去是更痛。『酷暑』就是很熱,很熱也不能打。像昨天這裡的天氣是酷暑,很熱不能打,今天很冷也不能打。再來就:

  【令節佳辰。】

  就是有節慶的日子,『佳辰』就是好日子,不要去打,打了就很不吉利。大家在歡歡喜喜過節日,然後這個時候處罰犯人,那很不吉利、不吉祥。

  【人方傷心。】

  對方傷心得不得了,這時候不要再打他了。這是『三憐不打』。

  【四禁打。】

  『禁』就禁止。

  【重杖。】

  很重的,打了會要命,那個就要禁止。

  【佐貳非刑。】

  『佐貳』就是私設刑法,在官府以外的,比如在家裡或在哪裡,沒有人看到拼命打,這是不可以的。「佐貳非刑」,私設刑罰這個不行。

  【捕役在家。】

  拘捕犯人差役在家裡,這個也不能打。還有:

  【傷命處。】

  打了會致命的,打中要害他就死了,也要禁止。下面講:

  【三應打不打。尊長為卑幼。百姓為衙役。工役鋪行為私用之物。】

  這三種應打不打,這是犯法了,這三種人應該打,但是也可以不打。所以這個地方就是盡量避免這種刑罰。下面我們看:

  【徵事】

  『徵』就是我們講的公案。

  徵事【決獄平恕】

  這出自《唐書》。

  徵事【唐貞觀元年。】

  唐朝太宗元年。

  徵事【青州有謀反者。逮捕滿獄。詔薛仁師覆按之。仁師至。悉去枷杻。與飲食湯沐。止坐其魁首者數人。】

  貞觀元年,青州(就是山東濰坊下面一個縣級市)有要造反的,官府去抓了,抓的人很多,牢獄都滿滿的。皇帝下詔書,命這個『薛仁師』再去審查這個案情。這個仁師到了青州,把這些戴枷鎖的統統去掉,然後給他們飲食(給他們吃的、喝的),詳細去問案,只判幾個帶頭的有罪,『數人』就是只有判幾個人有罪,其他的人都被他釋放了。其他的人,很多人是無辜的,受連累的,這個他就釋放了。當時:

  徵事【孫伏伽。疑其平反過多。】

  『孫伏伽』是隋朝末年唐朝初年的人,他是河北邢台清河人氏,在東亞科舉的歷史上他是第一位狀元。在隋朝末年曾任大理寺的法曹,後來隋朝滅了,他就投降了唐朝,在唐朝他也當官了。孫伏伽認為薛仁師平反的人太多了,抓那麼多人只判幾個人,就質詢他,你怎麼只判那幾個人?

  徵事【仁師曰。凡治獄。當以仁恕為本。豈可自圖免罪。知其冤而不救耶。如有忤上意。縱以身徇之。亦所願也。後敕使問。乃知平反者果枉。】

  薛仁師就回答孫伏伽,他說『凡治獄』,管理牢獄刑案的,應當存心要以『仁恕為本』,要仁愛、寬恕這個心態為本。怎麼可以『自圖免罪』?自己怕得罪上面的,得罪皇帝,明明知道那些人是冤枉,你卻不去救他?所以他講,如果『有忤上意,縱以身徇之,亦所願也』。如果我這樣做,有忤逆到上面的意思,我被殺了,我也願意。他這樣的存心,真是好官。『後敕使問』,皇帝的使者再去調查,『乃知平反者果枉』,知道他所平反的真的都是冤枉的、無辜的。下面講:

  按【司寇龔芝麓疏云。從來失出之罪。原輕於失入。今承問各官。引律未協。擬罪稍輕。即行參處。於是問官。但顧自己之功名。不顧他人之性命。寧從重擬。而自安之道。在人之死矣。】

  這個『司寇』是掌刑獄的最高法官,龔先生,他是明朝崇禎那個時候的人,一六三四年,二十歲他就中進士,他的字叫孝升,號芝麓,是安徽合肥人,他的疏文裡面講,『從來失出之罪,原輕於失入』,這個「失出」就是量刑過於寬緩,『失入』就是量刑過於嚴苛、嚴酷。『今承問各官,引律未協,擬罪稍輕,即行參處』。如果給他判的罪比較輕一點,然後就要去參,你怎麼判那麼輕?『於是問官』,問這個當官的,當官為了什麼?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功名。有時候為了怕得罪上面的人,怕得罪人他的官就不保了,為了保自己的功名,就『不顧他人之性命』。他人的性命就不顧,先保護他自己,這種心態就是自私自利,肯定會犯大錯誤的。『寧從重擬,而自安之道』,寧願把人家判得很重,然後保護自己,保護自己這個烏紗帽。『在人之死矣』,別人死沒關係,自己這個官位保住要緊,這種心態就是罪過。

  按【如承問各官。果係徇情枉法。其參處宜也。】

  這些官員,如果他真的是『徇情』,徇私枉法,做的都是違法,你去參處他,去向皇帝參一本,那是合理的,那是當然應該的。

  按【若止是擬罪稍輕。及平反欠當。宜概免參罰。庶刑官無瞻顧之憂。而獄情可幾明允。仁哉先生。厥後必昌矣。】

  「其參處」,只是他把罪犯判得比較輕,如果平反也有點欠妥當,他請上面要免去參奏的處罰。這樣能夠當刑官(就是司法官),他沒有『瞻顧之憂』,他可以放手的去該平反的就平反、該減輕的就減輕,他不怕得罪上面的人,那這樣避免他為了保護自己,然後原來輕罪判重罪。這樣『獄情可幾明允』,「明允」就是明察的意思。明允是出自《左傳》。『仁哉先生』,司寇龔先生很有仁心,『厥後必昌矣』,他的後代必定很昌盛的。我們再看下面:

  徵事【辨雪冤獄】

  《金史》,金是公元一一二二年到一二三四年,是女真族在中國建立的朝代。

  徵事【劉肅仕金。】

  『劉肅』他在金朝當官,『仕』就是當官。

  徵事【有人盜內帑官羅。及珠。盜未獲。遂連繫貨珠牙儈。及庫吏十一人。刑部議置重典。肅曰。盜無正犯。殺之冤。金主大怒。肅辯之愈力。囚得不死。後封邢國公。】

  這個是講「劉肅」,他在金朝當官,有人偷盜官府國庫的錢,以及那些珠寶。強盜沒有抓到,連累到很多人,以及看倉庫的官員,就連累了十一個人。『刑部』,這個「刑部」就現在講司法部,說這些人要判重刑。劉肅就講:『盜無正犯,殺之冤』,強盜也沒抓到,這些人他是有失職,你把他殺了,那也是很冤枉。『金主大怒』,金朝主事的官就很生氣。但是劉肅還是盡力去幫他們申辯,他申辯就愈強烈,『愈力』就是愈強烈,就是盡量給他爭取這些人不要被判死刑。所以『囚得不死』,這些失職的官吏就免去死罪。後來『封邢國公』,「國公」是古代很高的一個爵位。「邢」就是因封地,他封的地區是在刑州(現在河北),所以稱為刑國公,以地名來尊稱他。我們再看下面:

  按【平反冤獄。人孰無心。但恐觸怒上官。見忌僚佐。】

  『僚佐』就是助理事務的部屬。

  按【是故欲言不敢耳。況乃批逆鱗。蹈虎尾。犯人主之怒乎。劉君其弗可及已。】

  周安士居士這個公案「平反冤獄」,大家也都覺得是應該的,應該要平反,但是又怕觸怒到上面的上司(上官),又忌諱旁邊這些人,所以應該講又不敢講,很多是這種情況。所以『劉君』他是做法官一個很好的榜樣,就是該講的他就要講,不能為了自己、保護自己,該講不講,這樣害死多少人民,有十一個人,十一條人命,一條人命就不得了了。我們再看下面這個公案:

  徵事【三子皆貴】

  我把它快點念一念,這兩個公案把它念完,剛好一個段落。《勸懲錄》。

  徵事【明盛吉。為廷尉。決獄無冤滯。每至冬定囚。妻執燭。吉持丹書。相對垂淚。妻語吉曰。君為天下執法。不可濫入人罪。殃及子孫。視事十二年。天下稱平恕。庭樹忽有白鵲來巢。乳子。人以為祥。後生三子皆貴。】

  這個是明朝『盛吉』,他當『廷尉』,他判的刑案也都沒有冤枉人。所以每次到冬天要定囚犯的罪,他的妻子晚上就拿著蠟燭,他們就很傷心,不得已要判這些罪;『丹書』用朱筆寫犯人的罪狀。所以他的妻子就跟他講,『君為天下執法,不可濫入人罪』,不可以冤枉人。所以他辦案很謹慎,沒有冤枉好人。你冤枉好人,會『殃及子孫』。所以他當這個官十二年,天下大家都稱他是『平恕』,很公平。所以他家有一棵樹,有喜鵲,喜鵲是一種吉祥鳥,來那邊做巢,『乳子』。大家以為這是祥瑞之兆,後來果然生三個兒子都做高官。下面:

  按【唐太宗謂侍臣曰。古者用刑。君為之撤樂減膳。朕庭無常設之樂。然每因此。不啖酒肉。居官者奈何不知。】

  唐太宗跟下面的大臣講,他說古時候『用刑』,國君聽到今天有人受刑,他就不再奏音樂,飲食也減少,也不吃酒肉。你看皇帝都這樣,那何況當官的。下面講:

  徵事【不逮婦女】

  這是出在《不可不可錄》。

  徵事【王克敬。為兩浙鹽運使。溫州解鹽犯。】

  『溫州』在浙江。

  徵事【內一婦人同解。王怒曰。豈有逮婦人行千里外。與隸卒雜處者乎。自今婦女毋得逮。遂著為令。】

  王公看到,抓婦女的,跟牢卒走一千里,怎麼可以抓婦人走一千里,跟隸卒雜處在一起?所以他命令以後不可以抓婦女。所以下面講:

  按【王公一念之仁。所全婦女多矣。由此推之。不特婦人。即老病廢疾。僧尼道士。有體面人。概不可輕逮。】

  就是不可隨便抓,像這些人都不可隨便抓。我們看這一段的最後一條:

  徵事【執法無後】

  這出自功過格。

  徵事【明季時高郵州。】

  『高郵州』在江蘇。

  徵事【徐某。歷官至郡守。清介執法。每差役違限一日。笞五板。有隸違六日。欲責三十。乞貸不可。竟死杖下。其子幼。聞之。驚悸死。其妻慘痛。亦自經。徐解任歸。止一子。甚鍾愛。忽病。語其父曰。有人追我。頃之。詈曰。有何大罪。殺我三口。言訖而死。徐竟無後。】

  這段公案是明朝高郵江蘇有個徐某,他官做到郡守,那也很大了。他做官很清廉,他執法很嚴酷,差役如果違限一天,就是拖了一天的時間,沒有辦好公事,『笞』就是用鞭抽,或者用竹板打,打五板。有一個衙役,『隸』就是衙役,他不止一天,六天。六天,一天五板,六天就三十板,衙役一直乞求,請他減輕。他怎麼說也不行,硬要把他打三十板,結果三十板打下去就被打死了。這個衙役的兒子年紀很小,聽到也被嚇死了。他的妻子慘痛,『自經』就是上吊自殺。這個徐某『解任歸』,就是退休了,他只有一個兒子,非常鍾愛。他這個兒子忽然有一天生病了,給他父親講,『有人追我』。沒有多久,『詈』就是大罵,『有何大罪,殺我三口』?就是他的部屬被他打三十板打死的,他妻子也死,他兒子也死,一家三人統統死。他說我有什麼大罪,我們一家三人都死了。這是分明來討命的。『言訖而死』,講完他兒子就死了。這個徐某到最後沒後代,絕子絕孫。

  按【廉官往往不享。大抵因執法者多耳。徐君當日。豈不自誇信賞必罰哉。卒之三人死。而子亦隨之矣。哀哉。】

  周安士居士按照這個公案,『廉官往往不享』,他為官很清廉,但是因為執法沒有慈悲心,清廉是清廉,但是心不慈悲,往往很殘酷,所以沒後代。所以這個徐君也是這樣,也是『自誇信賞必罰』,把人家一家三人都害死了,他的兒子命也沒有了。『哀哉』,很悲哀的事情。好,我們今天就學習到這個地方,這是一個段落。下面:

  【竇氏濟人。高折五枝之桂。】

  我們下次再來學習。如果我們同學有興趣,都有錄像放在這個網站,大家要聽可以點播;平常這個書自己有空也可以看看。好,這次來就跟大家結緣到這裡。後天要回去,明天要打包,所以就到這裡一個段落。下次有這個因緣我們再繼續來學習。祝大家福慧增長,法喜充滿。阿彌陀佛!

  

  

#